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25节

  陈景恪继续说道:“这道屏障,在我们弱小时,替我们挡住了几乎所有外来敌人。”

  “但在我们强大时,也同样阻碍我们走出去。”

  “最可怕的是,它还会禁锢人心。”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一点他可太能体会到了。

  他执意要迁都北方,就是因为长江天险固然能阻挡敌人,也容易让人变得保守短视。

  然后他表情狐疑起来,啥意思?

  你小子是不是想说,咱的心也被那道屏障给禁锢住了。

  以前或许是,可现在咱的雄心壮志还不够吗?

  陈景恪并不知道老朱思想又跑偏了,自顾自的说道:

  “但是我们在进步,外面世界的人也同样在发展进步。”

  “总有一天,所有的天险都会被打破。”

  “区别就是,被人打破还是我们主动打破。”

  朱元璋并不觉得危言耸听,毕竟蒙古帝国的前车之鉴就在不远处。

  当年蒙古人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国家也能做到。

  远的不说,帖木儿帝国日渐强盛,西域的察合台汗国已经归顺于他。

  帖木儿其人野心勃勃,以蒙古帝国后裔自居,对大明的敌意非常深。

  早晚有一天,大明与其必有一战。

  就看是他打进来,还是大明打出去。

  “可是,这些和方才说的那些有什么关系?”

  “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明何惧强敌。”

  朱雄英插话道:“有关系的,皇爷爷您想啊。我们打出去之后,如何治理这些土地?”

  “从应天到西域,走一趟要半年时间……”

  “如果没有合适的制度,恐怕会步了汉唐的后尘。”

  朱元璋疑惑的道:“不是说好了吗,将亲王分封在这些土地上,为他们封王建制。”

  “到时候自然有诸王就近管理这些土地。”

  “大明只需要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导就可以了。”

  陈景恪接话道:“说句陛下您不喜欢听的,两三代之内大家都是亲兄弟,三五代之后呢?”

  “远在万里之外的藩属国,除了一个宗法关系,就再没有别的联系,他们会不会渐渐的和大明疏远?”

  朱元璋眉头紧皱,这话他可太不喜欢听了。

  可他也知道这是现实,所以没有出言反驳。

  再想到他心中的另一个计划,连反驳的想法都没有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土地都打下来,那样大明就成天下公敌了。”

  “比如南洋列国,我们只能灭掉几个对我们有威胁的,和地理环境比较好的。”

  “一些比较温顺,地理位置又不好的藩属国,灭掉他们得不偿失。”

  “将来时机成熟了,灭掉他们也不是不行,但至少目前不适合。”

  “而且南洋之外呢,外面的天地更加广阔。”

  “我们既然走出去了,就必然要有一番作为。”

  “可万里之外的国家,打败他们很容易,彻底征服他们很难。”

  “就算打败他们,如何治理也是个问题。”

  “须知鞭长莫及,继续用老办法,恐怕大明会掉入战争泥潭。”

  “所以,大明需要一个全新的绳子,将所有的势力全都套住。”

  “到时候哪怕是万里之外的国家出问题,大明动一动绳子,就能将他们制住。”

  朱元璋眉头一挑:“咱怎么越听越玄乎了,你别给咱画大饼,商业就能拴住这些人?”

  朱雄英也同样很疑惑,靠商业能做到这一点?

  即便他对陈景恪有着迷之相信,也难免会有些质疑。

  陈景恪说道:“我给陛下说一下怎么操作吧,陛下……嗯,太孙应该能听的懂。”

  朱元璋登时就不乐意了,啥情况,你瞧不起咱是不?

  然后他就对朱雄英说道:“乖孙,你好好听着,你爹不在就靠你拿主意了。”

  朱雄英差点笑喷,这老爷子现在越来越逗了啊。

  不过他也打起了精神,想要看看陈景恪到底要设计一套怎样的制度,竟然能拴住那么多国家。

  陈景恪决定不讲那么多大道理了,直接从怎么做入手:

  “首先,就是强化宗藩关系,我们要建立一套统一的规则。”

  “大到统一的度量衡,语言、文字,小到走路靠右走,所有藩属国都必须使用这套标准。”

  “最关键的是宝钞,所有的藩属国必须接受宝钞。”

  朱元璋眼前一亮,问道:“如果所有藩属国都使用宝钞,那朝廷是不是就可以加印了?”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您老人家就知道加印是吧。

  朱雄英耐心的解释道:“加印是肯定的,但加多少还是要经过计算才行。”

  朱元璋连连道:“这个好,这个好,这个咱同意了。”

  “具体该怎么做,你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

  朱雄英也是眼前一亮,他比朱元璋想的更多,已经有些明白陈景恪的意思了。

  前面那些度量衡、语言等标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交流。

  后面的宝钞则是杀手锏,大明就可以用宝钞来控制他们。

  得到启发,他已经想到好几个不错的点子了。

  他迫切的想要知道更多,于是催促道:“快说快说,后面呢?”

  朱元璋一看就知道,自家大孙子听懂了,心下别提多开心了。

  这孙子,咱家的。

  陈景恪继续说道:“不论是统一的度量衡和宝钞,都只是为商业计划打基础。”

  “等标准被各个国家采纳并流行开,咱们就可以进行第二步,贸易联盟。”

  朱雄英兴奋不已,我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果然如此。

  “这个贸易联盟是做什么用的?”

  陈景恪详细解释道:“贸易联盟是用来管理各国商业行为的机构。”

  “监督多边贸易协议的执行、主持多边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审议各成员贸易政策,帮助发展中成员提升贸易能力。”

  “同时还能帮助各国制定钱币政策,以免出现钱荒或者通货膨胀。”

  朱元璋已经彻底晕了,你说的这是个啥?

  但朱雄英却听懂了,不禁拍手叫好:“贸易联盟掌握了所有国家的商业。”

  “大明是宗主国,自然就是贸易联盟的盟主。”

  “也就是说,我们掌握住了所有藩属国的商业,相当于抓住了他们的经济命脉。”

  “各藩属国想要脱离大明,就变得更加困难。”

  朱元璋挠了挠头,听不懂,但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就是如此,贸易联盟掌管所有加盟国的商业行为。”

  “而且贸易联盟具有排他性,除非加入这个联盟,否则在跨国贸易中就要受到排挤和歧视。”

  “更严重一点,可以直接不带他们玩。”

  朱雄英心中一动,说道:“大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我们的商品是最丰富多样的。”

  “再加上藩属国的资源,我们的贸易联盟将会非常强势。”

  “对于无法用军队掌控的国家,可以用贸易联盟吸引他们。”

  “如果他们不加入,我们就支持他们的敌国。”

  “如此,加入的国家越多,贸易联盟的实力就越强,就越能逼迫更多的国家加入。”

  “到时候,大明就可以用贸易联盟,掌控更多的国家。”

  朱元璋疑惑的道:“难道别人就不能组建联盟了吗?”

  朱雄英回道:“可以啊,那就比一比谁的商业联盟更强势,谁代表的利益更大。”

  “以大明的生产力,又有藩属国体系为后盾,我相信咱们可以打败任何竞争对手。”

  陈景恪补充道:“主流国家都需要大明的商品。”

  “丝绸、茶叶、瓷器、琉璃、漆器、棉布、糖等等产品,畅销全世界。”

  “还有爪哇的香料,也同样受到列国追捧。”

  “只要他们还需要这些东西,只要他们还想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就必须加入进来。”

  “否则,就只能从别人手里,花十倍百倍的价格去购买。”

  朱元璋又问道:“这些东西都不是必需品,别人要是关起门不和外面的人做生意呢?”

  闭关锁国,大明就干过。

  朱雄英露出一个狰狞的笑容:“嘿嘿,大明的战舰可不是吃素的。”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用兵只是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大明最好不要直接陷入战争泥潭。”

  “真要打仗,也是扶持代理人……”

  “想打谁,就扶持他的敌对势力,让他的敌人去打他。”

  “大明只要出钱出物资就可以了,打赢了我们坐享渔翁之利,打输了也就损失点钱财。”

  朱元璋皱眉道:“就不怕养虎为患吗?”

  陈景恪说道:“这是难免的,但无所谓啊,再扶持一支势力让他们继续打呗。”

  “把整个国家彻底打烂,人都死的七七八八了,大明再过去收割。”

  “到时候连土地一块拿下,建立一个封国,不是更好吗。”

首节上一节325/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