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165节

  刘博上前一步,咳嗽了一声,低声开口道:“二哥,人不在越州城了。”

  李云一愣,问道:“去哪了?”

  “昨天一早,骑著马,带著他那个书童,出城去了,说是…”

  “要下去各县看一看…”

  李云闻言,也有些无语,问道:“派人跟著了没有?”

  “当然派人了。”

  一旁牵马的李正也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越州可不太平,不派人跟著,说不定就回不来了,到时候,还要怪到二哥你的头上…”

第204章 公私两套帐

  听到这个消息,连李云也有些愕然。

  这会儿是正月天啊!

  京城的朝廷都在休沐之中,要上元节之后,才会停止休沐,开始工作,你一个外派的刺史,地方上的首宪,一个衙门的最高领导!

  打卡都不用打卡的人,正月初十都没到,骑马到各县视察去了?

  李云“啧”了一声,感慨道:“真他娘的敬业啊。”

  听到他这句话,一旁的刘博拍了拍李正的肩膀,对著李正挤了挤眼睛,笑著说道:“看吧,我就说二哥知道了,得骂一句脏话,你还说二哥改好了,不骂脏话了。”

  李云瞥了他们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老子这是语气词,没有骂人。”

  说到这里,他回头看了看孟青,咧嘴一笑:“小子,这几天给你累的不轻,先回去歇著罢,给你放几天假。”

  孟青低著头,情绪有些低落:“是…”

  李某人笑呵呵的说道:“过了十五,再来找我,以后你跟孟海一起,在我这里跑跑腿。”

  孟青闻言大喜,深深低头行礼,然后欢天喜地的去了。

  李正看著孟青跑远的背影,笑著说道:“看得出来,二哥挺喜欢他。”

  “这小子,有灵性。”

  李云想了想,继续说道:“还有心气,胆识也不错,我带几年,将来说不定会有一番成就的。”

  孟青这个人,李云是记得的。

  没记错的话,当初在石埭县县衙门口,用棍子活生生打死石埭县丞的,应该就是他。

  这个少年人,因为河西村的,心里一直憋著一股劲,而且他很是有胆色,能瞧出来一股子英雄气。

  好好培养一番,将来说不定就能成器。

  不过这个时候,不管是李正刘博,还是李云本人,都没有太把孟青这个少年人当一回事,毕竟这个时候,孟青在他们眼里,还只是一个小家伙。

  即便是李云,也只是先让他给自己当当跑腿,观察观察而已。

  打发了孟青回去之后,李云带著一众人,来到了自己的住处,进了屋子点了炉子之后,李云脱下了身上厚厚的外衣丢在一边的椅子上,然后伸展了一下身体,开口道:“我不在越州这段时间,越州可有什么变故?”

  “那个姓杜的,都干了些什么事?”

  说到这里,李云看向刘博,又问道:“你们没有难为人家罢?”

  一连三个问题,让众人都愣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条理比较清晰的刘博咳嗽了一声,回答道:“这十几天时间,越州百姓都在忙著过年,越州城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哦对了…”

  刘博想了起来,开口道:“二哥你临走之前,让人贴出来的告示,就是把无主的田地租给佃户种的告示,年前年后不少百姓到衙门里来,说要租种这些田地。”

  李云“哦”了一声,开口道:“这不奇怪,一成的租税,就等于是官府白白给他们种的,自然没有不种的道理。”

  说到这里,他问道:“这个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很麻烦,开春之前要全部弄好,不能影响了春播,你们办的怎么样了?”

  刘博抬头看了看李云,挠了挠头之后,开口道:“二哥,这事在衙门这里,已经基本上办好了,该发的文书都发了下去。”

  李云有些诧异,然后很是欣慰的笑了笑:“看来,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老九你长进不少啊,这么繁复的事情都办的这么利索,我还以为这事要我回来才能办下去。”

  刘博神色更加古怪。

  他看向李云,提醒道:“二哥,是那个杜刺史,到了越州之后,把一应的文书都接了过去,用了几天时间,就整理的差不多了,我拿过来看过…”

  “都弄的很有条理。”

  刘博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他昨天到各县去,好像也是因为这个事,说要去县里看一看,看看这些田地是不是真的无人认领,各县又是不是真的按照州里的要求,把田地分给佃户去种。”

  “嚯。”

  李云呆愣了一会儿,喃喃道:“还真来了个厉害人物。”

  李正左右看了看,低声道:“二哥,他一过来,就跟咱们抢权,你不回来,我们没有主心骨,你现在回来了,要不要给他一些警告?”

  “胡闹。”

  李云看了看李正,正色道:“这分田地租给佃户的政令,当时是我定下来的,他如果只是为了争权,到任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否了这道政令,这样才是干脆利落,干什么非要劳神费力的去做好这个事?”

  说到这里,李云摸了摸下巴,小声嘀咕了一句:“不过他这么做,倒也是收回了一部分刺史的权柄。”

  嘀咕了这么一句之后,李云不再去想这个新上司,而是开口问道:“瘦猴,城外的越州营,建的怎么样了?”

  此时,这里在场的只有李正,刘博,周良三个人,都是苍山大寨的旧人,因此李云还是依照著从前的称呼,而但凡有一个外人在场,他这个时候都会改称本名了。

  这其实并不容易,习惯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想要修正下意识,需要时刻让自己保持注意力。

  李正连忙低头,回答道:“二哥,再有一个月,就能彻底建成了,现在咱们大部分兄弟,都已经搬进了越州营里。”

  李云点了点头,又问道:“三叔,叛军…”

  周良默默低头,回答道:“越来越少了,刚开始还常能见到扎堆聚在一起的裘典所部,最近一两个月,就只能抓到一些零星的。”

  李云思考了一番,沉声道:“既然人已经不多了,那往后,也就不必急著捉拿那些叛军了,捉到的人,也不必充入越州营,等再过一个月,天气暖和一些,咱们直接开始征募新兵。”

  李云的编制是一千个人,但是当初他从苏大将军所部脱离出来的时候,因为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因此只有六百余人,他是可以名正言顺的进行征兵的。

  最近几个月,越州营经过收纳叛军残部,已经扩编到了九百多人,只需要再来一次征兵,越州营就能达成李云预期之中的一千五百人规模。

  而这一千五百人,只要能够成军,达到正常军队的战斗力,那么整个江南东道,除了观察使郑之外,就要数李云,最是兵强马壮了!

  周良应了一声,低头道:“属下遵命!”

  因为离开越州十几天时间,越州的很多事情,李云都需要跟这些心腹们先通通气,因此这一天,他跟李正,周良等人在一起,讨论了整整一个多近两个时辰,一直到傍晚吃了饭,才各自告辞分别。

  往后一连几天,李云都没有再去刺史衙门,但是相关的重要文书一个不少,还是送到了他的桌案上。

  这一天,有一封从剡县而来的书信,被递到了李云的案头,从剡县寄信过来的,自然不会是别人,而是剡县知县卓光瑞。

  这位卓知县,在信里倒没有说什么太敏感的话,只是向李云问好,同时在信里,说了刺史杜谦正在剡县的情况。

  这位卓知县,也是个精明的人物,他虽然没有在信里直接向李云问任何问题,看起来就是一封普通的问好书信,但是实际上,却是在通知李云的同时,询问李云对这个新刺史的态度。

  从而,以决定他本人,对这个新刺史的态度。

  这种行为,既老成又滑头,却又是官场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

  李云思考了片刻,才给卓光瑞回了一封信,大意是自己一切都好,让他一切照常办理剡县的事务。

  处理了一份份文书之后,李云又看到了一份来自民间的消息,大概是说,朝廷的禁军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准备出兵,剿灭叛贼了。

  李云目前,没有太多官方信息渠道,他能够获知的消息不多,也不能保证全部属实,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份消息也多少给了他一些参考。

  等把文书处理了之后,李云让人把刘博叫了过来,拉著刘博坐下之后,李某人也没有嗦什么,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老九,过了十五你就出去,替咱们越州做买卖去。”

  “以后,你那里单独一份帐,越州这里则是另一份公帐。”

  这个事,李云去年就提过,刘博并不意外,当即点头道:“好,二哥,我这几天准备准备就动身。”

  李云再一次拍著他的肩膀,缓缓说道:“机灵点。”

  刘博嘿嘿一笑,拍著胸脯说道。

  “二哥你放心,咱们无本买卖都能干得了,有本的买卖还能干不了?”

第205章 历史性的碰面!

  从前,越州城是一套帐目,所有的支出收入,都从一个帐上走,但是现在,越州来了新的上官,就不太好这么干了。

  毕竟,李云弄到的钱里头,有不少来路不怎么干净,那位杜使君工作这么认真,谁知道会不会突然揪住不放,真要闹僵了,闹到翻脸的地步,那多半就要见血了。

  刘博出去经商,是年前就定下来的事情,不过这只是临时的差使,将来刘博还是要回到李云身边办事的。

  这个时代,商人的地位以及作用,都不算高,刘博能力十分不错,只用来跑行商是屈才了,将来李云地盘做大了,可以让刘博负责一些官营的买卖。

  “老九。”

  刘博要离开之前,李云叫住了他,叮嘱道:“你这一趟出门,不要跑太远,就在江东跑一跑就行了,不过有一件事需要你留意。”

  刘博连忙说道:“二哥你说。”

  “外界的消息,能打听到当然是好,要是打听不到,也无关痛痒,但是要替我留心注意江东的粮价,最好每过几天,派人送消息回来给我。”

  在两年前,也就是还没有发生一系列变故之前,宣州的粮价一斗米的价格,只要四五十钱,一斗米差不多十二斤,也就是说,一斤粮食只要四个钱左右。

  从宣州的石埭之乱之后,粮食就已经开始涨价,这个时候一斗米已经要六七十钱,越州之乱起后,粮价再涨。

  如今,越州地界的米价,一斗米的价格已经超过了百钱。

  也就是说,一石粮食现在就差不多要一贯钱了。

  这是大周数十年未有的价格,也是乱世特有的价格。

  这还是因为,江东没有受到中原之乱太大波及的原因,李云虽然不知道中原州郡的确切粮价,但是在他想来,现在中原各州郡的粮食价格,恐怕已经到了夸张的程度。

  不管在哪个时代,想要治理好一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稳”字,因此维持稳定,就是当权者最紧要的事情。

  而想要维持稳定,粮价就不能太夸张,不能让百姓吃不上饭。

  刘博虽然不太理解李云的想法,但还是点了点头,开口道:“好,二哥,我会注意的。”

  他看向李云,开口道:“二哥,我是不是应该买一些粮食回来?”

  李云想了想,开口说道:“现在粮价太高,你卖盐的钱买不了多少粮食,不过你可以替我打听打听,江东道哪一家,是贩粮的大户。”

  “打听清楚了,也派人一并送回来给我就是了。”

  刘博闻言,嘿嘿一笑:“二哥想要…”

  李云打断了他的话,笑著说道:“为了越州的粮价稳定,我准备搞个常平仓出来。”

  说到这里,他看向刘博,轻声道:“可是眼下这个粮价,咱们所有的钱全部花出去,恐怕也就刚好够把常平仓给搞起来。”

  刘博挠了挠头,问道:“二哥,常平仓是什么?”

  “一座仓库。”

  李云耐著性子,给他解释了一句:“丰年谷贱的时候每斗米加三四个钱收粮入仓,保证粮价不会太贱,荒年粮价暴涨的时候,再按照收价放粮食进入市场,平抑物价,保证粮价不会太高。”

  在李某人的规划之中,刘博是按照经管钱粮的方向培养的,因此他才会耐著性子,给他解释这些相关的知识。

  刘博很聪明,听了一遍之后,就已经完全听明白,他眼睛一亮,拍手道:“二哥这个这个法子好,这样一来,只要咱们手里有足够多的粮食,越州一地的粮价就永远不会涨起来。”

  说到这里,他想了想,嘀咕道:“二哥,你说朝廷怎么就想不出这种好办法?”

首节上一节165/5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