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91节

  大明也不例外,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千户所。

  朱元璋之所以将行刑地点放在这里,一来是这里重要,二来是有人竟然敢侵吞维护都江堰的资金。

  被陈景恪熏陶了那么久,他也知道了掌控舆论的重要性。

  一次性杀那么多人,即便都是贪官污吏,也会被人骂的。

  如何才不会被骂?

  在四川,和都江堰扯上关系,就是最好的办法。

  只要告诉成都平原上的百姓,这些贪官污吏侵吞维护都江堰的钱粮。

  秒秒钟就能把百姓的怒火引出来。

  别说是杀几百人,就是诛他们九族,百姓也都只会叫好。

  事实证明他的办法是正确的。

  今天数万百姓来观看行刑,没有谁指责他这太上皇残暴。

  都认为那些人罪有应得。

  杀人还被称赞,老朱可实在太高兴了。

  走在路上,他对有些沉默的傅有德说道:

  “是不是怪咱杀的太狠?”

  傅有德下意识的说道:“乱世当用重典……”

  “嘿……乱世个屁。”朱元璋笑骂道:

  “大明都立国二十五年了,要还是乱世咱们这些人也太无能了。”

  傅有德有些尴尬,实在是习惯了。

  不过很快他就正色道:“虽然乱世已经结束,然大明变革激烈不亚于乱世。”

  “为了给变革保驾护航,用重典震慑人心是应该的。”

  “况且这些人确实死有余辜。”

  “我只是有些好奇,依照您的脾气,今日被处死的不应该只有这些人才对。”

  朱元璋这才露出满意的表情,说道:

  “咱也恨不得多杀一些人,只是杀的人多了谁来干活,大好局面不能坏在咱手里啊。”

  “所以就只杀了其中的的典型,罪责较轻又肯干实事儿的,就暂时饶过他们这一次吧。”

  傅有德点点头,半开玩笑道:“这次没诛人家九族,也不像是您的风格。”

  朱元璋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咱是真想将……嗯,用陈景恪的话说就是,拿着族谱挨个杀干净。”

  陈景恪经常说一些浑话,什么‘嫌族谱太厚’、‘死一族谱’之类的。

  此时想想,确实挺有意思的,不知道京城那边情况如何了。

  傅有德也不禁再次感叹,陈伴读真是宠冠天下啊。

  发散了一下思维,朱元璋才继续说道:

  “但没办法,大明缺人啊。”

  “马上又要在南洋分封二十个诸侯国,至少需要迁徙三四百万人过去。”

  “咱现在天天发愁哪里弄出这么多人出来,恨不得大姑娘小媳妇一天生一个。”

  “又哪里舍得拿着族谱杀人啊。”

  “这些犯官的亲族加起来有一万多人,杀了太可惜了,正好全都发配到南洋去。”

  听他主动提起分封之事,傅有德也借机打探道:

  “皇上说今年要大分封,臣斗胆一问,不知……”

  朱元璋没有隐瞒,说道:“放心,南洋二十诸侯国,五个亲王国,五个侯国,十个伯国。”

  闻言,即便是以傅有德的城府,也忍不住露出几分喜色:

  “这下勋贵们的心就可以放回肚子里去了。”

  恐怕放心的不只是其他人,还包括他自己。

  朱元璋没有揭穿他的小心思,而是说道:

  “你是国公,不在第一批分封之列,不怪咱吧?”

  傅有德连忙说道:“臣不敢,陛下如此分封自有道理,臣悉听陛下吩咐。”

  这倒是实话,大明十几个国公,如果有人封了有人没封,那没被封的肯定不高兴。

  但大家都没封,自然就没人说什么了。

  至于朝廷为什么不封国公,反倒是不那么重要了。

  或者说,朝廷肯定会给一个理由,等着就是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朱元璋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封国公。

  “每一位国公都是大明的顶梁柱,现在朝廷离不开你们。”

  “且南洋未来是大明的腹心之地,也不会允许特别强的势力存在。”

  “把公国封在这里,朝廷会不舒服,们也会束手束脚。”

  “封几个侯国伯国,是最合适的。”

  “将来朝廷会另外选择合适的地方,为你们建立公国。”

  “到那时少了朝廷的约束,你们就可以尽情的施展才能了。”

  听到这个答案,傅有德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得知南洋没有公国,他就猜到了这一点。

  而且他也能猜到,未来的公国定然远离大明本土。

  秦王封在安西,晋王已经确定封在碎叶川,燕王去了天竺。

  三大塞王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国公。

  至于他会不会因此心里不舒服……

  还是那句话,三大塞王都封那么远,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解决了这一点小矛盾,接下里的谈话氛围就更轻松了。

  两人就大分封的事情,进行了更细致的意见交换。

  大分封只有王、公、侯、伯四个等级。

  至于子爵和男爵,对不起级别太低不在分封之列。

  当然了,之所以放着子爵和男爵不封,并不真的是他们爵位低,也不是没有土地可封。

  而是大明需要勋贵集团来平衡文官集团。

  但是王公侯伯的权势太大,很容易尾大不掉,子爵和男爵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而且留着男爵和子爵不封,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

  眼馋封国吗?想要吗?

  那就努力开疆拓土吧。

  还能避免有些人因侥幸立下军功封了爵,从此就开始躺平混日子。

  两人聊了很久,直到要离开时,傅有德忽然说道:

  “陛下,臣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继续待在蜀地怕会误了朝廷大事。”

  “且蜀地这些年相对平稳,不如另差大将来坐镇可好?”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说道:“你也想撂挑子是不是?”

  “自从咱退位,冯胜天天赖在洛阳装病,汤和直接将所有职务都辞了……现在你又要休息。”

  “是标儿忌惮你们,还是谁容不下你们啊?”

  这话就有些重了,傅有德连忙告罪,眼泪都下来了:

  “臣不敢……臣已经六十有九,常感精力不济……”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好了好了好,又是这一套说辞,你们就不能换换词儿吗?”

  傅有德有些语塞了,听这语气,冯胜、汤和他们告退,用的也是这套说辞?

  哎,那些人真是的,就不能用别的借口吗。

  怎么能提前把我的词儿给抢了呢。

  既然这个说辞不能用了,他也只能说出了真实打算:

  “陛下,臣最近读战国策,看到触龙说赵太后篇,深有感触。”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哦?有何感触,竟然让你生出了退隐之心?”

  傅有德说道:“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朱元璋先是疑惑,你退隐和爱护子孙有什么关系?

  不过毕竟是洪武皇帝,马上就想通了其中的道道。

  “你想给傅忠让路?”

  傅有德说道:“陛下英明。”

  大明自有用人的规矩,父子兄弟不可能同时担任要职。

  哪怕傅忠是驸马,都没办法越过这个规矩。

  傅有德不退,傅忠就始终无法独当一面。

  一个六十九岁的老人,要给儿子让路,这个理由实在太充分了。

  朱元璋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反驳。

  但傅有德镇守蜀地多年,这里的番蛮都服他,在这个时候将他调走,朱元璋自然不愿意。

  傅有德诚恳的说道:“陛下,以臣的年纪,就算不退又能在蜀地待多少年呢?”

  “与其等我老迈不能动的那天,再仓促找人替换,不如趁现在主动更换。”

  “就算新来的将领一时间无法适应,朝廷也有应对的余地。”

  “且,臣老了,不准备去封国了,死也要死在大明。”

  “说句大不敬的,臣还想陪葬皇陵呢。”

  这个陪葬可不是殉葬,而是自己的墓放在皇帝的墓旁边。

  功臣陪葬皇陵,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591/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