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逸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文和,你觉得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做?”
贾诩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主公,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好两手准备。”
“一方面,继续密切关注关西地区的战况,随时准备出兵。”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开始着手准备对凉州的进攻。”
“毕竟,马腾和韩遂只是我们的第一步目标。”
“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拿下整个凉州!”
顾逸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文和所言极是。”
“不过,对凉州的进攻,还需要从长计议。”
“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先将关西地区的乱局平定下来。”
“等到马腾和韩遂分出胜负,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贾诩拱手应命:
“遵命!”
……
时间如白驹过隙。
转眼间,数月的时间已经过去。
关西地区的战况,也终于分出了胜负。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马腾最终战胜了韩遂等关西诸侯,成功统一了整个关西地区。
然而,就在他准备向董卓表忠心之际,董卓的大军却已经悄然逼近了他的领地。
马腾这才恍然大悟,自己终究还是中了董卓的算计!
但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面对董卓的大军压境,马腾只能拼死抵抗。
然而,他毕竟不是董卓的对手。
在经过一番苦战之后,马腾最终兵败被俘。
当马腾被押送到长安城的时候,他看到了站在城楼上的顾逸和贾诩。
那一刻,他明白了所有事情的真相。
原来,从始至终,他都被这两个人给耍得团团转!.
第843章 你终于来了
看着顾逸带着蔡文姬和貂蝉腾空而去,留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五味杂陈。曹操和袁绍对视一眼,各自从对方的眼中读出了一丝无奈与敬畏。顾逸的实力与神秘,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国师大人的存在。
“孟德,你看这事……”袁绍捅了捅曹操的腰,低声问道。
曹操皱了皱眉,目光深邃地望向顾逸消失的天际,沉声道:“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国师大人既然如此重视,必然有其深意。我们得想办法找到那三个所谓的‘黄天’使者,查明真相。”
袁绍点了点头,虽然心中对曹操的提议不以为然,但碍于顾逸的威严,也不敢轻易反驳。两人心照不宣地开始筹划起接下来的行动。
另一边,关羽和张飞领命后,立刻动身前往寻找刘备、诸葛亮和赵云。他们深知师傅的脾气,若不能圆满完成任务,恐怕回来少不了一顿责罚。
关羽骑着他的赤兔马,张飞则挥舞着丈八蛇矛,两人一路疾驰,心中既有对任务的担忧,也有对兄弟们的思念。他们知道,刘备三人虽然有时行事冲动,但绝不会轻易背叛师门,这其中必有隐情。
与此同时,刘备、诸葛亮和赵云正身处一片遥远的海域之上,他们乘坐着一艘由诸葛亮亲手设计的海船,正朝着未知的岛屿进发。海风吹过,帆布鼓鼓作响,三人的心情却异常沉重。
“大哥,我们真的就这样离开了吗?”赵云望着渐行渐远的海岸线,心中满是不舍.
刘备叹了口气,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云弟,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那些能够解救苍生的种子。只有让百姓们吃饱饭,我们才能有力量去对抗那些真正的敌人。”
诸葛亮轻摇羽扇,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错,而且我还发现,这股‘黄天’势力背后,似乎隐藏着更为深沉的阴谋。我们不仅要找到种子,还要揭开这层迷雾,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三人相视一笑,虽然前路未知,但他们心中充满了信念和勇气。他们知道,只要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一一克服。
几天后,关羽和张飞终于找到了刘备三人。当他们在一片荒凉的海岛上重逢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关羽和张飞将顾逸的吩咐一一告知,刘备三人听后,神色凝重。
“原来师傅已经察觉到了我们的行动。”刘备苦笑道,“是我们太自私了,只想着寻找种子,却忽略了师傅的担忧。”
诸葛亮摇了摇头:“不,大哥,师傅是理解我们的。他让我们来找种子,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现在,我们不仅要完成这个任务,还要回去向师傅请罪,并告诉他我们发现的真相。”
当刘备、诸葛亮、赵云与关羽、张飞汇合,一行五人带着海外寻得的神秘种子和对“黄天”势力更深一层的了解返回京城时,京城的气氛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本因顾逸的离开而略显松散的朝堂,此刻又因一桩突如其来的事件而紧绷起来。
原来,就在他们离京的这段时间里,京城中突然流传起了一则更为耸人听闻的消息有人声称自己亲眼见到了“黄天”使者的真身,那是一个身披金黄斗篷,手持奇异法杖的神秘人物,他宣称自己能够预知未来,甚至操控天气,引得不少百姓信以为真,纷纷追随。
这消息一出,整个京城乃至全国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袁家和荀家的争斗也因此暂时搁置,转而共同面对这一未知的威胁。皇帝刘宏更是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他深知若不能及时处理此事,恐怕他的皇位也将岌岌可危。
刘备五人回到京城后,第一时间向顾逸汇报了他们此行的发现。顾逸听后,眉头紧锁,他意识到这场“黄天”之乱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更让他担忧的是,那神秘人物手中的法杖,似乎与他曾经在某本古籍中见过的某种禁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来,我们得提前行动了。”顾逸沉声道,他决定亲自出手,揭开“黄天”背后的真相。
于是,顾逸召集了刘备、诸葛亮等人,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他们决定分头行动,一方面由刘备带领关羽、张飞、赵云三人,暗中调查“黄天”使者的行踪,另一方面则由顾逸和诸葛亮联手,利用他们的智慧和法术,寻找破解那神秘法杖力量的方法。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就在刘备等人准备出发的当晚,京城中突然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失踪案。数十名百姓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了几缕金黄色的布条作为线索。这起事件迅速在京城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人心惶惶。
顾逸意识到,这很可能是“黄天”势力在向他们示威。他立刻调整了计划,决定先解决这起失踪案,顺藤摸瓜找到“黄天”使者的藏身之处。
刘备等人经过一番调查,终于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那些失踪的百姓似乎都被带往了京城郊外的一座废弃古庙。古庙内阴森恐怖,布满了各种奇怪的符号和图腾,显然是“黄天”势力的一个秘密据点。
顾逸和诸葛亮闻讯后,立刻带领着一支精锐的士兵赶往古庙。当他们抵达时,却发现古庙周围已经被一层无形的结界所笼罩,任何试图靠近的人都会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弹开。
“看来,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顾逸眯起眼睛,心中暗自盘算着对策。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突然从结界中走了出来。那人正是之前传言中的“黄天”使者,他身披金黄斗篷,手持法杖,脸上带着一抹诡异的笑容。
“顾逸国师,你终于来了。”那人的声音沙哑而低沉,仿佛从地狱深处传来,“我等你很久了。”
顾逸心中一凛,他没想到“黄天”使者竟然会主动现身,而且似乎还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这让他不禁怀疑起自己的身边是否已经有了对方的眼线。
“你究竟是谁?为何要掀起这场风波?”顾逸冷冷地问道.
第844章 按兵不动
不过,在这个被顾逸悄然改变的历史轨迹中,荀攸的命运似乎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奉孝此言差矣,昔日之事,不过云烟,不提也罢。”荀攸轻轻摆了摆手,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而今乱世纷争,吾等当寻一明主,共谋天下安定之道。”
郭嘉闻言,笑容渐收,眼神变得深邃起来:“公达所言极是,这乱世之中,英雄辈出,然真正能称得上明主的,却是寥寥无几。不知公达心中可有属意之人?”
荀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奉孝呢?你跟随顾将军多年,觉得他如何?”
郭嘉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眼中闪烁着光芒:“顾将军,非池中之物也。他胸有沟壑,智勇双全,更重要的是,他心怀天下,志在统一。我郭嘉虽不才,却也愿意誓死追随,助他一臂之力。”
荀攸闻言,沉默片刻,随后缓缓开口:“顾将军之名,吾亦有所耳闻。据说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非凡的才能,更在治理地方、安抚民心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若真能如奉孝所言,倒也不失为一位明主。”
“不过,”荀攸话锋一转,“吾辈择主,除了才能之外,更需看重其品德与胸襟。顾将军虽有大志,但能否真正容纳天下英才,能否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保持初心,还需时间验证。”
郭嘉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公达所言极是。顾将军虽有其过人之处,但也并非完人。然而,乱世之中,又有谁能做到尽善尽美?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与之一同成长,相互扶持,共同开创一番伟业。”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间的默契不言而喻.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一名身着黑衣的侍卫匆匆走进屋内,单膝跪地,拱手禀报:“启禀两位先生,顾将军有急信传来。”
郭嘉和荀攸闻言,神色一凛,迅速接过信件。展开一看,只见信上寥寥数语,却透露着重要的军情顾逸所率的大军,在攻略冀州时遭遇了袁绍的顽强抵抗,战况胶着,急需智谋之士前往协助。
“看来,我们的机会来了。”郭嘉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看向荀攸,“公达,你可愿与我一同前往?”
荀攸沉吟片刻,随后坚定地点了点头:“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吾等既已决定投身乱世,自当为天下苍生谋福祉。顾将军既然有难,吾等岂能坐视不理?”
于是,两人迅速收拾行装,告别了这座隐蔽的宅院,踏上了前往冀州的路途。
一路上,两人轮流骑马,昼夜兼程,终于在数日后抵达了顾逸的大军营地。顾逸闻讯,亲自出营迎接,脸上满是欣喜之色。
“奉孝、公达,你们终于来了!”顾逸紧紧握住两人的手,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冀州之战,关乎我军未来之兴衰,有你们二人在,吾心大定!”
郭嘉和荀攸相视一笑,心中暗自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位有胆有识、胸怀天下的主公。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是他们共同书写历史、开创未来的时刻。
在随后的日子里,郭嘉和荀攸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谋与才华。郭嘉以奇谋著称,多次提出出人意料的战略构想,让敌军措手不及;而荀攸则擅长稳健布局,确保大军后勤无忧,同时也在关键时刻提出关键性的战术建议。
在他们的协助下,顾逸的大军逐渐扭转了战局,对袁绍的军队形成了压制之势。然而,就在胜利即将到手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却让整个军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袁绍的盟友,北方的强大势力公孙瓒,突然发兵南下,意图与袁绍联手对抗顾逸。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军营中顿时人心惶惶。许多人认为,同时应对袁绍和公孙瓒两大强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郭嘉和荀攸却并未因此慌乱。他们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冷静分析、果断决策,方能化险为夷。
两人连夜召集将领,共同商讨对策。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后,郭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分化敌人,逐个击破。他建议顾逸先集中兵力,迅速击败袁绍,然后再转头对付公孙瓒。而荀攸则负责制定详细的战术方案,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顾逸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后,当即拍板决定执行。接下来的日子里,顾逸的大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对袁绍的军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在郭嘉和荀攸的精心策划下,大军势如破竹,很快便击溃了袁绍的主力部队。袁绍本人也在乱军中被俘虏,最终选择了投降。
这一战,不仅让顾逸的大军声威大震,更让天下人见识到了郭嘉和荀攸的智谋与才华。而公孙瓒在得知袁绍败亡的消息后,也吓得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选择了按兵不动.
第845章 此计大妙!
顾逸并未因此松懈,他深知公孙瓒只是暂时蛰伏,真正的危机尚未解除。在庆祝胜利的同时,他立即召集郭嘉、荀攸以及众将,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奉孝、公达,如今袁绍已除,但公孙瓒仍虎视眈眈,尔等有何良策?”顾逸目光如炬,扫视着帐内的每一个人。
郭嘉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公孙瓒虽强,但并非无懈可击。他性格刚愎自用,且内部矛盾重重。我们可遣使修书,一方面示之以弱,另一方面暗中联络其内部不满之士,离间其内部。”
荀攸点头赞同,补充道:“同时,我们应加强防线,以防公孙瓒突然来袭。并派精兵骚扰其边境,使其不得安宁,疲于奔命。”
顾逸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此计大妙!既如此,便依计而行。奉孝,你负责外交与离间;公达,你负责军事部署与防线加固;其余将领,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众人领命而去,迅速展开了行动。郭嘉派遣密使,携带重金与密信,潜入公孙瓒营地,暗中与不满公孙瓒统治的将领接触。而荀攸则亲自督战,加固防线,并派遣精锐部队,频繁骚扰公孙瓒的边境,使其疲于应对。
公孙瓒果然如郭嘉所料,性格刚愎自用,对内部的矛盾视而不见。在顾逸大军的骚扰下,他怒火中烧,多次派兵出击,却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战果。反而因为频繁的军事行动,导致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
就在这时,郭嘉的离间计也发挥了作用。公孙瓒麾下的一位重要将领,因不满其暴政,秘密投降了顾逸。这一消息传出,公孙瓒的军队顿时军心大乱,士气低落。
顾逸见时机成熟,立即率领大军,对公孙瓒发起了总攻。在郭嘉与荀攸的精心策划下,大军势不可挡,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公孙瓒的老巢。
公孙瓒大惊失色,急忙调集所有兵力,企图抵挡顾逸的大军。然而,他的军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面对顾逸的猛攻,很快便土崩瓦解。公孙瓒在乱军中被杀,其势力也彻底覆灭.
这一战,顾逸不仅彻底消除了北方的威胁,还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郭嘉与荀攸的智谋,也再次得到了验证,成为了天下人传颂的佳话。
战后,顾逸在军营中设宴庆祝,嘉奖有功之臣。他举杯对郭嘉、荀攸说道:“今日之胜,全赖奉孝、公达之智谋。吾得尔等相助,实乃天幸!”
郭嘉与荀攸相视而笑,共同举杯回应:“主公谬赞,吾等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共谋天下大计。”
随着公孙瓒的覆灭,顾逸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麾下的军队士气高昂,将领们个个英勇善战,而郭嘉与荀攸更是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为他出谋划策,共同开创着属于他们的辉煌时代。
然而,乱世并未因此而结束。在顾逸的南方,还有其他的势力在蠢蠢欲动,企图分一杯羹。但顾逸知道,只要有郭嘉与荀攸在侧,他就有信心应对一切挑战,统一这片乱世,让天下重归安宁。
新朝初立,百废待兴。顾逸,这位从乱世中崛起的帝王,深知治国之道不仅在于武力征服,更在于民心所向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常常与郭嘉、荀攸二人于深夜长谈,探讨治国之策,力求在稳定局势的同时,推动国家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
“主公,治国如烹小鲜,需细心调和,不可急功近利。”荀攸轻抚着案上的竹简,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前首要任务是恢复农业生产,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方能安定人心。”
郭嘉点头附和:“公达所言极是。同时,我们还需加强法制建设,严惩贪腐,以正视听。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朝廷的威信,赢得百姓的信任。”
顾逸闻言,沉吟片刻后道:“二位所言皆是关键。但朕以为,要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还需从教育入手,培养更多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人才。”
于是,一场旨在兴办教育、普及文化的改革在新朝悄然展开。顾逸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招聘贤师,免费向百姓传授文化知识。同时,他还特别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鼓励发明创造,对有特殊贡献者给予重奖。
在郭嘉与荀攸的协助下,新朝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时间,各地学校林立,读书之风蔚然成风。许多原本目不识丁的百姓,通过接受教育,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还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