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190节

  一时间,李的心情从高潮跌落谷底!

  他得罪了马腾,今又上了张虞必杀的名单,天地之大怕不是没他的安生之所。

  不行,他要奋力一搏,不能就这样认输!

  不甘心的李向左右厉声说道:“通知张济、杨正、胡轸等将备战,今前部虽败,但我军兵马犹在。况敌兵寡,鏖战至今,已是疲惫,如能挡住并州兵马,整顿溃兵,尚有取胜之希冀。”

  “诺!”

  候骑奉命将李的军令传于诸将,力求奋战到最后一刻。然兵败之下,形势已不是李所能掌握。况且张虞出征前夕,扬言仅追究李、郭汜二人的罪责,余者诸将降则无罪。

  故在前阵溃逃下,诸将心态发生变化。

  张济收到李军令,在犹豫是否率兵挺进时,在他身边沉默良久的贾诩忽然开口。

  “将军莫非欲与李同亡乎?”贾诩问道。

  张济看向贾诩,诧异问道:“文和何出此言?”

  贾诩指着前方厮杀的场景,说道:“李应、李蒙、樊稠、郭汜四部皆败,今张虞携大胜之兵齐进,将军以为能扭转战局否?”

  张济面露难色,说道:“以今形势观之,我军欲取胜艰难,或许能与张虞勉强战平!”

  贾诩正色说道:“李挟持天子,屠戮公卿,为天下虽难容。今既难取胜,将军何不如归降张公,以求天子宽恕。”

  张济神情微变,说道:“我追随李斩杀王允,占据长安,不知张虞能否容我!”

  贾诩笑了笑,说道:“张虞出兵之际,言赦关西诸将,唯诛郭、李二人。今张公欲大破李,将军如能倒戈击贼,助张公大破李,立下大功,张公岂会不容将军!”

  “况张公姓张,将军亦姓张,两家同为张氏,念及于此,张公岂会不善待将军!”

  张济蹙眉思虑,过了半响,忽然眉目舒展,说道:“既然如此,我且听先生之见,倒戈击贼,匡扶汉室。”

  “将军英明!”贾诩赞道。

  贾诩为何至张济身边,其原因不难理解,他不看好李此次出兵,故为求安全,便到张济军中,以免受兵戈之害。

  而今张虞大败三将,贾诩便知李大势已去,眼下若不跳船,他怕不是要受李拖累。故最好的方法,那便是在关键时刻,助张虞一臂之力,毕竟锦上添花,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当然了,在贾诩眼中,张虞击败李,已经通过他的认可。为了在张虞帐下混个好身份,贾诩不介意帮张虞一把。

  而张济的想法更简单了,他与李的关系仅是政治合作伙伴,眼下李危急,他可不会与李同亡。且贾诩与他关系要好,其为人足智多谋,在这选择时机,听他的主意必然没有问题。

  张济采纳贾诩的意见后,立即派人张绣率骑突袭李所部,并遣人向张虞归降。

  在李等候诸将出兵消息时,儿子李式着急忙慌而来,喊道:“父亲大事不好,张济降贼倒戈,今遣张绣率骑突袭我军!”

  李顿时暴怒,折断手中的马鞭,怨恨道:“张济老狗,竟敢叛我!”

  “父亲,众人离心,我军已败。今不如率部出逃,以求之后复起!”李式说道。

  闻言,李吐了浊气,瞬间仿佛老了很多岁,说道:“我得罪天子,又驱逐马腾。故今天下虽大,恐无你我安居之地!”

  侄子李暹说道:“侄与安定杨秋有莫逆之交,今可率兵前往投效安定,之后联络马腾、韩遂,看能否重归于好。”

  见李唉声而叹,李暹挥鞭抽马,与众人拥着他继续出逃。

  兵卒见主将出逃,毫无作战之念,随即一哄而散。并且有了张济的反水,关西军兵马彻底无意与并州军作战。

  杨正、胡轸二人见大势已去,因担心他们的反水而导致王允被杀,故率部四散逃亡。

  吕布早已记恨上降而复叛的二人,率骑撕咬不放,与后续赶来的刘备军合力击破杨正、胡轸二部,斩杨正,擒胡轸。

  张虞追亡逐北,与诸军击破胡封,之后连续击破数阵,率步骑从下午追杀至黄昏,追杀二十里,方才停下脚步。

  洛水之役,张虞以不足三万兵马,断归路,背洛水,奋甲士,驱骑卒,大破十万关西大军,遂威震寰宇!

第246章 迎奉天子

  落日的余晖下,洛水波光粼粼南流,河畔旌旗翻卷。

  张虞身披金丝鳞甲,威风凛凛,在具装甲骑的簇拥下,策马徐徐而归。

  沿途并州兵卒见到张虞身影无不肃然起敬,行以注目礼。对众人而言,张虞今不仅是他们所依仗的君主,更是他们所敬佩统帅,舍粮焚舟,带领他们击溃关西劲军。

  “君侯万岁!”

  “君侯万岁!”

  不知何人领头,兵卒纷纷朝张虞高呼万岁。而张虞嘴角不由上扬,如后世检阅士卒般,按辔徐行,向左右招手。

  “君侯!”

  在万岁声中,郭图快步上迎,笑容谄媚,为张虞挽住缰绳,说道:“君侯用兵恍如韩、白,舍粮焚舟,置之死地于后生。临阵冲突,如鬼神之攻,摧强敌于瞬息,图钦佩之至!”

  张虞大笑几下,用马鞭指着左右,说道:“破敌之功在诸卿,陷阵之功在将士,非孤一人之力!”

  说着,张虞补充说道:“是役之后,将士皆有赏赐!”

  “多谢君侯!”众人的语气愈发热烈。

  自作为君主起,张虞愈发不喜欢向属下夸耀自己的功绩,而是常将功劳让于属下。

  至于为何?

  经张虞自我学习以来,已有一套为君之策。君主作为众人的领导,其职责不是与属下比试才能高低,更不是与属下争夺功绩的主次,而是公正封赏,给予属下成就感。

  如刘、项之间争霸,刘邦即便奠定天下之后,向众人谈话时,只字不提自己的功劳,而是将功劳让渡于功臣。以至于让众人忽略刘邦的作用,汉初三杰之所以出彩,根本在于刘邦能赏识才干,选人委任要职。

  项羽争霸天下时,自矜功绩,奋其私智,范增之言尚不能纳。以至于与刘邦争霸过程中,项羽几乎无大将可用。而项羽为何无大将可用,根本在于他与手下争功,独断专行,扼杀帐下兵将的发挥。

  若是将领打下惊人的洛水之役或许会接受众人的吹捧,然张虞反而选择谦虚,选择将功绩让渡于属下。毕竟古今打工人都一个性子,喜欢涨薪升职,喜欢干有成就感的工作。

  至于张虞的名声,治下愈发广袤的疆域,以及数以万计的兵吏将会为他证明他的功绩。

  “今大胜关西诸军,君侯喜迎天子,关中三辅将能指日可待!”赵咨恭贺道。

  张虞笑了笑,意味深长道:“天子居长安,三辅为司隶,欲据三辅,还需看天子之意!”

  与李的硬仗打完,但若想占据关中三辅,还需和朝廷诸公打场政治仗,要不然张虞以何名义占据关西?

  赵咨说道:“君侯携大胜之势,救天子于水火,朝廷岂敢不以厚爵高官以封赏君侯。且天子能否东迁雒阳,尚需观君侯脸色。”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君初所言有理,然军中尚有他人,今当谨言慎行。”

  赵咨神情收敛,问道:“君侯,今天色已晚,不知是否扎营,聚拢追击兵马。”

  张虞看了眼天色,说道:“顺便通知河东诸军,让他们明日东进,与我军会合于河西。”

  “诺!”

  在张虞谈话间,侍从忽然来报,说道:“禀君侯,张济、贾诩前来拜见君侯!”

  “带他们过来!”

  听闻贾诩之名,张虞脸上的笑容收起。

  “诺!”

  少顷,却见张济、贾诩在侍从的引路下,趋步向张虞而来。

  “罪将张济拜见张公!”

  “尚书贾诩参见张公!”

  张虞目光先是在身形清瘦的贾诩身上停留了下,继而便先搀扶起张济,笑道:“我闻将军之名久矣,今将军能弃暗投明,助我大破李,营救天子于水火,何罪之有!”

  说着,张虞热情问道:“君姓张,不知出自何姓氏?”

  张济说道:“济出自武威张氏,于祖厉略有家资,祖上无显赫上卿,仅知从中原迁徙而来,与敦煌张氏同出一族,恐与张公之族相隔甚远!”

  张虞安抚说道:“我父旧为然明公旧部,或与卿族有微薄渊源。你我同为山西张氏子弟,今后当可以亲友交际。旧时所为之事,皆非卿之本意。况我年岁少于将军,尚不敢受称张公,不妨以平辈相交!”

  “多谢君侯厚爱!”

  张济为人虽无主见,才能平庸,但他却不傻,能分得出好话与坏话之分。

  说话间,张济让出身位,将张绣引荐于张虞,厚着脸皮,说道:“君侯,济至今无子,膝下唯侄子张绣为后。君侯若是不弃,仆侄愿拜君侯为叔父。”

  见张济顺坡下驴,张虞心中暗笑不已,自己不到三十岁,便有二十出头的好大侄,当真让人意想不到。

  出于安抚张济为目的,张虞笑道:“我与将军同辈,你侄便是我侄,不知侄子字号如何?”

  见张虞松口,张绣赶忙接话,说道:“禀叔父,绣字子修,今二十有一,尚有勇力,往后愿为叔父效力。”

  “善!”

  “不知子修今为何官?”

  “回叔父,绣今不才,出拜校尉,为军执掌骑卒。”

  瞧着仅比自己小几岁的张绣,张虞笑道:“子修破贼有功,我今表卿为骑都尉,往后勿要让我失望!”

  “多谢叔父!”

  张绣大喜过望,作揖而拜,说道:“侄今后必为叔父竭心尽力!”

  见张绣得了封赏,张济心中顿时安稳,已无忧虑。果如贾诩所言,张虞会大力拉拢自己。

  念及贾诩,张济便为张虞引荐贾诩,说道:“君侯,济文武粗鄙,皆赖贾尚书指点,方临阵醒悟。”

  张虞早已注意到低调的贾诩,故作审视,说道:“孤闻降人言,君向李进言,欲坚壁清野,以消磨我军。若李纳卿之言语,今胜败尚且难料!”

  贾诩语气平缓,说道:“君侯勇胜李,智谋胜之,用人胜之。故李纵纳诩之见解,亦会败于君侯之手。”

  “哈哈!”

  张虞笑了几声,热情握住贾诩手掌,说道:“然孤今能大破李,赖文和临阵相助!”

  顿了顿,张虞问道:“今虽大败李,但关西余孽尚在,今文和可有计策教我?”

  贾诩看了眼张虞,犹豫一番,说道:“仆闻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丧师之卿,不可言智。今仆败降于君侯,不足以与君侯论大势!”

  见贾诩谦逊,张虞给予礼遇,拱手请教道:“昔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故非愚于虞而智于秦,而是在用与不用,听与不听。倘若李听君之言,则今形势难料。虞愿闻先生高见!”

  贾诩沉吟少许,说道:“王公诛董,匡扶国朝,是为义举。然王公犹豫,难决赦免,故引诸将叛乱。今君侯击溃李,斩杀郭汜,威慑关西,诸将畏服。”

  “然将军虽胜,但兵卒已疲,天子居朝野,公卿得人心,故今下之重非在征伐,而在安稳关西。”

  “关西诸将苟且小利,无大志远见。陇右韩遂、马腾、王国之流,虽手握强兵,割据郡县,但无远图之能。今君侯迎奉天子,求天子赦免诸将,悬赏李首级,则三辅安稳。”

  捋须微吟,贾诩说道:“为君侯而计,今下如卸甲修兵,镇关中抚民众,迎天子正名分,收编降卒精锐,待兵粮充沛,西讨陇右。陇右既归君侯之手,遣将远击河西,则山西由是一统。”

  贾诩见解不可不谓深远,毕竟这算是张虞面试他的环节,所言之事几乎是为张虞考量。其中让张虞别管关中余孽,迎奉天子,可谓关键之言。

  今汉天子尚在,张虞若不想桃子被天子摘去,他必须尽快前往长安,拿到统治关中的名义。

  “彩!”

  张虞喝彩道:“文和有远见,孤当从之!”

  继而,张虞谓郭图,笑道:“君为郦生,文和可为子房!”

  闻言,郭图脸上虽挂有笑容,但心中对贾诩充满了忌惮。随着赵咨投效起,先是董昭前来投奔,如今再是贾诩临阵投靠,个个智谋出众,让自诩为首席谋士的郭图压力很大。

  “不敢!”

  贾诩无意与郭图争权,谦逊说道:“君侯谬赞,仆受之有愧!”

  今不仅一举击溃关西大军,更是得到张绣、贾诩的归顺,让张虞乐得不行。

  是夜,大军扎营于洛水畔,各部追兵追杀二十里陆续而归。

首节上一节190/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