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403节

  换成听得懂的人话就是大家学江南世家,办书院、捧名士,然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中科试的进士举人,推他们入仕途,结成一党,同进共退,占据大明文官的半壁江山。

  庙堂有大大小小的官员上下勾连,江湖有名士大儒左右声援,所以江南世家能够富贵延绵数百上千年,就算换了天子也不怕。

  “申掌柜说得对。”杨金水又说道,“大家都是做生意的高人,知道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顶多只能捞点残羹剩汁尝一尝。”

  他的语气变得意味深长,“人家读四书五经,治圣贤经义,世代相传,数百上千年了,我们就算想学他们,拼得过人家吗?”

  周慕贤马上应道:“肯定拼不过,人家底蕴多深厚,我们等于白丁,怎么拼?”

  申稼良代表在场的掌柜们问道:“杨公公,那你说怎么办?”

  “诸位都是靠嘉靖年间开海商,赚到了第一笔钱,按照皇上的说法,是挣到了第一桶金。但是后来实业大兴,靠得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就有点多了啊。

  杨金水看出大家的心思,笑着说道:“咱家也知道有点多,但我们说最重要的,最至关重要的。”

  “皇上的眷顾!”

  “杨公公的指引。”

  “人才!”

  “敢于冒险的勇气!”

  “身处东南,通江达海。”

  众说纷纭。

  杨金水这时开口说道:“诸位,最重要的是皇上教给我们的点金术啊!”

  点金术?

  什么意思?

第525章 大明工商联

  杨金水看着众人疑云重重的样子,开门见山:“皇上教给我们的点金术,就是科技。”

  科技?

  有人还在懵圈,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恍然大悟。

  杨金水把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继续说道。

  “大家初创时,皇上指导我们,一早就设讲习所。招募人才,培养工匠。然后讲习所变成研究所。

  农织研究所,机械研究所,化工研究所,船舶研究所,地理研究所

  分门别类,术有专攻。

  最初时,还有不少人对皇上要我们拿出不菲的钱财搞讲习所和研究所,忿忿不平,觉得是浪费。

  结果呢?

  大家都看到的。

  育养蚕桑良种,几年下来,产出的丝茧比别人多比别人好。

  改进和发明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纺出的棉纱,织出的棉布,比别人的要厚实。

  发明的焦煤法和高炉法,炼出的钢和铁比别人又多又好。

  发明了世子大帆船和吴淞船,我们的货品可运至四海各处,大海不是天堑,还成了快捷的通途。

  发明了多种染料,让我们的棉布绚丽多彩,经磨耐洗。

  还有玻璃、玻璃镜、水泥、香水、白糖、钟表.

  除此之外,还有货币论、借贷平衡记账法、工厂管理、市场营销、广告.

  这些都是科技的力量啊。

  科技让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别人有的,我们强。

  诸位,我们就是靠科技赚到了大钱,才有了今日这份家业。”

  周慕贤又比别人快半拍,头点得跟只猫头鹰似的:“啊,对对对!”

  杨金水问道:“诸位,什么是科技?”

  这次申稼良抢先了,“皇上说过,科技就是科学与技术。科学,格物之学;技术,运用之术。”

  “对,科技就是科学和技术。科技不仅可以赚钱,还能治国,大家相信吗?”

  众人迟疑地不敢答话。

  好像可以,又好像不行,没有信心啊。

  “科技基础是数学和物理,国子监的必修课有数学。金台学院和白塔学院,不管是学机械还是化工,又或者律法和会计,数学也是基础科目。

  数学是什么?就是我们科技的基础。

  我们白塔学院培养出的人才,在河工、矿业、冶炼、农耕、营造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实为工部、司农寺、都水寺、太仆寺大小官吏。

  金台学院培养的人才,精通数学、会计和律法,充实为户部、刑部、太府监和太常寺大小官吏。

  他们不擅经义诗词,却擅数学、物理、会计等科技。正是有了他们,大明这几年才欣欣向荣,充满了蓬勃生机。

  诸位,你们看明白了?”

  对啊,科技的好处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不仅帮大家大把大把地赚钱,在其它方面也是无往不利。具体的太多了,反正就是在办实务这一块,碾压只会治经义的那帮旧派士子。

  看着众人的眼睛越来越亮,杨金水也知道大家都想明白了,继续说道。

  “诸位,皇上励志图新,改革新政,意欲强国富民,中兴大明。强国富民,大家这几年也看得清楚,无非就是兴办实业,振兴经济。

  这些都是我等的拿手好戏啊!

  我们为何能遥遥领先?就是学了皇上的点金术,科技。

  既如此,为何我们不扬长避短?以科技去胜经义,以务实去胜务虚,以实干强国去胜清谈误国。”

  众人眼睛越来越亮,各个都跟十五的月亮一样,周慕贤更是情不自禁地点头,“啊,对对对!”

  大家心里都有底了。

  皇上的国策是强国富民,那大明治内,强国富民的本事我们说第二,谁敢称第一?

  那些只会风花雪月、夸夸奇谈的儒生名士?

  那些开口闭口德治仁政、却不辨菽麦的正人君子?

  我们学会了皇上私下传授的点金术,掌握了科技,也在这几年验证了它的强大。

  那么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大力推广科技。不仅用它赚大钱,还让国库充盈、百姓丰裕。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旦我们充分把优势发挥出来,肯定能把传统保守的那伙人打得节节败退。

  等到我们这些新兴势力掌握了大明经济命脉,扶植培养出来的科技务实人才成为大明官场主流,那我们荣华富贵就能世代相传了。

  但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困难所在。

  “杨公公,可现在科试还是以四书五经和道德经义为本。虽然现在有吏员招录考试,可是起点太低,正途还是会试啊。

  而会试还被他们把持着,源源不断地选拔旧派人才,充塞朝堂,把持朝政,我们也无可奈何。”

  杨金水缓缓说道:“诸位,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以前从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他们死死地把持着,一点缝隙都不留。

  皇上借着官制改革,补录吏员,以及安置诸藩宗亲的机会,开设了吏员招录考试,撕开了一道缝隙。

  我们都看过日出,最先是天地黑漆漆的一片,艰难地撑开一道亮光缝隙,这道缝隙越来越亮,越来越大,最后红日喷薄而升,天地间一片光明。”

  杨金水的话让众人听得更加有信心。

  “内阁总理张元辅的新政改革,咱家知道一些。

  其中乡试将和吏员招录考试合二为一,每年举行一次,由礼部轮流派员到地方主考、都察院派员监察,各省布政司协助考试。

  招录人数根据各省布政、按察两司,前一年预算的吏员空缺而定。会试也是一年一次,与乡试相隔半年。各省乡试前列若干名,才有资格进京会试。

  也叫会试,中试者也叫进士,只不过是为中枢六部诸寺和都察院、宣徽院、律政院招录官员。在中枢观政两三年,再下到各县为知县。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以后必是大明文武百官迁升的铁律。

  与此同时,乡试会试分国政和律政两科。考试内容也要大改,初步确定为国文、数学、自然通识三门基础科目。

  然后国政科有时政策论,律政科有律法通识,两者也都有案例分析。”

  杨金水看着众人,一向镇静如水的脸上,难得的荡漾着少许激动。

  “诸位,听听这些考试科目,我们是不是占据先机?”

  众人惊讶地发现,国文、数学、自然通识,杨金水领着大家创办龙华书院和象山书院时,一开始就是按这三门来学的。

  从易到难,逐渐升级。而自然通识高级版:物理、化学,放在高年级学。

  而在高年级里,时政策论、律法通识和案例分析也是必修科目。

  当初如此设立时,众人十分反对,还是杨金水搬出皇上,那时还只是皇太孙,勉强压住了大家。

  就是因为如此开设学习科目,附近的书院都在讥笑,龙华和象山书院是自暴自弃,完全放弃了科试仕途。

  后来全是靠几经筛选,选出一部分卓绝的天才,再加上乡试、会试主考官们在皇上的暗示下,高抬贵手,这才考上一小部分进士,如李明淳、沈万象。

  但是当时,大家心里都有数,再如何,龙华、象山公学以及后来扶植开办的崇文公学、金陵公学,在科试上还是远远落后于旧派势力。

  今天听杨金水这么一说,众人猛地发现,以前的劣势全变成了优势。

  会试、乡试的考试内容要是这样大改,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能把旧派的学子们考哭了,考得他们怀疑人生。

  张元功忍不住问道:“如此改,朝堂百官们,还有儒生士林,愿意吗?”

  杨金水答道:“如此改科试,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我们内阁总理张元辅。可皇上跟张太岳说,这是天意,是六御天帝和三清天尊上次下凡时,向皇上点破的天机,是天命。

  顺应天命,大明则兴;违逆天命,大明则亡。”

  室内一片寂静。

  在场的众人,可以说是大明第一批接触到科技,并利用它发大财的人。

  亲眼目睹过许多奇技淫巧的机器设备,默化潜移,他们不知不觉中,成为大明第一批有科学思想和态度的人。只是这一点,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二月初一大朝会的神仙下凡,有些人就在京城,亲眼目睹过。他们是心里最犯嘀咕、最先产生怀疑的那波人。

  他们深知,皇上能不能请动神仙,不得而知,但是玩起科技手段,真得神乎其神,让人匪夷所思。

  这一神迹,指不定他用了什么科技手段打造出来的。

  只是现在大明的绝大多数官庶军民,深信这个啊!

  有了二月初一大朝会这么一出神迹,百姓对皇上的拥戴值直接爆表。

  历朝历代第一位登极时有神仙和天帝天尊组团下凡来祝贺的,太有牌面了。

  百官们对皇上的敬畏之心也直接爆表。

  这就是民意和人心,是大势。

  现在皇上说,朕有个神仙亲戚昨个下凡跟朕说了天机,要这样这样做才是天命。

首节上一节403/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