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26节

  陈景恪无语了,这老头难怪能当二十年钦天监监正,还能全身而退。

  就这脸皮,一般人都比不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邬秉让加盟确实能省他不少事儿。

  至少以后不用一直在研究院呆着了。

  -----------------

  之后他就去皇宫找到朱标,将邬秉让的事情说了一下。

  朱标颔首道:“邬监正这些年劳苦功高,就这样让他辞官是朝廷的损失。”

  “既然他愿意去当院监,那就让他去吧。”

  “钦天监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事实上,钦天监一直都有四五个监正候选人。

  至于原因吗,懂的都懂。

  有了朱标点头,陈景恪彻底放下心来。

  邬秉让的动作也很快,第二天早朝就以年老体衰为由请辞。

  朱标挽留一番就批准了。

  不过钟楼还是由他监工,等修建好再说后续安排。

  实际上就是留个缓冲期。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事变动,没有人觉得奇怪,也没有人说什么。

  辞职后,邬秉让立即找到陈景恪,询问研究院的具体情况。

  陈景恪也没有隐瞒,拿出厚厚一摞资料。

  展开最上面的一张图纸,为他做了详细介绍。

  蒸汽机,利用水蒸气推动动轮做功……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至少对邬秉让来说很简单。

  他跟着陈景恪学过一些物理知识,还自学过洛下书院的自然教科书。

  知道很多新名词,也知道很多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热胀冷缩的道理他是懂的。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原理竟然还可以如此利用。

  关键是这个结构图看起来非常简单,每一个环节单独拿出来,他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可组合在一起……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可以组合在一起。

  越看他就越是激动,最后忍不住说道:

  “若此物真能造出来,将改变整个世界。”

  陈景恪肯定的道:“它的用处只会比你想象的更大。”

  然后他又抽出一张图纸,上面是一列火车和一段铁轨。

  “这是蒸汽列车……可以拖动百万斤重物。”

  “就算每个时辰走四十里,只白天走晚上休息,一天也能走二百多里。”

  “从南到北只需要不到一个月,从此地域再也无法限制大明的脚步。”

  陈景恪又抽出几张图纸:“这是蒸汽船,从此四海皆坦途。”

  “这是抽水机,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地下水抽出来,百姓就有了更多手段应对旱灾。”

  “这是蒸汽织布机……不过我对这玩意儿并不了解,这只是一个概念。”

  “具体能不能实现,还要看你们研究。”

  邬秉让已经激动的只会说一个字:“好,好,好……”

  陈景恪很满意他的表现,忍住笑说道:

  “邬院监,大明的未来,华夏的未来,就交到你手里了。”

  邬秉让却丝毫都没觉得这话有问题,郑重的道:

  “放心,老夫就算死,也要先把这些东西造出来。”

  之后,他一边督造钟楼,一边研究蒸汽机的原理。

  时不时就跑去找陈景恪,询问其中的细节。

  有些陈景恪能解释,有些解释不了的,只能让他慢慢研究。

  半个月后,邬秉让拿出了一沓图纸,去机械研究院让人尝试打造一台迷你版蒸汽机。

  “有了样品,很多事情就简单了。”

  只是很多东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台样品并没有那么好打造,期间出了种种问题。

  比如密封问题。

  他们用了麻绳、各种布、各种动植物胶等等,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陈景恪告诉他们,用铜。

  然后果然解决了。

  铜垫密封圈就此问世。

  说起密封圈,陈景恪不禁想起了橡胶。

  这玩意儿应该还在大洋彼岸,是时候派人去寻找了。

  还有土豆、红薯、玉米、南瓜、长绒棉等等。

  这些高产作物,有助于解决人类温饱问题,解放更多人力用于工业发展。

  而工业又反过来促进百业兴盛,帮助人类进入一个物资前所未有充沛时代。

  只可惜,橡胶这东西据说生长周期很长,要五六年才能割胶。

  算上寻找的时间,十年内能用到橡胶制品就不错了。

  如果有橡胶树的替代品就好了。

  这不禁让他想起穿越前看过的一个报道。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草里提取出了橡胶。

  后来经过培育,这种草橡胶含量有所增加。

  已经在新疆进行小批量试种。

  只能说,感谢那些科研工作者,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才有了大家美好的生活。

  只可惜,他不知道这种草叫什么名字,否则倒是可以去找一找。

  就算橡胶含量低也没关系。

  不计成本的弄一点做研究也好啊。

  哎,早知道就多留意一点了。

  陈景恪只能遗憾的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过这更加坚定了他派人去寻找美洲的想法。

  想到就做,他立即放下手头的活儿,去东宫找朱雄英商量一下这件事情。

  自然不能直接说去寻找新大陆。

  就说极北一直没探查清楚,是时候派人去好好看看了,说不定就有新发现呢。

  刚到东宫,他还没开口,朱雄英就先说道:

  “你来的正好,我正有事要找你。”

  陈景恪好奇的道:“什么事?”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说道:“去年我就说准备去一趟南方,亲自见一见土民首领。”

  南洋事件发生后,大明的很多政策都做了调整。

  尤其是教化方面,从原本的鼓励学习,变成了现在的强制学习。

  很多土民部落对此都有意见。

  朱雄英计划亲自去一趟南方和西南,与那里的土民首领见一见。

  以他在那里的威望,能更好的处理这些问题。

  “只是因为接二连三的事情,行程一推再推。”

  “现在事情总算是解决了,我准备趁此机会去一趟。”

  陈景恪却建议道:“目前大分封千头万绪,陛下的身体你也知道,要不明年开春吧。”

  “到那时分封的事情应该忙的差不多了,你也能放心出发。”

  哪知朱雄英却摇头说道:“明年就要打西域,还要开发炎洲,事情也不少。”

  “现在有皇爷爷在,可以帮忙分担一些政务。”

  “等明年说不定皇爷爷又要外出巡查,我就更离不开了。”

  “现在出发,一来一回也就三四个月时间,正好不耽误回来过年。”

  陈景恪想想确实如此。

  现在大明朝廷的运转模式是,朱标在朝中主持改革,老朱在地方巡查监督执行情况。

  如此才能保证在激进的改革下,不至于出大乱子。

  今年为了大分封的事情,老朱一直在洛阳没动弹,明年大概率要去巡视。

  朱雄英必然要留下协助朱标,很难脱得开身。

  所以,目前确实是最好的时间。

  想到这里,他点头说道:“也好……你和太上皇、皇上说了吗?”

  朱雄英说道:“我先和你商量下,你要是不反对再去找他们。”

  “对了,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陈景恪就说道:“我对极北一直很好奇,想派人探索一番,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朱雄英不在意的道:“这事儿啊,我给你写一道手续,你自己找人去吧。”

  这确实不是大事儿,以朱雄英的身份就能独立决定。

  陈景恪拿到手续,当即就去找船和人,准备去探索新大陆。

首节上一节626/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