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85节

  想多了。

  先要接受大族的剥削奴役。

  好不容易有了一点资产,那些大族又会联合当地土人,或者干脆自己装扮海盗,对这些百姓进行劫掠。

  抢完之后,大族又跳出来装好人,接济存活下来的百姓。

  残存的百姓不知道真相,以为是土人凶恶,就愈发的依仗大族。

  最终彻底沦为大族手里的工具。

  人手不够用了,这些大族就继续回大陆上骗人过来。

  一茬又一茬,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害。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干,毕竟南洋很大,每个岛屿的情况都不一样。

  偏远一些的岛屿,这种情况就比较多。

  像吕宋这样的交通要道和汉人主要聚居区,就鲜少有此类事情发生。

  这也是为何朱桢和许柴佬都没察觉到异常的原因。

  看到这个情报,陈景恪自然非常的愤怒。

  前世这种事情就一直存在。

  大家熟知的科技园,只是事情闹大了,加上互联网信息发达,才被曝光出来的。

  没曝光出来的更多。

  比如九八年印尼那一次大屠杀,华人大族提前就出国避难去了,等事情结束他们继续回来当自己的大老爷。

  普通华人被杀了那么多怎么办?

  很简单,去内地骗呗。

  反正不知道真相,又梦想发大财的人多了去了。

  几年时间,韭菜池子就满了。

  当然,这种大规模割韭菜事件,还是很少的。

  更多的是那种以做生意为由,欺骗大陆商人,将人骗的倾家荡产。

  还有些是骗人过去当奴隶,给自己的工厂干活,工资都不用发。

  有些则是动手绑架,然后勒索赎金。

  这种类似于‘熟人’作案的绑架案,百分之百会撕票。

  因为他们要隐藏自己的身份,真要是把人给放了,以后还怎么骗人?

  一个事实就是,出国之后要提防外国人,更要提防华人。

  多留几个心眼,否则下场会很惨。

  还好,后来国家实力强了,面对类似的事情,往往会重拳出击。

  此类事件越来越少。

  只是他没有想到,都穿越到大明了,竟然还能碰到这一类的事情。

  上一世看到类似的事情,陈景恪就非常愤怒,只是那时候他人微言轻,只能在网上骂几句。

  现在有了那个能力,必须要重重的处罚。

  对于朱标的疑虑,他认为有几分道理,但依然认为应该强硬打击。

  “陛下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开海大势已成,保守派反对也改变不了大局。”

  “而且有了此事,保守派会更加警惕,能将更多的政策漏洞找出来。”

  “短期看确实会对开海造成一定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

  主要大明不缺时间,不需要先发展再堵漏洞,完全可以慢慢来。

  一边发展,一边完善制度,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损失。

  “至于对华夏概念的影响,我以为只要找的角度对,非但没有影响,朝廷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大做一篇文章。”

  朱标意外的道:“如此愤怒的情况下,你竟然还能去思考解决之法?”

  陈景恪也不禁愣了一下,是啊,我在那么愤怒的情况下,竟然还能保持正常思考?

  愤怒不应该让我失去理智吗?

  我什么时候变的如此强大了?

  朱雄英则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多稀奇啊,景恪怒而不失理智,不是应该的吗。”

  “别说是他,我也能做到啊。”

  朱标:“……”

  你小子脸皮是真厚啊。

  不过他还是很欣慰就是了,陈景恪越优秀,他就越放心。

  陈景恪和朱雄英,只要有一个能保持理智,事儿就坏不了。

  这也是他为何如此放心的,让朱雄英帮自己处理军国大事的原因。

  朱雄英这个太子的权力,堪称历史之最,比当初的他还要有过之。

  毕竟他当太子的时候,虽然经常帮着处理国家大事,但都是以朱元璋的名义来处置的。

  诏令也都是以朱元璋的口吻颁布的。

  也就是洪武朝最后两年,朱元璋明确表示退位,他才真正的以太子名义执政。

  朱雄英起手就以太子名义掌权。

  除了圣旨这个,必须以皇帝名义颁发之外,其余诏令都是直接用太子名义下达的。

  比如奏疏,批注人写的就是皇太子朱雄英。

  这种权力,离皇帝也就只差一个名义了。

  “来,给我说说,你准备如何借此事做文章。”

第403章 借题发挥

  朱标很好奇,在愤怒的情况下,陈景恪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

  于是就问道:“说说,你准备如何借此事做文章。”

  陈景恪回道:“教化。”

  谈起正事,朱雄英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找个椅子坐下倾听起来。

  杜同礼也松了口气,这二位爷是真不拿我当外人啊。

  可我不是你们俩的‘自己人’啊。

  万一哪天听到不该听的,小命就丢了。

  以后但凡他俩同时出现,自己就赶紧找借口离开,绝不当第三者。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不过依然想不明白,具体该如何操作。

  “详细说说。”

  陈景恪引用了一句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为何在大明少有这般恶劣的事情发生?一是大明的风气影响,二是律法威慑。”

  “离开大明,这两者就都不存在了。”

  “整日与蛮夷为伍,感染了他们的习气,才会对同乡下手。”

  “面对这种局面,有两条路可以走。”

  “其一,彻底保守化,再次开启海禁。”

  朱雄英断然说道:“不可能,只要我还活着,大明就不会保守。”

  朱标越琢磨这话越不对劲儿,啥意思?

  这么快就不把你爹放在眼里了是吧?

  好好好,长大了翅膀硬了是吧。

  对他的反应,陈景恪丝毫不觉的意外,继续说道:

  “其二,推广教化,扩大大明的影响力。”

  “咱们先说教化。”

  “那些人离开大明就变坏,正是因为缺少了教化,那就强化这一块。”

  “在所有的明人居住区,建立书院、学堂,教导当地人华夏文化。”

  朱标眉头微皱,说道:“此事不但繁琐,耗费也非常的大,恐怕群臣不会同意啊。”

  大明内部都没做到教育普及,在海外搞,那不是开玩笑吗。

  群臣要是能同意,那才真的见了鬼。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咱们是中央朝廷,有时候政策引导,比直接花钱更有用。”

  “就以此事为例,可以将其交给激进派去做。”

  “就明白的告诉他们,因为南洋大族坑害汉人之事,以后朝廷会收紧政策。”

  “很多事情想要朝廷开口,就必须在海外搞教育。”

  “等他们把这一块的短板补上,朝廷才会考虑放宽政策。”

  “有了压力,激进派自然会联系当地的汉人大族,建立书院之类的。”

  朱标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好,不禁点头说道:

  “最近这两年,激进派跑的确实有点快了,造成了很多隐患。”

  “是时候拉一下缰绳,降低一下他们的速度了,教育就是个不错的借口。”

  “而且这么做还能堵保守派的嘴,可谓是一举两得。”

  朱雄英说道:“有个问题,如果定居海外的汉人,就是不配合,就是不去学怎么办?”

  “我们总不能强迫他们进学吧?”

  陈景恪冷笑道:“胳膊扭不过大腿,这事儿可由不得他们。”

  “长期生活在海外的明人,想重新回国内定居,必须参加考核。”

  “考核不合格就视作外国人,考核合格了才算是明人,可以享有大明子民所有的权力。”

  前世的时候,他的一同学去某托福机构当培训老师,教的是语文。

首节上一节585/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