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并未停歇,再接再厉将白羊国剩下的土地全都拿了下来。
此时,时间已经进入黄历4088年,也是建章三年。
朱正式建立秦国,领土包括极乐岛、巴士林岛和原白羊国领土。
李芳被任命为国相,徐膺绪为大将军,柳芸娘为绣衣卫统领,其余人各有封赏。
柳芸娘就是杏红,因立下大功,自觉可以抬头做人,终于恢复了本来姓名。
所谓绣衣卫,就是锦衣卫换个名字而已,在秦国可谓是位高权重。
不过朱并没有设立国都,只是将大不里士设置为临时行在。
这么做也是为了安抚波斯人,我没有长期占据这里的意思。
将来会遵照约定,将此地交给你们建国。
并且他还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那里,给波斯人划了一块土地,给予他们自治权。
果不其然,原本还有些忐忑的波斯人,顿时就安定了下来。
然后就召集在各国定居的波斯人,回来共建家园。
眼见真的复国有望,很多波斯人都聚集而来。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波斯人都愿意来这里。
前面说过,这里的人少有国家族群概念,更多的是遵从利益和信仰。
部分波斯人也同样如此,并不是很在乎什么波斯不波斯的。
他们家族在那里生活了几十数百年,早已经融入当地,怎么可能割舍的掉。
然后就是信仰方面。
伊教内部派系是非常复杂的,逊派和什派只是最大的两支而已。
在两大派内部,还被细分出了许多小派别。
阿扎萨受到陈景恪的影响,深知想保持族群独立性,必须要在信仰上与其他族群区分开来。
所以,在波斯自治区建成后,他就将宰德派做为本地波斯人的主流信仰。
宰德派是什叶派的分支,但教义温和,更偏向于逊派。
是什叶派内部一个极小的分支,信徒非常少,很适合他们的需求。
但他这么做的后果,也将很多波斯人拒之门外。
有时候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信仰都不同,怎么可能在一块儿生活?
相比于波斯人的纠结,大食人就很舒服了。
在白羊国建立后,他们就准备带着搜刮的财物,返回自己的领地。
然后朱就邀请了一部分留下,作为中层官吏,帮忙治理白羊国。
没办法,秦国人太少了,必须借助外力。
波斯人依然是他借助的主力,但必然不能全依靠波斯人。
引入竞争机制才是最合适的。
大食人就很高兴啊,朱爸爸果然还是最信任我啊。
就高高兴兴的留下了一批人帮忙。
而此举,也进一步加深了大食人和波斯人的矛盾。
为以后两国不和,埋下了伏笔。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朱很快就对原白羊国领土,施行了有效统治。
秦国正式登上安西历史舞台。
当然,朱也没忘记给大明写信,请求支援。
别的都可以不要,一定要想办法多弄一些人过来。
这里实在太缺人了。
同时,他还将安西的局势详细的写下来,并做出大胆预测。
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帖木儿都将无力他顾。
是大明消灭察合台汗国,兼并西域的最佳时机。
建议老三尽快对察合台汗国动手。
错过这个时间,就要面对来自帖木儿的压力了。
虽然正面击败了帖木儿,但朱丝毫没有轻视对方。
能当这么多年的安西霸主,帖木儿是有真本领的。
这一战他之所以输,一大半都是因为轻敌。
相信经过这一次之后,他会提高对大明的重视。
虽然大明不怕他,但没必要给自己创造困难不是吗。
至于休养生息的国策……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国家也已经恢复了一定元气。
况且打西域那些小渣渣,也费不了多大的功夫。
大明完全可以轻松支持这场战争。
等朱彻底占据西域,他的秦国统治应该也稳固了。
到时候兄弟俩东西夹击,帖木儿有再大的本事也只有挨宰的份儿。
如果老四能顺利拿下印度,三兄弟一起出手就更好了。
然后他还给陈景恪写了一封信,探讨如何治理这里。
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询问是否可行。
在治国方针这方面,他也非常信任陈景恪。
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足有一寸多厚,命人带着送往大明。
怕路上出了意外,他还分开寄了两份,确保万无一失。
忙完这些,他就开始着手治理国家。
虽然在大食人和波斯人的帮助下,他对这块土地实现了基本的治理。
然而细节上问题非常多。
首先,这是一个多部族组成的国家。
生活有波斯人、土克曼人、蒙古人、突厥人、库尔德人……
族群多,管理就麻烦。
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各种矛盾纠纷不断。
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新生的秦国也走不了多远。
面对这个问题,朱的处理方法非常直接霸道,驱逐。
他下了一道政令,一个月后秦国将施行属于自己的律法。
到时候不论是什么人,也不论之前是什么身份,都要遵守这套律法。
如果不想被约束,就在一个月内迁离秦国。
一个月后秦国将进行身份普查,并授予平民身份。
从此之后,生是秦国人死是秦国鬼。
再擅自迁徙,处死。
同样的,普查结束后,外人再想加入秦国获得身份,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非秦国人,在秦国会被区别对待。
不是优待,而是限制权利。
不过最后一条被所有人忽略了,拥有秦国身份有什么好处吗?
完全没看出来。
反而是你限制我们迁徙,那才是大问题。
于是生活在这里的许多部族,都站出来反对此事。
然后,他们就被秦军堵门了。
部族所有高层全部被诛杀,百姓被打散安置到各个定居点。
这一下,所有反对声音都停止了。
能接受这个规定的,都开始老老实实的过日子。
不能接受这项变革的,则开始着手迁徙之事。
本来他们还担心,迁徙过程中会不会被阻挠,或者财产被扣留什么的。
哪知道秦国官吏非但没有阻挠迫害他们,甚至还主动提供帮助。
所有能带走的,也全都允许他们带走。
秦国一文钱都不要他们的。
这一下,反倒让很多人心里不是滋味。
咋?就这么希望我们走吗?
事实上,朱确实希望他们走。
“现在走的,都是比较强的部落。”
“他们的首领更喜欢自治,不喜欢朝廷插手他们的内部事务。”
“有他们在会影响到中央权威,走了更好。”
“愿意留下的基本都是小部落,无力对抗中央,有利于我们管理和推行自己的律法。”
“且,他们不走,后续从大明迁过来的百姓住在哪里?”
最后这句话,彻底说服了秦国的一众官吏。
是啊,这里适宜居住的地方就那么多。
外族占据了,就没办法再安置明人。
强行安置就会变成争抢土地,甚至演变成流血事件。
现在他们走了,剩下的事情反而简单了。
等到明人百姓迁徙过来,和剩下的土著交叉居住在一起。
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完成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