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23节

  某年某月某日,日有食之。

  类似的记载,数不胜数。

  古人认为,日食是上天对皇帝最直接的警告。

  要么皇帝失德,要么朝中有奸臣误国,要么政策出现大的问题。

  要么该帝王统治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总之就是出问题了才会有异象。

  处理方法很简单,要么皇帝下罪己诏,要么更改某些政策,要么扫除奸恶。

  即便从宋朝开始,人们已经可以预测部分天象,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天象依然被视为,是苍天对帝王的示警。

  每次遇到日食,都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大事。

  所以在确定发生日食的情况下,奉天殿变得鸦雀无声。

  朱元璋脸色铁青,天象来的太过突然,事先钦天监没有任何提醒。

  这也不奇怪,观天并不是每次都准确。

  可日食代表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后续改革。

  莫非要下罪己诏?

  可咱什么都没做错啊。

  群臣也纷纷开始思考,等会儿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怀疑大明的合法性?

  算了,族谱挺薄的,经不起折腾。

  皇帝失德,下罪己诏?

  这是标准处理方法。

  但不能由臣子提,需要皇帝自己主动下罪己诏才行。

  万一皇帝不愿意呢?

  就需要备用方案。

  政策有误倒是不错的借口。

  当前能算得上新政的,就只有宝钞改革。

  可就算是瞎子,也不敢昧着良心说新钞是弊政。

  黄河改道?

  民间传的倒是挺广的,但朝廷并没有做出决定啊,也不能用。

  哎,要是丞相还有就好了。

  除了皇帝下罪己诏,其实丞相也是个不错的背锅人选。

  历史上因此下台的丞相不在少数。

  不对,还有一个理由,朝中出了奸佞。

  就你了,毛骧毛指挥使。

  这一刻,群臣的脑电波似乎产生了连接,不约而同的将目标对准了毛骧。

  这个祸害,终于有理由弄死你了。

  在群臣看来,下罪己诏和处死一个奸臣,是一个根本就不需要考虑的选项。

  毛骧,死定了。

  大约过了半刻钟,天地重现光明。

  朱元璋脸色凝重,目光如刀一般扫过众人。

  群臣无不心惊胆颤,纷纷低下头。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人身上:“邬秉让。”

  钦天监监正邬秉让立即出列:“陛下。”

  朱元璋问道:“苍天何事示警?”

  邬秉让早就得到其他人提醒,自然知道怎么回答:

  “此乃苍天示警,朝有奸佞。”

  说完就低下头不再发一言,其实他很不想参与朝争。

  但他更不想逼着皇帝下罪己诏,只能将锅丢给奸佞。

  至于谁是奸佞,我不知道,陛下和群臣你们去找吧。

  朱元璋很是意外,但心中也松了口气。

  有奸佞好啊。

  既不用下罪己诏,又能合理合法的杀人。

  他的目光再次扫向群臣,让咱看看砍谁比较合适。

  每一个被他目光注视的人,都忍不住瑟瑟发抖。

  生怕视线停留在自己身上。

  当目光扫过毛骧的时候,朱元璋停顿了一下。

  数来数去就他最合适啊。

  这个念头一出,他似乎想到什么,目光狐疑的看向邬秉让。

  此时他哪还不明白邬秉让的真正意图。

  什么朝有奸佞,这就是冲着毛骧来的。

  他很不喜欢臣下替他做决定,况且毛骧还关系着他的很多计划。

  至少在金钞局稽查司,转变成税务稽查司之前,他不希望毛骧死。

  可他转念一想,毛骧做的事情,很多人也能做。

  他有的是刀可用。

  而眼下能替自己背锅的,貌似也就只有这一个了。

  早就磨刀霍霍的群臣,眼见时机成熟,纷纷站出来道:

  “陛下,臣检举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假借皇命打击异己……”

  “陛下……毛骧结党营私、草菅人命……”

  “陛下……毛骧……”

  “陛下,毛骧其罪可诛。”

  正所谓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毛骧知道群臣都恨自己,可还是第一次被人在朝堂群起攻击。

  即便他再嚣张,面对这一幕也是吓的肝胆俱裂。

  更让他恐惧的是,天象。

  群臣能想到的道理,他又岂能想不到。

  罪己诏,和找个替死鬼,这还用考虑吗?

  是人都有求生欲,即便大难临头,他依然不肯就这样放弃。

  ‘噗通’跪下,以头抢地,声泪俱下:

  “陛下,陛下,是他们污蔑臣啊……”

  “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此心日月可鉴呐,陛下……”

  朱元璋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但并没有直接宣布,而是装作惊疑不定的样子。

  群臣知道皇帝想要什么。

  “陛下,毛骧仗着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欺上罔下……”

  “利用陛下对他的信任,结党营私聚敛钱财……”

  是的,皇帝是圣明的,只是被欺骗了而已。

  这就是皇帝想要的。

  而现在,我们就要提醒陛下,您被骗了。

  果然,朱元璋脸上露出疑惑之意。

  刚准备开口继续表演,却见一名禁卫,未经允许就跌跌撞撞的闯进来。

  大声嘶喊:“陛下,太孙在箭亭坠马。”

  刚才还和菜市场一样热闹的奉天殿。

  霎时间,陷入了沉静。

  朱元璋‘噌’的一下从龙椅上跳起来,顺着台阶冲到那禁卫面前:

  “说,太孙现在如何了?”

  那禁卫战战兢兢的道:

  “太孙……太孙浑身是血,陈伴读正在抢救。”

  朱元璋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幸好孙福及时扶住才没有倒下。

  群臣也无不骇然,太孙重伤,麻烦了。

  太子一系的大臣则陷入了恐慌,就连最混账的常茂,脸都白了。

  太孙对他们的重要性,甚至还超过了太子。

  毕竟太孙有常家的血脉,而太子只是常家的女婿。

  亲疏远近一目了然。

  朱元璋深吸口气,勉强稳住心神,用颤抖的手指指着外面:

  “走……去箭亭……”

  说完也没有理会群臣,就径直朝箭亭奔去。

  常茂这会儿也不傻了,拔腿就跟了上去。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做。

  最后还是李善长站出来:“诸位暂且回去等消息吧。”

首节上一节123/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