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对,就能拖你十天半个月。
还是合理合法的拖,告到皇帝哪里都没用。
当然了,现在他是替太子朱标办事,自然没有人敢这么干。
甚至相关衙门还要反过来讨好他,生怕他在朱标面前给他们上眼药。
不过陈景恪并没有仗着这个身份就趾高气昂,表现的很谦虚。
凡是和他接触过的官吏,没有不说一声好的。
回去之后,陈景恪就将这些门道一一告诉朱雄英,以免他将来被蒙在鼓里。
朱元璋得知这些之后,对他更是满意。
当然了,他也没少以公谋私,时常借着出宫的机会,顺道溜回家看看父母。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也并没有说什么,人无完人,有瑕疵是正常的。
只要不损害朝廷利益就行。
如果陈景恪真的和圣人一样,他反而要担心了。
甚至,他能包容陈景恪时不时的‘狂妄’,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说起户部,在见到新的算学书和账册后,直接就轰动了。
一群人围在一起研究了许久。
户部尚书曾泰立即就上书,请求更换天下账册。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在朝堂引起了不少的动静。
不过有朱元璋的支持,这个意见毫不意外的通过了。
更换账册其实很简单,就是比较繁琐。
算学书才是最麻烦的,即便陈景恪已经尽量往简单写,依然让户部一众算学高手直挠头。
新的算学符号,有汉字对照表,他们能看得懂。
一元二次、二元一次的,他们能看的明白。
可是什么统计学、等比等差数列、微积分等等,就有点深奥了。
于是他们主动找到朱元璋,请求写这本书的大家当面教学。
当老朱告诉他们,这是太孙伴读所写的时候,一群老头懵逼了。
他们自然知道陈景恪,最近太子朱标频繁调动物资,双方还没少打交道。
可他们实在无法将那个少年,和这本算学书联系在一起。
但他们更不敢怀疑老朱的话,只能将信将疑的找到陈景恪。
“陈伴读,这书真是你写的?”
新任户部左侍郎邱广安,堵住前来办事的陈景恪,追问道。
陈景恪心道,你们终于求到我身上了,老子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嘴上却矜持的道:“我也是从他人那里学到的,只是将其总结成书而已。”
邱广安依然不敢相信,想他家学渊源,自幼学习算学四十余年。
自认为算学水平在大明当排在前列。
自己都看不懂的东西,竟然出自眼前这个少年之手。
那岂不是说,自己的算学还不如他?
周围几名户部的算学高手,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
但邱广安没有直接质疑,而是道:“在下拜读此书,有许多疑惑,不知陈伴读可肯指点迷津。”
陈景恪知道考验来了:“指点不敢当,互相讨论。”
之后一群人就围了上来,拿着书上的内容请教起来。
陈景恪仔细为他们做了解答。
众人都是算学高手,自然是一点就通。
比如微积分,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就已经发明了割圆术,而割圆术就蕴含着微积分的思想。
眼前这些都是大明朝的算学高手,要不然也没资格到户部来管理账册。
所以他们学习微积分,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之前,他们之所以没有学会微积分,很大原因是陈景恪写的不够清楚。
关于统计学、数列、微积分这些东西,他都只是简单的讲了一下。
不是他想藏私,而是他并非专业人员,没能力独立编写一本高深的数学教材。
虽然已经尽可能的去写,依然不够明了。
当面解释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众人很快就摸到了门径。
而邱广安等人,对他也是心服口服。
第58章 唯儒独尊
算学向来是个小圈子,人数很少。
且应天府的算学高手,基本集中在国子监、工部和户部等衙门,相互之间联系很紧密。
所以没多久,太孙伴读陈景恪是个算学高手,就传遍了这个小圈子。
一开始大家还不信,他才多大,还要学医,哪有时间研究算学。
只是当看到那本算学书,亲眼见到同行轻松破解算学古籍上的难题,在震惊之余不得不接受了真相。
于是这些人就齐聚户部,一起向陈景恪请教学习。
陈景恪自然不会反对,心里还很高兴。
这些可都是大明算学精英,甚至可以说,大半精英都在这里了。
有他们一起研究,不说别的,至少能弄出一本算学教材来吧?
有了教材,以后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算学人才。
而算学则是理科的基础,至关重要。
有了这个想法,他就开始关注这些学生的能力和人品,最终选定了一个合适人选。
国子监算学博士程一民,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家中世代学习算学。
为人低调,做事很有章法,别的人都很信服他。
于是,在一天上课结束,陈景恪找到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邀请诸位前辈,一起编写一部属于大明的算学书籍,不知先生可愿牵头。”
写书?
程一民顿时就兴奋起来,著书立传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他岂能不愿意。
但马上又迟疑起来:“不瞒陈先生,小老儿倒是想赚这个虚名,奈何能力不足以服众啊。”
陈景恪拍了拍自己编写的算学书:“如果加上这本书呢。”
程一民不敢置信的道:“啊……这……这……这书是先生你的著作啊,我岂能……岂能……”
陈景恪笑道:“小子厚颜,当个挂名总编纂。先生当副总编纂,负责具体编写工作,如何?”
程一民什么话都没说,起身整理了一下仪表,郑重的向陈景恪行弟子礼:
“谢先生器重,此恩一民铭记于心。”
陈景恪坦然受了这一礼。
虽然程一民五十多岁,年龄足够当他爷爷了。
可学无先后达者为先,陈景恪愿意用自己编写的算学书,为他做背书,支持他当总编纂。
他行弟子礼是理所应当的。
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很乐意。
“此事先不要声张,你尽快列出一个章程,再找几个志同道合者商议一下,看他们是否愿意加入。”
“嗯,告诉他们,若参与进来可在书上署名。”
程一民肯定的道:“有先生的算书在,我相信无人能拒绝这个提议。”
但马上又面露难色:“算学在国子监为经学排挤,他们曾几次上书,请求废除算学。”
“幸得陛下英明,才未被驱离,然亦步履维艰。”
“若我们大张旗鼓的编写算书,恐会引起他们更大的打压。”
陈景恪眉头紧皱:“给我仔细说说。”
通过程一民的描述,陈景恪才知道,明朝的儒生竟然霸道到这种程度。
自打有太学那天开始,算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就连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宋朝,都没有发生过打压算学之事。
没想到明朝的儒生竟然如此霸道,还真以为他们唯我独尊了。
看来自己想发展理科,难度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不行,必须要趁老朱在位的时候,好好收拾一下这帮子儒生。
“你放心,此事我自会解决,只需将编书的事情做好就行。”
程一民按捺住心中的疑惑,道:“是,我这就去做。”
从户部离开,陈景恪就找到朱雄英,一起给朱标打杂。
不过心中却一直在思考算学被打压的事情。
本以为只有兵家被他们打压,没想到连没有任何竞争力的算学都不放过。
这也是一家独大的必然恶果了。
必须要给那群儒生一点压力,否则他就算拿出再多新东西,都不够他们祸祸的。
恰好老朱很讨厌腐儒,这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不过要先搞清楚老朱是怎么讨厌儒家的,才好下手上眼药。
好像老朱曾经将孟子驱逐出文庙,不过这也不是啥光鲜的事情。
他驱逐孟子,是因为民贵君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