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第88节

  “那么这个时候,由于是你提供的证据,可以说你提出派人调兵攻打赵国,将会更容易的多,汉武帝也很大概率会同意这件事情。”

  说到这里,陆煊调出了三个人的资料。

  卫伉、卫不疑、卫登。

  “以汉朝军队目前的实力,完全可以吊打所谓的赵国了,卫伉领兵虽然远远不如其父卫青,但太初三年,卫伉奉命与游击将军韩说屯兵五原,说明其也掌握一些军事能力,在加上其是昔日大将军卫青的长子,可以说攻克赵国,轻轻松松!”

  “卫不疑,卫登这两个人,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生卒年日,你回去自己看看,若是他们年龄可以的话,一起去攻打赵国也可以,随着此事成功,赵国被瓦解,汉武帝将会高兴,而卫青的儿子们也将获得军功,你将和这些渐渐生疏的亲族重新建立一定的关系。”

  “当你和卫伉等人关系交好后,还怕到时候无法笼络到监北军使者任安么?卫伉是卫青的长子,任安是卫青一手带出来的,到时候卫伉和你关系好了,其主动帮你拉拢任安,绝对能够成功!”

  刘据听完这些,心中震动止不住的如潮水涌现,陆师的谋划真的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让他从一件事情中,获得多方面的好处。

  一,他能获得卫伉三兄弟的好感。

  二,他能借助卫伉等人,拉拢到监北军使者任安。

  三,瓦解赵国后,他能得到父皇的好感。

  虽然说第三条,他其实也并不是那么需要,但毕竟现在还没谋反呢,皇帝产生好感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件好事。

  “刘彭祖...”刘据双眼涌动着光,就从这个刘彭祖开始,一点点获得军权。

  掌握军权,并非是他掌控军队。

  自古以来,就很少有太子掌军的。

  而是让掌控军队的将领,能够听从他的命令行事,这种命令,甚至在特殊情况下,会高于皇帝。

  这,才是真正的掌握军权。

  对付一个赵国,可能五万士兵就足够了,五万士兵对于整个大汉来说或许确实不多,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一旦到时候成功了,他不但能掌握这五万士兵,还很有可能获得任安的支持,掌握整个北军,这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只要完成这些,他的谋反,几乎就成功一半了。

  “多谢陆师。”

  良久后,刘据看向陆煊恭敬的行了一礼,眼中的感激无法言喻,若是没有陆师的话,他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任何机会拉拢到这种级别的力量。

  “太见外了。”

  陆煊顿时搀扶起刘据来,这古人啊,哪都好,就是不管什么事情,都需要行个礼什么的,不实在。

  多拿点金子嘛。

  不过,刘据这次足足带了一千斤金,绝对是个不小的数目了,足以支持他开一座博物馆了。

  刘据这边的事情差不多解决完了,年刚过去,刘据那边也没有什么特别着急的事情,因此就选择继续在陆煊的家里多留一会,看看李承乾这边遇到了什么困难。

  轮到李承乾了,李承乾看向陆煊,不由得的道:

  “陆师,你交给我的谏言上书,我已经背下来了,然后就在朝堂上,说了出来。”

  “父皇被气的不轻啊,还有魏征、马周、王等大臣,都如我般谏言了,我感觉这次父皇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消气,他不会真的处罚我吧?”

  李承乾内心深处,是很怕他的父皇唐太宗李世民的。

  这源于从幼年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他的严格教育。

  父严子惧。

  当一个父亲很严厉的时候,势必会从小给孩子带来阴影,而这种心理阴影大概率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更何况李承乾的父亲还是唐太宗李世民,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因此,李承乾心中一直有些害怕。

  “长孙皇后的病情如何了?”陆煊没有回答李承乾的问题,而是询问道。

  “母后的身体已经好多了,没有明显的剧烈咳喘症状了,也不复之前般消瘦,原本都无法正常生活,需要宫女伺候,但现在已经能够自行行走了。”

  提到长孙皇后,李承乾不由得看向陆煊,若非陆师的话,可能母后去年就已经离开他了。

  “长孙皇后的病情既然已经恢复大半了,那你就不用怕这些,有长孙皇后在,你的父皇很快就消气了。”

  “并且,用不了几日,他就会在朝堂上奖励你和魏征等大臣。”

  陆煊笑了笑。

  唐朝时期,朝堂上这出‘政治大戏’,完全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魏征共同上演的,可以说缺少任何一个人,都完成不了所谓的‘圣君谏臣’这出戏码。

  现在长孙皇后的病情已经好了,自然不用担心那么多。

  “那就好,不过权万纪那边,依旧没有联系,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想的,李恪、李佑这两股力量,一日不到我的手里,我在地方上面对魏王李泰,还是处于弱势。”

  李承乾道。

  “李恪那边我不知道,或许是有杨妃的授意,不想让李恪这位与杨隋皇室有着联系的皇子,参与到夺嫡之争中,至于李佑那边,估计是阴宏智还没有做出决定。”

  “我在帮你一把。”

  陆煊立刻调出一则资料。

  【辛卯,以吴王恪为安州都督,晋王治为并州都督,纪王慎为秦州都督。将之官,上赐书戒敕曰:“吾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不如得此一言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辛卯日,唐太宗李世民任命吴王李恪为安州都督,晋王李治为并州都督,纪王李慎为秦州都督。

  在他们即将赴任的时候,唐太宗赐书信告诫他们说:“我本想送给你们珍贵的玩物,又担心会使你们更加骄奢,不如得到我这一番话。”

  “这件事情很快就会发生,唐朝时期,亲王到自己所封的藩地就任,其他皇子和太子,会亲自送么?”

  这种唐朝时期的规章制定,资料上并没有记载,陆煊看向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闻言,思索片刻,随即道:

  “这种事情,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亲王到藩地就任,皇子和太子是否相送,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为不同时期父皇的态度、皇子之间的关系等原因,而有所不同。”

  “总之,若是皇子们成年后会到地方担任刺史或都督等职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皇子之间关系较好,或者出于父皇的特别安排等原因,才可能会出现皇子送亲王到藩地就任的情况,不过并没有明文规定。”

  听完李承乾的话后,陆煊忽然想起了他看过的一个电视剧。

  名叫‘贞观之治’。

  里面有一个片段,唐太宗李世民身体抱恙,躺在床榻上,然后唤来李泰,试探性的询问李泰道:“若是我将皇位传给你,你该如何对待你的兄弟们?”

  电视剧里面,李泰是这么说的:“等我死后,我就杀光我的儿子,传位给稚奴。”

  就因为这么一句话,魏王李泰失去了成太子的资格。

  当然,这是电视剧杜撰的,不过无论是从正史、野史,以及各种电视剧、电影来看,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一个极其注重亲情的人,其或许在玄武门之变前,对于亲情并没有过多看重,但自从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后,他对于亲情的重视,几乎超越了一切。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杀了他的兄弟,他自然不想见到自己的儿子们,兄弟相残,这也是他为何一直制衡目前李泰和李承乾的原因,因为他知道,以这两人的性格,未来无论是谁继位,都会致对方于死地。

  唐太宗也会更在意,李泰和李承乾,对于其他兄弟的态度。

  想到这,陆煊道:“吴王李恪、晋王李治,纪王李慎三位皇子离开京师时,你记得一定要亲自相送,并且必须演技好一点,装作舍不得三个弟弟离开般,能哭就哭出来。”

  “反正,你就装出兄弟情深的样子,知道吗?让唐太宗李世民下意识的认为,你是个注重感情的人,非常在乎兄弟情谊。”

  “无论这件事情,是否会让唐太宗李世民产生什么想法,很有可能会让唐太宗李世民觉得你是个仁善良之人,远远比性情乖戾的李泰更适合继承皇位,但这件事情的最主要目的,是拉拢这三位藩王。”

  “其他两位皇子,暂且不谈;由于之前你已经帮助了权万纪一次,这次再表现出兄弟情深的样子,我估计吴王李恪是会站位你的太子阵营的。”

第97章 新型火器!砰砰!朱元璋的震撼!

  陆煊说完这些后,看向李承乾,李承乾自己则陷入了思索之中,亲自去送几位皇弟,到各自的藩地就任么?

  让他将演技打磨的好一点,这个有些难啊,他怕到时候自己根本哭不出来。

  “哭不出来,就掐自己大腿!”

  李承乾心中自语,反正陆师让他去做的事情,总是没错的,表演一下吧,虽然对于他来说有些困难,但这一切都是为了皇位。

  “陆师,我知晓了,不过我的皇弟李恪,我总感觉其性情还不如魏王李泰,他比较喜欢游猎,喜娱事,总是有些不务正业的样子。”

  说到这里,李承乾有些不好意思,为何他知道李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就是因为原本他和李恪是同一种人,甚至小的时候他和李恪的关系还很好。

  “李恪未来,恐怕未必能给我带来多大的助力。”

  通过对于李恪性格的分析,李承乾能够感觉到,自己这个皇子大概率是个性格摇摆不定的人,并且其也相当于个纨绔了,自己这个皇弟,真的能够帮助自己么?

  陆煊闻言,目光闪烁。

  他记得,现在网络上很多人,都喜欢声称‘唐太宗的诸多子嗣中,李恪最适合继承皇位的’。

  这种话,可以当做无稽之谈。

  不过也不能说绝对,在贞观十二年前,李恪完完全全可以称作是一个普通,甚至略微差劲的皇子。

  想到这里,陆煊道:“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情的发生,贞观十二年之前,李恪确实对你而言无法提供什么帮助,因为这时的李恪,并没有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而贞观十一年、十二年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李恪发生了改变。”

  “嗯,这件事情你也可以参与一下。”

  陆煊知道,在贞观十年初期,唐太宗想通过世袭封建、重置封国方式,长久巩固大唐王朝的统治,因此,其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全部世袭封建。

  李恪从蜀王改封吴王,并被任命为潭州都督,但是却没有赴任,贞观十一年,李恪拜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同年赴任。

  也就是这一年,李恪即使到了自己的藩地,依旧未能养成一个良好品德,他因游猎过度、损坏庄稼,而被御史柳范弹劾。

  作为惩罚,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并削减封户三百户。

  这次免职,还留下一段太宗纳谏的佳话轶事。

  谁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根据李承乾每次带来的大唐消息,历史上唐太宗也确实是个能够容纳谏言的人。

  李恪此次犯错,唐太宗宠溺李恪,所以就对侍臣说:

  “权万纪辅佐我的儿子,不能纠正他的过错,罪当该死。”

  无辜的权万纪背锅了,毕竟权万纪也不能时时刻刻的陪在李恪身边啊,而且皇子损坏庄稼,因为这件事情,处死权万纪,怎么看,都感觉不讲道理。

  按照这么说的话,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辅佐当初的秦王李世民造反成功,岂不是这些人也没能纠正李世民的过错,这些人是不是也该全部弄死?

  造反的罪过,难道没有损坏庄稼大么?

  当时,还真的有人就这么谏言了,同样属于魏征、马周、王这一类的谏臣,只见柳范进谏道:

  “房玄龄辅佐陛下,都不能够阻止陛下游猎,怎么能独独怪罪权万纪?”

  唐太宗随即大怒,拂袖进入内殿。

  过了很久,单独召见柳范道:“你为什么要犯颜指责我?”

  柳范回答:“我听说人主圣明臣子正直。陛下仁德圣明,我不敢不尽自己愚钝的正直。”

  太宗这才打消了怒气。

  通过这件事,唐太宗作为一个舐犊情深的慈父,天然的人情流态,鲜活的展现在大众面前。

  在陆煊看来,这完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又一场‘作秀’,每次都装作大怒的样子,然后在私下见这些臣子,听取谏言。

  如果不是作秀的话,这种事情会记录在史书上?

  可以说,现在有很多证据和史料表明,唐太宗对于唐朝初期的历史有着明显、且重大的修改,所以说完全可以看做这是一场作秀!

  不过,这次免官的时间并不长,贞观十二年,李恪又一次被任命为安州都督;将要出发赴任时,唐太宗李世民写信告诫他:

  “我作为一国的君主,统治百姓;而你因为是我的儿子而地位显赫,让你作为屏藩保卫国家;你要勉励自己不忘父子之道,好好学习河间献王刘德、东平宪王刘苍的美德;用义来处理政事,用礼来节制欲望,面对歌舞淫乐的诱惑,不得不慎重;这样才能使国家像磐石一样坚固,永远做到宗室连成卫国,外有忠君的美名,内有孝顺的美德;你应该自励自勉,日日长进;你将要离开我的身边,十分伤心恋恋不舍;想送你些珍贵的玩赏物品,又怕助长你的骄傲与奢侈,所以告诫你这些话,作为父亲的教诲。”

首节上一节88/1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