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第84节

  公孙家族和卫家绑在了一起,公孙贺是当今丞相,又曾经跟随父皇身边多年,公孙敬声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露出如此纨绔样态,也是正常之事。

  刘据让公孙敬声退避左右,公孙敬声想了想,也就照做了。

  厢房内无人,公孙敬声看向刘据,将心中的疑惑问出:

  “殿下独自前来,并让我退避左右,想必是有事情?”

第93章 李承乾谏言上书!怒斥唐太宗修建宫殿!

  刘据算了算时间,如今是太始三年,按照后世的年份算法的话,现在是公元前94年。

  而临近年关,也没有几日了,算作公元前93年吧。

  公孙敬声贪污北军军饷,是公元前92年所发生了的,因此仅仅只剩一年了,目前和公孙敬声说这个事情,已经差不多了,因为其既然拥有贪污军饷的能力,那么公孙敬声的力量已经涉及到了各个部门。

  “自然是有事。”

  刘据淡声道,他随即坐到案侧。

  然后他看向公孙敬声,想了想,笑道:

  “太仆,近日来北军有些许的军事武器开支,如军队的物资采购、武器装备维修、士兵训练费用等,目前国库不足,想必很有压力吧。”

  从陆煊那里,太子刘据并未得知具体的,公孙敬声挪动北军军饷的方法。

  后世历史上,记载的并不详细,甚至都没有关于此事的记载。

  而他就是汉朝人,并且是太子,自然能根据自己对于汉朝官员权利架构的了解,想到公孙敬声是如何挪动的北军军饷。

  公孙敬声作为九卿之一的太仆,对北军的经费管理有一定的权力和接触机会,很有可能他与管理北军军饷账目的相关官员勾结,虚报一些军事开支项目,比如虚构军队的物资采购、武器装备维修、士兵训练费用等。

  通过夸大这些开支的金额,将多余的款项转移到自己可以掌控的官员或者自己手中。

  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例如,原本只需要一百万钱的物资采购,公孙敬声可能虚报为五百万钱,从而将四百万钱挪为己用。

  听到刘据的话,公孙敬声露出不太自然之色,这也是因为他从小就是个纨绔,得益于其父是当今丞相公孙贺,他要背靠卫家,可以说出身于朝堂上,根本不需要动什么心思、耍什么心机,因此公孙敬声以至于太子刘据刚刚发问,他就露出了马脚。

  身处于朝堂上的官员,都是整个帝国中最为杰出的一部分人,每个都在官场打磨过,懂得如何察言观色,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神态。

  公孙敬声并不是一步步爬上来的,完全是依靠关系,这到此朝堂之道,他根本没有锻炼过。

  见公孙敬声的表情并不是很自然,刘据立刻懂得。

  公孙敬声心里有鬼!

  其早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联络部分掌管北军军饷财库的官员了!

  “呵呵,压力倒不是很大,但由于各个地方需要的钱确实太多,而北军又极其重要,自然要花费的多些...”

  公孙敬声笑道。

  太子刘据闻言颔首,并未继续说这个事情,而是再次道:

  “这段时间,北军曾经经历了部分战役,如抵御蛮夷等等,应该有些伤亡吧,不知道伤亡名单,是否已经列出来了...”

  刘据说到这里,公孙敬声脸上的笑意收敛,神色淡了淡:

  “太子,林列北军士兵伤亡名单,这个似乎和我这位太仆,并无关系吧?”

  刘据心中了然,确实没有关系。

  但你这个太仆,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职务之便,伪造北军士兵的名单或者伤亡名单,以发放军饷、抚恤金等名义冒领款项。

  北军士兵众多,信息并非特别流通,很有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你难道不能借此机会浑水摸鱼,将大量的军饷据为己有么?

  “这不是在与太仆,商讨国之大事嘛...”

  刘据并未就此罢休,决定不依不饶,继续道:

  “我又听闻,北军有一些军事设施建设或者营地修缮等工程,据说负责这些工程的官员可能会交给商人,商人奸贪,若是和官员勾结,贪污钱财,该如何是好啊?”

  这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公孙敬声可能会干预施工过程,与一些不良商人勾结,让他们以高价中标,然后在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将节省下来的资金与公孙敬声瓜分。

  或者,他直接虚构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工程项目,套取军饷资金。

  公孙敬声,本人能力平庸。

  但所能掌握的力量,还是很庞大的。

  北军内部负责军饷发放、账目管理的财务官员,据他调查,就曾受到过公孙敬声的恩惠,那么其必然是公孙敬声挪用军饷的关键帮手。

  这些官员可能因为受到公孙敬声的威逼利诱,或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与他同流合污,帮助他篡改账目、伪造凭证等,使得挪用军饷的行为得以顺利实施。

  而公孙敬声族内,可是也有不少亲信在的,公孙贺作为丞相,在朝中也有一定的势力和人脉,众多官员不看公孙敬声的面子,难道还不看丞相的面子么?

  公孙敬声若是动用公孙家族的一些亲信,让他们在挪用军饷的过程中负责联络、传递信息、转移资金等工作,甚至为了将挪用的军饷转移和隐藏,公孙敬声可能会勾结一些地方官员,这些地方官员可以为他提供便利的渠道,将资金转移到地方上的一些产业或者个人中,引人耳目。

  这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公孙敬声听到这里,脸色已经渐渐难看了几分。

  他即使再不通政事,能力再平庸,也能隐隐听出太子刘据话语中的意思了。

  “太子的意思是,我公孙敬声,会利用太仆官职,公孙家族的关系,贪污北军军饷么?”

  他的声音微冷,刘据见状立刻安抚公孙敬声道:

  “我怎么可能有这种想法,只是担心而已,毕竟...”

  刘据的话还没有说完,公孙敬声就将其打断,忍不住道:

  “我公孙家族受皇室恩宠,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不忠之事?太子尽可放心,公孙敬声永远不可能触犯国法,北军军饷在我的监督下,一钱也不会少!”

  公孙敬声露出忠臣之色,语气坚决。

  太子刘据脸色微颤,忍不住拍着公孙敬声的肩膀,道: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看来,兄长你才是我大汉的忠臣啊!”

  表面上刘据差点涕泪横流,心中却对于公孙敬声的话不屑一顾,人心自古难以改变,他可不会认为,就凭借自己的几句敲打,就能改变未来公孙敬声贪污军饷之事。

  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轻松就能解决的,他需要和陆师好好商讨一下。

  此次来见公孙敬声,他还是获得了不少收获的,从公孙敬声的话语中,他能明显的发现,其现在已经将力量涉及到掌管北军军饷财政的官员手中了。

  继续和公孙敬声有的没的交谈了两句后,太子刘据随即离开了太仆府,算算时间的话,再过两天才能前往后世一趟。

  因为上次去后世陆师那里,也才过去了四五天而已。

  现在去,估计陆师正在睡觉呢,他目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公孙敬声的事情确实严重,但毕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生。

  不过他准备过一段时日在去,还有两三日就到新的一年了,这段时间他还是不要‘消失’的好。

  至于拉拢北军的部分校尉,他也需要一些时间,调查这些校尉的资料。

  太仆府内,公孙敬声看着太子刘据离去,眼神渐渐冷淡了几分,难道是他笼络大量官员的事情,让太子刘据知晓了?

  不过,对方为何要提北军军饷这件事情?

  他又怎么可能,去贪污北军军饷呢?

  心中思索着这些,公孙敬声在考虑,今日太子拜访这件事情,他是否要和父亲丞相公孙贺说,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没有必要的事情,他是太仆,不需要任何事情都和父亲这个丞相商量。

  .......

  时间悠悠而逝。

  秦朝、汉朝、唐朝、明朝。

  四个朝代与后世的时间流速并不相同,但这四个朝代对应的时间还是差不多的,随着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太子们各自都长大了一岁。

  看似,仅仅是过去了新的一年。

  但太子们的精神面貌却大为不同,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的,新的一年,有了陆煊的帮助下,他们再也不是原本那个太子了。

  特别是太子李承乾,准备在这新的一年,大干一场。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年初。

  作为新年的首次朝会,唐太宗李世民的心情也甚是不错,他想估计臣子们心情也同样很好,这让他准备将心中一直打算修建的‘飞山宫’之事,提一下。

  古往今来,哪个帝王不喜欢修建宫殿?

  他自打继位之初,其实也没有修建过几座宫殿而已,不过是一座飞山宫而已,相信臣子们应该不会说什么的吧?

  嗯,除非那个牛鼻子倔脾气的魏征,他可能会说来谏言一番,但这旧年刚去,新年刚至的时间,魏征这老东西难道心情不好,用得着这也要谏言一番么?

  他又不像秦始皇那般,横征暴敛,用百姓的民脂民膏大肆修建无数的宫殿。

  贞观十一年年初,第一场朝会上,文武百官都已经到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自然也不会缺席,唐太宗李世民含着笑意,看向下方,缓声道:

  “诸卿,朕打算修建‘飞山宫’,不知卿等认为如何?”

  众文武百官闻言面面相觑,皆默不作声,自古以来修建宫殿这种事情,可以说皇帝想修建就修建,根本不用询问大臣们的想法。

  皇权至高,唯我独尊,这种话不是说说而已。

  而贞观一朝,陛下想要修建宫殿,却要询问臣子。

  这种事情好么?自然好。

  毕竟,这证明陛下是圣君、贤君。

  但这可就苦了他们了,因为帝心难测,看起来这仅仅是陛下的询问而已,但其中有很多难以揣测的地方。

  首先,他们是能从陛下的话语语气中,听出来陛下是想修建‘飞山宫’的,并且也因为这件事情而感到高兴,陛下特意拿到这新的一年年初,第一场朝会上来说,就证明陛下也想让众多大臣心情甚好之时,提出此事,让大臣们同意。

  可他们,却不能傻傻的附和直接答应了,劝陛下修建宫殿。

  这朝堂上,可是还有魏征在呢。

  他们前脚,一个个同意陛下修宫殿,后脚魏征谏言一番,怒斥陛下的种种不足,然后陛下改变主意,不修建宫殿了,最后再赏赐魏征。

  他们成什么了?

  阿谀逢迎、谄媚圣上的小人,奸人!

  而且也捞不到任何好处,好处最后大概率就是被魏征给捞到了,这种事情以前可是发生了一次,所以贞观朝和古往今来的朝代,大为不同。

  皇帝想修建宫殿,先询问大臣。

  赞同修建宫殿的大臣,明明是根据皇帝的想法赞同的,却得不到好处,反而可能成为小人。

  不赞同修建宫殿的大臣,没有考虑皇帝的想法,不但能获得赏赐,还能成为忠臣!

  这还玩个锤子,傻子这个时候才会说话!

  不如站着装死,陛下愿意修建就修建,不愿意就拉倒,他们没有任何意见可提!

  整个朝堂很是寂静,文武百官默不作声,甚至房玄龄、长孙无忌脸色都顿了顿,一直不说话。

  唐太宗李世民见到这一幕,略微有些疑惑,大臣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赞同,还是不赞同?

  “中书令,司空。”

首节上一节84/1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