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土地兼并,这是无法逆转的。”
“当地方士绅强大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军户伸手。”
朱元璋无奈的点点头,熟读史书的他很清楚,兼并是无法阻止的。
自己可以靠杀戮解决,但不能指望后世所有子孙,都能如自己一般。
他只希望,彻底崩坏的局面能晚几年出现。
“最可怕的还是内部腐化……”
“军户世袭,卫所从指挥使到千户百户,再到下面的小旗,大部分也是世袭。”
“军队的规矩有多森严,陛下也清楚。”
“面对上级,军户连一丝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大明军纪严明,军官还不敢太过分。”
“但时间一长,军官必然会将军户当做奴隶一般使唤。”
“而且是世世代代为奴,永远都无法摆脱。”
“到那个时候,卫所就会成为军户的地狱。”
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局面,只是想一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这还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上百万人。
关键这还是大明赖以生存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不造反就不错了,哪来的战斗力。
“军户们要么家破人亡,要么逃亡成为黑户。”
“逃亡后,要么卖身给富贵人家为奴,要么就只能铤而走险。”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危险的是等到敌人打来,朝廷就会发现无兵可用。”
“若是发现的早还好,若是发现的晚,后果不堪设想。”
“就算发现了又能如何?”
“改?这是祖宗之法,既得利益集团势力庞大,会各种阻挠。”
“不改,这就是身上的一个烂疮,会造成持续不断地流血,直到天塌地陷的那一天。”
朱元璋已经彻底被说动,斩钉截铁的道:
“改,咱立即就改。”
“此政始于咱,也要从咱手里结束,绝不能将问题留给后人。”
“该如何改,你尽管说。”
朱标也不禁颔首,军户制确实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朱雄英依然很淡定,我就知道,只要景恪一开口,那必然是改。
福清公主一双美眸异彩涟涟,难怪爹爹和大哥对他的态度都如此特殊,果然厉害呢。
陈景恪感受到她的目光,只觉得有些怪异,不过也没多想,继续说道:
“军户制至少还能坚持十年不会败坏,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解决。”
“总体来说就是放开,有条件的还他们自由。”
“就以这次营建新都,黄河改道为例。”
“抽调十万军户前去营建新都,许诺他们,待都城营建完毕,就地为他们分配土地定居。”
“这些军户必然会拼了命去干活。”
“且他们对陛下都非常的忠诚,又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能更好的稳定新都。”
朱元璋不禁连连点头,道:“好,这个法子好,咱觉得可行。”
他还举一反三道:“黄河改道也可以照此办理,到时在黄河沿岸为他们分配土地就地安置。”
“如此,既可以帮助朝廷完成这些大工程,还能妥善安置军户,可谓是一举多得。”
陈景恪嘴里的军户,并不是现役军人。
指的是现役军人的家属。
大明军制,从军户里抽调青壮参军,家人屯田。
所以,抽调屯田的军户,并不影响现役军队的数量。
因为自己的家人可以获得自由,还能获得土地。
现役军人会受到激励,作战更加勇猛。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军户制被取消,大明必须尽快确立新的军制才行。
否则很快整个军队系统就会陷入混乱。
朱标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就问道:“军户制取消后,我大明该使用何种军制才好呢?”
众人目光都看向了陈景恪。
第145章 军功爵制
陈景恪说道:“其实军制没必要弄的太复杂,也没必要想太多新花样。”
“纵观历史,不论王朝初期使用的是何种兵制,都会变成单纯的募兵制。”
“我们只需要尊重客观事实,就足够了。”
朱元璋失望的道:“直接采用募兵制吗?”
“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募兵的容易吃空饷,且战斗意志都不甚强。”
陈景恪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募兵制胜在灵活,出了问题更容易调整。”
“只要出一个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就可以确保朝廷拥有一支十万人左右的精锐。”
“能不能力挽狂澜不好说,至少能帮朝廷维持住局面。”
当整个系统全部烂掉,那就是真的没办法了。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制度都没什么用。
朱元璋也不得不认同,这话确实有道理。
朱标也是同样的想法,既然早晚都要进入募兵制,干脆从一开始就这么搞。
免得给后人留下一个不可收拾的烂摊子。
这时,福清公主疑惑的道:“只要奖赏足够,募兵的战斗力也可以很强呀。”
“汉朝不就是靠着募兵,打出了大汉天威吗。”
朱元璋愣了一下,好像确实如此。
朱标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咳。”朱雄英干咳一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露出一口白牙道:
“秦汉初唐的军队战斗力强,与军制并无太大关系,而是因为军功爵制。”
“立了功就有相应的封赏,自然是人人奋勇杀敌。”
“初唐时期唐军战力冠绝天下,以少胜多的案例数不胜数。”
“但因为唐高宗好虚荣,大肆封赏导致勋爵泛滥。”
“而朝廷手中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没有足够的土地来封赏功臣。”
“所以从那时开始,除了少数精锐,大部分唐军战力就开始下滑。”
“到了安史之乱以后,战斗力就更低下了。”
“甚至出现了,和藩镇一起演戏给皇帝看的事情。”
“究其原因还是军功爵制彻底崩坏的结果。”
“当兵打仗不再是改变身份的途径,仅仅是为了吃饷银而已。”
“饷银才几个钱,值得拼命吗?”
“况且死了连饷银都没了,朝廷许诺的抚恤金,能不能兑现都是未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还能奢望他们奋勇杀敌。”
“所以咱们在这里讨论军制毫无意义,不如想想怎么建立一套可行的军功爵制。”
说完得意的看着众人。
朱标很是惊讶,这话是我儿子说出来的?
朱元璋挑了挑眉头,对陈景恪说道:“这是你教他的?”
陈景恪也同样很惊讶,摇摇头道:“我只和他说过秦朝军队为何强大,后面还没来得及说。”
没说过,那就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
得到这个答案,老朱心中狂喜:“哈哈……好好好,咱的乖孙果然聪明。”
“这一番分析太有见地了,超过了大多数人。”
福清公主也很意外的看着这位大侄子,知道他聪明,没想到竟然聪明到这种程度。
这一番认识和剖析,就没有几个人能比的上的。
朱标见不得儿子得意,说道:“小聪明罢了,若无景恪提点,你能发现这些?”
朱元璋不乐意的道:“放屁,你怎么就没想到呢?”
朱标被噎得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是,您老人家这么溺爱孩子,真的好吗?
朱元璋笑呵呵的问道:“乖孙,你方才也说了,唐朝就是因为爵位泛滥。”
“又拿不出足够的土地封赏有功将士,才导致唐军战力下滑。”
“若我大明也采用军功爵制,如何杜绝这个问题呢?”
朱雄英摊手,道:“为何要杜绝?再好的制度,都经不住不屑子孙败坏。”
“唐太宗何等英明神武,给子孙留下了深厚的家底。”
“可才驾崩几年啊,就被唐高宗给破坏的七七八八了。”
“要不是张柬之等人,恐怕就此亡国也不无可能。”
“一代人就做一代人的事情,只要我们自己坚守好这些制度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