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都能如老师一般杜绝门户之见,医术定能更好的发展。”
“郎中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陈景恪不置可否,继续问道:“那你可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朱惭愧的道:“弟子不知,所以才来请教老师。”
陈景恪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继续问道:
“你这次回来有何打算?等殿下继位,继续出去游历?”
朱摇摇头,说道:“不,短期我不准备外出了。”
“我准备编写一本医书……也不能叫医书吧,就是为百姓介绍一下哪些野草可以食用,如何食用。”
“顺便趁此机会梳理一下我的医学知识。”
陈景恪心头一震,想到了救荒本草,兜兜转转这本书还是要问世了吗?
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的问道:“哦?为何要编写一部这样的书?”
朱脸上带着哀伤的说道:“这些年我去过许多地方,就算是富庶之地的百姓,也是半粮半野草度日。”
“逢灾年更是草根树皮都吃光……”
“偏远地区的百姓最是凄惨,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都普遍食用野菜。”
“我见过太多百姓,因为不懂的识别野菜被毒死。”
“所以想编写一部书籍,将可食用的野菜总结在一起,给百姓一点帮助。”
即便已经在历史上知道了缘由,此时听他亲口述说,陈景恪依然动容不已:
“好,好,好,你有如此悲天悯人之心,我很欣慰。”
“去做吧,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
见自己的想法得到支持,朱非常高兴:
“老师医学功底深厚,见多识广,想必一定知道很多可以食用的野草野菜。”
“不知可否劳您将这些东西写下来……”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自然可以,但很多植物少量食用并无大碍,多吃则有毒。”
“有些植物有毒,但制作得法也是可以食用的。”
“具体如何,就需要你自己一点一点去验证了。”
朱说道:“老师放心,我会在王府的庄园里专门划出一块地,种植各种野草野菜,摸索食用之法。”
陈景恪点点头:“如此最好。”
他知道救荒本草的大致内容,也知道很多可以食用的植物。
但并不准备直接告诉朱,或者说不准备全部告诉他。
原因很简单,培养朱搞科研的能力。
而且朱是有自己的小团队的,这一次培养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连带着整个团队一起培养了。
陈景恪自己已经没有精力去研究医术了,只能将此事寄托在朱身上。
这时朱再次问回最初的那个问题:“老师,不知方才那个问题,您可有解决的办法?”
陈景恪颔首道:“有一些想法。”
朱惊喜的道:“我就知道您一定有办法,不知是何法?”
陈景恪说道:“其一编写一部医书,将常见的疾病和治疗方法写下来,推广天下。”
“地方上的土郎中,只要略懂一些医术能识字,就可以按照医书来治病救人。”
朱连声说道:“这个方法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陈景恪继续说道:“其二,开馆授徒,仿照书院开办专门的医学院,批量教导学生。”
朱迟疑的道:“这……医术高深,自古就是师徒带,这种大规模授课恐难以学精。”
陈景恪说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懂吗?”
“只要他们能照方抓药,治疗常见疾病就可以了。”
“至于疑难杂症……我们可以从医学生里遴选有天份的学子,跟着我们深入学习就可以了。”
朱喃喃的道:“先解决有无……先解决有无……是啊,我怎么就糊涂了呢。”
“民间缺的不是神医,而是能治疗常见疾病的郎中……”
“谢老师指点,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316章 洛下学宫
陈景恪给出的建议,自然也不是他的原创,而是借鉴前世的一部医学名著《赤脚医生手册》。
这部书在中国的地位有多高,不用多做赘述。
江湖人称穿越者必备三大神书之一。
作为医生,陈景恪自然知道这本书,或者说这部医书也属于必读文献之一了。
现在让他复制这本医书是不现实的,但提出创意让这个时代的名医去编写,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这本书不只是能作为教材,还能对全国的医学体系做一个梳理。
前面已经说过,中国地域太广阔了,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药材。
这就导致,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认识,治疗方法也存在极大差异。
再加上敝帚自珍,导致医学体系混乱,这非常不利于医学的发展。
《赤脚医生手册》将常见疾病进行归纳整理,其实就是对医学系统的一次梳理。
以前陈景恪想要自己弄,只是随着在政治领域越陷越深,已经没有那个精力了。
既然朱发现了这个问题,那正好交给他去做。
而且……
考虑了好一会儿,陈景恪终于下定决心,将书架上将近一米厚的一摞子手稿都取了下来。
“你知道这是什么吧?”
朱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从椅子上站起,小心的说道:
“这应该是老师的《本草纲目》的手稿吧。”
陈景恪小心的拂去上面的灰尘,说道:
“是啊,都落灰了,这个梦想恐怕这辈子都无法实现了。”
朱安慰道:“老师何必灰心,时间还长着呢。您每天稍微抽点时间,相信总有一天能完成的。”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不可能了,想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将此书编撰完成,需要毕生之功方可。”
“我每日耽搁于政务,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别的了。”
朱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劝说。
陈景恪也不需要他劝,感慨过后,看着他说道:
“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你可愿意帮我完成这个愿望?”
“这……”朱犹豫了。
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也没时间。
外科手术要研究,编写可食用植物的书籍,编写常见疾病诊疗书籍,甚至还要开医学院……
分身乏术。
可是想到陈景恪无私传授医术,他又实在无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道:
“好,我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只是……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编好。”
陈景恪笑道:“你误会了,我不是让你自己写,而是找人编写。”
朱愣了一下,说道:“找人编写?您自己也可以啊,为何……”
陈景恪解释道:“你应该知道算学研究班吧?推广医学只靠你一个人,是非常难的。”
“必须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
“编写医书是一个很好的凝聚相关人才的契机。”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写一部属于自己的医书。
参与到别人的医书编写中去,挂个名字,是最好的选择。
“只要能将人聚集在一起,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拿出压箱底的医术进行交流。”
“借助群体的力量,可以编写医书,可以更好的研究医学,推广新医术。”
“如果你想建立医学院,也可以从这些人里面选择先生。”
朱自然知道算学研究班,或者说但凡关注陈景恪的人,没有不知道它的。
更知道它在陈景恪的计划里,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不少人试图复制这种模式,但没有一个能成功的。
究其原因,算学研究班能组建的根本原因,是陈景恪拿出来的划时代算学知识。
参与进来,稳定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
如果能在这套新知识体系里有所创新,那就有机会单独署名。
但凡有点追求的人,自然趋之若鹜。
可是在这个时代,又有几个人能拿的出这种知识?
就算有人掌握了这样划时代的知识,肯定自己研究著书立传,然后广收门徒成为一派宗师。
为啥要把功劳分给其他人?
所以,那些所谓的研究班,最后都变成了传统的文学结社。
没有什么凝聚力可言。
朱掌握着最先进的外科手术知识,又愿意传授给他人,是有这个条件建立一个研究班的。
然而,外科手术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分支,和传统医术是并行关系。
也就是说,不论你之前是多高明的医生,加入外科手术班之后都是学徒,要从零开始学起。
最多就是起点比别人高一点。
有多少医生愿意放弃之前的医术,来研究外科手术的?
仅此一点就决定了,外科手术班的规模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