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是会消退的,蔡琰现在脑子里记得的书籍内容,肯定要比几年后要多。
蔡琰上给孙翊当夫人,白天还得给他当打工人,孙翊感觉这波血赚不亏。。
第二百五十二章:张仲景隐姓埋名化身张三
甘宁接替黄忠成为了第二任南洋海军大将。
和之前黄忠拿着孙翊给的印象流草图不同,甘宁拿到了孙翊最新临摹版本的南洋地图。
不仅如此,孙翊还让黄忠特意把新版本的地图进行了标注,把他探索到的一些城市地点给标了出来。
孙翊甚至还让黄忠给甘宁准备了一份航海日志,把他沿途遇到的各个城市里的景色,风俗习惯,特产商品,全都做了详细的描写。
甘宁拿到了这份航海日志,再对照孙翊给的新海图,就不再像之前黄忠第一次南下时那样抓瞎,什么都要靠自己一点点的去探索了。
四月初,甘宁率领船队从东南亚返航,船上除了一些南洋的土特产之外,大部分船舱,都被用来装载了一种特别的商品。
橡胶树的原汁!
之前孙翊派黄忠到东南亚去寻找三季稻,这玩意儿现在都还没找到,但却让黄忠找到了孙翊交代的另外一种热带土特产,橡胶树!
这可把孙翊给高兴坏了。等到黄忠把橡胶树的原汁送了几桶回吴县后,孙翊立刻用记忆回廊搜寻了一下,看看能不能有意外惊喜。
你还别说,孙翊还真在记忆回廊里查到了自己当年刷抖733音科普视频时的记忆,用橡胶原汁制作各种橡胶制品的基本方法,那个抖音短视频三分钟都给你介绍全了!
虽然有些化工原料目前暂时搞不出来,但原始的橡胶树汁,就已经能做很多好东西了。
鞋底,轮胎,水管,防水服,传动带,橡胶枕头,热水袋等等。
因为橡胶树属于热带树木,因此,孙翊先少量的先移植一些到交州,看看橡胶树在交州的生长情况。
在交州的橡胶树尚未长成以前,直接在东南亚进口天然橡胶树的树汁,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些南洋土著虽然过得比较原始,但原始人也不见得就会老实,甘宁顺利的交易了几次后,这群人竟然在橡胶树的树汁里掺水。
幸亏甘宁身边带了专家,一眼就看破了这掺水的把戏。
甘宁直接干起了老本行,化身海贼王,把坑他的土著酋长给宰了,又把酋长家里的玛瑙宝石全都搬上了船。
橡胶树,孙翊全都移植到了朱崖岛,这地方后世也是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原料产地,气候肯定是合适的,就是不知道像孙翊这样直接整棵整棵的移植树苗,存活率能有多少。
顺带着,孙翊把他的橡胶加工厂也开在了朱崖岛上,朱崖岛和大陆隔着琼州海峡,安全性不用着急,想要对橡胶加工厂动歪心思,最起码也得有支能够漂洋过海的船队才行。
有了橡胶,孙翊打算别的先不整,给自己先整辆自行车,能在这个时代骑上自行车,对于孙翊这样的穿越者来说,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回忆家乡的方式。
一想到自行车,孙翊就不由想到了后世那副传世名画,关羽骑着自行车,手拿青龙偃月刀,威风堂堂!
然而关羽已经挂了,想要搞传世名画,就只能让MC子龙上阵了,赵云骑自行车,想必也是一副别样的风景吧。
荆州,长沙。
诸葛亮在一群护卫的保护下,来到了一处低调且奢华的民宅之中。
刚一进门,一个中年人便神色慌张的迎了上来。
“草民张三,见过诸葛大人!”
“张三?”诸葛亮笑了笑:“伯仲叔季,你明明家中排行老二,为何要自称张三呢?”
张三脸色瞬间垮掉,诸葛亮继续补刀:“一般的草民,可不认识我诸葛亮啊。”
诸葛亮身旁站着程咨,如今他已经是诸葛亮身边颇为得力的战将了,考虑到这次出来请人需要低调行事,诸葛亮不想大张旗鼓,就把程咨给带上了。
这毕竟是跟了主公一年多的金牌保镖,实力也是在许昌拿夏侯背过书的。
程咨回到了熟悉的保镖岗位,一个站位就隐隐将诸葛亮罩在他的保护范围之内,却又不挡着诸葛亮说话。
这其中的分寸拿捏,便是凡夫俗子和高手之间的差别。
张三看着诸葛亮,苦笑一声:“孔明,你这又是何苦呢?我不过是想要好好过过剩下的日子。”
诸葛亮笑道:“说的好像你命不久矣了似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这人最懂养生,我死了你都不会死。”
张三叹息一声:“话都说道这份上了,躲也是躲不过了,要我去医谁?孙翊还是周瑜?”
诸葛亮哈哈一笑:“都不是!”
见他面色不解,诸葛亮继续解释道:“我家主公打算在吴县办个医学院。”
“医学院?”
“对,医学院。”
诸葛亮接着说道:“我家主公说,传统的医生,学医时间太长了,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太多了,他打算集中一批各地的名医,开办一个医学院,将医术分门别类的整理成各个学科,然后根据学生对于每门学科的悟性,选择性的进行深入教学。”
“我打个比方,比如我是个医学院的学徒,我来到医学院,想要成为一名大夫,我可以先花一两年的时间学习医理,辨识药材,等到有了一定基础后,我再选择一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比如我就对妇产科比较感兴趣,你不要用这种眼光看着我,我只是跟打比....”
“好吧,那我换一个比方,我想学习处理外伤,比如伤口的包扎,腐肉的剪除等等,只需要把这几样东西学会,我就能直接到军队里去当一名军医,你懂我的意思吧?”
张三看着诸葛亮,认真的思考了一下:“你说的这个医学院,倒还蛮有意思的,还有别的吗?”
诸葛亮点点头:“当然还有,这个医学院开办以后,从医学院毕业的学员,直接送到主公开办的医院里当大夫。”
张三又是一阵疑惑:“医院?”
诸葛亮:“你不会以为像这种只学一科就能毕业的大夫能出去自己开医馆吧?主公开医院,一个医院里各类大夫都有,病人来了,感冒了就去找治感冒的大夫,受伤了就去找治伤的大夫,女人要生孩子了,医院还有专业产婆。”
张三点点头:“你这么说,我就完全明白了。”
诸葛亮:“明白了就跟我走吧,张三。”
张三瞪了诸葛亮一眼:“好你个孔明,没完没了了是吧?”
诸葛亮哈哈大笑:“是你自己最开始这么说的嘛,仲景!”。
第二百五十三章:报社三天王,王粲,石韬,孟建(求全订)
“看来今年袁绍和曹操是打不起来了。”
“唉。”
一声轻叹,完美的诠释了孙翊此刻的心情。
曹老板和袁老板你们不打了,我还怎么趁虚而入薅羊毛啊?
原本孙翊还打算今年把张绣他嫂子邹夫人给请回来的,现在看来,暂时是没机会了。
老曹和老袁同志不给机会啊!
心有不甘的孙翊只能把心魔发泄在自家后院,很快就摆脱了心魔,立地圣如佛!
或许是心情变好的缘故,好消息也随之到来。
负责研发油墨的工匠们传来消息,油墨的研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对于油墨,孙翊是真没别的办法了,即便是开启记忆回廊,他的记忆里也没有任何关于油墨配方的记忆,最多也就在类似《无双》的电影里对油墨有一些笼统的认-知。
好在汉代原本就是有油墨的,西汉时期,人们用松烟和牛皮胶混合而成的油墨,主要用来在木板上书写字迹,用途大多是各种店铺的牌匾,因为长期要放在店外挂着,因此对于油墨的要求,主要是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掉墨。
孙翊想要把这种油墨改良成适合印刷的油墨,就必须再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快干!
若是要办报纸,印刷用的油墨,就必须要干得快才行,否则印上去以后还得找地方晾干,这办报纸的规模和效率就肯定上不去。
实验室里的油墨,孙翊不计成本的让工匠们用各种材料进行配比,在钞能力的加持下,如今终于有了可喜的进展,虽然和后世的化工油墨肯定没得比,但还是那句话,对于现在的孙翊来说,他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一旦报纸发展成了一个产业,不需要孙翊动员,那些出版商肯定会自发的加大各项技术开发的投入,一切制约技术发展的,最终都将回归经济因素。
所有的技术进步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有利可图。
油墨技术攻克了,印刷术就可以开始提上日程了。
书籍方面,可以和底下的文官们商量一下,看看以什么类型的书来作为主打产品。
报纸方面,孙翊打算找个类似陈琳那样的大喷子,来给自己的报纸当主编。
想都不用想,这报纸面世以后,肯定会成为渔轮的暴风眼,届时如果没有一个镇得住场子的大喷子,孙翊想在报纸上推广一些自己的想法都硬气不起来。
三国大喷子,想想都有哪几个?
陈琳?这个不用想了,目前还在袁绍那边干活儿,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就是他写的。
祢衡?这个兄台喷的挺给力的,只是好像太给力了一点,前几年在江夏被黄祖给砍了。
虞翻?这位爷的嘴遁火力凶猛,但喷的过于粗俗,不太适合在报纸上发挥才能。
思来想去,有一个人最终进入了孙翊的视线。
去年打下荆州后,投降的荆州官员里有一个家伙,貌似挺适合的。
王粲!
王粲,出身名门,曾祖父王龚,汉顺帝时期的太尉,祖父王畅则是汉灵帝时期的司空,父亲王谦是何进手下的长史,王粲自身更是后来的建安七子之一,文学素养放在三国位面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成员。
当初张羡起兵反抗刘表,都是请的王粲来执笔,题写了一篇《三辅论》,里里外外的给刘表安排的明明白白,说明张羡起兵是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合情合理。
当然,张羡最终没能干过刘表,但是王粲的才华却被刘表看到了,把王粲招到自己手下当笔杆子。
当初孙翊出兵攻打荆州时,王粲还专门写过檄文骂过孙翊,不过孙翊对这种文化人的无能狂怒向来无视,刀架在你脖子上,你硬气一个给我看看?
现实果然如此,当孙翊拿下荆州以后,王粲立刻换了一张嘴脸,开始跪舔孙翊。
也难怪这人后来能劝刘琮投降曹操,转眼就被曹操封了个关内侯。
把王粲找来,简单的和他说了说自己想要办报纸的思路和想法,王粲惊喜的不知说什么才好。
文化人,最缺的不过是个发声的渠道,否则为何汝南许氏兄弟主持月旦评,一个月评一次,就能引起整个许昌的士子围观?
0求鲜花
还不是因为这个年代的文化人,实在是找不到别的发生渠道而已。
而孙翊恰巧知道,比起掌握内容,掌握渠道才是最终的赢家。
后世那些垄断了渠道的大公司,游戏渠道,外卖渠道,租房渠道,物流渠道等等。
掌握了渠道,就能同时拿捏住上家和下家,两头吸血,岂不美哉?
人人都恨渠道商,但人人都想成为渠道商。
孙翊打算给报纸专门立法,规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而衡量能不能说的标准,掌握在孙翊的手上,以渔轮操控民心,左右天下大势,孙翊势在必行。
王粲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新领域,每天都处于亢奋之中,工作热情前所未有的高。
除了王粲之外,诸葛亮也推荐了自己的同窗好友石韬和孟建,前来帮忙筹办报社。
石韬,字广元,孟建,字公威,如果再把崔州平和徐元直算上,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诸葛四友,是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期的知交好友。
因为时间缘故,似乎诸葛亮目前还没和崔州平有过交情,不过石广元和孟公威的到来,也给孙翊帮了大忙。
王粲,石韬,孟建三个都是荆州名士,本就互相听说过对方名号,到了孙翊这儿,真人面对面的认识一番,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语言。
对于报纸这种文化人的核武器,不论是王粲还是石韬又或者是孟建,内心的澎湃都溢于言表,不需要孙翊多说什么,这三人直接把家搬到了报社,无偿加班,恨不得睡在工作岗位上,孙翊都绝得自己给的那点禄钱实在对不住这三位的工作热情。
员工因为太爱工作而主动加班,九九六福报尚觉不够,只有零零七才能满足他们的工作渴望,对于这样的员工,孙翊还能有什么想法呢?
资本家良心发现,劝员工少加点班?
看着三人那副拼命的样子,孙翊感觉自己开不了这个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