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43节

  皇帝也特派人给浩州将士们送来了冬衣,李逸这位功臣自然还赏赐了不少锦袍皮裘。皇帝甚至给他送了不少茶叶、白糖、胡椒等来。

  他让任绪带到长安呈给天子的浩州将士花名册,皇帝让兵部全部登记,那些原本的辅兵、子弟、民壮,也都被特别点选为府兵了。

  上报的勋簿,更是特事特办,全都批准了功勋,按簿授勋。

  那些有功的将士,补选的官职,也都通过了。

  浩州第二次击退敌人围城,还是在裴寂大失利的情况下,越显珍贵,皇帝下旨对浩州将士再泛勋一转,每人赏赐二十亩勋田。

  刘黑子他们,前后仅是两次泛勋就加勋二转,勋田四十亩,还有十匹绢,李逸又给他前后请功二勋,如今这小黑子也有七勋在身。

  还升为从八品下的旅帅了。

  “今年家里夏收歉收了三成,但秋收还不错,家里的二亩金薯,收了获了七千多斤呢,

  周至县的竹纸坊,也办的不错,如今不仅在周至司竹园有好几个竹纸作坊,还已经在秦岭南边的汉中开始建了不少新作坊,这纸就是造起来麻烦,从选料到成纸,十五个环节七十二道工序,得三个多月才能成纸,

  不过这纸在长安很受欢迎,卖的很好,一张细纸价一升麦子,一刀竹纸就要一石麦嘞,

  娘嘞,这纸是真贵啊。”

  一刀竹纸就是一百张,加工的时候,一百张纸摞一起,用大剪刀裁剪,十刀为一担。

  有李博义李奉慈两位郡王入伙,李逸又拉上了丘家武家,还有李靖家杜如晦家房玄龄家等,还把秦琼罗士信程咬金等谷州结义兄弟们,一起算上了,

  这竹纸产业,红红火火,工序确实繁琐了些,可相比起桑皮纸藤纸麻纸等,原料还是很充足方便的,尤其是过了秦岭,巴蜀山南,到处都是竹子,而且往往竹林附近也不缺水源,易于加工。

  一刀纸就能换一石麦子,

  要是年产一万刀纸,就值一万石麦,收租一亩只能收五六斗麦子,一万石麦,得两万亩麦地的租才够。

  而且纸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种麦子田地是有限的,现在竹纸加工,是一片还未开发的蓝海。

  “有人打我们纸坊的主意没?”

  “有,不少人呢,自从竹纸一上市,就有很多人盯上了,不过稍一打听,知晓有这么多王公、豪门入伙,许多人就打消念头了,

  也有一些想要入伙的。”

  李逸呵呵一笑,他早料到了,所以才会拉上李德奖杜如晦甚至是李奉慈哥俩,就防着这天。

  家里一切安好,他也就放心了。

  “家里又要准备酿柿子酒了,今天打算多收一些柿子,多酿些酒,阿郎觉得怎么样?”罗三问他。

  “可以啊,能多收些柿子就多收些,酿出来酒也不用担心卖不掉,多窖藏一些,窖藏越久还越好喝越珍贵嘞。”李逸对柿子酒是很赞成做大做强的,

  如今战争未息,粮食珍贵,朝廷三令五申,禁酿。

  仅允许朝廷的官作坊酿些酒卖,这导致酒价格很高,李逸这柿子烧不用粮食,不在限制之内。

  “夫人她们今年又买了不少田地,现在家里的田地加起来得有五万多亩了,光是京畿二十二县,就都有咱们的田庄,如今各处招的灾民佃户都破一千户了。”

  李逸听的大为惊讶。

  李渊仅给他百户真封食邑,实际就是享受那一百户百姓本该交给朝廷租调,均为三份,一份归朝廷,两份归李逸,每年由李邑派家臣和当地官府一起向封户征收。

  这点实封,其实不值一提。

  毕竟一丁的年租才两石粟,加半匹绢和三两绵的调,一百户食邑,就算每户按最高的三丁划给他,那他实际也只能拿到两百丁的租调,加一起才四百石粟、一百匹绢,六百两绵,

  这么点东西,李逸每年还得派人去征收,除此外,他跟这些封户没半点关系。

  虚的不能再虚。

  而现在杜十娘姬令仪她们在家里,趁着战乱饥荒,到处买田置地,还招那些灾民来做部曲佃户,依附于李家,成为私部曲。

  居然已经招了千多户灾民了。

  这些灾民成了李家的佃户,没有国家户籍,完全依附于李家的,相比于朝廷的食邑封户,

  这些灾民佃户才更像是李家的封户。

  “会不会买的田地太多,招的灾民部曲太多了?”李逸都有点心惊。

  五万多亩田地啊,还京畿二十二县皆有地,关陇诸州遍是庄园。

  “三叔回去后,告诉十娘,暂时不要再买地了,尤其是京畿的男地别再买了,”

  “啊,为甚,现在地便宜呢,今年地都又涨了不少了,以后肯定还会涨,现在买划算嘞,就是过几年倒手卖都赚钱,更何况,招的这些灾民做佃户,更加划算,现在粮价又高,种地都是赚。”罗三不解。

  “关中的土地,尤其是京畿的土地,以后确实会越来越贵,可正如此,我们不能买太多,否则必引人觊觎,以后要买地,可以在河东、山南,甚至将来在巴蜀、江南等地置些田地,哪怕是在岭南置地,也比在长安周边置地好。”

  罗三不明白,但他牢牢记下了。

  “无极学堂还好吧?”

  “好,现在学会的会员又增加了许多,学会的田也增加到两千亩了,学会的无极医馆、药铺也都生意很好,

  学会现在维持学堂的这些学生完全足够了,如今不少外乡,甚至外县的学生都慕名而来,哪怕要交那个助学金、自费也愿意,”

  无极学堂现在名声在外,

  一来教学好,二来校长李逸如今是荣国公了,朝中大臣,连元谋功臣武士兄弟,以及杜如晦房玄龄孙伏伽都送族中子弟来上学,挂名誉副校长衔,

  自然就让这所长安郊外的学校名头响亮,不少贵族豪门也愿意送几个旁支子弟来,甚至一些新贵,乡下土豪也是争相前来。

  这是好事,如今他虽是名誉校长,校长让董秀才出任,可这学校始终都烙印着他的名字在,办的越好,他李逸获得的声望越高。

  罗三在浩州没多呆,

  李逸给弄了些河东的土特产,便让他赶紧回关中了,这里毕竟是前线。

  十月初三,送别罗三,李逸便发起了孝义之战。

  刘德威率军一万五千人,李道玄丘英起率浩州左右虞侯军五千二百人,

  合军两万,开往三十里外的孝义城。

  他们抵达孝义后,按照李逸军令,围住了孝义城的北、西、南三面,却没围东面。

  围三阙一,

  两万大军气势如虹,却并没有立马展开攻击,刘德威派人劝降,给他们一天时间考虑。

  “若负隅顽抗,城破之后,守军杀无赦!”

  此时孝义城中的刘武周守军不满千人,还并非精锐。

  在先前黄子英兵败后,他们其实就已经惶恐不安了。

  见到唐军终于要来进攻,全都慌了。

  半夜,

  城中守军弃城而走,从没被堵住的东面奔向最近的介休城。

  虽然东面可能是唐军故意留下的陷阱,可他们也只能冒险一试。

  当他们奔出孝义城,身后并无追击前面也没拦截,就在他们终于松了口气时,却在半路遇到了早就埋伏好的永安堡伏兵。

  略阳郡公上柱国吕州刺史李道宗,带着姬家兄弟半路伏击,把那千余武周军杀的溃不成军,

  一千步骑,几乎被全歼在永安堡和孝义城之间的孝河北岸。

  两万大军围城,围三阙一,永安堡军半路伏击,那一千兵又如何接的住这样的杀招。

  孝义城不攻而下。

  捷报送回浩州城,李逸很淡定,这是必然的结果,早在预料之中。

第319章 传诏:弃守河东,退守关中

  文水。

  黄子英正在集结兵马,两次兵败,他知道这次只能胜不能败。

  “刘六儿到了没有?”

  “刘六儿还在隐泉山中,”

  “再传我军令,命他三日内抵达文水城与我汇合,否则定斩不饶!”

  “再派人去离石,让刘季真速出兵前来。”

  已经几天没休息好的黄子英双目赤红,皇帝让他夺取雀鼠谷三关,打通南下粮道,可现在他连刘六儿刘季真阿史那鲁几人都指挥不动。

  “报!”

  亲兵匆匆进来,“禀报总管,孝义,孝义失守,留守的一千人马,突围出城,在永安堡附近被唐军伏击,全军覆没!”

  黄子英砰的一拳砸在桌案上。

  副将郭士文忍不住道:“李逸接下来会不会来攻文水城?”

  “你怕了?”黄子英嘲讽道。

  郭士文是并州太原城中豪强,他爹郭静曾是隋朝边将,对突厥作战屡立战功,他祖上几代都是北朝官将,但在先前,郭静和薛深却一起开城内应,引刘文静入城。

  “李逸如今兵强马壮,而我们现在却仅有万人,敌数倍于我,真要来犯,我们未必挡的住。”

  “那你有何高见?”

  郭士文叹息,“刘季真刘六儿这稽胡兄弟俩,根本不听总管军令,突厥人更是向来出工不出力,破城后有好东西他们先拿,真打仗了他们却根本不上,总管还是早做准备的好。”

  皇帝让他们去拿下雀鼠关三谷,可现在他们只怕连文水城都离不开。

  黄子英左思右想,觉得不能再等刘季真刘六儿兄弟了,也不管阿史那鲁,反正这些人打冷泉关时,也未必会出力。

  “陛下旨意是让我先拿下雀鼠谷三关,孝义丢了也好,文水有危险也罢,管他娘的,传令,立即南下灵石,准备进攻冷泉关。”

  “总管真不管文水了?”

  “就算让李逸占了去又如何,他占的城越多,兵力越分散,到时死的越快。”

  黄子英下定决心,要直奔灵石。

  左武侯将军刘德威统兵西进隰州,沿西阳泉水而行。

  “立即前往隰州隰川城告之刘师善、燕询,让他们调集粮食供应我军,再给浩州转运一批粮草。”

  刘德威是左武侯将军,被检校并州总管李逸派出的,刘师善是隰州道行军总管,燕询是隰州刺史,两人现在都该隶属李逸节制。

  刘德威让他们准备粮草,甚至准备军械,都是正当理由。

  他这一万五千人,离开孝义的时候,也只带了十五天的粮草,必须得由隰州补给。

  刘德威一万五千人进入隰州,对于隰州这个吕梁山区里的穷乡僻壤还是引起很大扰攘,尤其是他要求隰州供给粮草、军械,军令传到隰川城。

  刘师善看着军令,眉头紧锁。

  他把军令递给刺史燕询。

  “隰州穷乡僻壤,仓促间到哪给他弄一万五千大军的粮草,还要提供铠甲箭矢等军械,真是说的轻巧。”

  燕询的父亲是隋朝酷吏燕荣,曾任青州、幽州总管,打仗非常了得,就是性情严酷,他在青州,奸盗屏迹。后来做幽州总管,故意让范阳卢氏族人充当小吏士卒侮辱他们,

  燕荣最喜欢鞭打手下,动则鞭打上千。这家伙有次出巡,看到路边一丛荆棘,就取来做鞭打工具,还特意叫来一人试鞭,人家说自己没犯错,燕荣说先打,以后犯错可免打。结果没多久这人犯了小错,他又要鞭打,那人就说你之前说过再犯错可免打。

  可燕荣说,你没犯错我都打你,你犯了错那更得打。

  他每次巡视幽州境内,只要听说或看到官吏妻女长的好看,就住到那家把这些女子奸污。

首节上一节343/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