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395节

  他们一定程度上,掌握著上升渠道。

  而这些江东的读书人,多半是两条路都走不通的。

  李云现在,给了他们另一条新路,只要完成了李云的考试,就能够在江东谋得一个官位。

  这些人当中,不管是谁,只要通过李云的渠道完成了阶层跃迁,当了官老爷,他们便只能是李云的人,是江东的臣子,跟大周朝廷再没有什么关系。

  李云立下的七科,也是一早就想好的,前六科自然是要遴选一些读书人,留在金陵做事,在金陵组建出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朝廷。

  这样,各种政事会顺畅许多,杜谦也不用太过忙碌。

  而李云口中的“大科”,也就是实务一项,则更多的是,要选出一些分派到州郡里做事的“地方官”。

  听到他说的七科,陶文渊整个人愣在了原地,他先是看著李云,然后猛的看向一旁的杜谦,见杜谦神色平静,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再一次扭头看向李云。

  “李府公,你…你…”

  李云两只手拢在身前的袖子里,轻声笑道:“文渊先生既然到江东来避难,就应该知道,江东这里已经不是朝廷说了算了,怎么还这样大惊小怪?”

  陶文渊闻言,沉默了许久,最终他还是苦笑道:“陶某原本以为,江东最多就是割据的诸侯,但无论怎么说,也还是大周的诸侯,还是认大周朝廷的,但是单单是府公这几句话。”

  他对著李云苦笑道:“府公分明是,在另立朝廷了!”

  李云微微摇头,笑著说道:“先生不可胡说,这件事说白了,只是为了江南选材而已。”

  “朝廷乱成这个样子,国家抡才大典肯定是办不成了,地方上官员,几年都不变一下,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如今,京城动荡不安,朝廷也无力管辖江南的事情,我身为陛下钦明的江南观察使,哪怕担点责任,也要把江南选材的担子给挑起来。”

  陶文渊摇头叹了口气道:“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了,陶某已经无法置身事外,府公何必还要再说这些场面话?”

  李云跟杜谦对视了一眼,这才笑著说道:“那好罢,我跟文渊先生说实话,”

  “我觉得大周,已经从上烂到了下,已经无可救药了。”

  “所以,我们准备在江南另起炉灶,文渊先生来的很巧,我与杜兄辛苦了好几年,如今总算是把这个炉灶给搭起来了,炉中薪柴,也已经齐备。”

  “只差先生这些火苗,把柴薪点著,这个小炉灶,就算是立起来了。”

  陶文渊扭头看了看杜谦,杜谦微微低头道:“先生,这几年时间,朝廷的所作所为,您都是看在眼里的,应当可以看得明白局势。”

  “朝廷这几年,是有些太不像话,但是换个…”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没有继续说下去。

  在这个时代的一些读书人看来,朝廷出了问题,只需要换人就能解决,小问题换当事人,再大一些的问题就换宰相,而大到不得了的问题,换个英明的皇帝上来,所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大周现在的情况而言,换谁其实都没有什么用处。

  陶文渊也没有继续嘴硬,而是看著李云说道:“李府公,我是受了官正兄指点到的江东,丽正书院的那些学子,也是我带来的,我既然过来了,在府公麾下听用,自然不成问题,但是丽正书院的那些学子们。”

  “他们是否跟著府公,还要看他们自己。”

  陶文渊低声道:“那些学生里,都是自小读书,现在心里想的,依旧是忠君报国。”

  “希望府公,不要为难他们。”

  “这个自然。”

  李云本来也没有想要为难那些个学子,很是干脆的说道:“丽正书院,已经在建了,文渊先生那些高足们,要是想要继续在书院里读书,便由得他们去读书。”

  “如果想要在江东出仕,我给先生开个后门。”

  李某人笑著说道:“丽正书院的学子们,不必考试,如果想要做官,可以直接来找我,只要我觉得合适,便可以在江东出仕为官。”

  这是免去笔试,只保留“面试”。

  陶文渊低头行礼,对李云道谢。

  李云抱拳还礼,笑著说道:“先生可能还不知道,你遴选出来的这三百人,可能要有一半人左右,在江东出仕,先生以后只要留在江东,将来这些人见到先生,都得称先生一声老师。”

  陶文渊闻言深色复杂,摇头长叹了一口气之后,没有多说什么。

  三个人聊了许久,陶文渊才起身告辞,李云吩咐周必,将这位陶先生送回其住处,而他自己,则是拉著杜谦一起,到了自己的书房,拿出自己起先准备好的一些题目,给杜谦看。

  杜谦接过纸张,只见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写的都是算术题,他皱了皱眉头,问道:“府公,这是?”

  “这是考户部…咳,户字科的题目。”

  李云又递过去一张新纸,开口道:“这是从大周律里出的题目,考的是刑字科。”

  “兵书题,取的是兵字科。”

  “礼部吏部,倒没有什么特别的,烤诗词文章。”

  “工字科,题目我还没想好,不过准备从土木工程上出题。”

  李云笑著说道:“这六科里,要是有出彩的,就让留在金陵,我们便可以开始组建我们江东的六部衙门了。”

  “要是都不成,就都丢去,让他们去考实务。”

  杜谦正在一一翻看李云草拟出来的题目,看了一会儿之后,突然问道:“实务,府公准备怎么考?”

  “我出三个县里的难题。”

  李云淡淡的说道:“三个问题都回答无误,切中要害的,便安排去任县令。”

  “对两题的,去做县丞。”

  “有一些道理的,安排去做主簿。”

  “以此为例。”

  杜谦先是皱眉,随即舒展开来,只是默默叹了口气:“那就按照府公的意思来办,只是这一次,金陵文会的规模著实不大,不一定能选出多少人才。”

  “正常的,我们现在正缺人手,要求不能太高,他们这一届,就是江东的幸运儿。”

  “往后…”

  李某人背著手说道:“会越来越难的。”

  任何一个团队,初创的时候都比较好进,而越往后,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新进员工的要求,也自然会越来越高。

  比如说另一个世界,大明初年,有举人功名就大概率可以做官,而到了中期,不是进士老爷,便很难分配官职,即便能分配,最多也就是止步县令,再难升迁。

  眼下,江东这被初筛出来的三百个人,无疑就是风口上的幸运儿了。

  杜谦默默点头,看向手上李云亲自出的算术题,不由得有些出神。

  如果将来做官都考这些,那么学堂里…

  是不是也会跟著教这些?

  想到这里,他扭头看向李云,心中生出了大大的疑问。

  有这样一个首领在,将来的江东,将来的天下…

  又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一旁的李云,心思就没有那么复杂,而是摸著下巴想了想,开口道:“这一次文会优胜者,我们需要重赏。”

  “才能显出求贤纳才的气象。”

  “到时候如果有人七科都考的不错。”

  李云轻轻敲著桌子:“我就封他做和州刺史。”

  杜谦闻言,忍不住喃喃道。

  “这要是能成为成例,不管如今还是将来,天下读书人,恐怕都会记著府公的好处!”

第490章 先淘汰的一批人!

  这个时代虽然也有科考,但是举荐制度的存在,导致了世家大族依旧高高在上。

  但是如果李云能够在这个时代,复现大明时候的科考制度,那他真的会成为所有读书人,尤其是寒门甚至是农家学子的一颗启明星。

  毕竟明朝时候,统治阶层已经由世族贵族,转变为士族地主,而士族地主,便不需要什么高高在上的出身,只需要会读书,便可以出人头地。

  当然了,这么个制度,在明朝后期也引发了种种问题。

  不过李云不考八股,比较注重实务,相对来说,并不怎么约束思想。

  这样做,虽然在很多年后,可能会引发更大,更严重的问题,但是李云相信,哪怕出问题,也是会出一些对国家有益处的问题。

  对于百年甚至几百年之后的事情,李云不想干预,也没有能力干预,他只注重当下。

  听了杜谦的这句话,李云笑了笑,开口道:“受益兄你是高门大户出身,有一些话你可能不怎么爱听,但是我从始至终都觉得,人不能一出生下来,就被划定了阶层。”

  “哪怕大部分人这样的,至少…至少要留出来一部分空间,要让有人能够上来,也让德不配位的人,能够下去。”

  杜谦闻言,沉默了一会儿,叹气道:“京兆杜氏,现在未必算得上是什么世家了。”

  李云看著他,轻声道:“咱们的事业若是成了,受益兄有的是能力重建杜氏。”

  从前的李云,还会刻意回避一统天下的议题,总觉得这个事情太过遥远,如果一直想这个虚无缥缈的事情,有点不够务实。

  但是现在,他已经不再回避这个问题了,甚至已经开始为这件事情,做一些提前的准备,比如说这一次金陵文会的问题。

  事实上,如果他的江东小朝廷建成,各种体系也慢慢健全完善起来,等真到了大业有成的那一天,就可以很丝滑的把这个小朝廷,放大成大朝廷。

  之所以会有这种转变,实在是因为…哪怕是李云这种踏实的性格,也不得不承认,他距离帝座,已经不算太远了。

  甚至可以说是一步之遥。

  尽管这最后一步,需要打败许多许多的同行,要比从前所有走过所有的路加在一起都要艰难,但帝座,的的确确就在李云眼前了。

  杜谦没有接话,而是低头看了看手上的一份份文书,开口说道:“还差礼科,和吏科两科的题目没有出出来,我今天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了,与府公一起,把题目拟出来罢。”

  “礼科的题目偏礼乐制度。”

  杜谦看了看李云,继续说道:“吏科,就考一些经书,加上对官员制度的策问。”

  “府公觉得如何?”

  李云笑著说道:“我这个人读书不多,一些实务上面的题目还可以出,这两科的题目,我还真有些心虚,就交给受益兄来出。”

  “从明天开始,让这三百人,开始分科报名,可以考一科,也可以七科同考。”

  “好。”

  杜谦缓缓点头:“这个事情,我来负责。”

  …………

  第二天开始,被安排集中住在金陵的一众才子们,就收到了金陵府衙发下来的告示,上面明确写了这一次文会将会比试的内容。

  也写明了七科的科目。

  在告示后面,更是直接写了这么一句。

  “今天下纷乱,朝廷吏部,久无文书,江南各职,多有空缺,今李府公开办文会,下榜集贤,七科优胜者,可按各科成果,择其优入仕为官。”

  这简简单单几行字,立时就在这些读书人里炸开了锅。

  此时,他们大部分住在金陵城原就有的会馆里,不过会馆一下子住不下这么多人,还有一部分被安排住在会馆附近的客店里,不过大部分还是住在会馆,看到这份告示之后,立时就议论纷纷。

  有一个年纪大一些,约莫四十来岁的读书人,一把撕下了贴在柱子上的告示,看向一众读书人,怒声道:“吏礼户刑工兵,这是什么,这是朝廷的六部!”

  “这金陵文会想要干什么!李府公想要干什么!”

  “诸位!”

首节上一节395/5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