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728节

  “对,”莱昂想起来了,“在香江港还有吴淞港,我们有看到铁轨,看到牛马拉着车厢沿着铁轨在走。

  不过那里的车厢是平的,比这里的要短的多。”

  “牛马力气哪能比得上蒸汽机车?肯定是缩短变小,少拉点货。现在有了蒸汽机车,拉得多,跑得快,用途更广。当然要多修铁轨。

  不过我听说这铁轨的间距以及其它标准,一早就定好了。

  所以以前铺的铁轨,火车也能在上面跑。不过好像两者还是有些差异。什么差异,老马你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

  舒友良当然不知道港口区和厂矿区的铁轨都是“老版铁轨”,每米三十二公斤,一节长八米。

  也叫“轻轨”,两轨间距是一样的,各种车厢也能在上面跑,但是轻轨不能重载,时速也不过超过三十公里。

  正说着话,一个蒸汽机车拖着十来节满载煤和铁矿石的车皮,咣当咣当地行驶过来,速度不快,你使劲猛跑都能撵上它。

  不过大家都看到,这个蒸汽机车跟前进一型机车比,外形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要小三分之一,是前进一型的亲弟弟。

  这是怎么回事?

  舒友良拉住一位路过的检修工,递过去一支滦河香烟。

  两人一边抽烟一边嘀咕了几句,很快就攀上关系,然后问起这个蒸汽机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是起点二型,是最早定型的试验型机车。这个试车成功,才升级到前进一型。”

  “试验机车,怎么还在用?”

  “现在铁路上最缺的就是机车。前进一型机车现在好像不到十五辆,在京滦和京津两条线上来回地跑,换司机不换车,比拉磨的驴还要辛苦。

  以前还只是拉货车,现在客车也开通,一下子又分去四五台机车,更紧张。

  所以这四台起点二型试验机车也被拉了出来,在滦州几个厂矿里来回地拉货。还有其它乱七八糟的各种试验机车,只要能动的,全被拉来用。

  这些试验机车看着小,但也能拉不少东西。”

  舒友良点点头:“听你这么一说,这机车确实紧张。那么大的机车,造起来确实不容易。”

  马塞洛在一旁突然问了一句,“前进机车在哪里制造?”

  “燕河机车厂啊。”

  “燕河机车厂在哪里?”

  “就在滦州啊!”检修工嘿嘿一笑,紧吸几口烟,把烟屁股丢在地上,使劲一踩,跟舒友良摆了摆手,“老哥,忙去了。”

  “好勒,慢走。”

  五人下了站台,沿着铁轨继续往前走。

  不一会又看到一台跟起点二型不大一样,看着更小的蒸汽机车,拖着一列车皮呼哧呼哧地过来。

  “你们看,机车外面有人。”

  眼尖的胡应麟指着机车说道。

  大家仔细一看,从白色蒸汽中缓缓驶出来的机车最前面,站着一人,一身深蓝色铁路制服,左手拉着扶手,身子向外倾,右手挥舞着一支红色三角旗。

  车速很慢,跟人小跑的速度差不多。

  咣当声中,大家数了一下,总共就六节车皮,全是平板车厢,上面放着大型铸造件,各式各样。

  有的一个车皮上摆着一个,有的一个车皮上摆着两三个,都用钢索绑得十分结实,各个接触面还用麦秆编织的草垫子垫着。

  最后一节不是铁路货运列车中的常规尾车,就是一个车皮,一个押运员站在车皮后面,拉着扶手,身子探出,背后插着一红一绿两支小旗子。

  等这列火车远去,五人穿过铁轨,绕过一大堆高三四十米的煤山。

  在煤山这边,一列车皮停在旁边,二十多位工人分别站在两节车皮的煤堆上,用铲子往传送带上铲煤。

  每节车皮各有两条传送带。

  煤被传送带运到煤堆的最高处,翻落下来。

  五人站在旁边看新鲜,传送带是由远处小型蒸汽机带动。还有操作工在操作这两条传送带,跟着车厢的煤堆减少变矮,也相应变低。

  过了十几分钟,二十几位工人把一车皮的煤铲空,纷纷扛着铁铲跳下车,在路边等着。

  抽烟的抽烟,喝水的喝水,聊天的聊天。

  几声急促的铜哨声响起,三位列车员在前后中,站好位置,吹着铜哨,挥舞小旗。

  在他们的协调指挥下,蒸汽机车启动,拉着列车缓缓向前挪动,正好前进了两节车皮的位置,两节载满煤的车皮正好在传送带下方。

  搬运工先把铲子往车上的煤堆一扔,陆续爬上车厢,站在煤堆上,开始忙碌起来。

  五人绕过方圆数百米的煤堆,来到另一边,看到十几节煤车停在那边的铁轨上。

  这个煤车跟煤矿煤井里拉煤出来的煤车差不多大小。

  几十位工人抡着铲子往煤车里铲煤。

  五节一列,装满后由四头牛拉着,沿着铁轨缓缓向厂区里走去。

  五人跟着煤车往厂区里走,走到一道门,被保卫处的人给拦下,要求出示证件。

  舒友良掏出自己的身贴,还有滦州政事府开具的参观介绍信,递了过去。

  马塞洛和莱昂很自然地把各自的“入境纸”拿了出来。

  胡应麟和王士崧亮出自己的牙牌和身贴。

  卢龙钢铁厂保卫处的人认真地检查五人的证件,核验无误后,递还回来。

  “五位,进到厂区必须戴安全帽。”保卫科带头官员递过来五个竹藤编制的圆帽,督促五人都戴上。

  马塞洛和莱昂学着样子,把帽子戴在头上。

  帽子里有网加棉布的衬层,头不会直接贴到圆帽上。戴上后,帽子在头上有点松晃,感觉很有弹性。

  帽子两边还有带子,系在下巴处,帽子就紧了,不用担心会掉下来。

  看到五人都戴上安全帽,保卫处官员继续说道:“厂区很多地方非常危险。走路必须走两边,不准走中间

  我们会安排一位安全员,带着你们进去参观。

  进到每一个车间之前,必须先由安全员与车间负责人沟通好,由他们安排你们进去参观。必须听从指挥和安排,否则的话立即赶出来。

  五位,听到了吗?”

  “听到了。”

  五人老实地回答道。

  小官指着一位三十多岁,脸上有两道疤的男子:“老万,是你们的安全员。一切听他的指挥和安排。”

  老万戴上安全帽,右手客气地一引:“请进。进了厂区,务必跟紧我,离开我五米之外,就算是没有安全员引导,被巡逻队抓到要严惩的。”

  “知道了。”

  舒友良五人,都看到他的右手手掌全是伤疤,小拇指断了半截,无名指几乎全没了。

  走进厂区,五人都不由地脖子一缩,不由自主地有些紧张。

第813章 庆幸时代重锤掌握在大明手里

  首先映入五人视线里的是六根大烟囱,那边两根,这里四根,每一根都有一座塔大小。

  笔直地像一杆长矛,直插云霄。

  然后是一栋栋厂房,框架式结构,全是钢筋混凝土浇筑搭建。

  厂房大多数有两层楼那么高,也就是六米左右。

  部分厂房要高出一截,有三层楼那么高,足足九米。

  老万走在前面,带着五人走在大道上。

  厂区的大道都是水泥铺设,平坦笔直,两边都是灌木丛,再种有杨树、榆树和松树。

  老万左手指着前面的厂房,用蓟州口音的官话说道。

  “那里是动力车间,里面全是蒸汽机。蒸汽机属于管制设备,只对乙级参观者开放。”

  马塞洛和莱昂心里有数,自己两人是西夷老外,肯定达不到乙级参观者标准。

  能理解,谁也不会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随便亮出来。

  两人只能探着头,往那里眺望了一会。

  动力车间有一条铁路连接,能看到牛拉有轨车皮,载着煤运进去。

  外面有一排烟囱,比刚才那六根要细要矮,八根。

  是不是有八台蒸汽机做动力?

  “呜呜!”

  动力车间的厂房突然响起长长的汽笛声,然后一大团白色蒸汽,在一角腾空升起来,就像一大团白云,笼罩了三分之一的车间。

  马塞洛和莱昂根据自己这些日子东听一句,西听一句得来的消息,这汽笛声是在报时,代表某一个工时结束或开始。

  也有人说,这是蒸汽机要释放蒸汽,避免压力过大。

  两人反正是云里雾里,不明就里。

  老万带着五人继续往前走。

  “那里是冶铁一车间,有四个高炉。里面温度太高了,而且非常危险,我们只能在指定的区域参观。

  跟我来。”

  老万在前面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满脸郑重地对马塞洛和莱昂说道:“你二位一定要听劝,千万不要擅自离队乱跑。

  这里到处是炉子,铁都能炼化了。乱跑一不小心掉进炉子里去,连骨灰都省了。”

  马塞洛和莱昂连连点头:“听劝,我俩最听劝了。”

  老万带着五人转到车间左边,走上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子,首先迎面而来的是热浪滚滚。

  顶着热气,大家发现台子是贴着车间墙壁修的,有铁杆扶栏。

  前面的车间墙壁,只有一个个承重柱,墙面砌到人的腰间就停住了,正好让人探着头,可以把里面看清楚。

  四个炉子,一个炉子就是一个工作区。

  炉子很高,几乎有九米高的厂房的三分之二高。有烟道穿过它们后面的墙壁,通到外面的烟囱。

  炉子咕咕地烧化着铁水,冒出刺眼的红光。

  通过红光,隐约看到炉子后面还有一条过道,比炉口要高,有人站在那里,操控着传送带,往里投铁矿石和焦煤。

  炉子正面,几个工人戴着安全帽,脸上还戴着墨色护目镜,一起举着一根长杆,伸进炉子里,在沸腾的铁水里搅拌翻动。

  突然,不知炉子后面的人倒了什么东西进去,炉子里起了剧烈反应,火花从前面的炉门顺着长杆飞溅出来,落在离工人不远的地面上。

  工人们并不慌张,继续齐心协力地挥动长杆,搅拌着铁炉里的铁水。

  过了一会,一条长槽被拉动到炉门前,工人们挥动长杆,还有一位工人操控炉门,哗啦一声,炉子里的铁水顺着长槽汹涌地流出,再被长槽分流到一个个预先铺在地上的模槽里。

  铁水流进模槽,与里面某些不知名的催化液剂发生反应,一团团青烟腾起,直冲屋顶。同时铁水沸腾,无数滴铁水调皮地乱蹦乱跳,仿佛铁树开花一般。

  浇灌了十几个模槽,高炉里的铁水几乎流完。

首节上一节728/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