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第239节

  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

  然而骆宾王不知道的是,李象早就惦记他这个人了。

  想当初四岁的时候,写成了“红掌波清波”,而被他姥爷在手上怒抽了两下屁股;八岁的时候因为背不出“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被姥爷又抽两下手板儿……

  痛,太痛了!

  每个人的童年,大抵是都有一个骆宾王!

  老骆啊,咱们的路还长啊!

  不止是骆宾王,什么陈子昂,什么贺知章,还有什么孟浩然王维……

  李象觉得自己有必要多活一些年,不为别的,就为等等李白,等等杜甫!

  不止是为了童年,也是为了童年的那些个巴掌。

  “既然已经入了太孙府,孤便交给你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李象的笑容有些阴沉。

  骆宾王本能感觉有些不妙,但又觉得不对劲。

  我也没惹太孙生气啊,他怎么可能收拾我?

  “孤以为,文武并重才是长久之道,府中的几位将军,譬如薛仁贵、李钦陵等人,在文化课业上应当加强学习。”李象笑着说道:“这个任务,暂时就落在你和升之的身上,负责教授府中这些武将们的文化课,如何?”

  “臣敢不从命!”骆宾王答应得很干脆。

  不就是教几个大老粗吗?在草原上又不是没教过。

  草原哪个部落我没去过?那薛延陀部的大度设,比他们不知道粗鲁到哪里去了,见到我不还是一口一个骆先生?

  熬油……

  李象看着一副自信满满样子的骆宾王,心里也有点意外。

  不是猛龙不过江啊,这老骆的确是个人物!

  远在外面拍球玩的薛仁贵和李钦陵齐齐地打了一个喷嚏。

  二人对视一眼,尽皆不知道为何会突发如此恶寒。

  (求月票)

第237章 先天种植园经济圣体

  当天下午,李象就宣布了要给武将们开展文化课程的决议。

  这消息一出,薛仁贵倒是还好,虽说他家道中落,但文化课也没落下。

  李钦陵不知道文化课学起来的可怕,他对这东西没什么概念,所以也不是很怕。

  但哼哈二将,张思政和纥干承基,他们俩就抓瞎了。

  武将?还要学习文化课?

  姥姥!

  我等习武,不就是因为学不来文吗?

  但没奈何,这是太孙殿下的要求,他们也只能照做。

  而两仪殿,又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

  为了参加这一次的大唐全民运动会,冯盎不顾有些病殃殃的身体,强行拖着病体来到长安,就为了来捧个场。

  冯盎这个人,比较会审时度势。

  想当初有人劝他自立,让他自加“南越王”的尊号,然而却被他无情拒绝。

  冯盎一番怒斥:“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吾居南越,于兹五代,本州牧伯,唯我一门,子女玉帛,吾之有也。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越王之号,非所闻也。”

  于是,便在李靖传檄之后,冯盎顺理成章地归顺了唐朝,免去兵灾之祸。

  为了表示对他的抚慰,无论是老老李,抑或是老李,都没有给他改封到别处,虽然没有南越王的称号,但事实上冯盎已经成为了岭南的土皇帝。

  但话又说回来,冯盎在岭南干的也挺不错,至少百姓们对他是多有称道。

  这一次进京,冯盎代表的是岭南道,特地提前了好几个月,从岭南遴选了数十位健儿,前来参加大唐全民运动会,可谓是捧足了人场。

  老李对冯盎的感官也很不错,尤其是在这个日子里,冯盎能够亲自前来长安城,更是说明了他对岭南的忠心。

  感动之余,李世民特地请孙思邈入朝,给冯盎看病。

  只可惜冯盎这病属于是老年病,孙思邈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也只能尽力去延长一番他的寿命。

  说来也是,冯盎今年都快90了,也是够能活的。

  不过话说回来,原本历史上的老冯也是在贞观二十年过世的。

  这倒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后人也被武则天整挺惨,因为冯盎的孙子冯君衡被诬告谋反,牢武兴起大狱,冤杀两千余人。

  而冯君衡有个儿子,叫做冯元一。

  这个名字并不出名,冯元一后来被高进收养,改了个名字,就是人尽皆知的高力士。

  对,就是那个“力士脱靴”的高力士,因为李白,高力士可没少挨骂。

  但实际上高力士在历史上是正面人物,并不是奸宦。

  就算是一向毒舌的李贽,在带明那个喷宦官就是政治正确的年代,都评价他“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冯盎当然不知道自己重孙子成了贤宦,就算知道他也不能怎么样。

  会谈期间,冯盎特地向李世民提出请求,想要见一见大唐的皇太孙。

  李世民当然不会反对,和外人显摆他的大孙子,可是他此生最大的爱好。

  没过多久,李象便从京兆府赶到了两仪殿。

  “明达,这就是朕的好圣孙。”李世民像显摆绝世珍宝一样,拍着李象的肩膀。

  明达,是冯盎的字。

  嗯,是和李明达撞了名字。

  刚开始李象也没反应过来,直到冯盎开口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这个“明达”应该是指面前这个病恹恹的老头。

  竟然和我姑姑同名……嗯,看老头你这病殃殃的模样,也的确适配这个名字。

  “老臣见过太孙殿下。”冯盎叉手道:“早就听闻太孙殿下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有圣人之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耿公谬赞了,怎敢与阿翁相提并论?”李象也还礼道。

  毕竟冯盎是长者,还是要给予尊重的。

  冯盎的封号是耿国公,所以李象才会称呼他为耿公。

  “哈哈哈哈,你这个小象,就是谦虚。”李世民笑着拍拍李象的胳膊:“好小子,蛮结实的嘛!前年还没你姑姑高呢,今年这都快赶上朕了!”

  “孙儿还是年轻人,自然长得快。”李象笑着说道:“再过两年,没准就比阿翁高了。”

  “比朕高好啊。”李世民这话里藏着好几层意思。

  冯盎这人精,当然听出了李世民话中的另一层含义。

  但作为一个合格的人精,他也知道这时候不应该多嘴。

  又聊了几句后,冯盎开始切入正题。

  “臣听闻太孙殿下寻得治理血吸虫病之法,岭南多瘴疠,民众亦饱受其害,故而老臣斗胆,请求太孙殿下救救我岭南生民!”

  老冯这句话说的可谓是无法让人拒绝,李象当然也没有拒绝的必要。

  “既然是耿公所请,那孤无有不允。”李象的语气诚挚:“为了岭南数百万民众,孤也理应将灭杀血吸虫的办法推广开来。”

  “殿下仁慈!”冯盎不轻不重地拍了一记马屁。

  “另外,耿公,孤也有一事相求。”李象再次说道。

  “殿下但说无妨,只要老臣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去办。”冯盎的话说的很满。

  毕竟是当着李世民的面,李象也不可能提出格的要求,既然如此,那何乐而不为呢?

  李象没说话,而是问李世民道:“阿翁,宫中可还有白糖剩余?”

  “朕的……”李世民思索了一下,从案几下方拿出一个小碟,上面还放着几块冰糖:“恰好还有几块冰糖没有吃。”

  这冰糖还是打算没事儿的时候泡点水喝的,还是昨天拿到两仪殿,一直给它忘记了。

  老李也不傻,当然知道李象是什么意思。

  孙儿想让冯盎帮他种植甘蔗,这可是好事儿,上利国家,下利岭南啊。

  现如今经济重心还没有完全南移,岭南还属于那种瘴疠之地。

  若能将瘴疠之地转化成种植经济作物的好地方,那可是大功德一件啊!

  李象接过碟子,送到冯盎的面前。

  “耿公不妨尝尝?”李象笑着让道。

  “此物看起来甚是坚硬,老臣这牙……”冯盎略有些迟疑地说道。

  “无妨,此物乃是冰糖,可以不用牙咬,含在嘴中自然会融化。”李象笑着说道。

  冯盎闻言,拿起一小块冰糖,小心翼翼地送入口中,仔细地咂摸着。

  半晌后,眉开眼笑地说道:“此物名为冰糖?果然甚是甜蜜,不输上等的蜂蜜!”

  “既然耿公喜欢,那孤就直说了。”李象组织一下语言,而后说道:“孤掌握了一门制作白糖的手艺,但制作白糖,需要大量的甘蔗,我听闻岭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正适合种植甘蔗,所以便想请耿公回去试种甘蔗,届时孤会派遣商队,前往岭南收购甘蔗,定然不会让耿公亏本。”

  冯盎一听,这有点意思啊。

  “种植甘蔗发卖白糖获利甚巨,耿公对这个生意没有兴趣吗?”李象笑着问道。

  这也是李象计划中的一环,用不断深化的经济合作,将整个岭南捆绑。

  不对……经济……拉深……李象总觉得自己好像掌握了什么,急切之间却没有抓住。

  冯盎倒是有所察觉,但是他也并不在乎。

  实际上他也没有什么自立的想法,对于李象的这个提议,当然也谈不上反对。

  “殿下的这个提议,老臣觉得可行。”冯盎笃定地说道:“殿下在登州的作为,老臣也有所耳闻,现如今殿下既然打算带着岭南人一起致富,那老臣还有什么好反对的呢?”

  “既如此,那就这样定了,回头我派萧守道和耿公一起回去,他对种甘蔗的事儿门清。”李象笑着说道。

  “一切全凭殿下做主。”冯盎颔首说道。

  等到冯盎走后,李世民指着案几上的水果说道:“尝尝吧,冯明达特地从岭南带过来的新鲜果子。”

  “啊?那到了咱们这不得烂了?”李象有些狐疑地问道。

  “尝尝吧,看样子应该没事儿。”李世民笑着说道:“你看看这个香蕉,朕觉得就很不错。”

  李象看向案几上的水果,果然看到了一大爪胖胖的香蕉。

  矮粗胖,完全不像是现代的那种弓形香蕉。

  说实在的,李象有点抵触。

首节上一节239/3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