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这批战俘,就可以直接开工了。
这些战俘的总数,高达六十五万,完成第一期的路网建设,足够了。
至于府州县之间的水泥路,则还在勘测中,等到第一期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后续的修建了。
其实,勘测队不单单在勘测水泥路,而且还在堆未来的铁路进行选址。
目前,科学院的物理司,正在方以智这个院长的亲自带头下,进行着蒸汽机技术的攻克。
对于蒸汽机,朱慈这个穿越者也只知道个大概原理,至于具体如何运行的,完全是一窍不通。
但有了他的提点,无疑会使这项技术的攻克时间,大大缩短。
……
此外,原定于九月一日开始的义务教育,并没有因为对南方的战事而受到影响,如期进行。
经过提前两三个月的筹备,虽然推行的过程依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基本没出什么大乱子。
一些觉的素数无用,或者重男轻女,不允许女儿或者妹妹接受教育的,也都被狠狠的惩罚了一番。
当初朱慈的圣旨上就明确规定了,拒不执行的,初犯罚银二两。
如果三天内依旧不将子女送入当地学校,官府直接来抓人,做三年劳役,同时罚银二十两。
经过这么一番处罚,再无人敢对抗。
至于教学质量,朱慈也被报太大指望。
就连作为教师的士子们,都未必搞明白了教科书的内容,完全是奔着薪水来的。
初期的教学质量,肯定不会很高。
但朱慈早就制定了考核制度,这些教师只要不想被淘汰,肯定会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第303章 建立大明中央银行
不过,虽然大明整体上是蒸蒸日上,但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比如,民间的借贷纠纷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说起来,这也是大明商业快速发展到的副作用之一。
这也在预期当中,神武元年,朱慈率军完成了对李自成,张献忠,以及朱由崧反叛势力的剿灭。
士绅,宗亲,地主阶层,还有各地的土匪,都被清理了。
再加上土改之后,百姓家中都有余粮了,也买得起商品了。
于是乎,在商路畅通,百姓购买力增加,商业自然繁荣起来了。
神武二年,大明的商品流通量,相较于神武元年,最少也是翻倍了。
这样一来,很多心思活络的人,也想参与到商业中来,~分一杯羹。
可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有足够的-本钱做生意。
不过这不是问题,一些胆大的人,直接找民间钱庄贷款,作为本钱。
钱庄的出现时间很早,洪武年间,发现大明宝钞后,民间仍旧喜欢用银子和铜钱。
于是,就有一些商号,兼营银,铜,钞的兑换业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万历年间他们营业范围,也从兑换业务,扩展到发放贷款,吸收商人存款,异地汇兑等诸多业务。
也就是说,现在的钱庄,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银行了。
不过此前钱庄主要都是贷款给商号,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怕商号不还钱。
针对普通百姓的借贷也有,但数量不多。
对于那些前来借贷的人,钱庄往往也会进行审核,只要量不是太大,而且名声不错,就直接放贷。
而这些人拿着放贷的钱,就开始做生意。
结果,几乎所有人都赚到了钱,有不少还赚到了大钱。
看到那些胆大的都赚到钱,其余还在观望的人,也都纷纷入局。
而这些钱庄,看到初期的借贷人,基本都能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坏账率非常低。
于是,他们就降低了标准,基本上来找钱庄借贷的人,大部分都能拿到钱。
可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并非所有人都有那个本事通过经商赚钱。
初期能赚钱的那一批,很多都是没啥本事,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比如有个叫柯亮的陕西人,用一件传家宝作为抵押,找钱庄借了一千两银子。
他选择生产掌心镜,也就是那种巴掌大的小镜子,贩卖到陕西。
这种小镜子,非常受欢迎,而且价格也不算高,销量非常好。
短短半年时间,他就赚到了近万两银子。
去掉借贷的一千两银子,以及高达七百七十两的利息,以及一千五百两的成本,他足足赚到了足足六千七百两。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算水平一般的人,也能赚钱。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经商,各个商业类别的人员增多,从蓝海变成红海,就没那么容易赚钱。
就比如柯亮制造的掌心镜,很多人也都选择加入这一行,使得掌心镜的价格不断降低,利润也变少了。
再加上有柯亮这种先入行的,已经占据了一部分市场,后来者的销售也没那么容易了。
他们只看到了先入行的赚的盆满钵满,就以为自己也行,并不知道那些人完全是因为竞争压力小才赚钱的。
于是乎,很多水平一般的,非但没有赚到钱,还赔钱了。
即使有一些没亏本,甚至小赚一笔的,由于私人钱庄的高利息,他们的利润还不足以抵消利息。
可私人钱庄不会管这些,到时间后就会派人去催债。
一些贷款少的,或者有抵押物的,还可以直接想办法还上。
可很多胆子大,借的多也亏得多的,可就没那么容易换上了。
于是,各种暴力催债的事情,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对此,各地官府也很头疼,毕竟这些暴力催债的事情,很容易搞出乱子。
有些地方因为暴力催债打死了人,当地的村民被激怒,直接将催债的人全部打死。
0 求鲜花
出了命案,对于当地官员的仕途有着不小的影响。
虽然各地官府,都找了当地的钱庄负责人,警告他们别惹出乱子。
这些钱庄的人表面上答应,但背后依旧在用其他的方法,比如威胁,恐吓,逼迫借贷的人还债,甚至逼得人家自杀,同样引发乱子。
有不少官员都上奏朝廷,请求朝廷颁布法度,治理这些乱放贷,暴力催债的钱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奏的官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急切。
见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朱慈知道,是时候处理这事儿了。
..... ...... 0
之所以出现现在的乱象,说白了就是现在的钱庄一类的金融机构,缺乏监管。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建立属于大明朝廷的金融机构,并且订立规范。
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建立大明中央银行,以及相应的金融法。
银行这东西,能在后世发扬光大,自然有着其巨大的优势。
于是,朱慈召所有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以及全部在京的户部官员前来。
当朱慈提出建立大明中央银行,以及将会发挥的作用后,这帮大明的高层官员们,很快就明白过来了。
这银行,这不就是钱庄吗?
只不过不同于民间那些私人的钱庄,是大明朝廷管理的钱庄,功能能多一些罢了。
范建业有些吃惊道“陛下,这银行与钱庄类似,岂不是说也要利用放贷的方式来赚钱?”
“可这样一来,对朝廷和陛下的声誉,恐怕不太好吧!”
作为左都御史,范建业对维护朝廷的体面是很上心的。
他很清楚,那些经营钱庄的人,虽然都能赚大钱,但往往名声都很臭。
如果朝廷也建立银行,到时候肯定也会损失朝廷的声誉,以及导致皇帝背上骂名。
在他看来,为了放贷的那点钱,根本不值得大.
第304章 这是新的大明宝钞
对于范建业的质疑,朱慈并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
看得出来,他是一心为大明朝廷着想的。
于是笑着说道“范爱卿公忠体国,朕心甚慰啊!可范爱卿想过没有,那些钱庄的名声为何都很臭?”
“这个,自然是极高的利息,九出十三归,一旦换不上钱就逼迫别人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搞得家破人亡!最近几个月,暴力催债,以至于酿出人命的事情,越来越多!”
朱慈点了点头“这便是朕设立银行的初衷,有很多百姓都有借钱的需要,但只能依靠私人钱庄!而私人钱庄的利息又很高,九出十三归,借十两银子,到手九两,三个月后还十三两!”
“如果借一年,就要归还二十五两,利“五六三”息比本金还高!”
“而大明中央银行,年利不超过两成,你觉得百姓们会骂朕吗?”
其实,这个利息放在后世不算低,但在这个时代,比起钱庄百分百起步的年利率,已经非常低了。
听到朱慈这话,范建业有些羞愧道“是臣先入为主了,误以为这银行的利息也和钱庄一样高!果真如此,确实是利民之举!”
户部侍郎石瑞也夸赞道“陛下,利息不超过两成,不亚于北宋王安石变法所推行的青苗法,利国利民啊!”
随后,朱慈看向陶玉说道。
“陶宇,你身为户部尚书,这大明中央银行,都是跟银钱有关的,初期也是归户部管辖,说说你的看法!”
陶玉酝酿一番,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此举非常不错,于国于民都非常有利,但有不少问题需要考虑周全!”
“你说说看!”
“第一,这银行建立后,必然要发行纸币!可我大明早在立国之初,太祖洪武皇帝就曾发行大明宝钞,但由于无节制的超发,最终使得大明宝钞沦为了废纸,此番当引以为戒!”
不得不说,陶玉这个户部尚书还是非常称职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大明宝钞,是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发行的纸币,由宝钞提举司负责。
他的想法很不错,当年大明缺乏金银铜这些贵金属,使用纸币,可以更好的促进商品流通。
可问题是,大明的皇帝们,包括朱元璋这个创始人,好像都不怎么懂得金融规律。
朝廷只要缺钱了,都使劲的印钞,使得市面上流通的宝钞数量越来越多。
而商品总量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宝钞的印刷速度,使得宝钞的价值不断降低。
刚开始发行宝钞的时候,一贯宝钞能换一贯铜钱,也就是一千文。
可由于宝钞的超发,洪武末年就只能换两三百个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