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5节

  “谢陛下,臣等唯有以死报国。”

  群臣看向他们的目光,充满了羡慕。

  当众被表扬,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下次考评,因为这次夸奖,他们必然是上等。

  升迁也会优先考虑……

  早知道我也站出来了。

  至于宝钞纳税的事情,再也没有人提了。

  不过是区区十几万石粮食的事情,还在朝廷的承受范围。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事儿对他们这些官吏来说,也是实打实的好处啊。

  更没有理由反对了。

  陈景恪也在关注着朝廷,毕竟事关宝钞改革,如果第一步都行不通,后面的计划就更麻烦了。

  得知方案通过,他心中的石头才算落地。

  同时对朱元璋的手段也佩服不已,将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啊。

  关键是,还没有泄露下一步的计划。

  接下来就是等这个消息发酵,等百姓都知道了此事的时候,宝钞的价格肯定会小幅度上扬。

  当然,能不能维持住这股势头,还要看朝廷后续操作。

  而朱标已经做好了全盘计划,不但能托住这股势头不降,还会将它推向更高。

  之后陈景恪就暂时放下此事,去了朱的周王府。

  府上的人都认识他,直接就放他进去了。

  问了一下他的位置,得知在手术室,就径直找了过去。

  所谓手术室,就是单独改造的房间,并非什么无菌手术室。

  别说在这个年代,就算是二十一世纪,有能力普及无菌手术室的国家都不多。

  事实上,无菌手术室的历史也并不长。

  二十世纪中叶才有人提出这个概念,我国是八十年代才引入这个概念。

  九五年,才有军医大制定了无菌手术室标准,逐渐在国内推广。

  就这么说吧,手术最重要的核心工具,一是麻醉剂,二是消炎药。

  有了这两样东西,外科手术的地位才得以提高,并全面普及。

  无菌手术室并非必需品,它的存在只是进一步降低了风险。

  就好像是考试,无菌手术室的出现,让外科手术的成绩从九十五分,提高到了九十七分。

  有条件了,自然要去追求那两分,没条件就先放一放。

  现在他们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而不是考虑如何考一百分。

  到了手术室,就见到朱正拿着手术刀,在一块肉上划来划去。

  他可不是随便划的,而是为了练习‘刀法’。

  前世有句话:精准与否,就是手术和屠宰的区别。

  稳准狠,也可以说是标准要求了。

  而想做到这些,就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行。

  朱自幼习武,手部力量足够,但稳定性不足。

  陈景恪就让他用肉来练手。

  见到他进来,朱就停下来说道:“老师,你来了。”

  陈景恪点点头,问道:“如何了?”

  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一沓纸放在桌面上,拿手术刀划了一刀。

  “老师,请检查。”

  陈景恪笑道:“哦,看来你这是练成了啊。”

  说着拿起纸检查了一下,发现划口笔直,关键是只有上面三张被切开。

  第四张纸上面虽然也有划痕,但纸并没有破。

  朱得意的道:“老师,怎么样?是否达到了您的要求?”

  陈景恪也不得不赞道:“不错,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可惜,手术刀还是不够锋利,否则你应该能做的更好。”

  “嘿嘿。”朱那叫一个瑟。

  陈景恪笑道:“好了,别得意了。我让你找的白色小家鼠找到了吗?”

  朱摇摇头,不解的道:“还没有,为何一定要找白化的小家鼠呢?灰色的不行吗?”

  陈景恪说道:“也可以,但你不嫌灰色的脏吗?”

  “白色的哪里脏了,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还能和普通老鼠区分开来,以免混淆了。”

  朱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白化小家鼠,其实就是前世常见的小白鼠。

  拥有遗传物资单一,个体差异小,饲养方便等特点,成为普遍使用的试验素材。

  虽然眼下还用不到,但提前开始培育能为以后节省许多麻烦。

  陈景恪也不失望,白化老鼠虽然少,但总能找到的,慢慢来。

  “今天咱们继续来解剖兔子……”

  就在陈景恪教学的时候,外界已经因为朝廷的新政策沸腾了。

  在朱标的督促下,朝廷以最快的速度,将宝钞交税之事印发邸报,通告各地方衙门。

  宝钞关系着万民切身利益,这个消息也以惊人的速度快速传播着。

  第二天就已经传遍应天城,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其热度远远超过了即将举行的科举。

  也果如陈景恪他们预料的那样,宝钞下跌趋势止住了,并开始小幅度上扬。

  有些喜欢投机的人,已经开始提高价格收购宝钞。

  百姓们也不傻,收的人越多,他们就越不肯低价出手。

  民间对于宝钞的信心,略微有所回升。

  虽然还不足以挽回局面,但也是个利好的消息。

  朱元璋等人都开心不已。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巨大的危机就在前方等着他们。

第100章 假钞

  “城西刘员外,以高于一成的价格收购宝钞,大家有宝钞的赶紧去换钱啊。”

  大街上,突然有人大声吆喝,引起不少人围观。

  但更多的人还是无动于衷。

  街边一家茶肆里,几个大汉正围着桌子吃饭。

  其中一人说道:“哥儿几个,不去看看?”

  另一人说道:“看个鸟啊,我全身家当也不值一张宝钞,上哪换去。”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宝钞最小面额都是一百文的。

  他们都是穷人,基本没资格接触到宝钞这玩意儿。

  最先说话的那个人笑道:“可以先收两张存着啊。现在花七十文,就能收一张一百文的宝钞。”

  “等缴纳夏税的时候交上去,等于白赚三十文钱呢。”

  不少人都意动了,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但另一个人两句话,就将他们的想法全打消了:

  “万一朝廷又反悔了呢?就算朝廷不反悔,官老爷们就肯老老实实的收宝钞?”

  “我看啊,你们还是别想了,老老实实地赚点辛苦钱,踏实。”

  这番话一出,风向顿时就变了。

  看衰宝钞的人占据了上风,越说大家就越没有信心。

  其中一个壮汉,摸了摸自己的衣兜,脸上露出挣扎之色。

  又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坐不住,起身就走。

  “虎哥你怎么走了?”

  “我家里有点事,你们先吃着。”

  虎哥头都不回的离开了。

  和他相熟的人很是疑惑,他家不是在南边吗,怎么往城西去了?

  不过很快就被话题吸引,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虎哥是个有把子力气的人,自己聚集了一帮子人,在码头立住了脚。

  虽然工作很辛苦,可收入稳定。因为是老大,还有许多隐形福利。

  所以他兜里还是有几个钱的。

  他手里也有几张宝钞,甚至还有一张一贯钱的。

  本想着存起来,到时候缴税用。

  可众人一番话让他动摇了。

  这可都是血汗钱,万一到时候朝廷政策发生变化,自己可就亏大了。

  还不如现在高价卖出去,既不用承担风险,也可以小赚一笔。

  可等看到收宝钞的摊子,他又不甘心起来。

  四个月,只要再等四个月,这些宝钞的价格就能涨四成,顶他在码头干半年。

  难道就这样放弃了?

首节上一节85/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