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29节

  叶云流却很是不解。

  周围人都说新政不当人,与民争利,损害百姓利益。

  叶家自身也是新政的受害者,受到的约束更大了,缴纳的赋税也变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曾祖父为何还要说新政好呢?

  于是,叶兑就全面为他剖析了新政。

  他那位便宜老师方孝孺,也经常从朝鲜王国寄信回来,帮他解答各种疑惑。

  让他对新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家国天下的概念也逐渐形成。

  然而叶兑自己对部分政策的认识也很有限,甚至无法理解。

  比如放宽对人口的限制,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各城市犯罪数量剧增。

  他不明白,这么明显的危害,朝廷就看不到?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反对,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

  他对叶云流的解释是:“从既往的政策来看,朝廷是有全盘计划的。”

  “现在我们没看懂,可能是因为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

  “多观察,过上几年还是看不到作用,再反对也不迟。”

  叶云流虽然年轻,却也很认同这个观点。

  多观察,谋而后定,就算反对也能有更充足的证据。

  去年叶兑寿寝正终,临走前还特意叫来一群见证人,提前为叶云流加冠。

  并当众宣布,让他守孝半年,就启程去朝鲜王国找方孝孺进学。

  还叮嘱他不要直接去,一路上多走走多看看。

  古代对丧葬看的非常重,作为最受器重的曾孙,叶云流是要守三年孝的。

  但他现在正是进学的年龄,在家耽搁三年很可能一生就耽误了。

  叶兑提前做好布置,他在孝期外出求学,就是遵守曾祖遗命,是合乎规矩的。

  可以说,叶兑把一切都提前给他规划好了。

  叶云流对曾祖的心思了解的更清楚,他不是怕自己耽搁了学业,而是怕自己跟着这群儒生学歪了。

  事实上,深受曾祖和老师影响,他对那些名士大儒也很不以为然。

  学问确实很深厚,但带着一股浓浓的腐朽味儿。

  这一点,从他们对新政的态度就能看的出来。

  摊丁入亩的好处,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偏偏士绅们就反对诋毁。

  为什么?

  不过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罢了。

  满嘴的道德文章,肚子里全是男盗女娼。

  所以,在守孝半年之后,他就遵照祖命出发,一边游历一边前往朝鲜王国。

  前几个月,他游历了南方几个主要省份,深入基层去观察新政的情况。

  小时候他曾经跟随曾祖父去过乡下,当时见到的景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田里的庄稼生长的很壮实,百姓工作也很勤劳。

  可是大家身上的衣物破破烂烂,行人脸上也大多挂着愁苦,沿途遇到的村庄也一副破败景象。

  这种反差让他很不解,明明庄稼生长的那么好,百姓也很勤劳,为何大家日子还很苦呢?

  叶兑告诉他,赋税太重。

  南方几省的赋税,是其余地方的两倍多。

  他不明白,同样是一个国家,为何税率不一样?

  叶兑的解释是,因为这里的百姓当年支持张士诚,这是对他们的惩罚。

  年幼的他觉得好像没毛病,但又好像很有问题。

  当初支持陈友谅的省份,赋税也很正常啊,为何就支持张士诚的地方赋税重?

  他问过好几个人,得到的回答大多都是,皇帝更痛恨张士诚。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意识到不对。

  同样是一个国家,如此区别对待,岂是正道所为?

  他立志,长大从政了要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还没等他长大,朝廷先进行了税改,全国统一税率了。

  而且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减税。

  表面看田税增多了,但苛捐杂税全部废除,百姓缴纳的总体赋税变少了。

  时隔数年,再次游历农村,看到的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百姓同样辛勤劳作,但身上的衣服几乎看不到多少补丁,脸上也洋溢着笑容。

  进入村子里面,到处都是织布机的声音。

  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晾晒着纺好的线,织好的布。

  村中央还有前来收购布匹的商贩。

  普通百姓不会问那么多缘由,他们只知道现在布匹很值钱,价格比以前贵了一倍还多。

  只要将布织出来,在家门口就能卖掉。

  赚取的钱财,可以供一家的开销。

  但叶云流却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海贸兴起。

  大明产的丝绸、棉布、瓷器、茶叶等等,供不应求。

  百姓们不知道的是,将棉布运送到县城,价格会比商贩收购价高出五成左右。

  叶云流就将此事告诉了当地百姓。

  本来他以为,大家会很感激他,然后去县城卖货。

  毕竟那可是高出了五成的价码啊。

  然而结果却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百姓要么不相信他的话,要么将信将疑,要么相信却无视。

  这个结果让他一时间无法接受。

  百姓如此辛苦,不应该很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吗?

  为什么不愿意多走几十里路,去卖更高的价格?

  要是觉得自家布匹少,不值当跑一趟,可以几家合在一起去啊。

  等了解过真正原因,他沉默了。

  百姓习惯了被束缚在当地,几十里外的县城,对他们来说就是另一个世界。

  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龙潭虎穴。

  以至于现在朝廷放宽了人身限制,百姓依然不敢走出去。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何朝廷会放宽人身限制了。

  就是要打开百姓的视野,让他们走出去,不至于和现在这样被一个小商贩剥削。

  而且他隐约有一种感觉,朝廷肯定还有更深的用意,只是他还无法参透。

  接下来他去了更多的地方,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

  他看到了汉蛮和平相处,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看到了血吸虫被逐渐治理。

  走过的地方越多,对新政的认识就越深。

  很多以前无法理解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

  前段时间,他终于跨过长江趟过淮水,进入北方地界。

  又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贫穷,但精神上更加积极饱满。

  那种感觉,都不需要用语言交流,只看精气神就知道,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叶云流虽然年轻,却知道这种叫希望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这一切无不说明,他们对朝廷非常满意,相信通过努力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而且他发现,北方百姓普遍更加忠于朝廷。

  一开始他以为,是朝廷在南方打击宗族势力导致的。

  北方动乱数百年,早已破败不堪,更没有什么宗族势力。

  与之相反的,南方相对太平,到处都是宗族势力。

  朝廷接连打击宗族,北方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南方就不一样了,大大小小的势力打击了好几遍,百姓心中有所不满是很正常的。

  但深入了解之后他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当前的生活,不论南北方的百姓,普遍都很满意。

  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应有的好日子了。

  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好日子了。

  看似差不多,但深思却发现,内核完全不一样。

  南方更加富庶,百姓认为过上好日子是应该的,过不好就是朝廷政策有问题。

  北方更加破败,百姓的日子但凡有所改善,就会非常感激国家。

  这两种想法没有什么对错高低之分,只不过是环境使然。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真实写照。

  这个感悟,让叶云流对很多问题,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

  很多看似奇怪的政策,他也终于理解了背后的深意。

  对于设计这些政策的人,更加的敬佩。

  此时,坐在一个街边酒馆,听着一群庄稼汉讨论国家新政。

  再次让他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差异。

首节上一节429/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