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无他,若是这般做了,其他各地的百姓如何想,是否会认为大唐朝廷只将这四十余地的百姓认为是大唐子民?
这很容易掀起不小的事情,并非是儿戏。
统御天下,同样如履薄冰。
若是魏王李泰心思再深一些,能将全国三百六十州各地特色乐舞都融合在一起,那么确实可以定为大唐国乐国舞,不过魏王李泰也没有这个能力,其也仅仅只掌握四十余州而已。
“太子。”唐太宗李世民让众乐师舞者退下,然后看向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知晓,父皇这是让他献乐舞了。
他立刻唤太子宫的乐师舞者进入殿内。
“看看你能编排出来什么!”魏王李泰扫了陆续上殿的众乐师舞者,他能感觉出来,自己所编排的乐舞似乎并没有达到父皇心中的要求。
无伤大雅。
只要他能比太子强,就算胜了。
如魏王府的乐师舞者们一样,太子府的乐师傅抬着大量的乐器鼓锣,舞者们或穿着鲜艳长袍,或穿着绚丽衣裙,演奏歌舞起来。
太子李承乾立刻在旁道:
“父皇,儿臣所编排的乐舞,名为‘十部乐’。”
“其,取自隋朝文帝开皇年间所制的‘七部乐’,以及隋朝炀帝大业年间所制的‘九部乐’。”
听到这话,魏王李泰心中不由的踏实了,父皇本来就不想让大唐延续隋朝的乐舞了,太子李承乾还在隋朝乐舞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愚蠢!
简直没有脑子!
也不知道这种对手是如何处处压制自己的,真搞不懂!
太子李承乾没有理会魏王李泰那似带有些许嘲笑的眼神,继续道:
“隋朝开皇年间,也算是天下太平,诸国来朝,隋文帝重视音乐,开皇初制七部乐,分别为:《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增《康国伎》、《疏勒伎》成九部乐,并将《清商伎》列为首部,改《国伎》为《西凉伎》。”
“父皇曾言,希望大唐不再延续隋朝舞乐,但在儿臣看来,隋朝初期与我贞观年间相同,诸国来朝,其所制造的九部乐舞,更能代表昭昭大唐,万邦臣服之景,所以儿臣认为不该取消隋朝时期的九部乐,而是在其基础上,增加和修改,更能体现出我大唐如隋朝初期般,万邦臣服,而又能体现出我大唐远远胜于隋朝!”
这一席话说完,太子李承乾扫了身旁的魏王李泰一眼。
陆师教给他了一个词。
格局!
魏王李泰所制的乐舞,仅仅包含大唐境内的四十州。
而他太子府所制的乐舞,在前隋的基础上增加修改,依旧海纳百川,吸收诸国小国乐舞的特色!
你魏王想的只是一隅之地,而我想的却是臣服大唐的所有诸国小邦!
首先这个思想境界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其次两人的格局也远远不同!!
“太子的想法,倒是与朕心中所想,如出一辙。”
为何已经到贞观十年了,大唐舞乐还未编排而成?
就是因为,隋朝定下的舞乐其实已经很完美了。
而他想在这种完美的基础上,更能体现出唐朝如隋朝般加威海内,而且还远远比隋朝更强盛。
这无疑是个难题。
若是说,将瑕疵的物品修补完美,并不是很难,但如果想让一件完美的器物更加完美,那就很难很难了。
因此,大唐新的舞乐迟迟未曾制造编排出来,没想到太子心中的想法与他相同。
他记得很清楚。
隋炀帝大业五年六月十一日,隋炀帝西巡至张掖。
六月二十一日隋炀帝在张掖举行盛会,“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其蛮夷陪列者,二十余国。”
隋炀帝驾临观风行殿,大规模陈列文物,演奏九部乐,安排鱼龙曼延,在殿上宴请高昌王和吐屯设,以此来特别恩宠他们,那些陪同列席的蛮夷之人,来自二十多个国家。
昔日的隋炀帝豪情万丈,认为诸国匍匐,皆为隋之属国,隋朝乐舞应该容纳诸国歌舞乐曲特色,以示恩宠,因此隋炀帝在七部乐之上扩设《九部乐》。
现如今,昭昭大唐,巍巍河山,贞观朝已经不亚于隋文帝时期的开皇朝了,更何况隋炀帝时期的大业朝,他大唐的新乐舞,自然也要容纳诸国特色,并且比隋炀帝的九部乐,隋文帝的七部乐,更强!
“太子,你是如何修改、增加乐舞的。”
唐太宗李世民询问道。
闻言,太子李承乾正色道:
“隋朝大业年间的九部乐,分别汉族正统音乐‘清乐’;汉乐和龟兹乐混合之而成的‘西凉乐’,西域区域的‘龟兹乐’,天竺地区的‘天竺乐’,康国区域的‘康国乐’,疏勒区域的‘疏勒乐,’安国区域的‘安国乐’,高丽区域的‘高丽乐’,以及南朝乐府的‘礼毕曲’。”
“儿臣在九部乐的基础上,取消南朝乐府所创的礼毕曲,增加高昌乐、燕乐设立十部乐。”
李承乾说完这些,唐太宗李世民良久后,感叹道:
“好,大唐新舞乐,就定为这十部乐。”
李承乾没有说出,从九部乐更改为十部乐的好处。
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取消礼毕曲,增加高昌乐和燕乐两种乐舞而已,很简单。
实际上,他身为帝王,清楚其中代表着什么。
从九部乐更改为十部乐,新容纳了高昌地区的乐舞,这无疑代表着大唐强盛,向各国彰显本国国之强,毕竟若高昌国不臣服于大唐,大唐为何要增加高昌乐?
而高昌区域,小国众多,高昌的臣服,就代表着周围上百个小型国家尽皆臣服。
这完全可以彰显出,大唐是周围最强大的帝国,通过丰富和完善宫廷乐舞体系,来让周围诸国知晓,如今大唐是何等繁荣昌盛,加威海内。
定下十部曲,其实暗中也象征性的使乐舞的规模更加宏大、体系更加完备,能够让国内外的人士直观地感受到唐朝的强大实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
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增加乐部数量是对这一盛世景象的一种艺术化体现。
同时还可以加强民族融合,贞观朝实行的是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各民族的交流频繁,将各民族的乐舞纳入宫廷乐舞体系中,是对民族融合成果的一种肯定和宣扬,新增加的高昌乐来自高昌国,将其纳入十部乐,体现了唐朝对高昌等地区的影响力,以及能更大程度上的让高昌区域民族,融合到中原民族体系中。
除此之外,好处太多太多了,如文化交流、融合、推动,乐舞艺术的发展、提升、追求。
思索良久,唐太宗看向太子李承乾道:
“太子献乐舞有功,朕有赏!”
话刚出口,唐太宗李世民就忽然想起,自己决定要制衡太子和魏王的力量,怎么现在又赏赐起太子来了?
但他也绝对不能不赏,因为太子府这次乐舞的编排,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也很符合他心中的要求。
并且他已经决定了,要将太子府编排的乐舞,定为大唐舞乐。
有功,不能不赏。
太子李承乾闻言想了想道:
“父皇,儿臣并无多大的功劳,能编创此等乐曲,也是多亏了杜荷、李安仁、李安静、薛元超.......”
太子李承乾将名字一个一个的说出来,唐太宗李世民脸色顿了又顿,他这个儿子,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提拔太子府官员的机会!
“太子府属官,皆撮升一品。”唐太宗李世民道,撮升一品,已经差不多了,不能继续升下去了。
目前太子府属官,大量正六品,正五品上的官员,今日他赏赐太子府属官各自撮升一品,已经出现从四品下的官员了。
太子府的力量越来越浑厚了。
现如今已经与魏王府持平,若是不算苏勖、房遗爱这两人的话,魏王府已经无法与太子府抗衡了。
升一品,足够了。
太子李承乾当即谢恩,只有魏王李泰满面冰霜,他费劲心力,运用关系,让各地刺史调遣来大量乐师武者编排的舞乐,居然不如太子李承乾这么一两个小小的改动?
不公平!!
为什么他这般努力,却比不过太子李承乾?
为什么?
又是谁给太子出的主意?
他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他为何看不清楚父皇心中的想法,若他早早知道,父皇想要制造出适合贞观盛事,诸邦来朝的乐舞,他就向这个方向努力了!
他又不是没有小国的关系!
太子府的力量,又提升了,那李安仁和李安静,已经是从四品下的官员了,其他官员都已经撮升到了从五品下!
除了三品以上官员,之分‘正’、‘从’外,三品之下的官员除了‘正’、‘从’外,还有着‘上’、‘下’之分。
也就是,从六品下、从六品上、正六品下、正六品上、从五品下、从五品上、正五品下...这种官职等级提升。
从四品下!
他魏王府的苏勖,官拜魏王府司马,如今也仅仅是从四品下官员!
虽然说房遗爱是从三品官员,官拜检校右卫将军,但这实际上只是个虚职。
右卫将军本身是从三品的官职,掌握一定的军权。
但如果加上“检校”二字,如检校右卫将军,通常是一种荣誉性的虚衔或挂职,不具有实际的兵权,其品级虽然在名义上可能与右卫将军原本的从三品相近,但实际的权力和职责与正式的右卫将军有很大差别。
这种检校官职看起来是三品大官,但在宫内外可以说是很常见,是一种特殊的任命方式,有时是为了给予官员一种荣誉,或特殊的地位,有时是为了临时安排一些任务或职责,但不一定拥有该官职所对应的全部权力。
说房遗爱是个摆设,也不是不可以。
这也就是说,目前魏王府的力量,已经被太子府所压制了!
对了,今日父皇惩罚他魏王府的所有属官全部削官一品,房遗爱连三品官也不是了,苏勖更是直接成了正五品上的小官!
正当魏王李泰心中感到有些绝望时。
唐太宗的声音忽然再次响起了。
他看向魏王李泰,缓声道:
“魏王李泰,献乐舞有功,魏王府官员,皆撮升一品。”
太子府的力量,强于魏王府太多了。
他必须要制衡一下了。
并且他这个皇帝又不是没有撮升的理由,他虽然没有使用魏王李泰府所献上的乐舞,但人家魏王最起码认真做这件事情了,也算是有功。
为何不能赏?
“嗯?”
“谢父皇!”
魏王李泰愣了愣,他自己都没想到忽然父皇赏赐他魏王府,愣神了片刻后立刻跪下谢恩。
只有太子李承乾,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一幕。
若是说因魏王李泰奉献乐舞有功,父皇赏赐也就罢了。
但父皇并没有采用魏王府的乐舞,而是采用的太子府的乐舞,但最后的赏赐确实完全相同,这就完全不讲道理了,太子府的乐舞有用,魏王府的乐舞没用。
这也要赏?
若是他并未拿出这十部曲呢,父皇又该如何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