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7节

  可一条河的冰期,和黄河中上游种树又有什么关系?

  陈景恪叹了口气,小冰河期可谓是在明朝灭亡的关键节点上,重重踹了一脚。

  否则,说不定还能多支撑几十年。

  “年有四季,日有昼夜,这个道理人尽皆知。”

  朱雄英点点头,可这和小河冰期有什么关系?

  陈景恪继续说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四季之上还有一个,跨时更长的节气变化。”

  “姑且称之为温寒变吧。”

  小冰河期不利于他们理解,温寒变就直观多了。

  “温寒变?”朱雄英彻底迷糊了。

  四季之上的变化?什么意思啊。

  陈景恪尽量用他能听懂的语言解释:

  “这个变化以四百年为一个周期。”

  “四百年气候会变冷,四百年气候会变得温暖。”

  “就和一年四季,一日昼夜一样,不停的轮回。”

  朱雄英听懂了,可也震惊的张开了嘴巴,好半晌才说道:

  “这……这……怎么可能,我为何从未听说过。”

  如果这话不是陈景恪所言,他必然会认为是胡扯。

  可即便他再信任陈景恪,也无法接受温寒变这个概念。

  “哗啦……”外面传来声响,似是有人不小心踩到什么东西。

  陈景恪心中一动,估计是监听自己的人,被温寒变给惊住失态导致。

  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就见房门被人推开,朱元璋面色凝重的走进来。

  “皇爷爷。”

  “陛下……”

  朱雄英和陈景恪连忙起身行礼。

  朱元璋点点头,对外面说道:

  “任何人不得靠近此地十丈,违者杖毙。”

  “是。”孙福的声音响起,随后就是一阵脚步远去的声音。

  朱元璋回身在主位坐下,道:“坐。”

  朱雄英和陈景恪这才坐下,等着朱元璋开口。

  陈景恪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亲自过来听课了。

  不过这样也好,直接给他本人解释,效果更好。

  朱元璋并没有说话,而是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陈景恪今天要讲课,就想亲自过来听听。

  毕竟看记录,远不如亲耳听有感觉。

  所以他特意加快速度,将政务处理完。

  等赶到时,屋内已经开讲。

  怕打断陈景恪的思路,索性就站在门口听了起来。

  一如既往的没有让给他失望,陈景恪直接点出了黄河水患的根源。

  带给他最大启发的,就是黄河夺淮入海的后果。

  淮水支流被堵塞,降雨无法排出,整片区域都将成为泽国。

  这并不难理解,只是以前从未有人,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

  陈景恪只是略微一点,他自然也就明白过来。

  心中马上就把工部的治黄疏给否了。

  就在他以为陈景恪要提出解决办法时,哪知道话题突然转向了什么小冰河期,跨时数百年的温寒变。

  这一下转变很突然,也让他无比震惊。

  这东西不论真假,传出去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暂时不能被太多人知道。

  于是他立即发出声音,阻止陈景恪继续往下说,然后将所有人都驱赶开。

  必须要确定,这玩意儿真的只是一种气候变化,还是有别的东西。

  如果只是一种气候变化,那么在洪武朝发现这个变化,也可以算是文功一件。

  如果还代表着别的东西,那就要慎之又慎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抬起头看了看陈景恪,开口问道:

  “你方才说了黄河夺淮入海的危害,可有解决之法?”

  陈景恪很是意外,老朱竟然没有直接问小冰河期的事情,而是关心黄河?

  难道他对这事儿不感兴趣?

  不对啊,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不感兴趣。

  算了,先不管这么多了,他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吧。

  他略微思考了一下,却也并未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

  “方才我并未说完,黄河夺淮入海还有一个危害,甚至比淮水被堵塞危害还大。”

  朱元璋道:“说。”

  陈景恪起身拿起地图,用笔将洪泽湖给圈了起来:

  “黄河夺淮入海之后,会经过洪泽湖。”

  “洪泽湖水面宽阔,水流平缓,泥沙会大量淤积……”

  “面对如此大的水域,我们只有加高湖堤……”

  “用不了多少年,洪泽湖就会成为地上悬湖……”

  陈景恪用手比划了一下:“比淮水上游所有的地方地势都要高……”

  朱元璋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洪泽湖处在淮水下游,如果它的地势比上游还高。

  就会成为一道长堤,堵住上游的水,无法流入大海。

  一旦天降大雨,就定然会形成内涝。

  最可怕的,还是黄河在洪泽湖上游的河段决堤。

  到时候河南南部、应天北部的广大区域,将会成为泽国。

  这不是陈景恪危言耸听,在上一世发生过无数次。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二零二一年那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

  河南和安徽受灾最严重,其原因就是洪泽湖堵住了洪水,多余的水排不出去,就形成内涝。

  大家都知道洪泽湖的危害,但就是没人能动的了它。

  为什么?

  利益。

  洪泽湖代表的利益太大了。

  利益大,话语权自然也就更大。

  而河南安徽的话语权,自然比不上东部沿海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只能牺牲话语权小的地区。

  你们淹了和我有什么关系?

  洪泽湖就是我的饭碗,谁敢动一下试试。

  我象征性的给你们一点捐款,你们还要感谢我。

  就是这么简单。

  可以说,黄河夺淮入海带来的遗祸长达千年。

  直到二十一世纪,大量百姓还饱受其害。

  现在是大明洪武年间,洪泽湖的地势还没有那么高。

  如果及时解决,后面的一系列问题,也都不会再出现。

  朱元璋看着地图,面色无比的凝重。

  陈景恪描述的场景,他只要想一想就会不寒而栗。

  以前只是觉得,黄河夺淮入海,就夺了呗。

  不过是一条河,走哪条河道不是走啊。

  现在终于明白,事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至于解决的办法,他也想到了。

  让黄河回归故道。

  和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黄河故道早就住满了人,想将这些人迁走,哪有那么容易。

  更何况,黄河也不会那么听话,去走原来的故道。

  更大的可能,是找一条地势低洼的新河道。

  一个不好,问题将更大。

  不让回故道,淮水一线将会持续受害。

  让黄河回故道,代价太大。

  难啊。

  这时,他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朱雄英刚才的主意。

  一边修缮河道,一边在上游种树,减少黄河携带的泥沙。

  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陈景恪刚才说,小冰河期来了,这个办法行不通。

首节上一节107/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