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煊看向李承乾。
这件事情,很快就要发生了,就是贞观十一年四月份。
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礼部尚书王为魏王李泰的老师,唐太宗对李泰说:“你对待王应当如同对待我一样。”
李泰见到王,总是先行拜见礼,王也以老师的身份自居。
随后,王的儿子王敬直娶南平公主为妻。
在此之前,公主下嫁,都不以媳妇的礼节侍奉公婆,王说:“如今皇上英明,一切行为都遵循礼法,我接受公主的拜见,哪里是为了自身荣耀,只是以此来成就国家的美事罢了。”
于是与他的妻子就座,让公主拿着盛物的竹器,行洗手进食的礼节。
自此以后公主开始以媳妇的礼节侍奉公婆,是从王开始的。
为何陆煊认为,王能够被太子李承乾所拉拢到?
要知道,历史上王和李承乾,从未有过任何私交,也没有所谓的亲好关系。
其中的原因,就是王的幼子王敬直。
贞观十一年,王敬直迎娶唐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授予驸马都尉、南城县男。
而等到贞观十七年时,这个王敬直就参与了太子李承乾谋反之事,最终被流放岭南。
可见,在这段时间中,太子李承乾和王敬直的关系已经好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王敬直虽然没有任命太子府的官员,但也相当于是李承乾的人了。
这件事情,身为父亲的王不可能不清楚,所以他其实也相当于站位太子府了,那么在经过李承乾的谏言之事,王心喜李承乾。
之后,李承乾再用办法交好王。
王,是有一定概率,站位李承乾,成为李承乾布局在魏王府中的强大杀器的。
“王......”李承乾心中思索着这个人的名字,默默记住。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很快,群臣就要上请,唐太宗李世民封禅了。”
第112章 二次谏言!少府小官章邯!
封禅!
提到这两个字,太子李承乾的脸色立刻认真了许多,因为他清楚,封禅代表着什么。
封禅,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的一种重大祭祀天地的典礼。
“封”指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以报答上天的恩德;“禅”指在泰山下的小山上除地,以报答大地的福泽。
封禅被视为帝王受命于天、功高德显的象征,是一种极为隆重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
在历史上,有多位帝王举行过封禅大典,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都曾前往泰山封禅。
但,也并非是任何帝王,都有资格封禅的。
举行封禅仪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等;同时,封禅也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筹备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封禅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古代帝王彰显统治权威、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德政的重要手段。
李承乾知晓,他的父皇有封禅的想法很多次了,但却都没有实行。
贞观六年时,大唐王朝政通人和,父皇第一次动了封禅泰山的心思,但遭到了魏征的强烈反对。
魏征认为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止十年,大唐刚接近稳定,此时封禅会耗费大量的民力和财力,可能会让国家再次陷入动乱。
父皇听取了魏征的意见,放弃了这次封禅。
现在是贞观十一年,父皇又产生了封禅的想法么?
“我,是否该赞同父皇封禅?”
李承乾还真的不清楚,父皇封禅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封禅确实有着很大的好处,可以宣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帝王被视为“天子”,即上天之子,受天命统治天下;封禅是帝王与上天沟通的一种方式,通过在泰山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向天下宣告自己的统治是顺应天命的,如此才能从而强化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当年,秦始皇为何封禅?就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举行封禅大典,意在向世人表明他结束了战乱,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是符合上天意志的,自己的皇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父皇封禅,绝对是有这种想法在的,他想让后世知晓,唐朝是结束战乱创建的王朝,是合法王朝,而非篡位所得。
隋文帝时期,也算是盛事,和为何隋文帝没有封禅?就是因为隋文帝是篡夺的北周江山。
目前,大唐也确实国家太平,声威海内。
再加上,父皇在担任君主的层面上,绝对称得上明君了,封禅通常在国家太平盛世或帝王认为自己有重大功绩时进行,它是帝王向天地汇报自己的政绩,展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自己的仁德之治,以父皇为任君主的贤明,有足够资格。
同时,在开疆扩土方面,他记得父皇说过,目前大唐疆域远超汉武帝时期,论武功,汉武帝多次举行封禅,以开疆拓土为由,这么看的话,在武功层面上父皇也绝对有资格封禅。
“这个,我需要想一想...”
陆煊倒是碰到了难题,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是否封禅这件事情,对于他一个后世人来说,唐太宗是完全有资格的。
其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兄、为人弟方面做的确实有些缺失,但文治武功,却冠绝古今,身为后世人,其实心中还挺让唐太宗李世民封禅的。
但他却必须要为李承乾、为大唐的百姓考虑,所谓的封禅,完全是封建王朝的君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仪式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天下宣扬自己的功绩,巩固统治地位。
封禅是一项举国瞩目的重大事件,能够激发民众的自豪感和对国家的认同感,帝王通过封禅展示国家的强大和繁荣,让百姓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从而增强对帝王的拥护和对国家的忠诚。
但,封禅未免太过于消耗人力物力了,为何说贞观朝,后世称之为‘贞观之治’,而非‘贞观盛事’?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已经做的很好了,将整个大唐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但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以及隋朝末期混乱等数百年的灾难,目前依旧未能恢复过来。
这个时间节点,封禅,并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那个时代的百姓来说。
想了想,陆煊仔细考虑了权衡利弊。
主要是考虑对于李承乾来说的好处。
没有考虑唐太宗李世民的。
毕竟,他是在帮助李承乾继承皇位,不是在帮助李世民,所以考虑的事情自然更注重于李承乾的好处,而非考虑唐太宗李世民的感受。
思索良久,陆煊道:“封禅之事,你上书谏言!”
“我帮你创作一篇,谏言书。”
谏言!
陆煊准备让李承乾二次谏言!
谏言,就是说些不好听的话,让皇帝不喜欢听的话,他知道这样做,唐太宗必然会对太子李承乾不喜,但考虑清楚权衡利弊后,这个二次谏言,必须进行!
李承乾脸色变了变。
“我还要谏言上书一次?”
他有些怕。
因为他已经谏言一次了,那一次父皇可是被气的不轻,若非是母亲的病情已经好了,他恐怕会被父皇狠狠的惩治一番。
并且,上一次谏言,是很合时宜、恰到好处的谏言,因为建造宫殿,这本来就是消耗国力的一件事情,按照陆师的话来说,他是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谏言父皇,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但现在这封禅一事,若是再谏言的话...
陆煊看出了李承乾的犹豫,心中想到,这个家伙看起来还是有些怕他老爹啊,估计原本的历史上,李承乾也是被逼到一定程度了,才悍然造反的。
想到这里,陆煊道:
“这件事情,你身为太子谏言上书,是有一定好处的。”
“通过上书谏言,身为大唐太子的你,能表现出对国家大事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这向朝廷上下展示了你并非仅仅是一个储君名号,而是具备一定的政治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你在群臣心目中的政治成熟形象。”
“我会给你一份谏言书,然后在教给你一些话语,这些话语到时候你在朝堂上说出来,言中进行分析封禅可能带来的财政压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当前国家面临的其他重要事务,以此显示你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
“作为储君,你有资格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讨论并提出合理建议,有助于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换个层面想,唐太宗看到你这位太子能够以大局为重,关心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难道不会对你更加信任和器重,减少对其储君之位的疑虑么?”
陆煊思索良久,觉得对于唐太宗李世民封禅这件事情,李承乾采取谏言,是有一定好处的。
除了他所说的这些,李承乾之前在他的帮助下,做出了很多利于大唐的事情,现在又参与到了封禅这件事情,这也是向其他可能对储君之位有觊觎之心的皇子和势力表明,李承乾有能力、有担当,是当之无愧的皇位继承人。
“若是谏言,唐太宗李世民取消封禅之事,这件事情流传看来,你足以获得民心。”
封禅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必然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若李承乾谏言阻止封禅,也能体现出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爱护。
这种爱民之举,若是在太子府的传播下,流传于民间,也能让太子李承乾赢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百姓会认为李承乾是一位心系苍生、仁慈善良的储君,对他寄予厚望。
这一点上,能够让李承乾更好的获得各地的支持,从而在地方力量上,与魏王李泰抗衡,甚至压制魏王李泰。
经过陆煊分析利弊,李承乾最终决定,谏言!
虽然他很害怕父皇生气、震怒,但这件事情经过陆师的分析,确实对于他来说有一定的好处,并且陆师都已经苦心为他准备好了,他怎么可能不去做?
现在不敢谏言,以后怎么敢造反?
若这么一直怕下去,他最后只会被魏王李泰击败,说不定比原本的历史结局死的更惨!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
陆煊能看出来,李承乾似乎很急的样子,目前太子们都知道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与后世的时间流速有着一定的不同,所以太子们一般都是办完各种事情,立刻回去。
所以陆煊就将‘红绿色相间玉佩’的事情说了一下,若是李承乾那边有需要的,可以来他这里要。
李承乾闻言点头,然后就离开了。
这才轮到扶苏。
“陆师,我那边越来越忙了,所以这次我想要一份,关于西汉开国元勋的名单,以及秦朝末期有能力、值得被拉拢任用的人才名单。”
扶苏直接将自己的来的目的提了出来。
这件事情,对于陆煊倒是简单的很,搜集一下资料,然后打印出来就好。
陆煊立刻开始进行打印,家里的打印机落灰好几年了,没想到这段时间使用的次数倒是越来越频繁了,属于是焕发第二春了。
随着西汉开国功臣的名单打印出来后,陆煊又为扶苏开始查询其关于秦朝末期的各路枭雄人才资料,随即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事情。
“目前秦朝少府中,有个小官,名叫章邯。”
“后世称他为秦朝最后一位名将,他暂时官职还低,值得拉拢培养,将他争取过来。”
在秦朝末期的天下大乱中,章邯无疑是岌岌可危的大秦朝唯一的救星,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猛人。
几乎差点以一人之力,挽救秦朝。
秦二世元年七月,以陈胜、吴广为首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并于次年攻入函谷关。
而此时,章邯仅仅担任少府这个官职,根本从未涉及过军事。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本领,足以吊打各路诸侯呢?
章邯建议赦免骊山囚徒,组成军队迎击起义军,被秦二世胡亥采纳;随后章邯率领骊山军陆续攻灭起义军周章、田臧、李归、邓说、伍徐等部,又杀楚国柱国蔡赐、将领张贺,迫楚王陈胜遁走。
之后这位猛人,又击败齐魏联军,先后逼杀齐王田儋、魏王魏咎、魏相周、楚将项梁。
接着,章邯又随后北上大破赵军,攻破赵都邯郸,兵围赵王于巨鹿城。
若非是另外一个盖世猛人项羽的出现,在巨鹿把章邯打崩,那么秦朝至少还有需要一段时间才会覆灭,可以说章邯的军事水平,绝对值得重用。
他所率领的,仅仅是囚徒而已。
若是经过正规训练,并且饱经沙场的战士呢,其又能发挥出何等作用?
“章邯?”扶苏沉思,这个人他听没有听说过,少府中的官吏很多,这样一个名不经见的小官,未来有如此大的军事本领?
看来,他秦朝内部的人才,还是有不少的啊。
随即,陆煊看向扶苏继续道:“秦朝覆灭后,项羽想延续夏商周三代的分封制,总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其中有三路诸侯王原本是秦朝将领,分别为章邯、董翳、司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