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再次失败了,但他仍然不甘心。
他决定继续寻找其他方法,阻止阿房宫的修建。
扶苏回到自己的住处,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父皇改变主意。
他想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的历史书籍,想起了许多君主因为不听劝谏而导致国家灭亡的故事。
他不想让秦朝也走上这样的道路,他必须要找到一种方法,让父皇明白修建阿房宫的危害。
就在扶苏陷入绝望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个典故。
那是关于商汤王的故事,商汤王在推翻夏朝的统治之前,曾经广泛征求百姓的意见,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借鉴商汤王的做法,再次向父皇进言。
扶苏立刻召集了自己的谋士们,向他们讲述了商汤王的故事。
大家听后,都觉得这个方法值得一试。
扶苏决定再次上书秦始皇,他在奏折中写道:
“父皇,儿臣近日思及商汤王之事,深感君主应广纳民意,以民为本。商汤王在推翻夏朝之前,广泛征求百姓意见,得百姓之支持,最终成就大业。如今阿房宫之修建,百姓皆反对,若父皇强行修建,恐失民心。儿臣恳请父皇以商汤王为榜样,听取百姓之意见,放弃修建阿房宫,将资源用于改善百姓生活,增强国家实力。如此,方能得民心,保我大秦之长治久安。”
面对这第三封奏疏。
始皇帝只是淡淡的回了四个字。
“勿要多言。”
扶苏心中一沉,他知道父皇生气了。
但阿房宫之修建实在劳民伤财,如今边境危急,百姓困苦。
合该将资源投入到军事防御和经济发展上,而非浪费在宫殿建设上请父皇三思。
可他不敢再继续说了。
到时候的结果必然是父怒目而视,对他的质疑感到愤怒。
甚至认为他是在挑战帝王的权威。
自己的住处内,扶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父皇改变主意。
他想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的历史书籍,想起了许多君主因为不听劝谏而导致国家灭亡的故事。
他不想让秦朝也走上这样的道路,他必须要找到一种方法,让父皇明白修建阿房宫的危害。
就在扶苏陷入绝望的时候,他再次到了后世。
“要想始皇帝改变想法,并非易事。”
陆煊也未曾想到,秦朝这边,出现了这种难题。
不过,可否从其他方面入手?
比如,始皇帝修建阿房宫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彰显国威,扶苏完全可以寻找其他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啊。‘
“换一个方法,弘扬帝威。”
思索良久,陆煊道。
扶苏听后,眼睛一亮。
他可以寻找其他方式来彰显国威,让父皇放弃修建阿房宫的计划。
“陆师所言极是。我该如何寻找其他方式来彰显国威呢?”
扶苏问道,陆煊思索片刻后说道:
“你可提议举办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展示秦朝的军事实力。或者举办一场文化盛典,弘扬秦朝的文化和艺术。这些方式都可以彰显国威,同时也不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第140章 巫蛊之祸的关键人物!朱安世!
陆煊始终觉得,停止修建阿房宫这件事情,需要一步步来。
扶苏有些急了。
现在只能这样了。
一步步的,消磨掉始皇帝的热情。
始皇帝确实皇权至高,但只要扶苏能通过种种方式,在加上诸多人力,他觉得终究始皇帝是放弃修建阿房宫的。
扶苏闻言,将这些记在了心中。
然后他再度离去。
估计再次来后世,需要一段时间了,他经过几次努力最终没有结果后,此时也清楚了。
这件事情,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的。
慢慢来吧。
扶苏刚刚离去,陆煊本以为会清静一会,没想到又来人了。
刘据来了。
确实,刘据也有一段时间没来了。
这次,刘据可是给陆煊带了大量的黄金,然后顺便说了一下汉朝那边的情况,然后刘据提到一个很关键的人物。
朱安世。
他记得陆师提过这个人,很重要。
“朱安世...”陆煊立刻露出了认真之色。
在遥远的汉武帝时代,那是一个风云变幻、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历史阶段,而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有一个人物的出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个人便是朱安世。
这个人,很明显的导致了刘据死亡。
其也是巫蛊之祸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朱安世背后的人物或势力,在后世,始终让人充满了好奇与猜测,仿佛一场精彩的历史大探秘。
有人觉得,朱安世可能是政治竞争对手的利用工具。
特别是公孙贺被族灭之后,汉武帝动作迅速得很,马上就任命涿郡太守刘屈当丞相。
这一任命,就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于是就有人大胆猜测,刘屈那一帮子人说不定就是在背后推动朱安世的势力。
为啥这么说?
这是因为他们害怕和公孙贺直接正面冲突,毕竟那样很容易引发政治风险。
所以,他们就巧妙地借助朱安世这个外人来揭发公孙贺,这样一来,就能够轻轻松松地铲除政治对手,谋取政治利益。
毕竟朱安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按常理来说,他怎么可能知晓公主和丞相家的私密事儿?
而且还能把这些事儿上达天听,这背后要是没人给他提供信息和支持,那可真是让人难以想象。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刘屈一派或许在暗中观察着局势,精心策划着这场政治博弈;他们看着公孙贺在朝廷中的势力逐渐壮大,心中难免有所忌惮;而朱安世,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就成了他们手中的一把利器。
思索至此,陆煊看向刘据道:“这个朱安世,就是之前我和你提及的三股力量联合之下的手段,他们悄悄地在背后为朱安世提供各种线索和支持,引导着他去揭发公孙贺的种种“罪行”;也许他们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秘密会面,商讨着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朱安世,或许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被利用了,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场政治斗争的一颗棋子;刘屈一派可能一直在寻找机会削弱公孙贺的势力;他们在朝廷中明争暗斗,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择手段;当他们发现朱安世这个人物的时候,或许觉得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陆煊看来,这个朱安世出现的太巧合了。
完全符合历史上,三大力量最终联合的时间。
并且,一个老百姓,不可能掌握各种消息渠道。
所以这些消息渠道,必然是朝廷内的官员提供的。
他们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与朱安世接触,给他一些暗示或者承诺,让他去揭发公孙贺。
朱安世也许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但在他们的煽动下,心中的欲望被点燃。他可能觉得自己有机会改变命运,于是便踏上了这条充满风险的道路。
他们可能会给朱安世提供一些关于公孙贺的秘密信息,让他有足够的证据去检举。
或者他们会在背后为朱安世打通一些关节,让他的检举能够顺利上达天听。
朱安世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逐渐迷失自己,被权力和利益冲昏头脑。
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能够左右朝廷的局势。
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只是别人手中的一枚棋子,随时都有可能被抛弃。
“其实这个人,还有一种观点,根据我的资料查找,现在很多人认为觉得朱安世可能曾经是公孙贺的黑手套。”
“你可能不知道黑手套是什么意思。”
“就是官场人物,暗中的力量。”
公孙贺可是当朝丞相,那权力大得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说不定以前就利用朱安世干过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儿。
“朱安世和官员们有着联系,甚至可能是公孙贺的人,是有一定证明的。”
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因为犯法进了监狱,这可把公孙贺给急坏了;为了救儿子,公孙贺就想去抓朱安世来赎罪。结果,朱安世被抓后,心里那个气,觉得自己被公孙贺抛弃了。
一赌气,就把公孙贺的老底全给捅出来了,最后导致公孙贺一族被灭。
这是陆煊搜索历史上的资料中,部分网游的猜测。
毕竟这件事情牵扯到太子谋反,可能在历史上被汉武帝有意无意的遮掩了一部分真实历史。
这也就是基于历史事件逻辑的一种推测,目前可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个说法。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公孙贺和朱安世之间的复杂关系;公孙贺作为丞相,位高权重,在朝廷中自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也许在某些时候,他发现了朱安世这个有点本事的人,便利用他去做一些不能公开的事情。”
“朱安世,可能一开始也是为了利益或者其他原因,心甘情愿地为公孙贺办事;但是当公孙敬声出事,公孙贺为了救儿子而把目标转向朱安世的时候,朱安世的心态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觉得自己被背叛了,被利用完就像一块破抹布一样被扔掉;于是,他心中的怒火燃烧起来,决定要让公孙贺也尝尝被出卖的滋味。”
“公孙贺在朝廷中呼风唤雨,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他会利用自己的地位,去做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而朱安世,有着一些特殊的才能或者背景,被公孙贺看中;公孙贺可能会给朱安世一些好处,让他为自己办事;朱安世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当公孙敬声犯法入狱后,公孙贺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他知道,如果不能尽快为儿子赎罪,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于是,他想到了朱安世。”
“他可能觉得,只要抓住朱安世,就能为儿子争取到一线生;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朱安世的感受。朱安世被抓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绝望;他觉得自己被公孙贺抛弃了,曾经的付出都白费了;于是,他决定报复公孙贺,把他的老底全部捅出来。”
陆煊给刘据进行着一定的分析。
刘据陷入了沉思。
如果朱安世这个人是公孙贺收手底下的,那事情可能有些麻烦。
在他看来,必须想办法找出这个人。
然后。
除掉!
陆煊先让刘据在沙发上坐一会,朱安世这个人由于历史资料记载的太少了。
并且,其到底是哪一方的力量,也不清楚。
根本没有具体历史书籍记载。
想要帮助刘据找出这个人,很难。
不过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