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
田丰一直在帮袁营的倒忙。
而这一次。
田丰实际上也并不是真的想要让田家那些死士倒戈。
可是,如果那些死士不倒戈。
等到顾逸攻破邺城之后,田家就会被覆灭。
什么?
田丰性情倔强,但却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对于他,一定要捧臭脚吹他才行?
不好意思。
对于这种性情倔强的人,顾逸有的是办法。
他可不是那种窝囊废主角,为了得到某个人才的效力,各种卑躬屈膝。
那种行为,在顾逸看来是沙币行为。
况且。
与其说田丰是性情倔强。
倒不如说,那是田丰刻意营造出来的人设。
众所周知。
汉末这个时代,某些人才为了装比,为了给自己造势,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最经典的例子,正是许子将搞出的月旦评。
事实上,在月旦评的背后,获得名声最响亮的人,正是许子将本人。
而被许子将评价过的那些人。
获得上等评价的,往往都是那些家世背景本就一等一的世家公子哥。
获得中等评价的,则是最近数十年里崛起的新贵,或者是祖上曾经混的还不错的。
至于获得下等评价的,一般就是凑数的落魄寒门,或者就是有点背景,但不多的那种。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营销手段。
但明知是营销手段,众人却依旧无限追捧许子将。
这是为啥呢?
类似于后世。
其他别的人全都拥有某项物品,这个时候某人若是没有,就会显得相当另类。
这并不是什么攀比心理在作祟。
而是实际情况。
社会大风向,从来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
除非,是一群人的转变,才会引起整个风向的改变。
汉末的名士效应,也正是因此油然而生。
造势,成为了文人圈子里的必行之事。
而说到田丰这里。
虽然田丰身为冀州世家之中的高层,但他的家世背景却依旧没办法和天龙人沮授相提并论。
这个时候的田丰,需要扮演的定位自然需要和沮授有所区别。
沮授是袁营大管家。
田丰则需要充当一个冲锋在前的人。
这个冲锋在前,指的并不是在战场上冲锋在前。
而是当面对袁营内部的各项事务时。
田丰的定位,应当是竭尽全力阻止袁营豫州世家取得实际性利益。
这就导致,田丰和郭图、辛评等人注定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调和的。
除此以外,袁营冀州世家远比袁营豫州世家要强势的多。
田丰除了“日常喷击”郭图以外。
还需要充当“劝谏”主公袁绍的角色。
这个所谓的“劝谏”,与其说是在帮助袁绍,倒不如说,还是在维护袁营冀州世家的利益。
毕竟。
田丰可不是魏征和海瑞。
他没有那么刚正无私。
田丰的思想,和沮授如出一辙。
比如最经典的“三年疲曹”、“分兵扰袭”、“反对分封诸子”等策略。
细思极恐,一个更比一个坑。
这是帮主公谋划天下吗?
这TM分明就是进一步架空主公,把主公当猴耍啊!
说到底。
田丰和沮授二人,本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实在没有必要过度吹捧。
要说袁营真正为袁绍考虑的人。
恐怕也就只有颜良、文丑、淳于琼、许攸等几个元老。
但这几人的下场,不提也罢。
剩下的那些袁营文臣武将,优先考虑的都是身后派系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利益。
主公的利益,不好意思,需要排在这些后面。
而这,也是袁绍最大的悲哀之一。
曹操、刘备、孙策等人,身边都拥有着能够信任,并且与自己相濡与共的铁杆心腹。
到了袁绍这里,一个更比一个坑。
这能不导致袁绍优柔寡断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每天都是在无数心眼子之中度过,袁绍当然不可能轻易相信麾下这群谋士。
而现如今。
袁绍撂挑子不干。
审配空守邺城。
田丰、袁谭、许攸、郭图、辛评等叛徒在顾逸的带领下,早已化身刺向邺城的最锋利的尖刀!
……
城楼上那百余名来自田家的死士,并没有夺下城门的能力。
但……他们的叛变,却直接造成了城楼上许多士兵的溃逃!
本就处在崩溃边缘的邺城守军,哪还能受得了这种刺激?
霎那间。
城门上化作一片混乱。
而审配本人,更是连忙向后退去。
不是他怂,而是他明白,他绝不能死在这儿。
一旦他死了,这邺城,恐怕用不了一刻钟时间就会陷落。
然而。
现如今的情况,又岂是审配想逃就能逃的?
顾逸正式下达了攻城指令。
以城楼上的那混乱情况,只有寥寥无几的士兵还在组织着防御。
凭借着这点防御力量,根本就挡不住顾逸大军。
很快。
最先遭受猛攻的西城门,在一片轰鸣之中,被顾逸军正式攻占。
审配本人,更是被徐盛亲手擒获。
被擒之前,审配想要咬舌自尽。
但徐盛何许人也?
一直在突破自身界限的他,像是老鹰擒小坤(小鸡)似的,轻而易举的就阻止了审配。
很快。
邺城这座坚固的城池,在守军意志瓦解之后,仅仅支撑了不到三刻钟时间,便落入了顾逸之手。
除了审配以外。
袁绍的续弦夫人刘氏,以及三子袁尚,也成为了俘虏。
至于各大冀州世家的家主。
顾逸甚至懒得去多看他们哪怕一眼。
这些家伙,没啥可说的,直接全部砍了就行。
顾逸也根本就不需要他们的效力。
双方之间的关系,早就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而值得一提的是。
扬眉吐气的袁谭,气势汹汹的走到了被俘的三弟袁尚的身旁。
他狠狠地朝着袁尚吐了口唾沫。
望着袁尚那想干掉他,却干不掉的眼神,袁谭心里别提有多爽了!
不过。
顾逸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让袁谭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