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488节

  孔多塞也忍不住怼了他一句,“不派这么多大帆船来,我们,还有阿拉伯人和印度人,愿意心平气和地跟他们做生意吗?”

  是啊,如果当年我们的海军不是在阿曼湾海战击败了奥斯曼帝国舰队,在第乌海战击败了埃及、印度卡利卡特王国和吉古吉拉特苏丹国联合舰队,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会这样心平气和地跟我们做生意?

  早就给你抢得精光!

  另一位大商人问道:“莱昂爵士,如果他们是来打通满剌加到印度的商路,那我们还有一线生机?”

  莱昂迟疑地答道:“只要我们不负隅顽抗,明国人不会伤害我们的。他们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文明国度,比印度、阿拉伯和我们更加文明有礼仪。”

  有些贵族和教士心里不服,可是看到远处海面上那么多战舰,只敢把话按在心里,不敢出声。

  好吧,你们这么多战舰和火炮,你们最文明。

  莱昂选派孔多塞、苏亚雷斯,还有一位贵族,一位行政官员和一位教士代表,一行五人,乘坐一直在港口里瑟瑟发抖的两艘葡萄牙战船中的一艘,出了港口。

  还没出港口,行政官员和贵族就催促着船长,把带上船的白旗都升起来。

  两根桅杆升起来八面,船首桅杆挂四面,艉楼左右两边各挂两面,白旗招展,生怕明国人看不到。

  这么多面白旗,朱雀水师官兵肯定看到了。

  他们忍着笑,引着这艘葡萄牙战船来到“宁波号”附近,再叫五位代表坐上小船,摇到船下,顺着船舷绳梯爬上去。

  听完孔多塞五人的来意,俞大猷想了想,直接说道:“是小莱啊,我们是老熟人了。他很聪明,猜到我们的来意。

  我们来这里,确实是为了做生意。谈,当然可以坐下来谈。这样吧,叫小莱,带上说话算数的人,来我这里谈。”

  说完,一挥手叫五人赶紧回去报信。

  听完孔多塞的回信,莱昂马上答道:“我可以去明国船上谈,只是很多事我无法一个人做主,需要贵族、军官、商人和教会,各出一位能做决定的代表,跟我一起去谈判。”

  商议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凑齐了人数,贵族代表是一位男爵,他还是印度殖民地的税务监督官。

  军官代表是赛雅步兵团的副团长,商人是果阿第一大商会的话事人,教会就是恩里克神父。

  大家又坐着船上到了“宁波号”,在甲板上迎接他们的是何塞何奉先。

  莱昂脸色一沉,“是你?”

  “对,就是我。”

  “卡尔德隆总督呢?”

  何塞转头看了看脚边不大的箱子,弯腰打开它,里面有一个精美的陶瓷罐,旁边放着一把佩剑,一枚戒指,几封书信,还有其它的文书和物件。

  “卡尔德隆在‘圣母恩赐’号上指挥作战,非常英勇,只是一发流弹打中了他的左肺,失去了指挥能力。

  三个小时后,接替他指挥的费尔南多伯爵下令投降。又过去半个小时,卡尔德隆总督在我的怀里死去,终于不用再被痛苦折磨。

  我把他的遗体就地火化,骨灰装在这个罐子里。其余的都是他的遗物,请一并转交给他的家人。

  这封信是陈述卡尔德隆总督在决战时的表现,无愧于国王忠实的臣子,葡萄牙高贵的伯爵,信上有费尔南多伯爵等十位贵族和军官的签名,可以呈给国王殿下。”

  莱昂和众人脸色一黯,神情复杂地看着眼前的何塞。

  卡尔德隆什么德性,在场的人都清楚。

  风光露脸他一定冲在最前面,流血拼命他一定躲在最后面。

  满剌加海战,他一意孤行,轻敌冒进,葬送了葡萄牙在东方的主力。百年经营,毁于一旦,就算死了,无数人也要把他拖出来鞭尸。

  只是事实已经如此,鞭尸也没有卵用,不如给他,也给葡萄牙留一份体面。

  “你不回来了?”

  莱昂用结巴的汉语问道。

  “我已经成为大明海军归化军官,军阶为校尉,从七品位。这还只是起点,等大帅把我的军功报上去,还能再升三级,说不定还能授勋。”

  何塞用流利的汉语答道,“这是我的新起点。”

  莱昂点点头,目光扫了了一圈,看着如森林一般的大明水师战舰,脸色凝重。

  “果阿,是我们葡萄牙在东方的终点,却是大明新的起点。”

  俞大猷在艉楼上喊道:“小莱,叙旧叙完了吗?快上来谈。”

  谈了两天,谈判达成协议。

  葡萄牙人交出第乌、苏拉特、果阿、柯钦四个港口的控制权,大明确保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退守到马斯喀特港。

  到了第四天,大明水师顺利接管了果阿港和果阿城,并派出分队,载着葡萄牙使者,前往柯钦、苏拉特和第乌港去接管。

  俞大猷站在左岬角要塞城墙上,俯视整个果阿港,眺望着远处的果阿城。

  港口里停泊着七艘大明战舰,还有十二艘中型阿拉伯帆船,都是几天前的战利品,现在送给了葡萄牙人。

  数以百计的马车从城里驶出来,上面坐满了葡萄牙人男女老少,堆满了他们的财产。到了港口,下了车,把财物装上船,他们要离开这里,赶往马斯喀特港。

  “大帅,我们不乘胜追击?”副将在旁边问道。

  俞大猷捋着胡须,悠然自得地说道:“一口吃不了胖子。光印度加蒲甘这么大一块地盘,都够我们消化两三年的。阿拉伯人,还是让给葡萄人去对付。

  再说了,西去坤洲兑洲(非洲和欧洲)的航线,还掌握在葡萄牙人手里。皇上给本帅的任务是,仗要打,地盘要抢,但是不能耽误生意了。

  继续打,就容易把通往西边的商路打断,得不偿失”

  副将继续说道:“大帅,我军大败阿拉伯海盗,全取印度东西港口,当要给皇上禀呈一份捷报。”

  “没错!本帅的捷报,已经扬帆在两艘快船上,前去龙口港。”

第602章 新大陆是上苍赐给大明的宝地

  俞大猷率领的朱雀水师捷报还在海上疾行,另一封捷报送先到朱翊钧的手上。

  七月初,一支船队驶入苏禄港外海,在这一带巡哨的南海中营水师一支分舰队吓了一跳,对面也吓了一跳,连忙放了三颗信号弹升空,这才解除误会。

  自己人啊!

  不过中营水师有些疑惑,东边海路来的都是西班牙船,自己代替朱雀水师在这里接防,前两月也围歼过一支,只是肉有点少,才五艘西班牙船,还有三艘是不到三百吨的卡瑞克帆船。

  骨瘦如柴啊!一点嚼头都没有。

  原本以为终于捞到块肥肉,却是自己人。

  上前一接洽,原来是青龙水师派回来报捷的快船,在太平洋上航行了两个月。

  左营领着青龙水师报捷船,在苏禄城暂停两日,在引着他们调头向北,来到吕宋北岛。

  现在这里成了吕宋海外领,直属于少府监,由少府监、海军部联合“开发”。北边的大岛叫吕宋北岛,南边的大岛(棉兰老岛)叫吕宋南岛,中间叫苏禄群岛。

  左营引导船领着青龙水师报捷船,来到吕宋北岛南部西侧的一处大海湾里,这里有一座新港口,叫巴阳城,港城一体,是吕宋北岛的治理中心。

  因为新城筑在当地巴石河以北,所以叫巴阳。

  在巴阳休息了一天,左营引导船领着报捷船继续北上,直趋香江港。

  在香江港向南海水师提督衙门报备过后,又由两艘快船引导,继续顺风北上,二十天后来到大沽港,上岸再转河运蜈蚣船,直奔通州,被右军都督府接住,急件直送西苑。

  朱翊钧正准备与张居正出京师,东巡滦州,接到急报,立即传旨暂缓东巡两日,并把四位资政请到紫光阁。

  等君臣见完礼,朱翊钧高兴地说道:“四位老先生,青龙水师的李超,派人送回来捷报,这是天大的喜事,朕找你们一起高兴高兴。”

  四人对视一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贺喜朕,哈哈,是一件大喜事。找到新大陆,我大明子民多了一处富庶之地,困扰我们千百年的死循环,可以缓解个四五百年了。”

  “死循环?臣请问陛下,是什么死循环?”张居正好奇地问道。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什么?因为太平盛世,土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明君和能臣的种种举措,只能让兼并稍微延缓一些。

  可是人的贪婪是无穷无尽的,有了一万亩还想十万亩,有了十万亩还想五十万亩,就比如徐相国。

  现在报纸上称他为万顷相国,阁老二十年,秉政二十年,徐府名下足足有四十万亩良田,历朝历代都少见。”

  徐阶为首的江南世家豪右被复兴社谋逆案这一天大的筐,装进去一大半,七千多官绅、名士、儒生被斩、绞弃市,二万四千人被流放安南、三宝和甘肃宁夏。

  徐府家宅被抄没,徐阶现在寄居在徐家祠堂里,由几位族侄族孙照顾着。

  他的三位儿子,徐、徐琨、徐瑛,弟弟徐陟,孙子徐元春、徐元夏、徐元秋,因为各种案子都被抓了进去。

  徐、徐琨斩首弃市。

  徐瑛流配五千里,去了三宝府;徐陟流配三千里,去了宁夏;徐元春、徐元夏、徐元秋流配三千里,分别去了甘肃、辽东和安南。

  徐家只剩下一个孙子徐元冬,在京师崇义公学读书。

  现在他们的种种罪行,被太常寺重点宣传,作为反面教材,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宣传。

  朱翊钧继续说道:“天下承平越久,徐阶和徐家之流就会出现得越多,兼并的土地也越多。

  江西赣南地区,湖广勋阳地区,为何民乱不休,从弘治年到隆庆年,期间不乏阳明公这样的治世能臣出抚,也只能让它暂息几年,没多久又死灰复燃。

  为何?”

  四人默然无语。

  张居正捋着胡须说道:“皇上,臣此前以为,赣南勋阳两地久乱难治,无非就是吏治不清,官府压榨,使得百姓铤而走险。

  后来才明白,终究原因还是土地兼并。

  广东、湖南、福建以及江西北部的无地百姓,或者因为苛捐杂税压榨,不得不弃地的百姓,变成流民,涌入赣南这山高林密,赣湘闽粤四不管地区。

  勋阳也是如此,河南、湖北、陕西无地或弃地百姓,化身流民,涌入勋阳这山高路远,鄂陕豫三不管地区。

  苛政猛如虎,兼并凶如狼。”

  朱翊钧点点头,继续说道:“无地百姓越来越多,天灾人祸,逼上绝路,赤眉绿林军、黄巾军、隋末十八路反王、黄巢,合久必分。然后是光武中兴、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分久必合。

  纵观诸多史书,无非就是这样一个死循环。世家豪强们恨不得把天下的田地都搂在怀里,撇清所有的赋税责任。

  百姓们但凡有一口饭,都会默默忍受。可是当他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胡宗宪郑重地点点头:“皇上英明,历史教训,历历在目。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大明当引以为戒。”

  赵贞吉捋着胡须说道:“皇上圣明,洞悉历朝历代弊端,运筹帷幄,先是大兴工商,嗯,就是促进新兴生产力,为百姓谋一条活路。

  现在又经略南海,远征艮巽两洲,这是在谋百年、千年之计。”

  朱翊钧看着四人,语重深长地说道:“四位老先生,都是亮辅良弼,能体谅朕的良苦用心,君臣同心协力,大明就更有希望了。

  祁言,把报捷的军校传唤进来,朕和四位老先生,要听听李超从太平洋那边传来的捷报。”

  “遵旨!”

  很快,三位军校被带了进来,他们焕然一新。一位穿着绘熊补子青袍,两位穿绘彪青袍,上前跪拜行礼。

  “臣青龙水师前队守备,都尉杜时令/青龙水师前队千总、中尉/宣武校尉郑百林/叶添贤,拜见皇帝陛下。”

  “免礼!来见过四位老先生。”

  “属下杜时令/郑百林/叶添贤拜见四位资政先生。”

  胡宗宪代表四人出声道:“三位免礼。”

  等一一见礼后,朱翊钧对祁言说道:“给三位各搬张凳子来。今日我们君臣的话会很多,慢慢聊。”

  杜时令三人再次谢恩,一一坐下。

  “好,朕迫不及待,可以说了。”

  “遵旨!”

首节上一节488/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