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第260节

  会试是科举考试方式之一,为较乡试高一级的考试、较殿试低一级的考试。

  因士子会集京师参加考试,故名。又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亦称“春闱”、“礼闱”。

  原定是在贞观十九年、贞观二十年开启两次春闱后,便逐渐走入正轨,士子们要经过县试、府试、乡试后,才能够参加会试和殿试,最终取得进士的身份。

  按理来说,春闱应该每三年举办一次,但毕竟这是改制,要先将人才遴选出来之后再进行彻底更改,所以在朝廷磋商之后,定为连续两年进行会试,先把人才选拔出来之后,再进行改制。

  有很多人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明经科和进士科差距很大,明经科选出来的都是死记硬背的人,而进士科选出来的都是真正有才华的人。

  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明经科的考察范围包含经学和时务策,而进士科则是在明经科的基础上,多出一道诗赋。二者之间的区别,也只是明经是三条时务策,进士为五条。

  其实话又说回来了,诗赋这个东西……对于治国来说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经过李象的改制建议之后,进士科去除了诗赋的考察,更改了一下时务策和经义的偏重,又加上了一些基础算学。

  经过商讨之后,第一次改革后的春闱,主考官定为萧,副考官为马周和刘洎。

  这一次会试的录取人数暂定为三百人,按照考区来进行录取。

  在之前的考区划分当中,五姓七望被划分到了同一个考区之中。

  至于能卷出来什么样的怪物,其实李象也挺期待的。

  整个大唐被划分为八个考区,分别为岭南考区、江南考区、河淮考区、剑南考区、河北考区、关陇考区、河东考区和山内考区。

  是的,五姓七望都被划分到了河淮考区。

  所谓河淮,便是黄河还有淮河的统称。

  (挂水刚回来没多久,一会儿还有一章,腿上炎症消了好多)

第255章 狗儿的,凭你也配?

  科举的改制,得到了朝中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那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进步,而是因为他们的子孙自有另一条叫做恩荫的道路去走。

  开玩笑,我爹跟着天可汗陛下玄武门过招子的时候,就把我这辈子的苦都吃了!

  这其实也没多大毛病,毕竟这是封建社会,你总不能不让人恩荫后代吧?

  所谓恩荫,是指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称之为“恩荫”。

  当然了,唐朝的这个恩荫和宋代以后的恩荫又不太一样。

  不得不承认的是,恩荫制度是一种落后的封闭的选任官员的制度,因为恩荫选任官员的依据不是才能,而是其父兄或家族的政治地位,是血统关系。

  虽然在恩荫制度下也产生过一些有作为的官吏,譬如苏武、霍光等人,然而就其大多数而言,基本上都是碌碌无能之辈。

  恩荫制度违背社会应该由合格人才担任管理者的公理,败坏吏治,在当时就受到具有正义感的士大夫的批评,但是,因为它维护了地主官僚的特权和既得利益,所以一直保留下来。

  然而这世界上很难说有绝对公平的政治制度,从古到今,无论内外,权力的传播方式都和艾滋病差不多喏,母婴、血液或者性。

  直到散朝的时候,李泰都觉得脑子里嗡嗡的,有些不太真实。

  不是,怎么就答应下来了?

  按照剧本,不应该是你李思摩怒斥我一下,然后严词拒绝我这个方案吗?

  怎么你就突然之间表示全盘接受了?

  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走着走着,李泰就感觉自己好像溜进了东宫。

  再一细瞅,发现一左一右竟然是李承乾和李治,身后还跟着李小象。

  “大兄,稚奴?”李泰恍然惊觉。

  “你这青雀,不显山不露水,竟然玩这么大?”李承乾笑呵呵地说道:“为了你今天这么支棱,为兄说什么也要留你在东宫,咱们哥仨儿好好喝两盅!”

  “啊?”李泰又露出标准的猫猫惊讶。

  “二兄真厉害。”李治竖起大拇指:“这样苛刻的条件,竟然还能逼得李思摩接受,当真是我大唐第一王!”

  大唐第一王?

  李泰听到这记马屁,第一时间是飘飘然。

  无他,这可是他小老弟给出的评价啊……

  随后他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儿,等等,这话里好像还有话啊!

  这样苛刻的条件,逼得李思摩接受?

  娘了个茄子的,这是把我说成逼迫李思摩的坏人了?

  “稚奴,你小子……”

  这话还没说完,就被李承乾给岔开。

  “哎呀,稚奴说的果真没错,青雀为了我大唐的实惠,不惜牺牲自己的颜面,也要做这个坏人,当真可敬,走,大兄去敬一杯”

  “我不是,我没有!”李泰欲哭无泪。

  “你是,你有。”李治也在边上捧哏,明显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

  李泰深吸一口气,觉得自己迟早被这一大哥一个老弟给架死。

  “这都是象儿……”

  他话说了一半,就被李象给堵了回去。

  “二叔今天实在是太有气概了!比阿翁还有魄力!”

  本来想把锅甩给李象的李泰听到这句话后,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神。

  “你说什么?哎呀,不不不,我怎么能有阿耶有魄力。”李泰一副谦虚的神情,但看样子十分自满。

  “不用说,没别的。”李象伸出大拇指:“就冲着您敢站出来说,而阿翁只敢缩在你后面这一块儿,您绝对比阿翁精神多了!”

  “对!很有精神!”李承乾和李治对视一眼,齐声附和。

  “哎嗨嗨。”李泰一笑,对于家人们的认可,也表示了由衷的开心。

  四人一路回到东宫,为了表示对李泰的‘敬仰’,李承乾甚至让厨房把那条牛肉拿出来做。

  今天不吃别的,咱哥仨就吃牛肉!

  一听说吃牛肉,李泰更把之前那件事给忘到了波斯去。

  什么都不如牛肉亲啊!

  “干!”四人端着酒杯,高高兴兴地饮着葡萄酿。

  李承乾高兴在李泰揽了这么一个他没法做,又必须有一个人去做的活计,李泰高兴在大哥、三弟还有大侄儿的认可,李象则高兴在终于有人对李思摩提了这么个条件。

  至于李治?他只是单纯觉得大家一起开心,他也很开心。

  环境是会改变一个人的,上有大哥二哥压着的李治,根本就不寻思什么其他事儿,满脑子就是开心一天是一天。

  至于老银币?那其实也不是天生的,也需要兼顾历史的进程。

  李世民派王德去魏王府传召李泰,结果却传召了个空。

  他本来想叫李泰进宫,好好聊一聊的,然而却被告知魏王一直没有回王府。

  左右打听之下,才被侍卫告知魏王正在东宫,和太子、太孙还有晋王饮酒作乐。

  听说三个好大儿竟然这么开心,老李也来了兴致。

  等他来到东宫的时候,正好看到李泰手里拿着一条牛肋骨,正往李治嘴里塞肉吃。

  “稚奴,多吃一点,多吃一点,你看你现在还是这么瘦……”

  “吃不下了二哥。”李治呜呜地求饶。

  李承乾和李象坐在一旁,乐嘻嘻地看着二人的互动。

  看到好幺儿这样被欺负,李世民哆哆嗦嗦地喊道:“影响极其恶劣!”

  听到声音,李泰还有点朦胧地问道:“谁啊,多管闲事!”

  结果一抬头,就看到李世民那张漆黑的脸膛。

  “阿耶!”李泰当即便放开李治,还把那罪证藏到身后,呲着牙看向李世民,不住地摇头。

  李世民哼了一声,走到四人面前。

  “见过阿耶(阿翁)。”几人连忙行礼。

  “有好吃的,竟然不叫朕?”李世民扫了他们几人一眼,抬脚踢了李象一下。

  李象会意,反正他也吃饱了,于是便起身给老李让了一个座位出来。

  李世民满意地拍拍李象的肩膀,坐在凳子上,伸手就抓过来一块牛肋排。

  “这东西,要怎么吃?”

  “直接啃就是了。”李象笑着说道,“这可是刷了蜂蜜的……”

  话音未落,老李张嘴就咬在那肋排上。

  “不错。”李世民如是评价道。

  对于唐人来说,肉多才是美味。

  四人陪着老李继续喝酒,本来以为他是来找什么麻烦的,可没想到,老李只是来单纯吃饭的。

  一直到了日落时分,李世民才满意地离去。

  走的时候还不忘记嘱咐李象,明天还想吃这个。

  李象撇撇嘴,就你这三高,吃个一顿两顿的就得啦,还想着吃下一顿呢?

  东宫这边是快乐,李思摩可就不是很快乐了。

  回到怀化郡王府后,李思摩面对的可是突厥各部的族长了。

  “思摩叔,内附的事情,谈的怎么样了?”他的族侄阿史那弘恩急切地问道。

  这名字,还是当年义成公主给他取的。

  阿史那弘恩也是一个不小的部族族长,在突厥内部,也是很有话语权的。

  关于突厥内附的事情,不止是李思摩的意思,更是突厥上下经过讨论之后决定的事情。

  突厥不是大可汗的一言堂,李思摩一个人说了并不算。

  更何况本身李思摩在突厥的时候,就因为长相不像突厥更像胡人而被排挤。

  当然了,李象至今仍然分不清胡人和突厥人到底有什么不同,不是特么突厥人就包括在胡人当中吗?

  但这话并不是李象随便定义的,这是当年突厥可汗下的定义。

  李思摩瞥了一眼阿史那弘恩,摇头说道:“天可汗陛下对于突厥内附,倒是没有明确表态,朝臣当中,众臣也对内附一事表示拒绝。”

  “这……难道我们还要在定襄苦哈哈地过日子吗?”阿史那弘恩啐了一口,恶狠狠地瞪着李思摩。

  那意思分明就是要把锅给甩在李思摩的身上,分明是你李思摩不中用,连累我等族人要去吃苦。

首节上一节260/3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