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50节

  马娘娘笑道:“你陪我做什么,朝廷更需要你。”

  “况且你心系国事,真让你在宫里什么也不做,我还怕把你憋出病来呢。”

  “去吧去吧,帮标儿分担一些压力……”

  提起大宝贝儿子,老朱也有些无奈。

  这个儿子的身体,还不如自己呢。

  他是一点都不敢放松,想尽一切办法帮儿子分担压力,生怕朱标先自己一步而去。

  马娘娘也发现,自己安慰人似乎安慰错了方向,连忙补救道:

  “有景恪在呢,他的医术你还不放心吗。”

  老朱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咱对他的医术从不怀疑,只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这些年他忙着研究国事、专研学问,医术早就生疏了。”

  马娘娘笑道:“治疗别的病或许他会生疏,但我和标儿的病他一天都要瞧上三回,想生疏都生疏不了。”

  “你呀,心就放到肚子里去吧。”

  “而且我不和你一起出去,倒也不全是因为身体原因,是怕有我在你放不开手脚。”

  马娘娘可不是滥好人,她只是做事喜欢留余地,不喜欢搞扩大化。

  真到了关键时刻,她的手腕可一点都不比朱元璋软。

  要不然人家两口子是排在前三的模范夫妻呢。

  在这一点上,朱标的性格更像马娘娘多一点。

  现在是改革的关键时刻,大把的钱撒出去,要是没有雷霆手段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所以,这一次她原则上是支持老朱杀人的。

  但马娘娘的性格决定了,她没有办法无视老朱大肆株连,必然会去劝说。

  到时候老朱做事就会放不开手脚。

  一旦给了那些贪官污吏侥幸之心,后果会非常严重。

  眼不见心不烦,索性这次她就不跟着一起去了。

  马娘娘继续说道:“第二个原因就是妙锦,她也大了,我要在洛阳看顾着她。”

  老朱眉头一挑,说道:“她可是咱们一手培养出来的太子妃,谁还敢动她不成?”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除了你的宝贝大孙子,还能是谁。”

  老朱马上就懂了,连忙说道:“也是,可不能让那臭小子乱来,怎么也要等到妙锦及笄才行。”

  徐妙锦今年实岁十三虚岁十五,在古代这个年龄成婚完全没问题。

  朱雄英天天把自家媳妇宝贝的不得了,如果放任他们在一起,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必须要杜绝危险。

  而且这可是未来的皇后,要好好教育才行。

  虽然有陈景恪这个老师在,可有些东西是男人无法教的。

  本来孩子的母亲是最适合的。

  可是徐妙锦的母亲字都识不了几个,让她来教未来的皇后,没有人能放心。

  只能马娘娘自己亲自教了。

  眼见自家媳妇确实不适合外出,老朱也就息了这个念头,准备去乾清宫找朱标说说这事。

  刚走到半路,就迎面碰到了大太监吕营。

  他是曾经的东宫太监,朱标的心腹。

  现在朱标当了皇帝,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太监。

  也就是俗称的大内太监总管。

  见到他,老朱眉头一皱,训斥道:

  “你不在皇上跟前伺候着,到这里来做什么?”

  吕营连忙说道:“回太上皇的话,陛下让奴婢请您去内阁。”

  请自己去内阁?那就是有大事发生了。

  他心中嘀咕,到底什么事情要找自己过去商议。

  嘴上却毫不客气的说道:“好生伺候皇上,让咱知道你偷懒,有你好果子吃。”

  吕营心中一颤,别人说这话或许只是吓唬敲打,眼前这位可是真敢这么干。

  “是,奴婢一定尽心尽力伺候陛下。”

  朱元璋这才转身去往内阁。

  到达之后发现,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以及七位内阁学士全都在。

  见过礼之后,众人纷纷落座。

  老朱当政的时候,大臣觐见皇帝是没资格坐下的。

  在律法上见皇帝,只能跪着回话。

  当然,这只是礼法规定。

  实际操作并不会如此,一般都是站着回话。

  如果对面是老臣,也会赐座。

  如果是徐达、汤和等人,甚至能围在一张桌子上,边吃边喝边聊。

  朱标当政之后,又略作调整。

  除了朝会群臣要站着之外,单独接见某个臣子,一般都会赐座。

  在内阁商议事情的时候,更是直接在会议室摆放了座椅,默认大臣可以坐下回话。

  顺便嗦两句,很多人认为朝会上不允许上厕所什么的。

  所以上朝之前,百官要先去茅厕把生理卫生解决了。

  事实上压根就不是这样的。

  朝会进行过程中,是允许大臣外出如厕的。

  大殿里面有礼部的官吏专门负责此事,大约是八九品的样子。

  谁憋不住了,找这名礼仪官说明情况,就可以去厕所了。

  而且在召开会议的宫殿附近必然有厕所。

  哪怕是找个房子摆个马桶临时充当一下,也要有。

  言归正传。

  等众人落座,一个怪异的局面就出现了。

  朱元璋坐在主位,明朝以左为尊,朱标坐在他左下首,朱雄英坐在他的右下首。

  这很正常,并没有什么。

  真正有问题的,是陈景恪的位置。

  他竟然坐在朱标的下首,本该坐在这个位置的李善长,则坐在了对面朱雄英的下首。

  其他人依次排列。

  官场最讲究规矩,座椅的先后顺序尤其讲究。

  李世民宴请百官,尉迟恭就因为座位问题大闹会场。

  李道宗去劝说,差点被打瞎眼睛。

  现在陈景恪抢了李善长的位置,如果给外人看到,肯定非常的震惊。

  而在场的人,却都觉得理所应当。

  就连气量狭小的李善长,都没有一点不开心的样子。

  实在是一个大奇观。

  事实上,一开始陈景恪也不愿意坐在这个位置,太高调了。

  我只是个太子伴读,有啥资格坐在百官之长的位置上?

  与礼法不符啊。

  而且,他坐在这里,置李善长于何地?

  就算他不在,还有内阁次辅徐达,还有其他五位内阁成员。

  坐在这里,就是把他们都得罪了。

  然而,事实上这个位置是李善长主动让给他的。

  徐达也表达了支持,邱广安就更不用说了。

  其他几个人见上面的人都同意了,自然也不会说啥。

  于是座位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排了下来。

  陈景恪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

  李善长主动让位置,不是因为他变大度了,恰恰是他气量不足的表现。

  他屁股不干净,不可能再如之前那般被信任。

  朱元璋和朱标之所以让他当内阁首辅,不过是为了借用他的威望罢了。

  改革的事情有陈景恪主导,他的任务就是执行决议,帮朝廷摆平百官。

  如果他拎不清这一点,真把自己当首辅,恐怕就把自己弄成笑话了。

  之前已经被敲打过一次,好不容易恢复了和老朱的关系,他可不想再作死。

  而且现在当务之急是为李家谋求一个封国。

  什么首辅、什么争权夺利,和封国比起来一文不值。

  万一把封国折腾没了,那就真的没地儿哭了。

  所以,老老实实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最好的办法。

  把头把交椅让出来,就是向朱元璋和朱标表态,以换取他们的信任。

  但换别人坐头把交椅,他是定然不服气,也是不愿意见到的。

  即便是徐达坐,他也会有怨言。

  我李善长才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你徐达只能排第二。

  咱俩同时出现的时候,你想坐头把交椅?

首节上一节550/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