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 第64节

  在这种规模和级别的征战中,最重要的因素已经不再仅仅是兵力的多寡,而是后勤保障是否能够坚实可靠。

  后勤保障的水平不仅决定了部队的行进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能够持续的时间和最终的胜负。

  只要后勤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损耗降低到一个程度,田泽就有信心和底气支持着军队一直打下去。

  “对了,张角天赋的问题,弄清楚了吗?”田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严肃和担忧。

  能够再度激发一个人的潜力,甚至强行激发天赋或者强化天赋,张角的天赋能力让田泽忌惮无比。

  程昱连忙回答道:“主公放心,经过我们多方面的仔细核查,已经彻底弄清楚了。”

  “张角的天赋确实有激发个人天赋的能力,但是只有三次使用的机会,分别给了张牛、管亥和已经死去的波才。”

  “而且,关于为何选择了这三人,以及管亥的天赋为何会呈现出这样的效果,我们也大概弄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因为这种激发需要作用对象拥有极为坚定的意志,而且作用对象的意志越是坚定,最终激发所产生的效果就越强。”

  “怪不得。”田泽之前还一直在心中暗自怀疑,张角为什么要将如此强大的天赋用在管亥这么个一根筋的夯货身上,原来关键并不是看个人的资质和潜力,而是取决于意志的坚定程度。

  管亥和典韦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都是那种心思极度赤诚单纯之人,论及意志的坚定程度,即便是在田泽麾下众多将领之中也能够稳稳地排在前列。

  

  “波才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太清楚。但是管亥说,他在被张角激活天赋时,心里所想的是:不要再让弟兄们饿死。”

  “所以就因为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就产生了这么个神奇的天赋?”田泽的嘴角微微抽搐,脸上露出了既惊讶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表情。

  在这个世界中,天赋似乎更像是一种深深烙印在个人灵魂深处的特殊机制,又或者是一种由个人的才能和意志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神秘力量。

  一般来说,天赋的形成往往与个人的性格、长处以及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想法有着密切的关联。

  程昱点了点头,他的心中不由自主的对张角产生了一丝同情。

  不得不说,管亥的这个天赋很强,但是对起义的张角而言,这样的天赋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并不是一个作战天赋。

  张角是想要迅速推翻汉室的统治,发展民生、长线作战是日后需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当张角得知管亥的天赋效果之后,无奈之下只能将他派遣到了青州,也算是为日后留了一条后路。

  “仲德、文则,这可是个难得的宝贝,你们给我往死里练,尤其是在后勤组织和管理方面。”田泽郑重道。

  “主公放心!”程昱和于禁齐声回应道。

  尤其是程昱,双眼都在放光,那看着管亥的眼神,让田泽都觉得有些不寒而栗。

  能管得了3万多人,管亥应该有着不错的组织天赋的吧。

  田泽在心中暗自为管亥祈祷道。

  但看着管亥那五大三粗的样子,田泽不禁又觉得这厮可能要悲剧了。

第96章 发兵北上

  浑河之畔,两万大军肃穆严整地排列在江畔,一艘艘巨大的战船威武的整齐排列着。

  身着精良铠甲、手持锋利武器的将士们个个威武雄壮,他们的每一个动作皆整齐划一,充满着力量与纪律。

  战鼓轰鸣,如雷贯耳,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号角长鸣,声音嘹亮,穿透云霄,仿佛在向天地宣告着辽东军的威严。

  田泽目睹此景,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不禁暗自颔首。

  强军之象已然初现。

  此次参战的士卒虽仅四万,水师一万,然而其背后却还有着两万的辎重部队。

  水路运输便捷,因此田泽并不心疼所耗费的粮食,因为辽东的粮产丰沛。

  他所心疼的,是这两万辎重部队,这些可都是青壮啊!

  辽东如今四处缺人,工厂基建、水利道路等,哪哪都需要人手。

  尽管陈宫一再提高工人的待遇薪资,试图吸引更多的百姓参与到建设中来,可大部分百姓依然优先选择在自家的地里忙活。

  没办法,来到辽东的都是活不下去的,穷怕了,在他们心中,还是觉得种地产粮更为踏实可靠。

  除非家中男丁众多,劳动力充足,这才有愿意出来的想法,否则多数人家都先忙于自家的田地。

  在黄巾之乱前,陈宫还玩的开,当时辽东粮食充足,直接在现场以薪资兑换粮食,收获比种田强的多,百姓们都很乐意。

  但黄巾之乱后,一波流民大爆发,致使辽东的粮仓几近见底,粮价也随之上涨。

  虽然花了半年时间再度平抑了下来,并未影响百姓的基本饮食,但这却让那些隐户们再度忆起当初缺粮的艰难困境,更加的重视自家的田地。

  而且,如今田泽在深入考察后发觉每人二十亩的田地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经过与陈宫、国渊等人多番的商议研讨,针对当下的土地制度予以了全面而细致的改良调整,在授田之后,同时在各村增设了诸多“公田”。

  当前辽东的田地制度,依旧是以人头为单位,每人授田二十亩,谓之“私田”,村落集体拥有所有权、百姓私人拥有使用权。

  而“公田”则是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村子集体所有,可由乡勇轮耕分利,也可租借给百姓耕种,不过在原本三成的税收比例基础上,增添了固定的田税。

  同时以户为单位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百姓将田地外租,但是对于租期和金额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防止强买强卖或者土地长期被兼并。

  如此一来,一些家中青壮短缺的家庭,便可考虑将田地租借给青壮较多的家庭耕种,以免土地因劳动力不足而荒废,导致收成大幅减少。

  同时,一些青壮较多的家庭,也能够通过租借“私田”或者官府的“公田”,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以提升粮食产量和增加家庭收入。

  之所以设置一定的田税和门槛,主要是为了防止百姓在大肆租赁土地后采取粗放式的耕种方式,避免造成田地的浪费和亩产量的下降。

  在一些细节方面,陈宫和国渊等人还在不断的研究和完善。

  比如限制一户平均每人能够租赁耕种的土地上限、每户的人数限制和新增人口外迁安置、土地租赁管理等。

  因为财富向部分人的聚集难以避免。

  即便田泽将众多豪强打压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涌现出新的“豪强”。

  毕竟百姓亦有勤劳懒惰之分,身体素质、品行性格、眼光魄力各不相同,总有一部分优秀勤劳之人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智慧积攒起远超常人的财富。

  财富均衡并不可取,但两极分化同样危害巨大,在此之间需要把握好恰当的尺度。

  田泽的主要目标是让所有人都不至于太过贫困,减少不平等现象,同时让富裕之人的财富增长不要过于迅速,使其与自身的付出相匹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公平和谐。

  趁着如今“新豪强”尚未崛起,田泽等人一直在未雨绸缪,深入研究完善相应的土地和税收制度,力求建立一套相对长远、良性、完善的体系,为治下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样,在教育和官员选拔等方面亦是如此,必须要给底层百姓以希望,为贫困子弟提供上升通道,避免社会阶层的固化。

  在大军出发之前,田泽亲自登上高台,再度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将士气提升至顶点。

  随后,关羽率领着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望着关羽离去的背影,田泽的思绪飘飞,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仲德,你觉得让云长担任水军统帅,如何?”田泽微微侧身,看向身旁的程昱,眼神中带着询问与期待。

  田泽麾下的陆军之中不乏统帅,然而在水军方面,尽管水将众多,却没有一个能够统领一方、独当一面的统帅。

  韩当、凌操、蒋钦、周泰,都并非帅才。他们在水战中的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相较于真正的统帅之才,尚有一定的差距。

  水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口的招引、军粮的运输都要依靠水军,各地的战事,水军同样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后田泽迟早要征伐江东,建设一支强大的水军势在必行。

  可在田泽的印象中,汉末优秀的水军统帅相对较少,而且多集中在江东,像是周瑜、陆逊等人。

  这些人皆出身于地方世家豪强,江东这个地方的世家豪强本就倾向于守成、极为抱团,田泽根本无法将这些人招揽过来。

  他们有着深厚的地域背景和家族利益考量,难以被轻易吸纳到其他势力之中。

  

  还有像甘宁和文聘,如今年龄尚小,日后田泽也不敢确定能否将他们招募至麾下。

  思来想去,还是培养关羽更为靠谱。

  “主公觉得云长在水军方面有一定的天资?”程昱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

  田泽的眼光向来精准,他在人才的识别和选拔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对此程昱丝毫不疑。

  田泽点了点头:“云长的才能,在诸将之中当属第一梯队,唯有伯进和文远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无论是从长远考虑,还是日后征战的需求,一支强大的水军于我们而言都至关重要。”

  “云长若有水军之才,倘若能够打造出一支擅长水陆两栖作战的精锐之师,日后作战必定效果绝佳。”田泽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战略布局的深思熟虑。

  程昱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他明白田泽的想法。各将领在军中的定位,随着各项战事的考验,已经基本确定。

  乐进、太史慈等战将自不用多说。

  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目前来看共有五人,徐荣、关羽、张辽、张、徐晃,于禁由于天赋原因只能卸去统帅之职。

  目前能力最出众的徐荣,性情沉稳,擅长防御,而且任劳任怨,一直是坐镇辽东的不二之选。

  张辽、张、徐晃皆长于骑战、步战,都可独镇一方。

  关羽若有水军之能,完全可以向这方面发展,更有益于整体的战略布局。

  “但此事仍需看云长的意愿。而且,培养云长的水军之能,并不意味着要放弃陆战。”田泽道。

  “主公,不如先瞧瞧此次高句丽之战中,云长的表现。”

  “嗯。”田泽点了点头。

  这次虽然他定下了整体部署,但是授予了关羽统帅之权,关羽是有资格指挥战事的。

  以他对关羽的了解,关羽肯定不会那么“安分守己”。

第97章 所谓强国

  高句丽。

  王宫中,紧张与恐惧的气氛如阴霾般笼罩着每一个角落。

  墙壁上的烛光在微风中摇曳不定,使得殿内的阴影时聚时散,更增添了几分阴森之感。

  一名武将神色匆匆地奔入大殿,他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带来了一个令人极度震骇的消息。

  一支不知从何处冒出的大军自南方沿着浑河朝着己方挺进,战船首尾相接、绵延不绝,少说也有几万士卒。

  王座上的高句丽王伯固听到这消息,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难以置信地瞪大双眼,厉声质问道:“怎么可能?我们这些年并未大规模入侵辽东。”

  得知进犯之敌如此强大凶悍后,伯固第一时间便意识到,这必然是汉军。

  不然,周围还有哪个国家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军队?

  “汉室刚刚历经黄巾之乱,如今又正在被西凉的羌人搅扰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怎么可能会前来大举攻打我们?”

  伯固的双手紧紧抓住王座的扶手,指节都因为用力而泛白。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们肯定是看错了,竟敢如此糊弄本王!本王要重重地治你们的罪!”伯固几近歇斯底里、怒不可遏的吼道。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充满了愤怒和恐惧

  也由不得他不害怕,毕竟他最清楚汉室那深不见底的强大实力。那是一股可以轻易碾碎他们高句丽的力量,曾经的教训让他刻骨铭心。

  在大汉周边的众多异族当中,对于大汉最为关注、了解最多的或许就是高句丽了。

首节上一节64/2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