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就是徐达的三女儿,今年才只有三岁。
但她的名字叫徐妙锦。
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且对她的评价全是赞美之词,朱棣对她都倾慕不已。
后来她姐姐徐皇后(徐妙云)病故,朱棣一度想将其纳入宫中封为皇后。
徐妙锦婉拒,后出家为尼。
如果她的年龄再大上几岁,陈景恪绝对会厚着脸皮,托媒人上门求亲。
至少先订个婚再说。
只可惜,她年龄太小了,他还没那么变态。
印象最深的第三个人,就是徐达的长子徐允恭,也是一位青年才俊,颇有其父之风。
徐允恭就是徐辉祖。
为了避朱允名讳,才改的后面的名字。
这一世朱允估计是没机会当太孙了,朱雄英的名字又是特例。
所以,徐允恭也大概率不用改名字了。
对他,陈景恪有着天然的好感。
和他的身份无关,而是前世的遭遇。
徐允恭年轻时就展露出不凡的才华,深得朱元璋器重。
先后前往常德、湖广、陕西、凤阳等地整训军备。
还训练过海军,防备倭寇。
甚至,去国子监考核过国子师生的学业。
朱元璋还让他陪伴在朱允左右,以培养感情。
可以说,他就是老朱留给朱允的班底之一。
徐允恭也没有愧对老朱对他的信任。
朱允要削藩时,他力主将朱棣的三个嫡子,扣押在应天。
即便这个三个孩子是他的亲外甥。
可惜黄子澄反对,朱允就将三个人质全放走了。
然后朱棣就反了。
建文三年,李景隆大败损兵十余万,他为全军断后,完美完成任务。
建文四年,在朝廷无将可用的情况下,他临危受命披甲上阵。
在齐眉山数次击败燕军,斩杀朱棣旗下大将数人。
适逢盛夏酷暑难当,燕军久攻不利逐渐势颓,建文军扭转局势的机会似乎就在眼前。
然后,历史上演绎过无数次的经典桥段来了。
有人进谗言,说徐允恭乃燕王朱棣的大舅子,所以不肯尽力作战,否则燕军早就败了。
于是朱允以‘燕军已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防守’为由,一纸诏令将其召回。
燕军兵临长江畔,徐允恭以手中仅有的水师,数次击败燕军水师。
使燕军无法渡江。
然而朱允根本就不信任他,将水师交给了大将盛庸。
盛庸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朱允的愚蠢。
没多久就遭遇大败,将水师全部送给了朱棣。
朱棣由此渡过长江天险,顺利拿下应天。
在这种情况下,徐允恭依然拒不投降。
朱棣念及他是徐皇后的亲弟弟,只是削去他的爵位,勒令在家中禁足。
但他的爵位,依然由他的儿子继承,并传承了下来。
徐允恭的表现,可以说允文允武,水战陆战皆通。
且为人忠诚,私德无亏。
陈景恪私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功勋二代目第一人。
只可惜效忠错了对象,最后落了个凄惨下场。
对他,陈景恪可以说神交已久,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结交。
总不能跑到人家面前,说我看好你,咱俩做朋友吧。
不被人当傻子才怪。
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他自然不愿意错过。
一开始徐允恭以为他就是医生,虽然很尊重,但并无结交之意。
接触了几次,才知道陈景恪的才能不只限于医术。
心下不禁有些汗颜,觉得自己小瞧了人,反而开始主动和陈景恪结交。
两人一个有心一个有意,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陈景恪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所以找了个机会,将朱雄英也拉了进来。
徐允恭一开始碍于身份,很是拘谨。
但熟悉后发现,朱雄英年龄虽小却有雅量,且非常聪慧能力极强。
于是慢慢放下了心中的提防,正式接受了他的加入。
至此,三人小群体成功组建。
徐达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的,对陈景恪更加的欣赏,态度也更加亲切。
这一切自然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
直到此刻,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陈景恪确实是个懂事之人,不枉咱让他当乖孙的伴读。”
马秀英也认同的道:“允恭是开国功勋子弟里最出色的,之前我还在想,让他给英儿当护卫统领。”
“现在他们能玩到一起,倒也省了我们许多麻烦。”
朱元璋点头道:“确实,允恭和天德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不论能力还是人品,都足堪大任,稍加培养必为朝廷栋梁。”
“而且有他在一旁牵制,咱也不用担心陈景恪走歪路了。”
马秀英没好气的道:“成天就知道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累不累啊。”
朱元璋也不生气,说道:“咱家总要有个坏人吧,你和标儿、乖孙都是宽厚之人,那就只能咱来当这个坏人了。”
马秀英眼中闪过一丝疼惜,拉住他的手说道:“哎,让我说你什么好呢,这样多累啊。”
朱元璋咧嘴笑道:“咱是男人,累点算啥。只要妹子能理解咱,不怪咱,再累都没关系。”
时光流逝,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下旬,科举黄榜公布。
准确的说,是明经科黄榜公布。
算科是没资格上榜的,也没资格参加殿试,更没有资格参加恩荣宴。
考生纷纷去看榜,名列其上的欣喜若狂,名落孙山的如丧考妣。
还好,明年二月份会有一场正科,本次没考上的,也不至于无法自拔。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明年二月份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这些和陈景恪都没有关系,他关注的是算科。
果如程一民所言,算学班两年以上的学子,全部被录取。
民间算科考生,总共一百一十九人,录取七十三人。
这个录取率,绝对能让明经科的考生羡慕死。
当然,他们并不会表现出来,甚至还会贬低几句。
然而有句话叫口嫌体正直,朝中官吏纷纷利用恩荫名额,将家中子弟送入国子监算学班。
本来都招不满人的算学班,很快就爆满了。
没能将子弟送进来的人,一边酸溜溜的说算学低人一等,一边暗中懊悔为何不快点行动。
陈景恪也变得忙碌起来,不是因为算学班,而是诸藩王陆续回京述职。
朱雄英作为太孙,又是晚辈,为了表示对藩王的尊敬。
好吧,就是为了拉拢藩王,决定亲自出城迎接每一位王叔。
陈景恪作为伴读,自然要跟在身边。
不过还好,徐允恭也被一块拉了过来,他倒也不会无聊。
在相继接了几位藩王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燕王朱棣。
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
92.
2023-12-12
月前迎接徐达的码头,同样的位置。
朱雄英、陈景恪和徐允恭三人,吹着冷飕飕的江风,等待着目标人物的出现。
陈景恪紧了紧身上的棉衣,心中暗骂。
谁他娘的说南方冬天不冷来着,到长江边吹吹风再说。
徐允恭见他如此,就笑道:“冷了?我有个法子可以让你不冷,要不要听?”
陈景恪跺了跺脚:“除了将你的棉衣让给我,别的法子我都不感兴趣。”
徐允恭直接转过身:“那你继续冻着吧。”
想起前世他和朱棣的故事,陈景恪嘿嘿一笑,问道:
“老徐啊,觉得你姐夫这个人怎么样?”
朱雄英也好奇的侧过头倾听。
“燕王?”徐允恭想了一下说道:“我上次见他还是两年前,那时他便弓马娴熟、精通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