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301节

  “出乎预料的是,平卢军在吃了个亏之后,并没有著急增兵楚州,兵进扬州,而是就这么维持了僵持的状态。”

  李某人叹了口气:“本来,我已经做好在扬州同他们打仗的准备了,现在他们突然不动了,弄得我倒有些不知所措。”

  如果敌人大举南下,兵进扬州,李云守不住扬州,那自然无话可说,可如果能够守得住。

  在敌人兵力损耗严重的情况下,他甚至有机会北上,将楚州也给占下来!

  “咱们江东兵两三千人,在城外大破平卢军五千人。”

  杜谦笑著说道:“如果是据城而守,这个比例只会更大,二郎现在至少能调五六千人到江北来,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平卢军想要打下扬州,恐怕要把自己打个半残才成。”

  “那周大将军虽然有些暴虐,但并不蠢笨,他自然不会再贸然进犯扬州,只需要占住楚州,他想什么时候来江北,就可以什么时候来江北,我估计…”

  杜谦缓缓说道:“青州,应该已经在征兵之中了。”

  冷兵器时代打仗,基本上都是以临时征兵为主。

  因为常驻兵力太多的话,经济上撑不住,养不起。

  而等打仗的时候再征兵,哪怕兵力再多,也不怎么怕养不起,一来是战争周期通常不会太长,二来等真正打起来之后,军队会大量伤亡。

  死掉的军队,自然就不用再发饷了。

  这种征兵,就跟以前李云那种全靠自愿的征兵不一样了,多是强制征兵,所以有时候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够突然冒出来一支数万乃至于近十万大军。

  其实这种方式,李云也可以做到。

  他手底下现在最少已经有十个州郡,而且多是江南地区相对富庶一些的州郡,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户籍数量,每个州郡的人口,基本上都在三四万户以上,也就是十万人以上。

  如果按照这数目来算,十个州郡怎么也有百万人口,算上金陵府吴郡以及钱塘郡这些人口大城,实际数目要在一百五十万人以上!

  哪怕是按照战时的十丁抽一来算,强制征兵的情况下,用不了多久,李云就能拉起来一支五六万人,甚至更多的军队。

  这支军队,甚至不一定需要花费太多饷钱,因为大周的子民,是要给朝廷服役的!

  不过这种方式征来的兵,说白了,最多也就是当成辅兵来用,负责后勤和一些边缘任务,极少直接参与战斗。

  而李云亲自带起来的这一万兵力,便统统都属于“战兵”。

  当然了,有些将领喜欢用这些辅兵,去消耗掉敌人的兵力和锐气,从而给主力争取到更好的进攻时机。

  每个将军的领兵思路不一样,在战场上,什么打法都是正常的。

  杜谦看著李云,开口道:“我这趟到扬州来,便是来跟二郎商议这件事的,这扬州,我可以替二郎看著,二郎则可以回到江南去,强征出一支军队出来。”

  “各方势力互相征讨,天下混战的局面,可能很快就会出现。”

  杜谦沉声道:“从历朝历代史书上来看,一但这种局面形成,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天下就会形成几股势力互相对峙的情形。”

  “然后,便是逐鹿中原。”

  “强征…”

  李云摸著下巴,认真思考。

  他还没有见到那种不得不打的战机,目前他一万兵力,也足够灵活机动,至少可以应对目前江东以及江北的所有情况。

  但是,势力还要继续扩张,要不然就会像杜谦说的那样,在接下来的混战之中,成为被别人吞并的对象,成为将来那些大势力的“养料”。

  而就目前李云的情形来说,他麾下主战兵力,再想要扩张,最多可能也就是一万五千人左右的规模。

  再多,就不太能养得起了,军饷倒是一方面,武器装备也很难供应的上。

  而想要快速膨胀,似乎只剩下杜谦说的这一条路,那就是通过强征,拉起来一支人数足够多,成本足够低的军队!

  “这事…”

  李云揉了揉眉心,缓缓说道:“我要考虑考虑。”

  做事情不能太急,又不能不急,而这个时机,或者说分寸的把握,必须要领袖自己来拿捏。

  “嗯。”

  杜谦点了点头,轻声笑道:“也可以等一等,朝廷给二郎加官的圣旨,说不定已经在路上了,等圣旨到了,如果官职足够合适,二郎就可以趁机在江东乃至于整个江南,拉起来一支人数足够多的军队。”

  他看著李云,继续说道:“有一点,二郎必须要看清楚。”

  杜使君正色道:“咱们现在,一点也不弱,至多就是比那些节度使,稍差一些而已,如果单论主战的兵力来说,平卢军…”

  “至多两万。”

  “至于喊出来的所谓十万大军,吓唬人居多,五万朔方军在中原,几乎横扫叛军,真正称得上精锐战力的,恐怕也就是半数不到。”

  历史上,兵力计数的方式有好几种。

  有的时代,不仅把辅兵的数目算上,甚至把民夫的数目也算上,于是乎动辄五十万乃至于百万大军。

  有些时代,只计算主力与辅兵,规模基本上就在十万人以下了。

  另一个世界的满清,出征的时候,计数往往只有一万多人甚至是七八千人,这种数目,多半就是只计算主战兵力。

  李云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

  正当他想事情的时候,卫队长杨喜匆匆小跑进来,来到了李云面前,低头欠身道:“使君。”

  这一下,把李云从沉思之中惊醒过来,他回过神来,皱眉道:“出什么事了?没见我正在同受益兄议事么?”

  杨喜低头道:“使君,许…许…”

  他挠了挠头,开口道:“许老爷,将于使君和吕别驾,统统抓了。”

  “吕别驾在大牢里,吵嚷著要见使君。”

  李云一怔,随即哑然失笑。

  “我知道了。”

  “你去一趟,把吕严放出来,让他回家里去等消息,至于那个姓于的。”

  “就先关著罢。”

  杨喜应了一声,正要下去,又被李云叫住:“你再去我那后宅,将莫道正提出来,交给许昂。”

  杨喜再一次低头:“是。”

  说罢,他转头离开。

  杜谦有些好奇,笑著问道:“怎么把扬州两个主官都抓了?”

  “他们两个人屁股不干净,碰到许阎王,自然讨不了好。”

  李云背著手,笑著说道。

  “走,咱们去吃饭,我给受益兄接风洗尘。”

  “顺便跟你说说,这扬州城里几个主官的趣事。”

第370章 升官!

  杜谦的话,自然是想要鼓励李云,让李云积极进取,将目标放的更大一些。

  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要劝李云立志。

  要志在天下,而不是以后一直待在江东,做江东鼠辈。

  不过杜谦有杜谦的道理,李云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这几年看了许多书,对于这个时代并不是全无了解,尤其是看了苏大将军遗留下来的手札之后,对于这个时代军事层面,至少是有了清楚的认知。

  他也知道,只要主战的精兵过万,便可以在整个天下排得上号,甚至有资格去参与进将来的逐鹿之争中去。

  但是李云麾下的这支军队,虽然已经人数过万,如果算上李云最近收揽的扬州兵,以及周良苏晟各自收拢的军队,甚至人数要在一万一两千人。

  可李云非常清楚,自己手底下这一万多人,虽然是主战军队的待遇,但至少在眼下,还远没有到主战军队级别的战斗力。

  哪怕经过训练,有了主战兵力的身体素质,但不管是战阵,还是临阵经验,以及一支军队应该有的军魂。

  都还欠缺不少。

  就比如赵成麾下这支都尉营,经过扬州一战之后,水分挤去了一些,如果碰到平卢军的主力,也只能勉强打一打。

  至于江南的军队,苏晟麾下那支军队,经过歙州,睦洲两场战事,也相对要好一些,而李正周良两个人手底下的都尉营,则完全不能视为主战兵力。

  想要练出一支万人规模的主力精锐,不是光砸钱进去,就能立刻凭空变出来的。

  需要战场上血与火的淬炼,以及时间的沉淀,更需要一场场胜利,来凝聚军队的灵魂。

  杜谦是个读书人,他虽然读书多,但是对于兵事,并不如李云自己,因此在军事上,杜谦的意见可以听,但是李云自己,也必须要有清晰的认知,和自己的想法。

  扬州城里,两个人坐在一家酒楼的二楼,举杯碰了杯酒之后,李云想了想,开口问道:“文川先生的事情,青州那便试图压下去,受益兄看,是不是我们助一助风,把这件事传播开来。”

  “传肯定是要传的。”

  杜谦不假思索的说道:“哪怕不考虑利害,单为文川先生的风骨,这事也值得宣扬出去,况且现在平卢军是咱们的敌对,只要事情宣扬的足够广,顺便带上平卢军南下,侵占江北的罪过。”

  “周绪立时就成了大周的叛臣,更会成为千古罪人。”

  说到这里,他看著李云,轻声道:“到时候,跟平卢军交战的咱们,便会成为正义之师。”

  “至少在名分上,是有利的。”

  杜使君低头喝了口酒,轻声道:“最重要的是,要在江南传开,江南的仕林,便会惦念著二郎的好处,说不定很快,就会有更多人来投靠,二郎便不用愁著手底下,没有文人可用了。”

  “这事我来撰文,然后交给刘兄弟,让他尽快传将出去。”

  “好。”

  李云看了看杜谦,点了点头。

  “咱们这么做,也算是遂了文川先生的心愿。”

  杜谦默默低头喝酒,摇头叹道:“我以为,文川先生此举,有可能是为了践行自己心中的道义,未必就是为了求名。”

  李云饮尽一杯酒:“受益兄你不知道,那位文川先生。”

  “其实相当有手段。”

  李某人眯了眯眼睛。

  “他此去青州…嘿。”

  “定然是事先有过谋划的。”

  说到这里,李云一杯水酒洒在地上,缓缓说道:“不过敢死,便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古往今来,总是有一些这样的读书人,至少勇气是让人钦佩的。”

  …………

  扬州刺史于琮被下狱了。

  下狱之后,一直不太安生,在大牢里不停喊冤,直到许昂将莫道正,投入到了这位于使君的隔壁牢房,这位于使君才安分起来,不再喊冤。

  不过他还是时不时向守大牢的兵丁哀告,想要见李云一面,不过并没有人理他。

  大牢里,莫道正莫司马,一言不发的坐在角落里,死死地盯著隔壁的于琮。

  眼神里,全是怨毒。

  而于使君是个胆子很小的人,被莫道正盯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整个人缩在角落,头也不敢抬。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于琮的这种胆小的性格,李云才有机会进入扬州城,要不然这会儿,李云可能早已经领兵返回江南去了。

  而就在这两位扬州官员,在大牢里当邻居的时候,在李云的住处里,一位五十来岁的老者,对著李云毕恭毕敬的欠身行礼:“李使君。”

首节上一节301/5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