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州七军,整编了两万人马。
实力还是挺不错的,
有李逸之前留下的四千府兵,被他留下的李元吉三千并州精骑,李仲文带回来的两千败兵,以及后续收拢的三千败兵,加上原城中辅兵和李仲文部、刘瞻部。
整编出两万战辅兵,协防守城的乡勇壮丁还有一万。
有这么多兵,李逸还是比较有底气的。
不过准备的再充分,也得打过了才知道行不行。
刘政会派人向李逸密报刘武周军情后,很快刘德威、姜宝谊也派人悄悄来了浩州。
刘德威和姜宝谊都被刘武周安排给黄子英,即将前来攻打浩州。
刘德威率他太原留守的八千老弱旧部,姜宝谊则是率领一万二千人的降兵。
这支两万人的军队,成为黄子英攻浩州城的部队之一。
“会不会有诈?”
厅中,
李仲文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样的好事。
刘德威和姜宝谊都说,等到了浩州城下,他们就要阵前倒戈,配合李逸围歼黄子英刘六儿等。
“刘武周怎么会一次动用这么多降兵,按常理就算用降,也多会打散使用吧?”
“或许时间紧迫,怕打散后,影响指挥。”
“我看就是刘武周狂妄自大,他以为太原拿下了,晋州以北数州被他一一攻破,就剩下一座浩州城不过是板上钉钉的事,又或者这两万降兵,到时可能就是被用来先填壕攻城的,用来消耗我们的。”
几员将领各抒已见,
“我相信刘德威和姜宝谊两位将军眼下只是假降武周,等到了浩州城下,他们有机会肯定会率部回归。”李逸手捧着茶杯很自信道。
刘瞻有些兴奋,“若是刘姜二将到时城下率两万人反正,那我们就能轻松击败黄子英。”
李逸也比较乐观,
有刘姜几人在太原给他暗中通风报信,现在他对敌人的动向了如指掌。
这种解开战争迷雾拥有上帝视角的感觉,非常棒。
其实用降这个事,战争的时候也是必然的。
他先前也接受了黄子英和刘六儿的投降,还劝降刘季真,可最后他们都反了。
也不是李逸不知道这些人未必就真忠心,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也是较好的选择。
刘六儿就替他攻下了贾胡堡生擒了黄子英,而投降的黄子英,也跟着他增援浩州,壮大他声势,吓退了张万岁等人,解了浩州之围。
九月二十三,
太原失守的第七天,介休兵败的第十三天,
李逸收到了从长安来的诏令。
仍是老熟人太子舍人卢赤松前来宣诏,卢赤松这次不仅辛苦,一路还挺危险,
他不得不在渡过龙门进入河东后,往慈、隰一线走,避开了吕晋战区,这趟路可比汾河大道难走多了。
“陛下知晓荣国公守住浩州和雀鼠谷三关,非常高兴。”
李逸召集城中官将们接诏令。
“朕闻戡乱以武,经邦以文。今寇虐鸱张于汾晋,黔黎板荡于并代。逆贼刘武周、恃胡马之骄,凭山河之险,窃据王城,残虐士庶。
惟尔金紫光禄大夫、吕州总管、上柱国、荣国公李逸,忠亮贯于金石,智略出于韬钤,
前镇雀鼠,挫贼锋于未发,今守孤城,扬天威于既溃。
收溃卒以成军,护粮道而固本,实乃社稷之干城,朕心之肱股。
宜加殊锡,俾总戎麾。
可检校并州总管,使持节并、浩、介、吕、石、隰、岚七州诸军事,右光禄大夫。
晋州以北戍守征计,咸禀节度,特许便宜行事”
听着诏书,
众人羡慕,李逸又升官了,散职升为从二品,这个倒没什么,不值钱东西。
可检校并州总管,总领晋州以北七州军事,还特赐便宜行事之权。
皇帝还下诏,
李逸这一城三关四堡的兵马,泛勋一转。其余功勋记录,交卢赤松带回长安,令有司量功授勋授职。
这四万多人,李逸登记名册,呈报兵部,全都先加勋一转。
每人还授田二十亩,绢十匹。
皇帝这次格外大方。
也通过诏令正式确立了李逸的指挥权,晋州以北,七州军事民政,全都归他管了,
甚至如先前元吉留下的三千骑,现在也正式隶属于李逸节制,不再是借用了。
那些收拢的溃兵,自然更不用说,不管之前是裴寂部下,还是姜宝谊、刘弘基、李孝基等部下,现在都只隶属于李逸。
皇帝还让卢赤松给李逸口谕,一定要守住浩州,必要时就算放弃三关四堡,也尽量守住浩州。
有浩州在,就能牵制刘武周的兵马,威胁他们的粮道,这对于大唐来说,很重要。
至于说援兵什么时候会来,粮草军械还能不能再供给,皇帝没说。
李仲文等并没被追究败军之罪,他仍是介州刺史,这次授他检校并州总管府长史,刘瞻浩州刺史兼总管府司马。
李道宗检校吕州刺史。
裴寂和李元吉都没被追究罪责,很是出乎大家意料,听说裴寂仍被皇帝下旨镇抚河东吕州以南诸州的消息,
不少人脸上都很是不屑。
李逸也有点意外,都败成这样了,皇帝也没免了这老伙计的职,这关系是真好。
只有赵文恪倒霉被下旨赐死。
他跟刘文静是同一天被赐死的,
两个拥有免死铁券的太原元谋功臣,铁券都没用。
“荣国公,以后这并浩七州,可就都靠你了。”卢赤松道。
李逸知道,现在起,他们就是孤军一支,至少得孤军作战半年以上,别想指望有援军。
如果是李世民现在接替裴寂,还能乐观些,但既然裴寂还占着那位置,指望他能挡住宋金刚,甚至击败宋金刚反攻回来,做梦吧。
现在李逸统领的七州,实际上除了西南的隰州外,其余六州,就只剩下了一座浩州城和三关四堡。
隰州和浩州接壤,在石州南边,也是在吕梁山区,虽然也有道路通行,但比起沿汾河的大道还是交通不便。
“朝廷派了刘师善为隰州道行军总管,与隰州刺史燕询征讨石州刘季真,防御武周,为浩州保持一条补给通道。”
李逸对此没抱太大希望。
朝廷还在隰州北面与离石交壤的的石楼县,新置西德州,派杨敏出任刺史。
李逸既没听过刘师善的名字,也不熟悉燕询,更不了解杨敏,但他并不对他们抱什么希望。
靠谁也不如靠自己,唯一能指望的,也就是李世民。
李逸为卢赤松接风洗尘,同时派亲兵敲锣宣告皇帝诏令。
席上,
卢赤松凑到他旁边低声问:“荣国公手下现在有多少兵马?”
“浩州城整编了战辅兵两万,骑兵有四千。三关四堡,在收拢了一些败兵后,现在加起来也不少,光是张壁张难永安三堡,就各有战辅兵五千,雀鼠谷的三关和贾胡堡,有兵一万。”
“嘶!”卢赤松不由的长吸一口气,“这么多,不是说三万多人?”
“其中战兵三万,加上辅兵四万多。”
卢赤松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半天才道:“那粮食储备多少,能够支撑多久?”
“刚收了秋粮,之前到处筹集了一些粮食,节省点吃,大概能坚持到明年春吧。”
听到有这么充足的准备,卢赤松很兴奋,“那浩州无忧了。”
“卢公觉得朝廷多久能打回到浩州来?”
“不出三个月吧。”卢赤松很乐观。
李逸也只能笑笑。
“报,”
“禀总管,游骑回报,黄子英已率军从介休出兵,正往浩州而来。”
第315章 炸营
“总管,是否派兵半路伏击?”参军郭彝在军议上出声。
“不用。”李逸手捧着茶杯,很淡定。“传令诸堡,没有我军令,不得擅自出城作战。”
“总管,是否下令坚壁清野,把城外的百姓和牲口粮食全都迁入城中?”任绪提议。
关于坚壁清野这事,其实浩州不少官员一直提议,但李逸并没有同意。理由也很简单,秋收的时候,他已经把百姓手里的粮食大部份征或买走,运到城中了,百姓手里也只剩下点口粮。
再一个就是,围城之战,撤入城中对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留在乡野,虽然也会有被劫掠风险,但对许多穷百姓来说,也没什么可劫的。
“可以通知城外百姓,若愿意进入城堡暂避的就来,若不愿意的也不强求,不要烧百姓的房子,也不要抢百姓的粮食和牛羊,”
“总管,可贼军来袭,到时很可能会抢掠百姓来解决部份军需,粮食牲畜留着城外,不免资敌。”
“给老百姓留条活路吧,别搞的天怒人怨,我们守城做战,也得争取民心。”
太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李元吉镇守太原两年,天天乱搞,结果百姓怨愤,他一跑,城中豪强们立马就开城引武周军夺城。
要是为了坚壁清野,把百姓房子都烧光,牲畜口粮都收走,那百姓可不会乐意,说不定转头就加入武周军,
甚至混进城给敌人做内应。
这晋州以北,就剩下一座城了,坚不坚壁清不清野,也没什么影响。
“把消息传下去,愿意来的就来,不愿意来的不强求,不许烧房子这些。”
就算百姓做刘武周的大汉顺民,也不必理会,反正只要等唐军打回来,赶走刘武周,百姓自然又会成为大唐子民,这些百姓几年前还是大隋子民呢。
民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关键时候却能左右战局。
“总管,敌军运输攻城器械过来,这一路是最好的袭击机会,一旦让他们顺利把大批攻城器械运到城下,到时会给守城带来极大麻烦。”连刘瞻都有些忍不住了。
“李副总管都不慌,你们慌什么。”
刘政会刘德威姜宝谊给他通风报信这事,李逸现在谁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