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注定了他不可能像其他诸侯那样,得到当地世家和豪族们的支持。
因此,张燕永远只能是一方山贼,而不可能成为一方像样的诸侯。
再者。
倘若北方被某一方势力彻底统一,张燕这种大山贼王,肯定不可能被允许留存。
无论是袁绍还是顾逸。
整合北方之后,都不可能允许张燕以原先的形式继续割据。
现在帮助袁绍,只不过是因为顾逸太强,袁绍太弱,张燕想要平衡两方之间的差距。
但若是袁绍真想让张燕和顾逸拼命,却是完全不可能。
狡兔三窟的道理,张燕从小到大便铭记于心。
于是。
经过和麾下几名黑山贼统领的一番探讨后,张燕决定出兵五万。
相比袁绍的十五万大军、踏顿、呼厨泉、步度根三人的十万大军,毫无疑问张燕出动的人马最少。
除此以外。
张燕刻意减缓行军速度,打算最后一个抵达会盟地点。
……
这个所谓的军事同盟之中。
唯一没有出兵的诸侯,就是曹操。
并不是曹操不想出兵,而是他这一次根本就没办法出兵。
自从曹操被赶到青州之后,徐州南部的赵云和张松二人,时不时的就带着一部分军队侵犯一下青州的边境。
倘若这一次,曹操选择响应袁绍。
恐怕前脚他刚带兵离开青州,后脚青州老巢就会遭遇赵云和张松的猛攻。
因此。
对于步度根、呼厨泉、袁绍、张燕、踏顿这五方的军事联盟。
曹操这一次只能在背后摇旗呐喊。
正面战场上帮不上任何的忙。
不过。
尽管这一次没有曹操出兵相助。
袁绍也依旧信心十足。
五方势力加起来,出动了足足五十万大军!
可以说,整个北方的有生力量,几乎全都参与了这场即将开启的战役。
而且这其中,更是拥有着乌桓、鲜卑、南匈奴这三大外族骑兵。
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袁绍觉得这一次的胜率相比以往都要高的多。
……
北方之兵尽起的消息,自然瞒不过顾逸。
实际上,在数日之前,他就已经开始筹备大军北伐之事。
张、张绣、吕布三人率领的那六万军队,只是先锋而已。
顾逸的主力大军,这一次打算出动二十五万有余!
再加上张、张绣、吕布三人所率领的先锋六万人,共计三十一万大军!
经过数年的发展。
家大业大的顾逸,帐下的可用之兵其实早已不止这个数。
但顾逸深谙“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
三十一万精锐,足以应对袁绍等人的五十万军队。
人才方面,除了驻守在徐州,用以防备曹操的赵云和张松以外。
剩下的凡是身在长安的顾逸帐下人才,几乎全都参与了这场即将到来的决战。
乃至于,不少当初跟随董卓征战的老人,也自愿报名了这场决战。
浩大的动静,搞得在家安享晚年的老董,心中的豪迈也为之激起。
但想了想,老董还是决定留守在后方。
一来,伴随着年纪已老,老董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再适合远征。
二来,孙女婿顾逸出征在外,总要留下一个德高望重,能够总揽全局之人守家吧?
李儒虽然足够资格处理大部分事情。
但和老董比起来,威望上自然还是有所不足。
很快。
二十五万大军,在顾逸的亲自率领下,离开了长安,赶赴河东附近。
抵达河东之后,他们将会继续北上前往并州。
……
顾逸出兵的消息,并没有刻意隐瞒。
因此。
除了正在九原战场激战的张、张绣、步度根等人,剩下的诸如袁绍、呼厨泉、踏顿、张燕等人,全都收到了消息。
一想到被顾逸支配的恐惧。
袁绍不得不更改了原先的作战计划。
原先,袁绍并没有制定各方会盟的地点。
也就是说,袁绍原先打算的是各自为战,分散顾逸的兵力。
但现在。
一听说顾逸出动了整整二十五万大军,以及六万先锋军北上的消息,袁绍又哪还敢继续分兵?
他连忙派遣使者用最快的速度向呼厨泉、踏顿、张燕等人送信。
大致意思是,希望大伙儿赶紧合兵一处,不要各自为战。
收到信件后,踏顿、张燕二人很快给了袁绍回复。
三方把会盟地点定在了冀州边境的巨鹿郡。
会盟之后,再赶赴并州九原郡支援步度根。
但傲慢的呼厨泉,却选择自行攻打并州北部的雁门郡。
消息传回来,气的袁绍险些暴跳如雷。
在他看来,呼厨泉这憨批简直是脑袋瓦特了!
没被顾逸毒打过,不知道人心的险恶!
但袁绍只是名义上的盟主而已。
他组建的这第三次“反顾逸联军”,各方势力能来加入,本就只是利益驱使。
再者。
呼厨泉又不是汉族人,而是南匈奴人。
对于袁绍所言,又岂会真正的放在眼里?
…….
第216章郭嘉十胜十败论!袁绍:你们都给我苟住!
河东附近
顾逸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在此暂歇.
而与此同时。
他也收到了张、张绣二人,在前线成功阻挡步度根南下的消息。
至于吕布和一万并州狼骑,虽然还没传来最新消息。
但以顾逸对吕布的了解,大概率鲜卑王庭已经化为一片灰烬。
与此同时。
经过数日的激战。
步度根依旧没能攻破张张绣二将布置在九原郡的防线。
因此,他心中的退意越来越深。
但顾逸可没想过让步度根全身而退。
率领一万并州狼骑深入漠南草原的吕布,将会成为压垮步度根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顾逸接下来所要重点“照顾”的,自然是袁绍、踏顿、呼厨泉、张燕四人。
大帐之中
顾逸和几名谋士正在商议作战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
荀攸想明白之后,最终还是选择加入了顾逸帐下。
没办法。
杀父之仇紧紧的萦绕在荀攸的脑海中。
他并不是愚笨之人。
经过顾逸的稍稍点拨,很快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想的透彻。
父亲荀彝之死,正是出自袁隗的手笔。
这个一直自诩“仁厚之人”的袁家前任族长,肚子里的坏水,比任何人都多。
一想到袁隗和袁家对父亲荀彝的迫害,荀攸心中充满了悲愤。
万般刺激之下,黑化了的他,决定背叛原先的世家阶级,转而投入顾逸的怀抱。
俗话说得好。
洗白弱三分,黑化强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