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0节

第25章 明心志

  陈景恪知道他为何会有此一问,这种治病之法实在有点重口味了。

  但吃屎能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可不是他胡诌,而是经过了科学验证的。

  抹黑中医的人没少用童子尿、人中黄之类的来攻击中医,吃屎尿能治病,太扯淡了。

  你给他们说,有多少病例,有哪些实验数据支撑。

  人家就来一句,你们的论文在国外某某期刊上发表过吗?

  没有?

  呵呵,不过是一群自嗨怪,用假数据糊弄人罢了。

  忽然有一天美国有实验室证明,吃屎确实能治病。

  肠道菌群失调是某些细菌被大量杀死,某些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的。

  正常人的粪便里,含有完整的肠道菌群。给病人吃下去,能补充缺失的那一部分。

  美国人想到了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制作大便滤液进行灌肠,一种是直接把大便装进胶囊让病人吃。

  搞笑的事情来了,中医给人吃屎就是害人,试验数据和临床数据被喷作假。

  美国人给人吃屎,就是治病救人,论文被发表在了所谓的权威杂志上。

  所谓的权威杂志,果然够权威啊。

  然后……你以为中医黑们会被打脸吗?

  不,他们装作没看见,转而从别的地方继续黑。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喊着中医守旧不肯改变自己。

  然而现状是,某些群体一边喊着中医墨守成规,然后将中医现代化的成绩全部拿走。

  比如青蒿素,在两晋时期,咱们的先辈就开始用青蒿治疗疟疾。

  并且古人还发现,青蒿经高温会失去药效,还特意强调要绞成汁服用才会有效果。

  二十世纪,科学家用现代科技将青蒿素提取出来,就和中医没关系了。

  还有人喊着废医验药,然而他们却无视了,中华药典上所有的药物,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这一事实。

  所以到底是谁在阻止中医现代化?是从业者自己,还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

  前世某些群体的力量太过强大,陈景恪人弱力微,无能为力。

  穿越到明朝,他最想做的就是,将中医被人为斩断的前进道路续接起来。

  先出一本中医类的书籍,他会在书中提出一些中医的不足,再‘预测’一下前进的道路。

  然后在第二本医书中,解决这些问题,并顺势推出现代医学体系。

  当然,这只是他之前的打算,那时候他一心躺平,也没别的大志向。

  现在不同了,既然踏进政坛这个泥坑,那我要做的更多。

  大航海是吗?全球争霸是吗?文明战争是吗?种族战争是吗?

  等着吧,大明的旗帜将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将齐颂华夏之名。

  但陈景恪很清楚,朱元璋对走出去毫无兴趣。

  不得不说,出身成就了他,也限制了他。

  全球霸主,文明传播者?

  有一碗饭值钱吗?

  所以他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所以他对打通西域重建丝绸之路毫无兴趣。

  所以在海边闹倭寇的时候,他不是组建海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是将沿海百姓内迁,下令片板不得下海。

  而他的这种思想,也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多数儒生的思想。

  天朝上国。

  除中国外皆蛮夷荒土,取之徒费民财徒耗民力。

  在朱元璋面前提什么全球霸主,那就是找死。

  朱标深受朱元璋影响,对这方面估计也没什么兴趣,能指望的就只有朱雄英。

  之前陈景恪还在思考,该如何着手培养他,现在也渐渐有了些思路。

  给他讲历史故事,主要讲汉武帝和唐太宗两人的拓边思想。

  再给他讲国外各大势力的发展,比如罗马、波斯、贵霜、阿拉伯等帝国,比如亚历山大东征等。

  不需要刻意灌输什么大道理,只要将这些故事告诉他,拓宽他的视野就足够了。

  一旦他对外面的世界生出好奇心,很多东西就是水到渠成。

  回到皇宫,朱标将他叫住问道:“方才叶先生想收你为徒,你为何拒绝了?”

  陈景恪知道这瞒不住人,所以坦白道:“拜叶先生为师,对我的仕途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受其约束,否则必遭反噬。”

  “小子觉得叶先生对我的束缚,远远大于对我的帮助,故拒绝了他的提议。”

  狂妄。

  这是朱标听到这番话之后的第一想法。

  但仔细想想,却又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陈景恪并不缺出头的机会,只要不犯错,二三十岁外放最低也是县令。

  只要稍微做出一点成绩,升官速度会很快,五十岁入中枢的可能性极大。

  他缺的只是人脉,说白了就是帮手。

  叶兑确实有才华,人脉也很广,能弥补他的这个缺点。

  然而别忘了他的出身,浙江人,学生大部分都是江浙一系。

  甚至他自己,也可以算作是江浙一系的中流砥柱。

  之前他在民间隐居不涉朝堂,没人在意这个身份。

  现在入朝为太孙之师,这个身份就变得很敏感了。

  洪武朝立国至今,一直是淮西派和江浙系争斗,两派可以说不共戴天。

  面对党争,叶兑都难以置身事外,陈景恪要是拜师,绝对会被拖进这个漩涡。

  到时候叶兑提供的人脉关系,对陈景恪是福是祸就要打个问号了。

  而且陈景恪还有个身份,马皇后的专属医生。

  如果他多一个江浙派系的身份,朱元璋还敢这么信任他吗?

  话说回来,朱元璋同意他当太孙伴读,不正是看中了他身家清白没有背景吗。

  想到这里,朱标露出赞赏之意:“不错,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聪明。”

  “希望你能不忘今日之想,做一个纯粹的人。”

  陈景恪正色道:“殿下放心,臣是个自信到狂妄的人。”

  “要么聚拢一批志同道合者践行自己的理想,要么就老老实实当一个小人物。”

  “绝不会出卖自己的理想,成为他人手中的刀。”

  朱标并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趣的道:“哦,不知你有何理想?”

  陈景恪认真的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标怔了一下,然后大笑起来:“哈哈,好,好,好,好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就等着看你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陈景恪拱手道:“请殿下拭目以待。”

  旁边的朱雄英疑惑的挠了挠头,父亲和陈侍读在说什么啊。

  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听懂了,为何总感觉完全没听懂的样子。

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

  对陈景恪的回答,朱标确实觉得他有些狂妄,不过整体来说还算满意。

  至于什么远大理想,谁幼时还不是意气风发呢。等过上几年经历的多了,就会沉淀下来。

  但有些眼界和气度,却不是想学就能学来的,这方面陈景恪很不错。

  再想到之前他开导朱雄英的那一番话,心中就更加的满意。

  然后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心事,决定向陈景恪咨询一番。

  “你之前说,我与父亲遇到争执,需要以父亲为主。”

  “可若我放弃主见事事顺着父亲,那我就不再是我了,如之奈何?”

  陈景恪摇摇头道:“殿下想差了,当您和陛下的办法,都是为大明好的时候,自然要以陛下为主。”

  “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需要有人为陛下查漏补缺。”

  “您从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是为陛下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让他知道自己所行之策的优缺点。”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就如古之唐太宗与魏征,乃君臣典范。唐太宗需要魏征纠正自己的失误,魏征在唐太宗的庇护下施展才华。”

  “魏征从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他反对更多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替唐太宗查漏补缺。”

  “如果劝谏无效,他也不会抓着不放,而是认真执行将损失降到最低。”

  “唐太宗就算不赞成魏征的建议,也会认真思考,完善自己的政策。”

  “我相信,陛下也是一样的,就算不赞成您的提议,也一定会慎重思考。”

  朱标不禁点头赞同,确实如此。

  朱元璋就算不同意他的建议,也会慎重考虑,然后告诉他为何不采纳。

  反倒是他,因为父亲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内心可是有不少牢骚的。

  想到这里,心中就愧疚不已。

  朱雄英则崇拜的看着陈景恪,在父亲面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还帮父亲解决了难题,太厉害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我以为殿下可以学一学魏征,遇事要勇于提出自己的建议。”

首节上一节20/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