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155节

  赵朗拍着赵云的肩膀,感叹道:“子龙有武略,更有远见,为兄弗如。今天下贼人四起,族人、乡民皆赖子龙尔!”

  赵云点了点头,心情有所沉重。

  常山赵氏谈不上为望族,但却可称得上为豪强,赵氏筑有坞堡,聚族人、乡人千余户。父亲早亡,他从小被兄长带大。但随着天下大乱,兵戈四起,他渴望追求明主效力,但受家族受限,需要留守兄长身边。

  “子龙言降张度辽,可是意属张君?”赵朗问道。

  赵云沉吟少许,说道:“张度辽有明主之资,但具体如何,需近观之。”

  对赵云这种乡土羁绊很深的豪强子弟,他们很难离开家乡,为其他君主效力。故对他们而言,最好的结果莫过于明主统治家乡,不用离开家乡,便能追随君主建功立业。

  赵朗点头说道:“子龙有见识,今可借献粮之事,以观度辽品性。”

  “善!”

  在第五仓的组织下,主簿刘、郡吏赵云,携粮草两万石及酒水、牲畜之物,以迎远道而来的度辽军。

  而得知常山郡有意出降,张虞率步骑于六十里外的高邑屯兵。

  六千步骑沿河扎营,虽知常山归降,但营寨依旧严整,外有沟壑、拒马,内设兵卒巡视,俨然如临强敌之模样。

  “今常山已降,君侯为何布置如此森严?”

  赵云入营垒,幸耳朵灵敏,得以听见不远处两名军官的闲聊。

  “糊涂,常山归降真假难料,若是遣使诈降,而令兵马突袭。我军营寨不整,岂不大败矣!”

  “满校尉所言有理,倒是在下愚钝!”

  在赵云偷听军官闲谈时,已有度辽军吏前来知会。

  “君侯已在大帐,二位可入帐见之。”

  “多谢指点!”

  在刘的带头下,赵云紧随其后。然在行走时,赵云却不忘刚刚‘满校尉’与麾下兵吏的交谈。

  “校尉将千人,论其官职非大将。然在扎营思虑上,竟如此深远。若是出自主帅之手,可见张虞为慎重之人;若是校尉独自所思,足见张虞麾下将校之多谋,而张虞能御满校尉,其才略必是出众。”

  很快,赵云与刘便至大帐外,在门卫的通报下,二人上交佩剑,趋步入帐。

  入帐,瞄了眼交椅上的披甲大将,赵云不由暗赞张虞相貌英武。

  收敛心神,赵云朝张虞拱手,说道:“常山郡吏赵云,拜见度辽将军。”

  而在赵云行礼之余,张虞自是掠过刘,注意姿颜雄伟的赵云。

  当然,不止张虞注意到赵云,帐中的度辽军文武皆是多瞧了几眼赵云。毕竟身长八尺的身高,阔面重颐,浓眉大眼的外表,不可能不让人注意。

  “刘、赵云?”

  张虞翻阅了下二人递上的名刺,见到赵云名刺上书字‘子龙’,张虞眉毛微挑,心中微喜。

  “石家庄赵子龙!”

  张虞收敛心神,说道:“五君有意归附,可是如此?”

  “正是!”

  刘神情谦和,递上第五仓所准备的礼单,说道:“君侯名声威震河朔,常山士民盼望君侯久矣,今我郡备下薄礼,以酬将军出兵之劳。”

  张虞翻阅了下礼单,见礼单上有牛,说道:“天下纷乱,民生多艰。牛为耕作之物,今用以为食,百姓岂不无牛耕耘?”

  说着,张虞放下礼单,说道:“贵郡心意,虞与麾下军士受领,余者皆可收下,但耕牛望二君牵回,交还于常山百姓。”

  见张虞如此言语,让刘、赵云二人好感度大增。

  刘拱手说道:“君侯爱护百姓之心,代常山士女谢之。”

  “善!”

  “二君请坐!”

  张虞让二人坐下,说道:“我率兵至常山,是为安抚黑山军而来。今黑山军张燕深感王化,遂降服我与大司马。今常山归附,我与张将军当会庇护常山百姓,不受乌桓、贼兵劫掠。”

  “君侯率兵驱贼安民,多有奔波辛劳。”刘应和道。

  “君侯!”

  在张虞准备继续说话时,郭淮轻步入帐,至张虞耳畔,细语了一番。

  张虞眉头微皱,看向刘、赵二人,问道:“我军候骑来报,常山郡有官吏出走,似往投效袁绍、公孙瓒二人而去,今怎么回事?”

  “这~”

  闻言,刘不知如何作答,言语吞吞吐吐。

  见状,赵云拱手说道:“禀君侯,天下汹汹,冀州遭乱。民有倒悬之危,士有匡扶天下之念。鄙郡争议纷纷,我等念君侯施以仁政,特来归附君侯。”

  张虞笑道:“我无意怪罪二人,今天下大乱,君择下,下亦择君。今能得二位与常山士民归附,我已是知足!”

  “君侯宽厚!”

  赵云顿感张虞为人和善,遂拱手道。

  张虞打量了下赵云,笑道:“我若无记错,君可是字‘子龙’?”

  “正是!”

  “我入常山前,闻赵子龙勇武非凡。今观君言语,不仅通武,见识亦是出众。”张虞沉吟了下,问道:“我欲授子龙为门下督,不知愿任否?”

  赵云愣了愣,盖没想到张虞第一时间便征辟自己,仅迟疑半响,便在刘羡慕的目光下,向张虞拱手。

  “云粗通武略,今君侯不弃,云愿追随君侯。”赵云说道。

  张虞起身扶起赵云,满眼尽是欣赏之色,说道:“常山归附,我喜。但我更喜得子龙。”

  见张虞这般欣赏自己,赵云心中不由泛起嘀咕,自己何时名声如此显著,竟比主簿刘还有名声,希望君侯没特殊癖好。

  张虞不知赵云心中念头,为了不冷落刘,安抚说道:“刘君政绩斐然,往后常山之事望多请教。”

  “不敢!”刘神情由是大喜。

  赵云迟疑半响,问道:“敢问君侯,不知府君如何~”

  张虞笑道:“我当向朝廷请奏,表五君往昔安境之功,或留常山任职,或另委要职,子龙勿要为之忧虑。”

  常山太守要由张燕出任,归降的第五仓怕是要挪位置了,自己到时候为第五仓寻个好位置。若是刻薄待之,则是有损自己在冀州的名声。

  历史上,袁绍虐待韩馥之行为,自己可不能效仿,要不然日后有人因此而忌惮,不愿意归降自己,便得不偿失了。况第五仓为关中籍贯,日后自己进军关中,他亦是能派上用场。

  第五仓颇适合护匈奴中郎将!

第198章 三家分冀

  五月,公孙瓒以讨董之名南侵冀州,下河间,破冀州军于武遂,入驻安平郡。

  张虞联合黑山军张燕,率兵出太行,以讨青州黄巾之名入冀州,降常山诸县,派遣兵南至赵地。

  而与此同时,为了能逼韩馥让位自己,袁绍率兵至延津,作出北上进攻邺城的打算。

  一时间,冀州危机四起,韩馥忧愁不已!

  六月,袁绍抓住机会,派高干与荀谌、辛评等人北上,前往游说韩馥。

  荀谌倒有番巧舌,游说韩馥道,公孙瓒乘胜南下,张虞携兵南侵,冀州诸郡无不相应。而袁车骑又引兵东行,内部又有麴义反叛,今内外忧困,牧伯形势为危,宜当早做图谋。

  生性胆怯的韩馥,当即被荀谌说得忧惧不已,询问其出路。

  继而,荀谌引导韩馥,让他审视自己与袁绍的差距,表示袁绍声望、能力、恩惠上远胜于他。而今张虞、公孙瓒二人有兵至邺城下的趋势,如果不让袁绍介入局势,他将有性命之危。

  而今袁绍与他有同盟关系,故不如将冀州让于袁绍,以免遭孙、张二人所害。况他为袁氏故吏,袁绍又为他的故吏,今他若将州让于袁绍,则袁绍深受韩氏厚恩。届时他不仅无性命之忧,更能得让贤美名。

  在荀谌的蛊惑下,怯弱的韩馥最终决定让位于袁绍。得知韩馥让位于袁绍的消息,耿武、闵纯、李历等人拜见韩馥,纵是苦苦相劝,言冀州兵精而粮足,亦是难改韩馥决定。

  而韩馥甚至为表诚意,主动搬出官邸,并让儿子持冀州牧印绶交于袁绍。

  见韩馥如此配合,袁绍大喜过望,收下印绶,自称‘冀州牧’。

  因担心韩馥突然反悔,袁绍亲率精兵奔邺城。待袁绍兵至邺城,韩馥则是屈膝出迎。

  见状,从事十余人遂弃韩馥而走,耿武、闵纯因持刀抗拒,袁绍遂令田丰杀之。

  至此,袁绍制造冀州危机,并通过权谋手段,仅花了五、六日,便入主邺城,成为冀州名义上的牧伯。

  而袁绍成为冀州牧的消息,很快便从魏郡邺城传至张虞手中。

  常山元氏,郡府内。

  “果不出之前所料,韩馥胆怯暗弱,自知非我与公孙瓒之敌,今将冀州牧之位让于袁绍。当下袁绍兵马已入邺城,魏郡已被他所据。”张虞将书信交于左右浏览,说道。

  郭图瞧着冀州舆图,说道:“公孙瓒于武遂击破韩馥兵马,已据安平郡,加之事先所据河间郡,冀州当下已是三分。”

  说着,郭图对众人笑道:“以冀州目前形势观之,怕是会愈发复杂混乱。”

  辛毗将书信交于徐庶,淡笑道:“我军求民而不求地,当是二家争冀。”

  冀州共有九个郡国,今被孙、袁、张三家分别占据,其目前情况复杂,或是说势力犬牙交错。

  公孙瓒从幽州出兵,占据了河间、安平二郡国。

  袁绍之前被命为渤海太守,加上入主邺城所在的魏郡,袁绍所控制的郡国数目与公孙瓒相同。

  张虞因接受了常山郡第五仓的归附,与黑山军同据常山郡。

  除去三家明确占领的五郡国外,剩下的中山、赵、巨鹿、甘陵(清河)四郡国分别位于三家势力辐射范围。

  张虞与袁绍中间隔赵国,与公孙瓒隔中山;而公孙瓒与袁绍二人,因所据郡国最多,故分别隔巨鹿、甘陵(清河)二郡国。

  不出意外的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袁绍与公孙瓒必然会针对巨鹿、甘陵二郡国展开争夺战。

  而张虞除了迁走赵、中山二郡百姓外,将会把二郡国分别交于公孙瓒、袁绍,以避免与二人产生纷争。

  至于黑山军是否有意参与争夺赵、中山二郡国,则就不是张虞所能决定。

  徐庶读完书信,问道:“今袁绍已下魏郡,我军当如何应对?”

  张虞思虑少许,看向郭图问道:“公则,今各部迁民如何?”

  郭图整理了思绪,说道:“回君侯,张都尉率步骑千余人入中山迁民,因乡土不熟之故,迁民功效甚微。据昨日遣人所报,其以乌桓劫掠为由,仅聚得七百户。”

  “赵国迁民如何?”张虞问道。

  “赵国成效甚好!”

  谈及赵国迁民事项,郭图神情多有得意,说道:“图命人伪传书信,言袁绍率兵取魏郡,公孙瓒争安平,用钱财收买贫民扮作流民,言黄巾军起于太行,今欲求安生之所,唯西走入并州。”

  “据吕都督所报,三校当下各聚数近万老弱,”

  郭图受命散播谣言,以及收买乡老带头迁家的政策干得很好。

  张虞派吕范都督各校兵马南入赵国诸县,而赵国相徐陵守邯郸不出。吕范遂下外围县邑,散播袁绍、公孙瓒、张虞将在冀州混战,赵国将沦为战场的言论。

  而在如此背景下,郭图又花钱聘请贫民佯装逃灾的流民,向赵国附属的中丘、柏人、襄国等县邑传播冀州大乱的消息。

  一番操作下来,受到冀州形势影响,以及郭图的威逼利诱下,赵国诸氏带头北迁晋阳。而赵国乡民见诸氏北迁,在度辽军兵吏的裹挟下,有样学样,随其脚步迁徙。

  “赵国小了些,三校仅聚数万人。”张虞惋惜道。

  赵国属于是冀州诸郡里人口、县城最少的郡国,除去国相徐陵坚守的邯郸,仅有四座附属县城。其户籍在黄巾之乱前,仅有三万多户出头,人口不到二十万。

  “君侯,今张都尉在中山所得民少,不如让其南下巨鹿郡。巨鹿有县十五座,黄巾之乱前其户籍有十余万户。”

首节上一节155/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