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第291节

  那么问题来了,把薛延陀的牧民抓一抓,算不算俘虏呢?

  虽说牧民们上马放牧也能成兵,但毕竟一个部族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当兵,那放牧还放不放了?

  “好!好主意!”吐迷度一拍大腿,赞许地看向李窟哥:“大贺……李兄弟的话,相当有建设性!”

  他本来想叫大贺兄弟来的,但是想到他对大唐的崇敬,于是便改称了李兄弟。

  实际上他也挺想随他儿子姓,以后不叫药罗葛吐迷度,而是叫李吐迷度,或者叫李迷度都行。

  但他毕竟还是比较在乎世俗的看法,所以便想着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等天可汗陛下亲自赐姓,这才是荣耀,就像他儿子一样。

  “这倒是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是问题来了。”在后方的仆固俊迟疑地看向吐迷度:“若是抓这么多俘虏,殿下能不能吃得下?会不会仍旧按照二十贯一人的价格购买?”

  “这……”听到仆固俊的话,众人尽皆泛起嘀咕。

  是啊,抓的多了的话,大唐还能不能吃得下?

  要知道,这可不是小数目,不是几十万贯,若是抓到十万人的话,那可是两百万贯钱呢!

  两百万贯钱……就算是每年大唐商队来收购羊毛,也未必能花上两万贯钱。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算是晋阳公主的私房钱,也有足足六百万贯,这些钱足够买上三十万人的俘虏了。

  陷入怀疑的众人将目光转向纥干承基,想看看来自太孙府的将军会怎么说。

请个假

  请个假……

  阳了……

  双重debuff,阳的时候骨折处还特别疼……(;へ:)

  在床上脑袋浑浑噩噩,一天才码三百字……

  抱歉,各位。

第282章 创立检校(求月票)

  纥干承基的脑袋上升起一个问号,不是,你们都瞅我干什么?

  随后他就意识到,可能是大家怕大唐的钱不够,所以才会有此疑问。

  想明白的纥干承基当即便笑了,笑的是那样的畅快。

  “哈哈哈……你们竟然在担心太孙殿下没钱?”纥干承基擦擦笑出来的眼泪:“太孙殿下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也花不完!别说是买你们抓获的这些战俘,就算把整个薛延陀都买下来,还会有富余!”

  “果真吗,将军?”吐迷度的表情仿佛是睡醒发现舍友给自己带了一条华子的男大学生。

  “那是自然,大唐什么时候欺骗过你们?”纥干承基一副高手寂寞的样子。

  这个时候,信誉好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

  “将军,我们干了!”吐迷度恶狠狠地说道,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想到那开元通宝的铜臭味儿,众首领就觉得十分迷醉。

  别问,问就是开元通宝,请用大铜钱狠狠砸我吧!大唐爸爸!

  其他各族的首领纷纷响应吐迷度,都在嚷嚷着要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

  没人会嫌弃自己的钱多,更何况他们身为部族首领,自然在享受的方面要求也高。

  将俘虏清点完毕之后,众人商议着,先让斥候去探薛延陀大军的位置,而后派人将俘虏先看管起来。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拔灼在前军失利之后,并没有选择继续冒进,而是选择了退却。

  既然他们有意撤退,回纥等部也不打算追击,先把目前的战果巩固下来。

  而后则是派人将这群俘虏押解到幽州,等候大唐结算铜钱。

  没过几日,李世绩的信使便来到了回纥牙帐。

  吐迷度接见了李世绩的信使,双方商讨过后,约定李世绩带人在正面作战,回纥等部在后方策应。

  这个意见,各部族肯定是没什么意见的,毕竟大唐也没拿他们当耗材来使用。

  与此同时,李象也离开了登州,带着人来到了幽州当中。

  这一次来幽州,李象依旧是先去各县了解了一番基本情况之后,才进入到了幽州府衙。

  李世绩的官位现在改动了一下,如今兼任了河北道行军大总管。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是要给身为皇太孙的李象先行见礼。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李世绩带着众属官,早已在府衙当中等待李象的到来。

  “英国公请起。”李象伸手去扶李世绩,而后说道:“英国公为国镇守北疆,当真国之柱石也。”

  “老臣不敢。”李世绩谦虚地说道。

  虽然他现在也才五十二岁,但唐朝三十来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所以他这个年纪自称一声老臣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该说不说,李世绩作为大唐的救火队长,属于是大唐的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

  在太宗朝和高宗朝,无论是打突厥,还是打薛延陀,抑或是高句丽,灭半岛两国,李世绩都是被委以重任,堪称打满全场的男人。

  就这么劳累,竟然还能活七十五,可以说体质也是出类拔萃那个级别了。

  李象倒是也没说什么正事,只是说了几句杂事,便让众人退下,自己则拉着李世绩来到幽州府衙的正堂,仔细询问一番北方边境的事情。

  “老臣前日收到回纥的军报,言说薛延陀纠集大股兵力,由其伪可汗拔灼带领,向回纥部进犯。”李世绩奏报道:“然而回纥早已有防范,将薛延陀的前军骑兵尽数吃下,拔灼可能是慑于回纥等部集合在一起,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便没有继续再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了撤退。”

  “不奇怪。”李象抚掌而笑:“拔灼这个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样的人成不了什么气候。”

  李世绩听了,连声称是。

  “另外回纥人还在奏报中说,他们抓了一万多名俘虏,言说殿下您开价二十贯一个人的价格收购,不知可有此事?”李世绩再次问道。

  “确有此事。”李象笑着颔首道:“看来纥干承基也没闲着,还真把我的意思传达到了位。”

  听到这话,李世绩有些迟疑地问道:“殿下,若是出钱购买战俘,恐惹风言风语啊……”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李象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嘴长在别人的身上,还能让人家闭上吗?再说了,购买战俘这件事,上利国家,下利黎庶,我就不相信了,为什么这样好的政策,还会有人去非议?”

  “老臣愚钝,请殿下解惑,这些战俘……”李世绩还是有些疑虑。

  倒也不是担心别的,主要是怕李象因为这件事声名受损。

  李象也知道这个老臣的忠心,于是便耐心地解释道:“圣人这一次委任孤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兼河北道与河南道大行台,其意并不在节制天下兵马,而在于这两道的大行台。”

  他抬头又看了一眼李世绩,笑着说道:“圣人的意思是,军事上的事情,就不要孤胡乱插手了,毕竟英国公与江夏郡王都是沙场宿将,收拾一个薛延陀还是手拿把攥的,他主要的目的,是让孤管理好大后方,让孤复刻当初在登州的方略,用以建设幽州。”

  “原来如此。”李世绩恍然道。

  其中的目的,他也大概猜到了一些,譬如李象没有说的那个能够沟通登州与安东大都护府的事情。

  “建设幽州,自然是需要人手。”李象再次说道:“人手不足,征发徭役又会苦了人民,莫不如抓一些战俘来,也省得扰民。所以在孤的建议之下,圣人也同意了用钱从北地草原之上购买战俘的事情。”

  “原来是这样,殿下宅心仁厚,老臣惭愧。”李世绩拱手道。

  李象心想真不愧是能在李治和武则天这一对儿手下平稳落地的男人,瞧瞧这话说的他就是滴水不漏。

  其实李世绩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那就是医术。

  当然了,他并不会抓药把自己吃到昏厥。

  《唐本草》就是他与许敬宗、于志宁等人主持编纂的,所以《唐本草》又叫《英公本草》。

  其中的“英公”指的就是英国公李世绩。

  并且除此之外,李世绩还自撰《脉经》一卷,可以说是很通医术了。

  又和李世绩大略地聊了一下幽州目前的政治格局后,李象在心中也大略有了个底。

  当地总归不会是铁板一块,就算是铁板,他这强龙也是可以掐住地头蛇的脖子左右摇摆。

  幽州毕竟是个上等大州,历史悠久,其中盘根错节,情况可比登州这犄角旮旯要复杂得多。

  若是想要改革,势必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

  李象看得也很开,你们这些保守派,要么给孤换换思路,要么给孤换换脑子(物理)。

  事情嘛,当然要交给许敬宗去办。

  李象的第一条政令很快便下达,他要求军中遴选出一部分精明强干,想要进步的年轻人,选出了六百余人,暂时编在了他的河北道大行台之下。

  把人纠集起来,当然不能够没名头,正所谓名正才能言顺,李象左思右想之下,给这支特殊的部队取名叫做“检校”。

  检校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临时设立的机构,李象才不想承认自己有其他的意思呢。

  检校的长官名叫指挥使,是李象自己取的名字,官职暂为正四品上;其下设立指挥佥事二人,官职暂为正五品上;而后便是六名校尉,分别带着一百人。

  指挥使这个职位,李象思前想后,选择了段瓒;左指挥佥事的职位交给许敬宗暂代,而右指挥佥事则是由李景仁兼任着。

  李象没有给他们分配任务,只是神神秘秘交给了段瓒一个小册子,让他按照上面的方法训练。

  段瓒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等到打开那小册子的时候,不禁虎躯一震。

  天了噜!

  在让段瓒开展训练以后,李象也没闲着,而是让许敬宗开动起来,并且将从登州带来的一部分官吏安插进了武清府衙。

  武清毕竟是后世的天津卫,地理位置优越,背靠幽州这么一座上等州府,并且幽州还是大运河的终点,能够通过运河沟通内地,有着登州所不具备的运河优势;且武清还能够作为中转站连通曹县半岛以及登州的能力,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可以说,把武清建设好,要比建设登州容易得多,而且对于大唐的战略帮助也更大。

  差不多半个月之后,第一批战俘也被送到了幽州当中。

  李象很痛快就结付了现钱,这种账目明显不能拖欠,尤其还是第一次交易,总归是要让人看到钱落袋为安才心满意足的。

  这一批战俘,李象用在了建设武清的港口之上。

  与此同时,他让人从登州调拨的一百艘船只也抵达了武清当中。

  依旧是按照登州的规矩,开展渔船出租业务,使用渔船不收费,等到渔民出海打鱼回来之后,再收取三成的鱼获作为渔船租金。

  然而武清的老百姓并不知道登州的事情,对于租船这件事儿,还是心存戒惧。

  他们的担忧其实也正常,没听过登州发生的事情也再正常不过了。

  毕竟现如今的大唐,还不像是后世,一有什么事情,恨不得当天全国就传了个遍。

  就算大唐能够传遍,也不是所有人都读书,有那个见识。

  对于不关己的事情,老百姓大多数都是高高挂起。

  在没有亲眼见过的情况下,谁会一窝蜂上前呢?

  李象倒是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也不着急,毕竟早就在许敬宗的建议之下,在人群当中安排好了托儿。

  托儿还是从武清当地找的,小伙子长得浓眉大眼,一看至少就是个地下工作者级别。

首节上一节291/3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