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更多的责怪沧月居士,朱紫国王,决定后面另想办法。
而此时,秦斩凭一人之力,不知道用何方法,退败人人避之不及的旱魃,这个事迹已经传开。
不但周边小国在传,大唐国境之内,也有了秦斩的传说。
“秦斩?打败了旱魃?朕,知道了。”
此时的唐王李世民,有人皇气运,得此气运,举大唐境内的兴盛繁华,自然不可言说.
虽对秦斩的事迹,有所听闻,但是李世民,也仅仅是感叹一下,并没有太多的放在心上。
洪荒大唐,人才济济,旱魃虽为上古之物,但是神力尽失,能败退他的人,放眼大唐,这样的人在李世民眼里,并不足为奇。
在他看来,无非事出车迟小国,才被人传得神乎其迹,仅此而已。
“放在我大唐国境,这也无甚可奇。何必为了此等小事烦心!还有更多的大事,等着朕来处理。”
这样想着,李世民把更多的精力,又放回到重大的国事上面。
……
天庭。
有一处叫天机宫的地方。
这个地方,在天庭当中,是极不起眼的地方,甚至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地方。
除了名字取得像那么回事,在众神众仙眼中,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无非就是实在没有职务安排,就会把天上一众神仙,安排到这里,给个闲职。
一但被安排到天机宫,意味着从此关闭了上升通道。
被称为天庭最适合养老的地方。
而天机宫的存在,只有一个职责,就是负责观察天道运转的日常。
这一天,当职的一个仙官,正伸着懒腰,想要例行完公事,一天的时间也就打发了。
“为什么是我……”
那仙官没想到,天道运转发生一些微妙变化,却是他当职期间,心中抱怨起来。
不敢怠慢,马上飞报玉帝。
“天道的运行,发生微妙变化?却说说,是何变化?”
“是,此变化,应在车迟国。”
“车迟国?这名字,似有些熟悉。”
车迟国仅仅是洪荒大唐,周边一个略大的国家,又有何资格被玉帝记住。
“是的,车迟国本为小国。其国,本为正常天道运转之下,一方小势。”
听那仙官如此说,玉帝身边的其他百官,露出不悦。
“咄!既然只是小势,却如此慌张,更为此事惊扰玉帝?”
“胡闹,天道运转,全看大势。区区小势变化,却令尔如此慌张,成何体统?”
“真是有辱我仙家体面!有辱仙家体面啊。”
殿下众人,对那小仙官,纷纷斥责起来。
玉帝见此,微微抬了下眼皮。
“退下吧。既然不影响大势变化,不必管他。”
对于车迟国发生的事情,天庭方面,虽然有了感应,却因只是不影响大局的小势,没有理会的意思。
偌大的天庭,不会事事过问。
只要大势不变,天庭也不想强行插手一些事情。
……
灵山。
和天庭的漠视不同,同样感觉到一方势的变化,让灵山众,却议论纷纷。
如来佛祖,此时宝象森严地端坐正中,微闭两眼,一言不发。
佛祖不开口,众人却更加心中焦急起来。
车迟国之变,对天庭来说,确实没有影响,但是于灵山,却有些影响。
迦叶尊者不断的摇头。
“我方一直计划,佛教东渡,车迟国本是计划中的一环。如今……”
此时离迦叶尊者很近的观音大士,神色说不出是紧张还是担忧。
“虽说车迟三怪,早晚难逃此劫,但是此数该应的时日,却提前了,事关我教东渡大计,真是令人担心!”
“一方小势而已,何必放在心上!”
“此话,亦不能全这般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就在大家各说各的之时,那边如来佛祖缓缓睁开了眼睛。
“了然,了然!此事,诸位,当不必理会。”
睁眼之后,如来佛祖,就是一句不必理会,让灵山众,已经明白如来之心。
“我教东渡,大势所趋,更有下面人皇当为我教助力,区区车迟小势,何足道来。尔等莫要着相。莫要着相!”
“是!”
如来佛祖一句莫要着相,让灵山众,若有所悟起来。
“看来,我等还是修为不够。”
“区区小势变化,竟让我等心慌意乱,后面当要加强自身才是。”
而此时,弥勒佛笑而不语。
“未来佛,你因何发笑?”
灵山众皆是不解。迦叶尊者,更是提出疑问。
“迦叶尊者,你问我因何发笑,难道个中原因,尊者不知?犹记得,尊者昔日拈花而笑的场面,如同昨日。”
“多谢弥勒。”
莫名其妙的一问一答,把灵山众,又一次搞晕了。
要知,当年迦叶拈花一笑,已经把灵山众搞晕了一次。
如今这情景,一如当年的翻版。
这时,过去佛燃灯古佛,站了出来。
“大家退下吧。”
“是,我等谨尊古佛法旨。”
灵山掌教,虽是如来佛祖,但是燃灯乃十尊古佛之一,又为万佛之祖,对他灵山众尊重有加。
随着灵山众散开。
平日素与迦叶交好的阿难,叫住他了。
“迦叶你且说说,今日你到底从未来佛那里,领悟到了什么?上一次你拈花而笑,得到的好处,大家皆看在眼里,此番……”
话音才落。迦叶看了看左右无人,才非常神秘的开了口。
“难道你就一点也没听出,未来佛这是提醒我们,考虑后面如何站队?”
“站队?这……”
“我只能言尽于此,余下的事情我也不便多言。”
说完,不在理会阿难,转身离开。
阿难陷入沉思,突然间他若有所悟。
“我好像也懂了,甚好!甚好!”
此时阿难的心中,竟忍不住那分狂喜,心中暗想着,这个迦叶也算够意思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灵山佛祖,大唐气运!(求订阅!)
灵山.
如来佛祖,深知此时他虽为掌教,但是地位未稳。
想稳掌教之位,必须做几件大事。
封燃灯,封弥勒,都算得大事。
燃灯古佛,虽受封过去佛,称万佛之祖。
但掌管过去,意义何在?
弥勒,虽受封未来佛,亦是镜花水月,以如来佛祖的修为,不说与天地同在,共日月同生,也相去不远。
如来不死,未来又在何处?
正因此,弥勒佛对这封号,意见很大。
受封未来佛,唯一的好处,就是管未来事,知未来事。
此时,弥勒,看破不说破!
数若生变,受益最大者,必是弥勒。他又如何肯说破。
车迟国一方小势的变化,必会将来影响大势。
被弥勒一番暗中点拨,这二人自是思量起,往后之事。
弥勒能以洞悉未来的能力,提前做出预见,凭如来佛祖的修为,又岂会全然不知道,个中变化。
但是彼此的如来佛祖,依旧选择无视。
“大势辗压之下,小势纵有万变,亦必为大势所扭转回正途。”
“更何况,此时若动,却遂了弥勒之心意!”
如来佛祖深知,谋划之事未成,他于灵山之地位,便不算真正稳固。
佛教东渡,正是他心中的大计划。
此事若成,得人皇气运之助,自可令他掌教之位稳固千秋。
如来佛祖深知,灵山众,不全真心于他。
非但灵山众不全真心于他,此时,大鹏护法,亦学起了天庭的杨戬。
天庭杨戬,领梅山六兄弟,以灌江口为依,听调不听宣;
大鹏护法,比那天庭杨戬,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