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192节

  “这~”辛毗犯起了难。

  见辛毗对中枢之事不了解,张虞倒没为难,而是看向贾诩、董昭,问道:“二卿出仕多年,今以为如何?”

  董昭沉吟少许,说道:“君侯,陇右叛军作乱关西,马腾、韩遂、宋建三人割据陇上郡县,遂令关中前往河西道路渐阻。及董卓霍乱京师,天下诸雄纷争,河西诸郡豪强四起,单凭凉州恐不足以治关西。”

  “故以昭之见,君侯不如遣人上疏调整州郡,将关中三辅及北地、陇西、金城、武都、安定、汉阳等九郡设为雍州,以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河西四郡为凉州,君侯可自领雍州牧,兼督并州军事。”

  “如此一来,山西诸郡皆由君侯所执掌,岂不比司隶校尉更好?”

  东汉时期的陇右仅有陇西、武都、汉阳三郡行政辖区,陇西、天水、南安、广魏、武都、阴平六郡的行政辖区需要等到曹魏平河西才会出现。

  “能否将弘农纳进雍州?”张虞贪心问道。

  “怕是不妥!”

  董昭摇头说道:“关中三辅及河内、河东、弘农、河南六郡为司隶所领,君侯今已据河内、河东,并辖三辅,司隶已是名存实亡。若再取弘农,君侯欲让天子以何安生?”

  “君侯既欲效姬周东迁故事,需为天子留得京畿之地,否则君侯功绩岂不能沦为空谈。况若惹袁术忌惮,将得不偿失啊!”

  张虞冷静思考一番,不由颔首赞同。既然他打出姬周东迁故事,那不如搞得声势浩大些,让朝廷颜面有光。若是太寒碜了,岂不有违他的政治口号。

  况且他拿下关中,便与袁术的南阳接壤。若吃相太难看,怕袁术会有想法,毕竟他中前期的战略重心在河北、陇右。

  “不知姬周东迁雒邑,所辖京畿多大?”张虞忽然问道。

  “太华外方之间方六百里!”

  贾诩备有功课,说道:“西有虢,据桃林之险,通西京之道,南有申、吕扼天下之膂,屏东南之固;而南阳背泽、潞,富甲天下;辕、伊阙披山带河。约今弘农、河南、河内三郡尹之所。”

  桃林塞为潼关古称,申、吕在南阳、颍川,背泽、潞二水的南阳为河内郡。

  至于为何南阳名字从河内变迁到荆州之南阳,则是先秦时期因黄河改道之故,以及形势变化之故,对地名有过一次大调整。

  张虞走至亭中,说道:“河内被我所据,今不能予朝廷!”

  贾诩捋须说道:“董君所献之策有理,然以诩之见,不妨略微调整,以便扬君侯名望。”

  “劳文和细言!”

  贾诩整理思绪,说道:“雍州可设,但辖九郡太甚。不如划金城、北地与凉州,凉州六郡,雍州七郡,以此上报朝廷,并由朝廷委刺史上任,则能令人信服。”

  “诩闻君侯所辖河内仅有半郡,郡东数县尽数舍弃,君侯不如上疏析河内郡东数县为新郡,奏请朝廷委任,以示君侯忠于国事之举。并可以此为由,令袁公路、曹孟德之辈或献土,或准朝廷所遣官吏上任。”

  相比董昭的方法,经贾诩细化后的方法更体面些,关西分出凉、雍二州,凉州六郡,因陇右之故,张虞难以顾忌。而将陇右划入雍州,则便于张虞后续降服陇右,及消化陇上诸郡。

  而将河内郡拆出一半设立新郡,则是贾诩的点睛之笔。有张虞的作为例子,朝廷每次在众诸侯上吃亏时,想必都会念及张虞的好,且短期内不会窥探河内。

  “文和与公仁计策虽好,但不知何人可为我上表奏疏?”张虞问道。

  “禀君侯,李在朝时,笼络朝中官吏,如尚书吴硕。今李流亡,吴硕胆战心惊,为无土之源,君侯何不如召见安抚,令其上疏设立雍州之事。”贾诩说道:“待天子东迁,君侯可封吴硕为上卿,代君侯监督朝廷。”

  “彩!”

  张虞神情欣喜,说道:“我今有文和相助,何愁关中不平,实乃孤之子房尔!”

  “君侯过誉!”

  贾诩恐遭张虞亲信记恨,推辞说道:“诩仅是熟悉关中事务而已,大事需劳君侯与诸贤并议。”

  “哈哈!”

  见贾诩谨小慎微,张虞拍了拍肩膀,笑道:“孤得关中喜,更为得文和喜!”

  贾诩面露苦笑,他想低调干活,但张虞总是能看出他的内心想法,他不知该说张虞精明好,还是他的演技太拙劣。

  “怎不见公则身影?”

  张虞换了个话题,见整日不见郭图人影,问道。

  “回君侯,郭君与吕君受张济所邀宴席,为君侯安抚李、郭汜旧部。”辛毗说道。

  “诏书安抚诸将,不知情况如何?”张虞问道。

  “回君侯,段煨上表归降,今驻于商於;樊稠上表谢恩,率残部屯陈仓;梁兴、张横、王承等将皆上疏谢恩,屯守关中各地。”贾诩说道。

  董昭说道:“君侯若欲平贼,可徐徐图之。今先令诸将收编两万降卒,待士卒归心,遣将出兵征剿,则关中安矣!”

  “董卓、李二人为得人心,广封官职,故虽大败贼军,但余孽犹在。今欲安关中,非一时所能为也!”张虞感叹说道。

  “祸福难知,若关中大安,君侯则无名义占据关中。今余孽盘踞关中,则让朝廷依仗君侯。”董昭笑了笑,说道。

  “养寇自重?”

  张虞脑海里浮现出这一念头,其实自兵败之后,樊稠、段煨、梁兴、张横、王承之流注定成不了大害,而张虞下令招抚,无非是想留些问题,以便威胁朝廷。

  尤其张虞下令释放四万多降卒归乡,除了有安抚人心作用外,必要之时还能以此为借口,潜在威胁朝廷。毕竟如董昭所言,他若想成为朝廷依仗,必须让朝廷离不开他。

  今不知李逃亡到何方,为求雍州牧,或许可用李名号,以来恐吓朝廷诸公。

  “君侯,吕布自破李以来,自以为有大功于朝,行事多有跋扈,今不知是否告诫一二。”辛毗寻机说道。

  张虞思虑少许,说道:“明日,我入尚书台,与朱、杨二公议东迁雒阳,及诸将封赏之事。文和为关西人士,多为我安抚归降诸将。”

  “诺!”

第249章 搅乱天下,国色之容

  长安,尚书台。

  赵云领数十名甲士开道,张虞则与董昭、贾诩二人边走边谈。

  能入尚书台议事者,皆需在尚书台中任职。董昭为袁绍所表的魏郡太守,在尚书李儒被朱所杀之后,张虞入长安的第一时间,便表董昭为尚书,接替空缺出来的尚书。

  今贾诩、董昭皆为尚书,加上投效的吴硕,尚书台六曹其中半数已被张虞所掌控。故今即便无兵马加持,张虞凭借录尚书事的身份,及属下三人的官职,朝廷若想通过决议皆要由他批准。

  “袁术与曹操争夺兖州,不知其战况如何?”张虞问道。

  董昭沉吟少许,说道:“据候骑上报,自刘祥被曹操所败,袁术为下兖州,遣孙坚为大将,统兵四万步骑北上。曹操、张邈二人合兵屯于扶沟,袁绍资助兵粮,由朱灵率精兵三千助之。”

  “曹操惧孙坚兵众,坚壁清野,高垒以据,从二月对峙到三月。至三月中旬时,袁术忽然北上兖州,亲统大军,欲与曹操决战。得闻袁术统兵,曹操出兵会战,以佯败之计,大破袁术,并追杀至鄢陵。”

  “哈哈!”

  张虞忍不住大笑,说道:“孙坚为江东猛虎,曹操深畏之。袁术北上统兵,怕不是中了曹操的离间之策。”

  张虞几乎是猜到了曹操的用兵,孙坚作为连董卓都忌惮的将领,何况是今下的曹操。且曹操刚刚收降黄巾兵,兵马质量参差不齐,自然不敢与孙坚野战,故曹操选择深沟高垒应对。

  在防守期间,荀为曹操献了一计,表示孙坚名声显赫,今统大军在外,不如遣人造谣孙坚欲自立,袁术忌惮之下,将会调孙坚离军。

  袁术果然中计,因孙坚常年在颍川作战,且今执掌大军,让袁术不得不担心孙坚是否有意自立,故亲自北上,夺取了孙坚的兵马,亲自指挥大军,与曹操作战。

  结果曹操用伏兵大败袁术,幸亏孙坚率本部接应,才没让曹操杀入颍川郡中。

  一套流程下,依旧是熟悉味道,今不管袁术多强,始终不是曹操的对手。

  张虞收敛心情,说道:“袁术今被曹操所败,近期之内不敢复望兖州。是役之后,倒是孙坚会令袁术忌惮。”

  孙坚颇是倒霉,今世虽没死在襄阳,但是因能力出众,处处被袁术针对。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刺史,结果所能控制地盘仅有颍川,豫州诸郡皆由袁术所遣太守出任。

  “曹操击败袁术,扬名于中原,日后恐为君侯强敌。”董昭说道。

  “哈哈!”

  张虞又是大笑,说道:“袁术有孙坚为羽翼,袁绍有曹操为从,孤有吕奉先,何须为曹操而忧!”

  吕布军略出众,若非其性情之故,张虞倒有意收吕布为属下。然吕布桀骜不驯,实在不好控制。既然不能留在身边,故不如放吕布出关,如历史上一样,在兖州给曹操添添麻烦。

  今下吕布有他在背后输血,曹操若想再击败吕布,怕没这么容易了。尤其朝廷会很乐意,见吕布与曹操鏖战。毕竟兖州若出现强大的军阀,朝廷怕不是睡不着觉。

  见张虞自有对付曹操的方略,贾诩说道:“君侯,袁术称霸荆州,占据豫州,委任扬州官吏,其势渐大,不可不扼!”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益州刘焉或能一用……。”

  张虞与贾、董二人边谈边走,不觉已到省中,只听侍从高呼:“车骑将军到!”

  张虞整理衣冠,按剑昂然而入。

  台中,朱、杨彪与尚书诸卿起身躬迎,并向张虞问好。

  张虞拱手而入殿,直入上座坐定。

  待张虞落座,众人互相见礼,杨彪咳嗽一声,说道:“宫人已有数年未有新衣,今陛下欲发少府为宫人制衣,不知车骑之意如何?”

  “不知国中尚有多少绢、麻?”

  “回车骑,府中尚有两万多匹!”

  张虞笑道:“既府中有余,宫人又数年未有新衣,可依陛下之意制衣!”

  “善!”

  杨彪脸色和蔼,说道:“那便依照之前所商内容制衣!”

  “诺!”

  张虞大军在手,又收编了两万兵马,朝廷诸卿在尊敬张虞上,自是无可挑剔。

  聊了些杂事后,朱性子直,当即问道:“车骑既领朝政,欲东迁雒阳,今不知有何计划?”

  张虞神情如常,说道:“我已命张杨率兵归河内,由他发河内物料修缮宫殿。另外刘备讨贼有功,其为天子远宗,可先遣刘备率兵出关,为陛下招揽河南流民,修复两庙。”

  “刘备现任何官?”杨彪问道。

  “现任平原相,以今功绩朝廷可拜将军,封亭侯。”张虞说道:“而吕布功绩甚高,为人骄纵,不宜留居京畿。今曹操控制兖州,驱逐金尚,故可遣吕布出任兖州牧,庇护天子。”

  张虞不打算留吕布在关内,今更不可能将刘备留在身边。然为了便于控制刘备,张虞打算让刘备呆在刘协身边,以作为刘备的羁绊,省得刘备胡乱折腾。

  朱与杨彪对视了眼,说道:“车骑布置妥当,老夫并无疑虑。刘备既为天子远宗,今不如拜义举将军,兼侍中,与将军张杨负责整修宫殿,修缮京城,招揽流民。”

  见二人无异议,张虞继续说道:“自扬州刺史陈温去世,扬州刺史空置多时,陶谦私表官职,替代朝廷官吏,此举不可行。故朝廷需委扬州牧,以继陈温之后,为国招抚徐扬。”

  朱狐疑问道:“不知济安可有人选?”

  张虞摇了摇头,笑道:“朱公为会稽人士,熟知扬州之事,可由公举荐贤士!”

  提醒朝廷表扬州长官,本质在于张虞不想让袁术势力扩张太凶,欲想借用朝廷的手钳制袁术。

  而张虞让朱举荐人才,则是因为朱的大儿子朱符为交州刺史,今让他举荐人前往扬州上任,或许能和交州联络,互相呼应,以来遏制袁术向东扩张的脚步。

  朱沉吟良久,说道:“故太尉刘宠之侄刘繇,其为故兖州刺史刘岱之弟,今在淮浦之间避难,不如委任刘繇出任扬州刺史。”

  刘繇为汉室远宗,朱表举其出任扬州刺史,几乎是不含私心,纯粹为汉室考虑。毕竟今下会盟讨贼的事实证明,真正愿意救汉家天下的人,除了爱国人士外,唯有刘虞、刘备这种汉室远宗。

  “杨公以为如何?”张虞问道。

  杨彪自无异议,拱手说道:“且依朱君之见!”

  “那便可交由侍中拟诏,之后颁布诏令于刘繇!”张虞说道。

  “善!”

  之后张虞为张辽、张杨、徐晃等人纷纷讨要官职,并举王宏出任右冯翊。朱、杨彪自无意见。而奏表雍州之事,张虞暂且压下,准备等关中略微骚乱,再让吴硕表奏。

  利用天子名义,安插棋子,用以牵制曹操、袁术二人后,张虞便回到车骑将军府,准备料理军事。

  而张虞入座不久,便得知张济前来拜会。

  “兄,今来拜会不知所为何事?”张虞热情邀张济坐下,说道。

  自张绣拜张虞为叔父后,张虞见张济叔侄靠谱,干脆与张济平辈相称呼。上次和张虞论兄弟之人,还有改姓的张燕。

  不得不说张姓之人多,在汉末仅次于刘姓,而张虞借用同姓关系拉拢众人,实在是便捷方便。

首节上一节192/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