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43节

  之后两人又聊起了其他事情。

  总体来说,朝鲜王国的局势比大家预计的要乐观的多。

  除了大明武力震慑,以及封王建制确保了旧贵族的利益。

  大明使节团的文人,将高丽文人给安抚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人掌握舆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大明安抚住了文人群体,就相当于掌握了舆论。

  愿意站起来反叛的人,自然就少了许多。

  当然,和大明采取的均田制也有关系。

  大明将没收的反叛权贵的土地,全部分给了高丽百姓。

  要知道高丽之前的政治制度,类似于九品中正制,百姓就是权贵官僚的农奴。

  获得自己的土地,那是前所未有之事。

  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他们自然会支持大明。

  徐允恭感慨的道:“你不知道,那些高丽百姓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时,是多么的激动。”

  陈景恪心道,我可是太知道了。

  获得土地的百姓,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能爆发多大的战斗力,可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那是能让血肉之躯战胜钢铁洪流的力量。

  百姓被均田制收买,文人群体也被安抚。

  旧权贵获得重用,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三群体的抵抗意志被瓦解,朝鲜定矣。

  盛会总有完结之时,庆功宴很快就在喧闹中结束。

  陈景恪起身回家,才发现自己的头竟然有些晕乎乎的。

  这让他很是无语,竟然被一杯白酒给弄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不过这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不喝酒的决心。

  一杯就这样了,多喝几杯谁知道会不会坏什么大事。

  回到家,福清老远就闻到他身上的酒味儿,震惊的道:

  “您饮酒了?”

  说着连忙上来要搀扶他。

  陈景恪解释道:“就一杯,酒真不是好东西,我不喝酒的决定是对的。”

  “一杯就成这样了?”福清有些无语,又有些好奇:

  “什么事情,竟然让您破例?”

  要知道,他们成婚喝的交杯酒也只是米酒而已。

  陈景恪就将事情讲了一遍:“当时实在是太高兴,有些不受控制。”

  福清明显兴趣缺缺,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这也值得您破例啊?”

  “等着吧,以后肯定会因为这事儿得罪人的。”

  要是一直不喝酒,大家也不会说什么。

  破一次例,就会有无数人希望你破第二次。

  不破就是不给面子。

  这个道理陈景恪自然也懂,却丝毫不在意的道:

  “随他们去,真正关系好的不会逼我喝酒。希望我破例的,我会在乎他们是老几?”

  他的身份注定了不可能广交群臣,得罪就得罪了,是真的不稀罕。

  福清笑道:“那也没必要刻意得罪人呀。”

  ……

  第二天,陈景恪赶往皇宫参加早朝。

  发现好些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向他,就连平日里看他不顺眼的文官,也投以友善的目光。

  这让他很是别扭,发生啥事儿了?

  这些人吃错药了?

  正疑惑间,就听到有人在喊他,转头看去正是徐达、汤和、蓝玉等人。

  他连忙走过来,主动向众人见礼。

  这一圈人都知道他的底细,自然也都很客气的还礼。

  不少第一次来参加早朝的人,不知道他底细,见到这一幕都露出惊讶之色。

  这少年是什么人?为何这一圈大佬都对他如此礼遇?

  等从别人那里打听到他的身份,则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原来是太孙伴读陈景恪,难怪这群大佬都这么客气。

  生子当如陈景恪啊。

  另一边,见过礼之后,徐达笑道:

  “小子,我一直以为你最是冷静,没想到还是性情中人。”

  陈景恪心中一动,莫非是因为昨天喝酒?

  “徐伯伯何出此言?”

  徐达的回答证实了他的猜测:“昨天都破例饮酒了,还装糊涂呢。”

  蓝玉也附和道:“是啊,连陛下都不能让你饮酒,竟然为了牺牲的将士破例,必须是性情中人。”

  陈景恪苦笑道:“就是一杯酒而已……再说了,你们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操心,还有空关心我一个小辈喝酒啊。”

  汤和笑道:“你可不是一般的小辈,你就没发现今天大家看的目光不一样吗。”

  陈景恪想起一路上大家怪异的目光,有些不敢置信的道:

  “这……我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

  徐达说道:“你以为呢,现在但凡消息灵通一点的,谁不知道你是陛下的智囊。”

  “你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关注着。”

  “昨天庆功宴还没有结束,你饮酒的事情就已经传开了。”

  许多文官向他投以赞许目光,也有解释了。

  他是听了使节团文人义士的事迹才喝的酒,自然被认为是对文人的尊重。

  毕竟,那些文人义士已经被文官们,自发的推举为文人群体的代表。

  我们文人也能为国赴死。

  至于武将们怎么想……他们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陈景恪娶了公主本就是勋贵行列的一员,自己人怎么做都是对的。

  得知事情真相,陈景恪只觉得不可思议,又有些兴奋。

  我已经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

  

  因为北伐大军凯旋,今日的早朝格外的热闹。

  也没谁会在这个时候给大家添堵,说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当然,主要是也确实没啥不开心的事情。

  今年可谓是风调雨顺,战争也是节节胜利。

  对大明和天下人来说,都是喜庆的一年。

  朱元璋和群臣唠了一会儿嗑,顺手处理了一些政务,又颁布了几条政令,早朝就结束了。

  退朝后,陈景恪和朱雄英一块来到乾清宫。

  朱元璋一见面就打趣道:“你不是不饮酒吗?能为几个文人的死破例,今天也必须给咱破个例。”

  陈景恪眼睛一转,说道:“我倒是想,只是最近实在不方便,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朱元璋本来只是开玩笑,听他这么敷衍,顿时不乐意了:

  “怎么又不方便了?必须给咱一个合适的理由。”

  陈景恪不好意思的道:“这不是福清十八了吗,您懂得。饮酒可能会对孩子不好。”

  “哈哈……”朱元璋大笑道:“这个理由好,咱喜欢。多多努力,争取让咱早日抱上外孙。”

  陈景恪连忙点头:“一定一定……”

  朱标在一旁那叫一个无语,你们俩要不要瞅瞅自己再说什么?

  “咳,景恪,这里有一份方孝孺的奏疏,你看看有何感想。”

  陈景恪心中一动,莫非是关于编写朝鲜史的事情?

  接过奏疏一看,果然如此。

  高丽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箕子朝鲜后裔,而是认了高句丽当祖宗。

  因为这种认识,导致很多人心存反叛之意。

  方孝孺认为,应该编写一套正经的朝鲜史书,以驳斥这种观点。

  同时溯本正源,让朝鲜人了解自己的出身。

  如此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回归华夏族群。

  看完奏疏之后,陈景恪相当无语。

  原来那边的人这么早就开始乱认祖宗了吗?

  新罗真是悲催啊。

  大唐灭了百济和高句丽,让他捡漏一统了半岛。

  打死他都想不到,后世子孙竟然认了死敌当祖宗,反而把他这个真祖宗给抛弃了。

  得知了事情的缘由,他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

  方孝孺还是挺靠谱的吗,没辜负对他的培养。

  “陛下、殿下,我以为此事可行,且当行。”

  朱元璋问道:“你就不怕他们真是高句丽后裔?”

首节上一节343/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