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369节

  因一人而兴,也可因一人而亡。

  朱翊钧在心里默默地想了一会,端起茶杯喝了几口已经冷了的茶水,吃了两块清素的糕点垫垫肚子。

  出了偏殿房间,往正殿走去。

  路上遇到万福,挥手叫住了他。

  “万福。”

  “奴婢在。”

  “在前殿守灵的大臣们,热水糕点都备好了吗?”

  “回殿下的话,都备好了。”

  “许多大臣们年纪都大了,熬夜守灵已经是非常辛苦,热水糕点都要备好,不要冷着饿着渴着他们,不能让他们把身体也熬坏了。”

  “奴婢记住了。”

  走进正殿周边平台上,冯保急匆匆走过来。

  “殿下,督理处刚接到大同急报,俺答汗没了。”

  “没了,什么时候的事?”

  “五天前。”

  “俺答汗是位英杰,也是蒙古人最后的英雄。廷寄大同霍冀,以朝廷的名义遣使吊唁。”

  “遵令旨。”

  朱翊钧觉得脸上一凉,抬头一看,只见黑漆漆的天空,灰白色的雪花,洋洋洒洒地飘落而下。在白色灯笼昏黄的灯光下,若隐若现。

  “下雪了。”

  回到正殿里,朱翊钧在蒲团上跪下,对着隆庆帝神主牌位磕了三个头,然后跪坐在蒲团上,继续守灵。

  到了后半夜,唱了一天半夜经的和尚道士们暂时休息,奉先殿内外一片寂静,寂静得天地万物都沉睡过去。

  跪坐在蒲团上的朱翊钧,突然心没由来地乱跳,猛地睁开眼睛,没有察觉到异常。

  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只手,撑到地面上,手心感觉到微微颤动。

  朱翊钧心头一惊,不会吧,地震!

  他猛地站起来,刚站直,地面猛地颤抖着,就像整个大地在猛烈咳嗽,地面跟着抖动不已。

  奉先殿屋梁和柱子发出嘎吱的声音,告诉大家它们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隆庆帝的神主位晃得厉害,朱翊钧一个箭步上前去,护住了神主位。

  隆庆帝的灵柩架在木台上,跟着左右剧烈地晃动。

  朱翊钧大叫一声:“祁言,护住神主。冯保,帮忙!”

  他扑在隆庆帝的灵柩上,冯保和祁言从旁边冲了进来,听到招呼声,祁言连忙去捧住神主,冯保冲到另一边,扶住左右晃动的灵柩。

  前殿的大臣们闻讯冲进正殿。

  高拱一马当先在最前面,看到朱翊钧和冯保一左一右扶着摇晃的隆庆帝灵柩,二话不说,卷着袖子冲了上来。

  接着是胡宗宪和张居正,接着是赵贞吉和李春芳,等他们扶住了灵柩,其他人才反应过来,七手八脚地围成一圈,伸手扶住了灵柩。

  隆庆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晚,隆庆帝龙驭宾天的第五天,京城附近发生大地震。

第493章 天降异象 警示苍生

  地震来得快,又去得过快。

  一刻钟后,地震消散得无影无踪,庆帝灵柩和神主安然无恙

  朱翊钧对祁言说道:“叫陈矩去钦天监,他们有复制过地动仪,问问哪个方向有地震,再叫督理处向那个方向的布政司、州县和驻军发廷寄,询问情况。

  告诉军政有司,若当地发生地震,立即投入救灾。该地驻军,无论镇卫、营卫、警卫又或海军水师陆战营,马上以战备姿态,投入救灾,以救人为第一要。”

  “叫李春去顺天府,查看京城京畿损失如何,通知方良,加强京城戒备。

  冯保,去慈庆宫,母后和太子妃等人都在那边守灵,看看情况。通知刘义,加强紫禁城内外关防。”

  等被点到名的人一一离去,李春芳迟疑一下,上前说道:“殿下,前有白虹贯日,后有地震,臣担心朝野别有用心者,舆情汹涌。”

  朱翊钧目光盯着李春芳看了一会,随即从他身上移开,在其他大臣脸上扫过。

  “舆情汹涌,只要我们立足不动就行了。汝贞公,请你回督理处入值。叔大先生,请你回内阁入值。有什么军国急事,酌情料理。”

  “遵令旨。”

  “大行皇帝灵柩和神主安然无恙,诸位不必担心,我们还是继续遵循孝礼吧。”

  很快,冯保回报,皇后陈氏、太子妃薛氏等在慈庆宫守灵的众人,都安然无恙。紫禁城里没有损失,只是破了几口缸,碎了几个碗,摔了几个花盆,更多是众人受到了惊吓。

  陈矩回报,钦天监地动仪有反应,地震源自京师西北方向。

  回督理处值班的胡宗宪马上发廷寄,传令京师西北方向的延庆、保安、宣化地方和驻军,马上着实厘查,火速上报。

  同时向直隶、山西、辽宁等布政司和边镇发了廷寄,叫厘查受灾情况,命如有受灾,军政有司全力救灾,以救人为首要任务。

  李春回报,顺天府派人排查过,京师五城被震塌了一百二十一间房屋,埋住了四百余人,街坊邻居连忙去帮忙扒人,警巡兵和警卫军也出动及时,大家从废墟里抢出大部分被压埋人员。

  最后清点出,死了三十一人,伤了二百七十九。

  朱翊钧点了点头,相比此前的地震记录,这样的伤亡数字算是好的了。

  “顺天刘府尹在前殿守灵,暂署府事的是少尹潘应龙?”

  “是的殿下,多亏了潘少尹反应迅速,应对及时。奴婢回宫时,潘应龙还在街上四处巡视。”

  “嗯,凤梧是勇于任事的人。”

  朱翊钧想了想,对李春说道:“传密诏给宋公亮,非常时期,叫他盯大了眼睛。”

  “是!”

  地震过去一天,到了晚上,街面上还是很紧张。

  一队队警巡兵和警卫军列队巡视大街小巷,严防宵小趁乱犯科。

  更丁提着灯笼,打着更,慢慢悠悠地走着,嘶哑苍老的声音飘荡在寂静的夜空中。

  “非常时期,防火防盗。关门关窗,有事示警!四面有兵,动手必抓啊!”

  潘应龙一身官服,骑在一匹黑马上,身后是四位顺天府官吏,分别是市政厅、警巡厅的主副官,还有二十名警卫军军校,再后面是一百六十名警巡兵。

  警巡厅副都事指着前方说道:“少尹,前面是明时坊,巡视完那里,东城就全部巡视完了。”

  市政厅都事庆幸地说道:“今晚平安无事。”

  潘应龙摇了摇头:“此话说得早了些。今天一早顺天府发了公文,叫各坊组织人手,巡查坊内各处,谨防宵小。

  东城非富即贵,府邸里都养有护卫健仆,肯定有大量人手巡查各处,没有不长眼的宵小敢在这里动手。

  南城多平民和贫苦人家,只有南城平安无事,京师才算是平安无事。明时坊离哪个城门最近?”

  “回少尹的话,崇文门,从明时坊西门出崇文门里街,往南一走就是崇文门。”

  “好,巡查完明时坊,我们出崇文门,去南城。”

  众人面面相觑,还要去查南城?那里地方大,转一圈下来不得天亮了?

  想到这里,大伙心也凉了。

  大过年的,还要加班,真是当官如做牛马,夭寿啊!

  潘应龙把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说道:“西苑司礼监下了札文,二十六号以后,京师直隶各衙门因为救灾加班值夜者,悉数补发津贴,按平日津贴两倍算。”

  有钱拿!

  众人的心马上都热了!

  我们不在意做牛马,关键是你得喂饱了我们,时不时再给把夜草啊!

  跟着西苑太子,真是有奔头。

  是啊,太子马上要即位,成为大明皇帝。哎呀,跟着这样的君主,才是越干越有劲。

  听到有双倍津贴发,众人都把巡城当成自己的事,警巡厅都事说道:“少尹,现在是宵禁,五城内外门全部落锁,无故不得开城门。”

  “好好,萧都事把事情想在前面了,勇于任事,很有责任心。”潘应龙夸了一句,“本官白天时就去督理处拿到了批文,又去京营总督顾侯爷那里拿到了令牌,只要不出五城外门,五城互相之间的内门,随意出入。”

  “少尹想得周到。”

  众人纷纷拍着马屁。

  潘少尹是从总戎政使胡公幕府里出来的,据说在东南剿倭、南海经略立下赫赫战功,才被擢升为顺天府左少尹。

  顺天府左少尹,同布政司布政左副使,从三品。

  行新官制后,官阶值钱了,不再是以前二品满地走,三品不如狗的乱局。从三品,是一方大员了。

  三十岁就荣升从三品大员,满朝看去,也就漕帅王督宪能压他一头。

  前途远大啊!

  必须好好巴结一番。

  众人的身子更直,头仰得更高,目光更加锐利。

  恨不得小巷子里出现一伙盗匪,自己马上冲上去,跟他们殊死搏斗,最好再受点轻伤,充分在潘少尹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可恨啊!盗匪,你们他娘的藏哪里去了!

  潘应龙一行人的马蹄声,渐渐在明时坊上空远去。在一户府邸里的书房里,坐着几人,坐在上首的是主人家王遴。

  左边是余有丁、郜永春、程文义、李宥、赵中义,右边是丁士美、张、董传策,下首还有五六人,都是华翰清贵,大明的栋梁之才。

  王遴满意地捋了捋胡子,又有些遗憾。

  白天他邀请了王世贞、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四人,这四位名满海内,有他们加盟,定会士气大振,聚起更多的正义之士。

  结果前三人滑头,只来了一个最没城府的余有丁。

  行吧,麻雀再小,也有二两肉。

  人家好歹也是一科探花,名满天下的壬戌科三杰之一。

  王遴开口道:“而今奸佞当道,异端横行。胡宗宪等奸臣,乃严党遗毒,蒙蔽君上,穷兵黩武。北伐南讨,现在又搞了个东征,搞得国库窘困。

  地方奉严旨,敲骨吸髓,盘剥百姓。世家大户,尤受毒害,纷纷破产。一边是各处民不聊生,一边是民脂民膏被挥霍一空。

  更可恨的是李贽小儿,名教之罪人,诬民之邪说。

  盘踞国子监和一念公学,鼓吹异端邪说,诋圣毁儒,无父无君,贬义扬利,弃德存鄙。以解脱直截为学,蛊惑人心,乡塾陋儒,翕然尊信。更有少年高旷豪举之士,多乐慕之。”

  王遴痛心疾首地说道。

  在他的言辞里,如今朝中没有几个好人,全都是奸佞之臣,就连以前忠诚的圣教好弟子高大胡子,立场也动摇了。

  为了一己前途和私利,与奸党同流合污。

  王遴还特意把李贽拉出来狠狠地臭骂了一顿。

  自从这家伙蒙蔽太子后,就把坚持天理大义的正道之士,排挤出去,控制了舆论权,这简直就是往大家伙的心口捅刀子。

首节上一节369/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