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大明本土,这次总行了吧?
群臣依然反对,锡兰岛是下西洋最重要的海上补给地之一,别说是朱,封给谁都不行。
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才可以。
朱标没办法,又在更西的地方找了个岛屿。
这里总行了吧?
到了这会儿,群臣的反应已经变成:
不行,这里也很重要。
那里是重要淡水补给地,也不行。
只是群臣没发现,不知不觉话题已经从要不要复爵,变成了封地放在哪。
也许大家察觉到了,只是也看出朱标态度坚决,且也不想把朱元璋给惹出来。
就装糊涂选择退让一步。
毕竟那些岛屿离大明十万八千里,是真的和流放没区别了。
最终朱标将地点放在了极乐岛(索科特拉岛),态度也变得有些强硬:
“此地荒凉,离大明远隔重洋,就将秦王的封国放在此地吧。”
群臣终于点头,行,就放在这吧。
于是,朱被恢复秦王爵位,封地为西洋极乐岛。
为了安抚群臣,朱标下了严令:
勒令其三个月内出发不得延误。
就算是正常的亲王就藩,这个时间也显得仓促了,更何况是朱这样被废了六七年的王。
之前的势力被肢解的七七八八,已经没什么班底可言了。
属于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其实钱好办,就算朱标不出钱,朱元璋夫妻俩也不会看着儿子两手空空离开。
关键还是人员和物资,这两样东西需要时间才能筹备齐全。
而三个月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看到这条诏令,群臣心中舒服了许多。
不论皇帝是怎么想的,至少面子上还是很照顾群臣的。
不过接下来的变化,彻底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李善长的次子李芳、徐达的次子徐膺绪、傅有德的次子傅正、汤和的次子汤……
等十余位开国勋贵的次子,主动上书请求加入秦国为官。
他们不光自己去,还拿出了商船、物资等等东西表示忠心。
不止如此,每家还都附送了一大批人手过来。
眨眼间秦王府的架子就搭建了起来。
群臣瞠目结舌,什么情况?勋贵们这是疯了吗?
不过大家都不傻,马上就反应过来,这是太上皇和太后出手了。
只有他们两个能有如此大的威望,让勋贵们拿出棺材本支持秦王。
对此群臣只能干瞪眼。
你总不能反对老两口帮助亲儿子吧?
勋贵们支援秦王,在以前那是要谋逆。
但在这个大分封的时代,实在太正常了。
完全可以解释成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大家族自古以来惯用手段。
可以说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没办法反对。
而有了这些大家族的支持,建立封国需要的一应物资,以最快的速度被收集。
只用了两个半月,一切竟然就准备齐全了。
只是唯一让群臣不理解的是,这些个顶级勋贵对太上皇和太后就那么忠心?
先是自斩臂膀,支持朝廷的各项变革。
现在又出钱出人帮秦王建立封国,他们图个啥啊?
如果说是想把鸡蛋分开放,那支持晋王和燕王岂不是更合理?
只可惜,他们就是打破头都猜不到真正的答案。
陈景恪在一次私下拜访徐达时说道:“恐怕这个难题还要困惑群臣许久。”
徐达含笑道:“莫说是他们,就算是我刚听说这个计划时,也完全不敢相信。”
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道:“也不瞒你说,那会儿我还以为陛下对我不放心,想找个机会把我除掉呢。”
陈景恪却没有笑,而是说道:“你们就这么惧怕陛下?”
徐达长叹口气,说道:“有些事情你不懂……算了不说了,不懂的好,不懂的好。”
陈景恪心道,我怎么可能不懂,前世史书上都写着呢。
徐达转移话题道:“你的变革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可知大家为何从未对你和你的家人出过手吗?”
勋贵、官僚、军队、士绅、地主、商贾……所有的既得利益者他全得罪了。
而且还是得罪的死死的那种,说是不共戴天之仇都不为过。
但这么久了,从没有人刺杀过他,连针对都没有过。
这确实不太正常。
陈景恪说道:“难道不是因为太上皇?”
徐达摇摇头说道:“你得罪人之深,十个太上皇都护不住。”
“不要不服气,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开的价钱足够,有的是人来杀你。”
“而且还是查不到任何痕迹的那种。”
“就算你身边有陛下派的人保护,你父母呢?”
陈景恪一想,确实如此啊。
古今中外最不缺的就是政治暗杀。
古代的就不说了,现代比较著名的如脑洞大开美乐帝,心胸宽广安倍三。
在这个年代,想买一条人命实在太容易了。
自己深居简出,身边还有人保护,倒是不怕被刺杀。
可是自己的父母不一样,这二位是闲不住的人,天天出门遛弯。
时不时就去大街上给人做义诊,想对他们动手可太简单了。
为什么从未有人这么做过?
想不通之下,他只能将目光看向徐达:“为什么?”
徐达说道:“因为只有你能治太后的病。”
陈景恪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说白了还是害怕朱元璋。
只有马娘娘能劝得动朱元璋,陈景恪救了她就相当于是救了大家的护身符。
马娘娘得的是慢性病,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复发?
如果将陈景恪弄死,万一马娘娘的病复发了怎么办?
所以,不论心里多么痛恨他,都不能动他。
不但不能动,还要防止别人害他。
想通了这一切,陈景恪不禁一阵后怕。
还好救了马娘娘,否则都不用老朱动手,自己就先被利益受损的勋贵集团给弄死了。
徐达继续说道:“后来则是因为太上皇许诺大分封,比起封国被改革损害的那点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相反大家还要感谢你,若没有你的变革,以太上皇的性格是必然不可能施行这样的政策的。”
“所以你又成了大家的恩人。”
“难道你没有发现,以前因为文明治军对你很有意见的勋贵,对你友好了很多吗。”
陈景恪仔细想想,并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这也不怪他迟钝,主要是他一直深居简出。
最近一两年大部分心思都在构建大同世界上,对别的事情确实关注不多。
想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抬起头问道:
“既如此,是时候让徐老大回来了吧?”
徐达被噎了一下,好一会儿才说道:“你不怪他?”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怪他做什么,大家背后都有一大家子人,没有任性的资格。”
不顾一家老小的命,非要成全自己个人感情的,那是脑子瓦特了。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的往自己家看了一眼,方孝孺应该听不到。
不过老方那是为了正义,不是为了个人感情……
嗯,没毛病。
徐达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但陈景恪马上说道:“以前大家可以不怪他,但大分封这都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他到现在都没回来……”
“呵……看来他徐老大是没把我当兄弟啊。”
徐达连忙说道:“没有没有,允恭在辽东实在脱不开身……我这就奏请陛下调他回京。”
陈景恪阴阳怪气的道:“那怎么行,不能耽误徐大公子报效国家啊。”
“再说了,辽东那一大摊子可都指望着他呢,怎么能为了一己之私就让他离开。”
徐达脸顿时就黑了:“好好说话,别以为只有太上皇敢抽你。”
陈景恪见好就收,说道:“不用着急回来,多在那边立点军功,回来直接去神机营当差。”
徐达心中一动,说道:“神机营,那里要有大动作?”
陈景恪微微点头:“眼下没有,但未来的战争会是火器的天下。”
徐达眉头微皱,火器威力确实巨大,可局限性也同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