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琼闻言,赶忙回去。边柳才继续对着徐荣说道:“今日恰逢庄主过寿,将军若不嫌弃,不过进庄喝杯寿酒?”
“不必,行军打仗,本将从不饮酒。”
“将军军纪严明,在下实在佩服!”
边柳说着,又注意到,徐荣等人身后,还有一辆囚车,上面押着一个囚犯。
“将军?这人就是将军抓住的逆贼?”边柳试探着问道。
“怎么,你也对贼人感兴趣?”徐荣质问道。
“当然不敢,只是听人说,这些反贼一个个都是青面獠牙,长着一张血盆大口,于是想看看,这些敢和朝廷作对的人,到底是什么模样。”
“那现在呢?”
“现在发现,原来和我们也没啥两样!”
“哼,此人乃是袁术的同党,放着好好的颍川太守不当,居然敢为逆贼提供粮草。董相国已经命我将其押往洛阳,再将他凌迟处死。过几天你就能看到他青面獠牙的样子了。”
徐荣这么一说,边柳就知道囚车上的是谁了,原来是颍川太守李。
听到凌迟二字,边柳多少有些惧怕。不过他继续对着徐荣说道:“将军如此神威,又为朝廷,为相国立下大功,看来封侯拜将指日可期,在下恭喜将军!”
徐荣现在已经是中郎将,再往上一步就是将军。虽然将军一职不常设,不过因功封侯还是可以想一下的。
“你这小子也算有点见识,只是你这脸?”听得几句称心话,徐荣也难得说了句闲话。
“哦,今日家主大寿,本想着给家主亲自煮一碗长寿面,以尽孝心,没想到却如此唐突的来见将军。”边柳一边说还用手一边擦脸,看似要擦干净,实则是越抹越脏。
徐荣也不见怪,寿宴正是人多的时候,趁着人多演绎一番“孝心”,再传出点名声,也方便日后举孝廉。
不多时,唐家人就端着热食,还扛着几石粮食走了出来。
“将军,这些吃的可还凑合?”
“这粮食倒是不差,只是数量,远远不够。本将身后,可还有五千兵马,俱屯在县城外。此去洛阳城,你们至少得给我们准备两日的粮草。”
见边柳面露难色,徐荣质问道:“怎么,办不到吗?”
“将军为国辛劳,此事就是再难办也要办到!”边柳咬着牙说道。
……
第54章 交粮
“将军在此稍候,在下这就进去和家中长辈,商议如何为将军运送粮草之事。”
“嗯!”徐荣点了点头,一摆手,示意眼前人马上去办。
边柳心事重重的回到屋内,此时唐瑁和卫兹正焦急的等待着。
事实上,当边柳出去的那一刻,唐瑁是后怕的。
因为边柳可以说是他们手中最关键的一颗棋子,先前一直在他们的“保护”之下。没想到此刻外人面前,边柳却脱离了他们的掌控。
要是边柳出卖他们,那唐家可就完了。
卫兹倒是不知道边柳的假身份,只是敬佩少年天子临危不乱的勇气。心中想着天子不是懦弱之主,汉室中兴倒是多了几分希望。
此时,见到边柳回来,唐瑁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如何?”
“唐公放心,徐荣并不知道此间发生的事情,他们只是路过为筹集军粮来的。”
唐瑁再次长吁了一口气。
卫兹问道:“徐荣怎么出现在这里?”
“没错,这会他不应该正在和鲁阳的义军交战吗?”唐瑁也反应了过来。
“会不会是打了败仗,逃到这里的?”卫兹问道。
边柳摇了摇头,“我看不像,徐荣的部下军纪严明,虽远道而来,却毫无颓废之意,不像是吃了败仗,反而像是”
边柳停了下来,因为徐荣胜利,也就是说鲁阳大军惨败,这对唐瑁和卫兹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这么说来?袁术和孙坚岂不是?”卫兹想到了昔日和曹操一起败于徐荣的情况。
“依我看,袁术和孙坚应该只是小败,因为徐荣此行徐荣还带着颍川太守,以宣示军威。若是真抓住或者杀死了袁术、孙坚,恐怕朝廷不会只拿一个太守出气。”
“啊,是李太守!”唐瑁惊呼,他和李虽无深交,但唐瑁好歹是颍川人,为了族中之事,和当地太守多少有些人情往来。
边柳点了点头,对着唐瑁继续说道:“徐荣现在还在外面,先前送出去的粮草只够几百人,他还有五千大军,就在缑氏城外,他说需要我们为其准备两日的粮草。”
“五千大军,两日,这岂不是要近两千石粮草?”卫兹惊呼。
唐家庄现在不是拿不出这些粮食,相反,秋天的粮食方才入库,现在时间还不过冬天,这些粮食绝对拿的出来。
只是这些粮食一出,庄子里的人就要忍饥挨饿了,况且他们还要图谋大事,粮草绝对是重中之重。
“有没有可能,把徐荣引到庄子里面来,然后将其”卫兹做了个“咔嚓”的手势。
“我也是这般想的,先前我以祝寿为名,几次邀请他入内,不过他执意不肯下马。”边柳说道。
卫兹无奈叹气一声,先前败在徐荣之手,他就知道此人不仅治军严谨,自己也颇为谨慎。而这,也是一名领军之人必备的素质。
“或许,我们可以在运粮的时候,弄出点动静,将其引诱进来。”边柳建议道。
在边柳看来,从唐瑁和李旦决定取缑氏,占辕,他们就已经走上了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既然是这样,索性就冒险到底。
徐荣此番只带了百余骑,只是为粮食而来,正是他们下手的好时机。
斩了徐荣之后,再以“刘辩”的名义掌握朝廷的五千兵马。
要知道,这五千人可都是甲胄齐备,身经百战之士,相比起刚招募的民夫,至少能当五万人。
有了这个,他们就有了立足的根本。
再者,救出李,更可以让他们美名传扬海内,更大程度得到颍川那边的帮助。
“不可,不可!”哪知道边柳刚刚说完,唐瑁就大声说道,“庄内青壮都被李旦带走了,眼下这点人马别说五千人,就是徐荣身边的百来骑,我们都对付不了!”
“唐公若是觉得在庄内埋伏他们不可,我们可以筹备粮草为名,将其滞留此地,然后派遣庄中老少赶往路途挖陷马坑,内铺稻草木炭,采用火攻之法,将其拿下。”卫兹建议道。
边柳没想到,穿越汉末,这么快就听说“火攻”之计了。
唐瑁还是摇头,“徐荣久经战阵,怎么会中道埋伏之计?此事不成。”
闻听此言,卫兹叹了一口气。
唐瑁此人确实是谦谦君子,可惜却太过爱惜羽毛。只要风险稍大,就不舍得族人冒险。
或许,他所谓的除贼兴汉,只是以天下人之力除贼,而族人得享汉室兴旺。这和酸枣的张邈刘岱等人何其相似?
只是他们本就处在势微的局势,若是自己不带头牺牲,又怎么会有旁人投效呢?
看来,此地掌握大局的唐瑁并不足以作为依靠,反而是这少年天子,卫兹原以为他寄居于唐家庄,万事依附于唐瑁,没想到危机关头,不仅有过人之勇,还有异于常人之志。
此子可能才是成大事的关键,就和孟德一样。
“既然是这样,那就只能要粮给粮,要人给人了!”边柳无奈说道,“而且此事不得犹豫,否则堂内有人生出变故,让徐荣发现端倪主动杀进庄子,那我们就真没有半点余地了。”
“就这么办吧!”唐瑁忍着心痛说道,又指了指唐琼,让他去府库点齐两千石粮草,给徐荣送去。
接着,他看了看卫兹和边柳说道:“我等欲图大事,必须要忍一时之辱,粮草暂且与他,他日必让其百倍奉还。”
“也只能如此了!”卫兹这般说着,内心已经给唐瑁留下了“干大事而惜身”,“竖子不足与谋”的评价。
不多时,唐琼便按照唐瑁的吩咐,给徐荣送去了粮食。
而徐荣也像模像样的给了一个凭证,意思是,拿着这个,缑氏县接下来的一年可以少交两千石的赋税。
可是,先前朝廷为了对抗黄巾,早就把税收征到三年后了。
眼下,洛阳官吏逃跑无数,底层的税收制度也早已崩溃。
这凭证抵个鸟用!
唐瑁接过作为凭证的竹简和文书,脸上的不悦显而易见,他本准备将这竹简掷在地上,但想了想,还是将其收了起来。
“唐公,不如把这竹简交给我?”边柳见状说道。
……
第55章 太祖之风
“诸位,此贼与我等刚刚结盟,危难关头,却背誓卖友,险些让我等丧命。大家说,该杀不该杀?”
边柳手持这竹简,在席间踱步,走了几步,便指着张县丞的尸体说道。
众人对张县丞的死是有些物伤其类的,不过,刚张县丞要是真的冲了出去,朝廷的军队杀进来,能不能宽容他们,能宽容几个,这真的很难说。
“此等背信弃义之人,该杀!”形势比人强,当即有人附和道。
“人生在世,信义为先,我等羞与之为伍!”
……
“好!”边柳咧嘴一笑,“尔等不愧是缑氏俊杰,刚才唐公与我说,既然姓张的背信弃义,那缑氏自然就没有他落脚的地方了。等到贼军离开缑氏,我们便共同举兵杀向张氏族地,其府库粮食,尽为大事所用,至于其他土地财物,则与诸位平分。”
闻听此言,不少人咽了咽口水。
朝廷规矩,主政之官,不得在当地选取。所以像太守、县令,一般都是异地选材。但县丞、县尉这种则没有那么多避讳,张氏盘旋缑氏县多年,仅论当地的影响,并不在唐瑁之下,这也是对方以县丞身份能与唐瑁一个太守有交往的原因。
而张家的隐性财富,更是不可计量。
虽然乱世土地没那么重要,可现在把地契拿到手,等到天下平定,他们不就发了吗?
多少家族跨越阶级,靠的就是这个?
唐瑁看向边柳,觉得他的举动有些不妥,不过看身旁卫兹的眼神满是赞许的眼光,他便没有多言。
紧接着,边柳手中的竹简上下摆动,示意众人冷静下来。
“还有一事,刚才董贼的犬牙到此,唐公用两千石的粮食保住了众人的性命。诸位觉得,这份恩情大不大?”
“唐公慷慨仗义,我等拜服!”
“多谢唐公救命之恩!”
……
唐瑁一愣,这粮食还能这么算的?
边柳却似笑非笑的看着众人,就差没抿着手指头开口要钱要粮了。
众人动了半天嘴,才知道不拿出点实际的,是过不了眼前这关了。
“唐公慷慨,我王家却也不愿意占人便宜,愿出粮两百石!”一男子起身环顾四周,似乎是点了点人头,然后承担了自己的那一份。
边柳点头,指着唐说道:“记下,王家出粮两万石!”
闻听此言,不仅王家人愣住了,就连唐、唐瑁,在场所有人几乎都愣住了。
王家之人听到这话也怒了,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十分生气的说道:“今日你便是杀了我,王家也拿不出两万石的粮食。”
“无妨,你权且捐两百石,我这里记两万石。来日大功告成,王家功劳,也按两万石计!”
王姓之人这才罢休,虽不解其意,却也不再抗辩。