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度又岂敢和曹操搅和在一起?
于是,公孙度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曹操拉他下水。
但公孙度虽然有些小聪明,又岂能是曹操和曹营那群谋士的对手?
和公孙度结盟,只不过是个打在明面上的幌子罢了。
况且。
根据戏志才临终前的分析。
曹操压根儿就不相信公孙度这厮会敢于起兵反抗顾逸。
因此。
曹操并不指望能和公孙度达成盟约。
他的目标,从始至终都是拿下辽东!
在曹操猝不及防的突袭下。
公孙度迅速兵败。
他本人更是被曹仁斩杀于乐浪城下。
公孙度原先占据着的辽东领土,随后尽入曹操之手。
尽管辽东乃是苦寒之地。
但这相当于给了曹操一个退路。
若是青州据守不住,还可以朝着辽东方向退兵。
除此以外。
更重要的是。
拿下了辽东之后,曹操和袁绍的势力,彻彻底底的将公孙瓒的幽州包围了起来。
公孙瓒一时间可谓进退不得。
为了拿下幽州。
曹操和袁绍商定了具体的出兵日期。
打算从东西两个方向分别出兵,一起夹击公孙瓒。
然而。
在曹操出兵之前。
却忽然收到了天子刘协暴薨而逝的消息。
对此。
曹操气愤之余,更多的是恐惧和害怕。
只要稍微有点脑子,就不可能会去相信刘协“因病而亡”这种鬼话。
因而。
真相只有一个。
那就是……刘协被“强制病亡”了!
那问题来了,为啥要杀刘协呢?
这说明,顾逸从南方回来之后,肯定是想更要进一步。
而刘协这个已经成年的汉室皇帝,成为了潜在的威胁。
将他弄死,换上懵懂无知的儿童坐在皇帝之位上。
对于顾逸来说,许多事情将会变得更加方便操作。
其实这个操作,并不是老董和李儒首创。
而是在东汉时期,早已有过无数次确切的例子!
当我们查阅东汉时期有多少个皇帝的时候,可以清楚的看到。
除了少部分成年皇帝以外。
东汉时期拥有将近一半的年仅不到十岁的小皇帝!
这群小娃娃为什么会继承王位呢?
若是只有一个两个,那可以将其原因归结于前任皇帝意外病故。
但数量这么多,那就足以说明这其中蕴藏着一些潜在的问题。
相比于成年皇帝。
小皇帝甚至连生活自理都难以做到。
又谈何处理朝政?
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朝政总不能没人处理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皇权的可操作空间,就随之大了许多。
再比如后来的司马家取代曹魏。
曹芳和曹髦这两个皇帝,一个被废,一个被杀。
司马昭这厮为了篡权,最后直接把懦弱无能、年纪又小的曹奂给换了上来。
果不其然。
末帝曹奂和前两任皇帝完全不一样。
他上位之后,完全成了司马昭手中的傀儡。
平日里只负责盖章,以及给司马昭变着花样歌功颂德。
而现如今,也是一样的道理。
相比成年皇帝刘协,自然是幼年皇帝更好操控。
而这位幼年皇帝上位之后,职责就是给顾逸称王做铺垫。
当初,汉高祖刘邦曾经立下誓言,非刘姓者不可称王。
但顾逸注定是要改朝换代的人。
称王,是必经之路。
此事,能够起到稳定时局,安稳内部的作用。
但对于曹操和袁绍来说,顾逸若是称王,这TM可就诛心了!
他俩现在身上的身份,依旧还是汉臣。
一旦汉室这艘破船宣告倾覆。
实力并不占据优势的曹操和袁绍。
在面对顾逸的时候,名望上毫无疑问将会更加处于劣势。
无奈。
曹操只好召集众谋士,希望众人能想出一个合适的应对策略。
……
此刻。
北海城议事厅中
以荀为首的曹营众谋士,在曹操的召集下齐聚于此。
目光扫视众人,曹操面露悲愤之色,叹道:
“诸位,陛下惨死于长安。”
“这幕后黑手,想必不用我多说,各位也是心知肚明。”
“顾临之此番南征归来之后,恐怕很快就会称公称王,甚至是取汉室而代之。”
“如此一来,我等应当如何应对?”
“难不成,真要眼睁睁的看着那顾临之毁灭汉室江山吗?”
说来搞笑。
原先历史上应该是“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的曹丞相,此刻却在卖力的指责着顾丞相。
但曹操所说的,也确实是事实。
现如今,形式转换。
若是顾逸真的称公称王。
对于关东世家来说。
绝对是一项灭顶之灾!
曹营的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这一幕。
见状。
荀开口道:
“主公,顾临之势大。”
“我们暂时无法和他正面抗衡。”
“但……他若是想称公称王。”
“那我们倒不如抢先他一步,拥戴一名刘姓子嗣登基为帝!”
“如此一来,即便顾临之想要改朝换代,我们依旧占据大义的旗帜,不至于在名望上被他压制!”
话音落下。
众谋士皆是附议。
唯有另立新帝,才能破解当下的死局。
当然。
曹操一个人,并没有足够的资格拥戴新帝。
此事,还需要和袁绍达成一致协定才行。
至于皇帝的人选。
恰恰好好,河北境内还真有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