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第118节

  “你二叔那边不需要担心,反正魏征这老匹夫也没说错话。”李世民哼了一声,他怀疑这是大孙子和魏征串通好的,可惜他没有证据。

  李象也想在后面加上一句“他提升了皇子的平均体重,却降低了平均健康”,但是一想二叔最近对自己这么好,想了想还是算了。

  可想来想去,却总觉得应该刺激一下二叔减肥的动力。

  于是便和李世民说道:“阿翁,其实……孙儿见二叔最近对于减肥并不热衷,体重也没怎么降下,刚才想到一个好办法,或许可以刺激一下二叔。”

  “哦?是什么办法?”李世民眼前一亮。

  对于孩子们的健康问题,老李可真是再上心不过了。

  李象指着那句话说道:“其实可以在后面加上一句话,只是……怕阿翁揍我。”

  “朕赦你无罪,说吧。”李世民大度地摆摆手。

  “呃,就加上一句他提高了皇子的平均体重,却降低了平均健康。”李象的语气有些猥琐,有些欠揍。

  李世民一想,又笑出了声。

  “阿耶,象儿,你们在做什么?”听到笑声的李明达从外面走了进来。

  李世民指着李象,大声笑道:“兕子你快来,你是不知道你这位好大侄到底有多坏!”

  “耶耶就会污蔑象儿,象儿可是全天下最好的孩子!”李明达不依地说道。

  “好好好……”李世民立刻投降,小棉袄都这么说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李明达走了过去,李象把那卷书稿递给李明达,又说了一遍刚才说的话。

  “咕唧……”李明达咕唧一笑,又觉得这样不太好,对不起她的胖二哥,忍了又忍,伸出粉拳凿了李象一下。

  “你这小坏蛋……哼。”李明达眉眼弯弯地看着李象,话语虽然有些嗔怪,但表情却丝毫没有怪罪的意思,甚至还很支持李象去这么做。

  李世民早就在后面笑得前仰后合,半晌后他擦擦眼泪说道:“好,就这样定了,朕看最近青雀如此懈怠,必须好好激励他一下,免得他还是那样胖下去!”

  “阿翁圣明。”李象叉着手,装模作样地说道。

  “这手稿,兕子你去誊抄一段,晚些时间朕传书给青雀。”李世民笑着说道,想了一下又觉得不妥:“算了,还是朕将青雀召入宫中,让他好好看一看吧。”

  “让他知道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量是应该减肥了!”

  李象也乐,剥开橘子分成三份儿,李世民一份,李明达一份,自己留有一份。

  橘子很甜,与之前吃过的酸橘子完全不同。

  “对了阿翁,这次其实还有一点别的事情。”李象说道:“比较急迫。”

  “你说。”李世民说道。

  李象便将之前在魏征家里聊起来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包括“吟游诗人”、“宣传员”还有连环画的事儿,都仔仔细细地给李世民讲述了一遍。

  李世民越听,面色越严肃,听到最后,李世民深深点头。

  “这是你想的,还是玄成想的?”

  “都有吧,其实一半一半。”李象挠着头,分润了一点功劳给老师。

  李世民冲他笑笑:“哼哼……”

  实际上他也看出来了李象给老师让点人情的意思,但也没有点破。

  “让寒门子弟,去充当宣传员,给草原上的孩子们讲述连环画,的确是一件好事。”李世民颔首道:“还有你说的,让人分为几人一组,前往各国讲述我汉家儿郎的英雄事迹,这个提议也很好,朕觉得很不错嘛。”

  “就这样定了,在外三年,回来授予从八品下;五年的话,回来授予正八品。”李世民对于这个提议简直满意极了:“这对于寒门子弟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出路嘛。”

  “以前的寒门子弟,只能通过投行卷来博得达官贵人的赏识,或者给人做门客,比如马宾王。”李世民感慨地说道:“若是参加科举,又没法和世家子弟们竞争,这就造成了寒门子弟报国无门。”

  李世民所说的马宾王,指的是马周。

  马周幼年失去父母,家境贫寒却爱学习,尤其精通《诗经》《左传》。后来来到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里当门客。

  后来老李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因是武官不涉猎经学,马周就替常何撰写奏章陈述有利于国家的二十多条建议,叫他上奏,条条都合了老李的心意,询问常何之下,才得知了马周这么一个人才。

  若不是通过常何,马周想要入李世民的眼……简直难如登天。

  “现在你给了他们一条出路,这怎能不让他们趋之若鹜?”李世民又说道:“并且依我看,在外无论是跟随商队,或者是和几个人单独出去讲述,都不失为一个去历练的机会,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为官之后何不食肉糜的情况,好,好,很好!”

  李明达也接着说道:“更何况象儿提出的这个年限授官的规矩,更是让他们会尽心竭力地将任务办好。”

  李世民深深颔首,正当他想确认下这件事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王德的声音。

  “大家,六百里加急。”

  六百里加急,一般都是大事儿。

  李世民立刻让人进来,王德走进来后,将加急文书呈给李世民。

  将文书拆开,他低头一看,便怒气冲冲地将文书拍在桌子上。

  “盖苏文狼子野心,怎敢弑君!朕定要兵发高句丽,吊民伐罪,征讨叛逆!”

  (三更送到,已然昏厥)

第133章 皇恩碎地拳

  老李的怒火有点儿,但只有可怜的一丢丢。

  毕竟高建武可是他爹册封的高句丽国王,样子总归是要做出来的。

  现在你高句丽的权臣无视大唐的威严,说弑君就弑君,将来你干什么我都不敢想!

  但老李的怒火并不是因为这个,主要还是因为渊盖苏文这个时间选的太不巧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就不能留高建武过了这个年?等到明年开春,春暖花开,小燕子都回到北方的时候,你再弑君对不对?

  起码别让朕想揍你又没辙吧?

  高句丽是大唐的藩属国,权臣弑君这件事儿,理论上大唐是有管辖权的。

  与此同时,老李其实也很开心。

  一直就想找一个合情合法的理由去暴打高句丽一顿,结果高句丽这丫的十分上道,礼节做的十分到位无可挑剔,让大唐一直找不到借口。

  现在就相当于正瞌睡就被塞了一个枕头,绝佳的良机啊!

  “阿翁,兹事体大。”李象立刻上前劝说道:“现在已然是隆冬季节,辽东寒冷难耐,更兼即将过年,此时兴兵,于师不利啊。”

  “你自己看吧。”李世民什么也没说,把急报放到李象的面前。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叛逆行为了,必须要出皇恩碎地拳!

  李象粗略扫了一眼,便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儿了。

  不就是渊盖苏文弑杀高建武嘛,历史上也是这个时间段来的,看样子也是大差不差。

  “理由都送到嘴边了,不打他一顿确实不太合适。”李象放下急报,笑着说道。

  李世民敲敲桌子说道:“你说的也对,现在辽东寒冷难耐,再加上过年,的确不宜出征。更何况这是国战,必然要时间筹措,只是我担心万一我大唐刚刚准备完毕,渊盖苏文就收拾好了国中局势,如之奈何?”

  “孙儿听说,高句丽国内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渊盖苏文自有其死敌。”李象笑着说道:“更何况渊盖苏文弑君,必然会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为了平息舆论,阿翁觉得他会做什么?”

  “做什么?”老李的兴趣一下就被提了上来。

  “平息一场舆论,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一起更大的舆论来掩盖住他。”李象摊摊手说道:“按照渊盖苏文的性格,他必然会选择发动一场战争,比如侵略新罗,来转移国内的矛盾。”

  李世民微微抬起眼皮,这孙子……是个人物。

  “新罗的实力,是无法抵抗高句丽和百济的联手进攻的,大唐又绝不能坐视新罗被灭,否则一统辽东的高句丽就真的再无后患,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了。”李象继续说道。

  “所以现在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大唐要不要出兵,而是如何出兵,如何尽快出兵,要赶在渊盖苏文收拾完国内反对派,灭亡新罗之前出兵,打断他的势头。”

  “若是坐视他一统半岛三国,那他在高句丽国内的声望将如日中天,反对派的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这时候的高句丽,可就不好对付了。”

  “象儿所言,深得我心。”李世民换了一个姿势坐。

  “那么问题来了,阿翁。”李象目光灼灼地看着李世民:“我大唐出兵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灭亡高句丽,还是救援新罗,抑或是仅仅将高句丽打疼,平衡半岛三国局面,消耗高句丽的国力?”

  “当然是灭亡高句丽,这还用问?”李世民哼了一声道:“当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打得大败亏输,高句丽竟然用我汉家儿郎筑京观!此仇不报,非君子也!”

  李象当即提出反对意见道:“高句丽毕竟是辽东大国,若是一开始便奔着灭亡高句丽而去,很容易伤敌三千自损八百;我们的目的,就是消耗对方的国力。先把高句丽的附庸全部剪除,再将他们耗费百年时间,倾全国之力打造的防线,全部拆毁。”

  事实上历史上的老李也是如此做的,他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先后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等十座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到国内。

  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消灭大量高句丽军队,斩获高句丽军首级四万余级。

  一般来说,斩首四万,便意味着击杀数远远超过四万,这意味着高句丽的有生力量被大大消耗。

  然而唐军的损失相对于高句丽来说并不大,只有两千余人的死伤,以及八千匹战马的损失。

  若不是如此,李治也不可能那么轻松就将高句丽灭掉。

  当然李世民黑是看不得这个的,在他们看来,打不下高句丽就是李世民菜,对此李象也只能嘀咕一句脑残。

  若真是高句丽大大消耗了元气,又怎么可能在班师的第二年发动对薛延陀的灭国之战?真以为灭国战争是随便就能打的吗?

  有时候老李太强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就给人一种“对方很弱鸡”的错觉。

  “朕可不想把麻烦留给后人,必须毕其功于一役!”李世民冷哼道。

  老李从来都不是一个相信后人智慧的人,这一点可以从他在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开始透支健康疯狂工作就能看出来。

  “但总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吗阿翁?”李象笑着说道:“第一,大唐征讨高句丽属于远征;第二,我大唐水师并不足以应对海上的复杂情况,临时组建的水师战斗力并不强,所以想要毕其功于一役,难度很大。”

  李象当然也想毕其功于一役,但总要慢慢消化,一口吃个胖子不可取,我们的网庙首哲广神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

  司马衷这个傻子,十三年都没把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败光,广神却做到了而且杨坚给他留下的底子,不是一般的厚。

  就算让独生子女计划的首倡者胡亥去和广神换换,未必都能达成他的成就。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李世民颔首道,他并不是一个听不进去意见的人。

  “另外,阿翁。”李象趁热打铁说道:“孙儿认为,大唐想要称霸,必须要有能够匹配我们地位的水师。”

  “嗯?”李世民来了兴趣:“为何这么说?”

  “您想啊阿翁,将来征讨高句丽,也需要水师配合大军作战,甚至可以独立作战,水陆并进齐头并举。”李象的话语循循善诱:“另外,南洋海岛众多,那些岛屿不仅盛产粮食,更是盛产黑胡椒等名贵香料,没有强大的水师,我们用什么去拿下这些岛屿,就算拿下了,又如何去保护呢?”

  “更何况当年两汉时期,便有水上丝绸之路,我大唐的丝绸瓷器,运到极西之地,利润相当可观。而保障海路,必须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

  这才是大象的终极目的,后世的人,都知道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多么重要。

  有了海军,很多事情便都可以去做了。

  老李果然被说动了,他沉稳地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只是现如今大唐的船只并不适合在海上作战。”

  李象嘿嘿一笑道:“嘿嘿,阿翁,不好意思,孙儿正好在大耳朵老师那儿看到过一点关于船舶的知识……”

  说是这样说,然而实际上就是历史课和物理课的双重加持,历史课上的草图,以及物理学中的浮力学罢了。

  “好!”李世民一敲案几:“那我便叫阎立德去督造战船,组建我大唐水师!”

  又看向李象,笑着说道:“阎立德那边,可就需要你去帮他改进战船了!”

  “是,阿翁!”李象笑嘻嘻地说道。

  对于古人工匠的智慧,李象一向是很相信的。

  就连扩音的事儿都能解决,更何况是战船这种事儿,只是缺少一些方向罢了。

  李象就打算做他们的领路人,其实不需要给出多么具体的意见,帮忙修正大方向就好了。

首节上一节118/3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