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联军辱我,反投董卓娶董白 第366节

  然而。

  眼尖的曹仁,却发现了正西方向,敌军的防守似乎相对薄弱。

  他打算带着支援冀州的那部分曹军强行突围。

  但……还没等曹仁正式下达命令。

  只见不远处,高顺、徐晃、庞德三将。

  带着四万多名精锐步兵,以及八千陷阵营,赶到了正西方向的包围圈外。

  至于那些逃离邺城的百姓,高顺已经妥善处理。

  也就是说。

  此刻的邺城外,顾逸的大军,基本已经全部抵达。

  唯一还没赶到这里的,就只剩张辽、荀攸二人所率的驻守雁门关的那批军队。

  但那批军队,顾逸下达的指令是让他们稳定雁门关以北,并且把那群被俘的南匈奴牧民抓起来搞建设。

  自从南匈奴亡了之后,雁门关以北已经尽是汉军的天下。(详情见第233章)

  但那庞大的草原之地,要想完全掌控并非易事。

  而且,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向来也是如同野火烧不尽似的,春风吹又生。

  匈奴、南匈奴、鲜卑、突厥、回乞、契丹、瓦剌、女真,这些贯穿历史的游牧民族,或许曾经都曾是小部落。

  但庞大的草原之地,使得他们一个接一个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草原之地的霸主。

  为了防止草原之地数十年乃至百余年后又有新的游牧民族壮大,威胁到汉人政权的统治。

  顾逸,自然要好好的对草原展开一次彻彻底底的“犁庭”。

  张辽和荀攸所率的军队,则是这次“犁庭行动”的先锋。

  当然,也可以把这次行动当成是一次对草原的人口普查。

  草原上的一切情报,顾逸都必须得到最详细的了解。

  如此一来,方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游牧民族南下这个潜在的威胁。

  至于处在西域以西的贵霜、波斯、罗马等国。

  若是有机会,待顾逸统一汉境之后,自然也要会上一会。

  当然,这是后话了。

  现如今,顾逸即将对沮授、曹仁、速仆延、阎柔等人,展开最后的剿杀。

  还是老规矩。

  为了减少人口的损失。

  顾逸传令投降不杀。

  这些被团团包围的士兵,大多数都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根本不至于为了沮授等人而付出自己的性命。

  因此。

  听到投降不杀的消息后。

  大批士兵直截了当的扔下了手中的武器,选择投降。

  甚至于,就连不少中低层军官,也紧跟着一起加入了投降的大军之中。

  见到这一幕。

  沮授恨得咬牙切齿。

  这群泥腿子,竟然真的背叛了他!

  他们怎么敢的啊?

  难倒不知道,泥腿子生下来的意义,就是化为燃料,为上层阶级的世家老爷奉献出一切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沮授的天龙人身份,注定了他终究不可能理解平民阶级的任何诉求。

  此刻的他。

  甚至想不明白,为何顾逸帐下的士兵,战斗力会那般强大。

  而他们世家帐下的士兵,却始终犹如没睡醒似的。

  有的时候,人活着,总要寻找到一个意义。

  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一种意义。

  浪迹天涯无所束缚,是另一种意义。

  但无论是哪种意义。

  排在最底端的。

  一定是闭口不谈自我,只晓得庸庸碌碌,化为上层世家老爷们的燃料。

  这,是最愚蠢的活法。

  但人这种生物啊。

  尤其是百姓和万民。

  被压迫的时候,或许他们什么都不会多说。

  可一旦觉醒了,任何压迫都无法阻挡他们的摧枯拉朽之势。

  …….

第247章李典满宠:曹仁被抓,我们是充话费送的?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兵投降。

  沮授的脸色一片惨白。

  此刻,唯一还保持相对完整的,或许就是曹仁麾下的几万曹军.

  这里真的要为曹操洗白一下。

  但绝不是为屠城之事洗白。

  众所周知。

  曹操对麾下的外姓将领防范很高。

  比如五子良将,以及众多外姓将领。

  这群人之中,真正当过大兵团统帅的,在曹操的时代里,就只有于禁和张辽。

  但那也是在特殊情况下,才被临时任命为大兵团统帅。

  在曹营有个潜规则。

  只有出自曹家和夏侯家的宗室将领,才能担任大兵团统帅的职务。

  尤其是在曹操曹丕时代。

  这个潜规则一直在被默默执行着。

  纵观曹营宗室众将。

  比如曹仁、夏侯、夏侯渊、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夏侯、夏侯儒、夏侯玄等人。

  都曾先后担任过大兵团统帅。

  这些人之中,有的人才华很高。

  有的则是不提也罢。

  尤其是最后三位,简直就是草包中的战斗机。

  但是。

  正因为他们是曹家夏侯家的宗室人才,才有机会成为曹营的大兵团统帅。

  反观其他人。

  除了白狼山时期的张辽、襄樊之战时期的于禁以外。

  剩下的外姓人才,至少在曹操曹丕时代,不存在任何成为大兵团统帅的作战记录。

  即便是逍遥津之战的时候。

  张辽所统帅的军队数量,也远远称不上大兵团。

  更何况,他身旁还有乐进和李典二人。

  这一状况,直到曹时期才有所改变。

  司马懿,在背后世家集团的积力推动下。

  接替去世的夏侯尚,成为襄樊战线的大兵团统帅。

  自那之后。

  曹魏军权的旁落变得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是因为宗室人才的凋零。

  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世家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当然。

  曹营对于外姓将领的防范,只能说是有利有弊。

  一方面,起到了延缓世家对兵权的染指。

  但另一方面。

  也让类似于徐晃、张这类型的外姓将领,终其一生,不可能成为大兵团统帅。

  换言之。

  他们只能是将,不能是帅。

  除非,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他们才能暂时享受统帅的权力。

  比如张的街亭之战,张辽的白狼山之战等等。再者。

  一旦宗室人才一凋零。

  或者遇到蠢如曹爽和夏侯玄这种,一切都将会变得极度糟糕。

  最终,将会便宜了世家阶级。

  但是。

  以上所说的这些,只是曹营对于外姓将领的限制。

  对于士兵的待遇,在汉末三国时代,却绝对能排进前三。

首节上一节366/7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