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不利推行。
“呼….难办啊。”
李世民颇为感慨,也有些忌惮。
他是在怕科举推出后的事情。
这世间让他怕的事情没有多少,最近时间里,那位长生者是其一,而这科举便是其二。
没办法,
科举可是让前朝覆灭的罪魁祸首,如今再开,能不怕吗?
“陛下,此事臣认为不妥。”
“目前,前段日子天灾尚且才刚刚过去,虽说对百姓而言,各行各业都有活计,但也有一部分还没有活计可做。”
“整个大唐,百废俱兴,处处都需要朝廷用人。”
“而此时若是开设科举,那些世家定会百般阻挠,到时候我们朝廷,不仅要面对灾民和天灾,又要面对世家,这….实在分不开人手啊。”
魏征苦口婆心。
也很有道理。
是从各个方面,分析此时开设科举的弊端。
但奈何,李世民心意已决。
他翻了翻白眼,巡视着魏征三人。
“辅机,你们三人讨论了一个时辰,结果还是如此?”
长孙无忌老脸一红,拱手道:“陛下,那是魏侍中想法,整个下午他一直都不赞同。”
“一直都是臣和房司空在思考对策,而想了一下午,我们二人,毫无办法,唯一的办法,恐怕.…只能是采取快、狠、准!”
李世民点点头。
这办法,倒和他心中想法不谋而合。
“陛下,不可啊,此事真的.…”
“来人,把魏侍中赶出去。”
两名禁卫走进来,一左一右架着魏征离开。
“陛下,真的….真的不可!”
直到彻底消失眼前,魏征那质疑声还在回荡。
李世民头疼的揉揉脑袋,没好气道:“辅机,我是不是给魏征脸了?”
“呃,陛下,魏侍中也是一片苦心。”
长孙无忌很难得的为魏征说话。
这主要是因为若是科举开设之后,世家阻挠,那么朝廷、具体点李唐皇室用人的地方将会大大增加。
本来人就不够,这下人手会更缺,魏征要是被贬了,那他相应工作量也会增加许多,得不偿失。
“好了,朕也只是随便说说,辅机你们都下去吧。等会早朝,朕便宣布科举之决策,打世家一个措手不及,也让朕….彻底坚定内心。”
李世民眼眸微眯。
“是。”
长孙无忌徐徐告退。
……
一个时辰后。
早朝。
今日早朝和以往看似没什么不同,都井然有序进行着,然后报告一些无关大雅的天下琐事。
之所以是看起来,是因为朝廷官员,感受到一股压抑在空气中的沉闷。
是来自于李唐皇室亲臣!
以长孙无忌等人为首,他们今天早朝实在是太过安静了,安静到连吱声都没有。
这在以往。
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事出反常必有妖。
大多世家官员,都感觉这似乎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终于。
在又一位世家官员报完一件琐事之后,长孙无忌走了出来。
来了!
他来了!
他要说什么?
是什么大事情?
大部分世家官员,心中一凛,死死的盯着那长孙无忌。
第81章 怎会如此,长安城的地震!
长孙无忌彻底成为焦点,所有今天禀报天下琐事的官员,都没有他们看向长孙无忌目光多。
此刻。
长孙无忌手持笏板,轻轻的朝李世民鞠躬。
“陛下,如今我大唐前段时间,粮灾已解,此乃之大幸也。”
“而粮灾解除,百姓无生存之忧,那自然也便到了该开科举的时候!”
“微臣斗胆提建,朝廷此时理应开科举,迎天下大才尽归朝廷,我大唐国运,也将彻底连绵不绝,传承万世之基业!”
长孙无忌说的有些亢奋。
到了!
终于到了这个时候!
房玄龄闻言,直接出列。
“是啊,陛下,微臣认为,长孙仆射说得极对!”
“我大唐现在已是安灾民,除天灾,此时若是在举办开科举,定然能让天下百姓彻底归心!”
“臣,和长孙仆射一样,恳请陛下,开科举!”
他的声音无比坚决,而且更是洪亮万分。
随即。
魏征也是手持笏板出列,声音高昂:“陛下,臣,也认为该到开科举的时候,天下学子,胸中满腔热血,却无处投效朝廷。”
“朝廷,该给他们,一个可以展现自我的地方,科举!最是巧妙!也最是合适!”
三人声音落下,原本还因为今天过于平静的大殿,刹那间,安静无比,犹如….死寂!
裴寂,高士廉,陈叔达等人,皆是瞪大了眼睛。
不论是国公还是官吏,呼吸,似乎一下子都消失不见了。
炸裂!
恐怖!
呆滞!
开科举,真的假的?
他们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此时此刻。
谁都没有想到,在今天的早朝上,竟然出了这件破天荒的大事!
早在觉得早朝气氛沉闷的时候,世家官员们,他们就有猜测是有大事发生,可这….未免也太大了吧?
大.…已是大过于天!
科举?
这可是科举,李世民竟然要开科举?
这李世民,要疯了啊!!
在场世家官员们,能够在这朝堂之上,可没有傻的。
他们很清楚。
若不是有李世民的点头,长孙无忌他们三个人,绝对不会同一时间出来,没有一点点犹豫,哪怕懂了对方意思,也不会这么直接说出来。
一切,绝对是李世民指示的!
该死!
李世民,到底哪来的勇气的!
前朝,才覆灭了多长时间?
这天下,
你李世民、你李唐皇室还要不要了?
谁尼玛给你的勇气啊!
但就在百官呆愣的时候,李世民已经直接起身。
“好!”
“此国策,甚是绝妙,朕准了!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有魏征,朕、命你三人携手共办这件事。”
“退朝!”
说罢,李世民转身就溜。
做到了真正的,快刀斩乱麻,快!狠!准!
衮衮诸公:??
衮衮诸公:!!
整个早朝大殿,雅雀无声,百官僵硬的目光落在李世民离开的背影上,大脑一片空白。
……………………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并没有因为李世民的准奏就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