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王隆恩。”群臣齐声山呼。
“有本奏,无本退朝。”
侍奉在一旁的赵高大声喊道。
昔日在嬴政归秦时,赵高作为寺人就在嗣子府,随后太子府,再到成王,赵高一直都伴随在左右。
如今赵高也是王宫的中车府令,执掌王宫内的宫女与寺人。
可谓是太监的极点了。
“启奏大王。”
“今。”
“秋收刚过。”
“关中,巴蜀,大丰收。”
“除此外,吾大秦其余郡城所在,也迎来了丰收。”
“吾大秦粮库,国库,充盈无比。”
“足够吾大秦百万大军征伐三载之需。”吕不韦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举国丰收。”
“天佑大秦。”
嬴政展开手,大笑著道。
这一句话,也并未说错。
天命之下,大秦当一统天下。
可以说在这天命之下,大秦会风调雨顺。
“仲父。”
“粮库的陈谷有多少?”嬴政问道。
“回大王。”
“陈谷足够我大秦百万大军一年之需。”吕不韦立刻回道。
作为大秦相邦,对于这些数量都是十分清楚的。
“齐国缺粮不济。”
“燕国虽有督亢之地,但仍也不足举国是需。”
“将这些谷货贩卖给燕国,齐国。”
“可用铜铁,灵药,钱财等交易。”
“此事,仲父看著来办。”
“总之。”
“这些陈谷不能流入赵魏之地。”嬴政沉声道。
“请大王放心。”
“臣会办妥。”吕不韦立刻应道。
“少府。”
“如今天下诸国可有动静?”嬴政又看向了尉缭。
“启奏大王。”
“赵燕两国在边境摩擦不断,兵戈相向,但彼此都有所克制。”
“如今赵国损了一员大宗师,国力大损,燕国也有两尊大宗师,故而已经有相持之力。”
“而楚国,如今仍是黄歇当朝,权倾朝野。”
“至于赵魏两国加固了盟友关系,在与我大秦接壤边境设防以待,防我大秦进攻。”尉缭出声启奏道。
“赵偃。”
“如今倒是怕了。”嬴政淡笑一声,对于赵魏联盟防御,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大王。”
“如今吾大秦兵强马壮,粮草充裕,军备充足。”
“昔日赵魏韩楚四国犯我大秦,韩虽灭,剩下三国仇恨未解。”
“臣请命,伐赵。”
王翦站出来,大声请命道。
“为何要先伐赵,而不是伐魏?”嬴政看向了王翦,微微一笑。
“回禀大王。”
“伐赵之因有二。”
“一则,昔日四国犯秦乃是以赵国为主,赵国乃是主犯。”
“二则,赵国作为三晋最强一国,如若先行攻魏,赵国必会游刃有余,支援魏国,反之,吾大秦先行攻赵,再派一支强军袭扰魏国,魏国绝不敢付出全力来支援赵国。”王翦大声说道。
“王翦上将军言之有理。”
“臣也赞同先行灭赵,再行灭魏。”尉缭也大声附和道。
“臣等附议。”
群臣齐声道。
“吾大秦四大营。”
“北疆镇长城。”
“函谷镇函谷。”
“骊山镇骊山。”
“雍城镇雍城。”
“此番出征。”
“必须稳妥对待。”
“对于魏国,特别是对于魏国,寡人准备以一大营之力攻魏。”
“至于赵国,寡人准备派遣两大营。”
“一战灭之。”嬴政抬起头,俯瞰朝堂道。
如今大秦军备充足,粮草充足,三大营兵力,算上后勤军,超过百万兵力,大秦完全足可供给。
“大王。”
“是以一大营攻魏?”
“并非拖住?”
桓漪试探问道。
“以攻为拖,效果更甚。”
“难道吾大秦还怕了他魏国不成?”
“以一个大营之力拖住整个魏国不能驰援赵国,此乃良机。”
“当然,此战,吾大秦关键还是灭赵。”嬴政缓缓说著,言语之中尽显霸气。
如今时间距离灭韩也不过半载时间罢了,但以大秦国力却是完全恢复了。
“王翦。”
“桓漪。”
嬴政沉声道。
“臣在。”
两个上将军立刻应声站了出来。
“骊山,函谷两大营全出,分两面攻赵。”
“一面东出函谷,攻赵景阳。”
“一面自骊山出,攻赵安邑。”
“两大营攻伐,皆归两位上将军自行统领调度,如若需要驰援,两位上将军可以血符传讯。”
“战场之上,寡人不会过问任何调兵之策,一切皆依战场为主。”嬴政威声道。
为王多年。
什么时候该调度,什么时候不该调度,嬴政自然是明白。
他秉承自己老师教导,深刻知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若如同昔日长平一战,白起与廉颇打得好好的,可赵王却是将廉颇调回,换上了一个新晋大宗师赵括顶上,最终大败,如若君王未曾太过逾越接管战场指挥,或许结果就会发生不一样的。
“王纥。”嬴政威声道。
“臣在。”
王纥也是立刻站了出来。
“魏国国力虽然不如赵国,但举国之兵也超过七十万。”
“虽说并非人人带甲,但魏国尚存两尊大宗师,国力强于韩。”
“寡人要你攻伐魏国,却要张弛有度,灭魏并非雍城大营目的,拖住魏国才是目的。”嬴政沉声道。
“臣明白。”王纥立刻道。
“赐虎符。”
嬴政一挥手。
赵高立刻捧起了一个盒子。
在盒子里则是三尊虎符。
上将军调兵,军中认虎符,无虎符不可调动大军。
随著赵高走入殿内,将虎符一一赐予。
三个上将军捧起虎符,恭敬一拜:“臣等誓死效忠大王,必为大王一统天下,诛灭敌国。”
“仲父。”
“少府,治粟内史。”
“粮草调拨,行军之本。”
“此事寡人不希望有失。”嬴政十分严肃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